把徐悲鴻藝術性達到了巔峰的這一張畫——盤古藝術油畫

眾所周知,徐悲鴻是我國現代頂峰級別的幾位大畫家這一,而他最為人所稱道的就是畫馬的功夫。他最主要幾部作品中,《奔馬圖》、《群馬》、《九方皋》等都是與馬息息相關的。


把徐悲鴻藝術性達到了巔峰的這一張畫——盤古藝術油畫


這一方面讓人們對徐悲鴻這個大師有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卻也給部分對繪畫不是很熟悉的人造成了一種刻板印象——似乎徐悲鴻只會畫馬似的。這種看法當然是有失偏頗的。

實際上,在徐悲鴻一生的一千多幅作品中,真正體現了其繪畫精神的恰恰不是單純的一匹馬或者群馬的形象,而是其在抗日戰爭期間嘔心瀝血所創作的另外幾幅作品。


把徐悲鴻藝術性達到了巔峰的這一張畫——盤古藝術油畫


抗戰期間,在民族受到壓迫的壓力下,徐悲鴻內心產生極大的震動。對民族奮起的熱切希望也給徐悲鴻的繪畫創作點燃的新的靈魂。這一期間也是徐悲鴻繪畫創作的頂峰時期。所創作的作品大多都表達了其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其中一幅代表作就是徐應泰戈爾之邀在印度期間所創作的《愚公移山》。


把徐悲鴻藝術性達到了巔峰的這一張畫——盤古藝術油畫


從小我們就聽過愚公移山的故事,都知道這個故事背後愚公堅持的精神,但徐悲鴻卻將這種精神放在抗戰這個特點的時代背景下,賦予了這個故事一個新的時代意義。

畫面左側是一個背對著我們的挑著籮筐的大漢和一個頭發雪白的老者,人物比較稀疏。而畫面的右側,卻集中了五六個手持釘耙的大漢,有的挺著腹部,揚著胳膊;有的弓著身子,身體好似一彎弓,還有的身體身體前傾,肌肉拉的筆直……


把徐悲鴻藝術性達到了巔峰的這一張畫——盤古藝術油畫


這種從左到右從前往後的佈局極大地拉伸了空間上的縱深感。這些身材魁梧的大漢,在上下上幾乎填滿了整幅畫卷的高度,給人一種盤古揮舞著斧頭,頭頂天、腳立地的感覺。

而畫面左側的那位老人,似乎正在語重心長地和周圍的老嫗和小孩兒說著什麼,這種身份和情節的設置。又讓畫面右側的緊張感得到了一部分的緩和,使整幅畫面有張有弛。

細看這幅畫,在筆法上運用了中國傳統繪畫技巧中白描勾勒的手法,但在人物造型的塑造上卻採用了不少印度男模特。


把徐悲鴻藝術性達到了巔峰的這一張畫——盤古藝術油畫


其中一個大漢,據徐悲鴻本人說,是他在印度看到的一個長得很像魯智深的模特。由於那人的形體十分偉壯,徐悲鴻在畫中幾乎沒有對他的形象進行任何改動。全裸人物出現在中國畫中,這可以說是一次全新的突破,也是中西合璧之下的一次成功的創舉。

當然正如前面所說,這幅畫之所以最大程度上地體現了徐悲鴻的繪畫精神,還是因為它極具現實意義。愚公移山的精神正象徵了中國人民抗戰的精神。


把徐悲鴻藝術性達到了巔峰的這一張畫——盤古藝術油畫


好的作品還是偉大的作品,其實從作品的本意出發就可以看出來了!徐悲鴻的這一張畫,藝術影響力達到了巔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