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得股權分配,你的公司將毫無價值

創業的路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拼命;另一種是借力。

第一種往往是比較傳統的企業發展思路,企業老闆擁有公司的全部或者絕大多數股權,股權結構非常簡單明晰。這樣的好處是股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睡覺可以安穩;壞處則是工作起來太累,什麼事情都要親力親為,關鍵是還發展的慢。

第二種則是現代社會比較常見的企業發展思路,企業老闆為了吸引合夥人進入或者為了綁定合夥人,企業老闆把股權按照一定比例進行分配。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充分借力這些合夥人實現資源的優勢互補,快速發展做大業務;缺點則是如果股權分配結構不合理經常出現內訌,甚至逼宮行為。

那麼問題來了創始團隊中股權應該如何分配?

1.

確定絕對領導人

初創團隊中人員配備一定要合理,對於沒有經驗的創業者來說,初創企業的核心成員人數儘量控制在10人以內。因為人數過多的話,會造成股權的極度分散,不易管理。

不懂得股權分配,你的公司將毫無價值

在確定人數之後,就需要選一個具有絕對領導力的人。一般情況下,這個人就是企業的創始人,但是也有創始人綜合實力偏弱的情況,有大格局的創始人會把最終決定權讓出,讓他決定。

合夥人一定要商量好,在出現意見分歧的時候,領導人具有最終決定權。

2.

確定股權份額

公司在成立過程中不能僅僅以出資額度來決定每個人的股份多少。因為有的合夥人是出資不出力的,而有的是出力不出資的,還有的是即出資又出力的。

所以我們在股份分配的時候儘量從出資額度、出力多少(全職還是兼職)、能力大小(營銷能力、運營能力等)、知識產權、渠道貢獻等多個因素來確定初始股份分配額度。

在合夥人較少的情況下,儘量每個人差別不要太大,除非有的合夥人既不出資也不出力,可以適當的給點股份。最好不要出現創始人80%,其他人個位數的情況,這樣會讓其他合夥人覺得在給你打工。一般創始人股份在前期控制在51%以上即可。

3.

後續融資問題

在初創團隊設置好股份比例之後,就要考慮後續事項,比如:引進合夥人或者融資了。

公司在成長過程中難面對遇到較好的其他的合夥人。那麼在引進新的合夥人的時候,首選要確定新的合夥人是以什麼形式入股?入股之後,其他合夥人的股份變動怎樣,這些都要有明確的合約規定。

還有一種就是常見的融資了,此時引進的一般都是隻出錢不出力的主,那就要根據公司當時的估值來確定融資的份額。融資過程中會出現其他股份稀釋的問題,這些都要考慮進去。

不懂得股權分配,你的公司將毫無價值

比較著名的案例就是Facebook的股權事件。扎克伯格、Eduardo和Sean為公司的原始股東,扎克伯格佔了公司51%的股份,Eduardo則佔有公司34.4%的股份。由於Eduardo授權扎克伯格擁有他的董事會投票權,再加上他們之間出現了嚴重的分歧,扎克伯格通過兩次大規模的增發股票,迅速將Eduardo的股份稀釋到了0.03%。這讓Eduardo十分惱火,但是又沒什麼辦法。

4.

員工期權池設定

初創公司為了激勵員工,會給員工發放期權獎勵。期權一般都會有相應的解鎖期限以及解鎖比例。這個因公司不同而不同。

5.

股權轉讓與退出

人生難免要說再見,因此股權轉讓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公司應該首先規定好再出現股權轉讓的情況下,誰是第一接收人等等,這樣可以防止股權外流,最後致使創始人丟掉公司控制權。

有的員工離職或者什麼的,股權也會出現退出的情況,公司應規定好回購的制度與方式。

至於具體合同怎麼擬定,還請大家繼續關注我們後續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