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公司的總部搬到了深圳?

海外show


我認為這裡面主要有幾個原因:

1、特殊的政策

  政策因素這肯定不用說,目前深圳是我國特區城市,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而且在市裡還有很多特區中的特區,比如前海試驗區,福田保稅區等等。

  作為特區以及計劃單列城市,深圳可謂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而且深圳具有制定地方條例的立法權,所以在制定政策方面非常靈活。

  

2、良好的營商環境

  目前在全國大中城市當中,深圳的營商環境是最好的。深圳的營商環境已經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1名。

  而深圳的經商環境之所以能夠長期排在全國前列,最主要得益於深圳政府是一個比較開明的政府,也是一個高效的政府,目前深圳政府的效率也是排在全國最前列的。

  除了政府因素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深圳城市人口結構,深圳目前實際管理人口大概是2000萬左右,這裡面至少有90%以上的人是外地的,所以大家沒有那麼排外的情節,而且來到深圳的人更多都是具有追求跟拼搏的那些人,所以深圳的創業環境非常好,目前深圳的商事主體超過300萬,相當於平均每20個人當中就有3個是老闆。

  而且在深圳辦理事情不用拉關係,很多事情靠的是你的能力,而不是你的關係,只要你有能力,那你就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3、企業稅負比較低

  深圳的企業稅負比較低,這是全國公認的,而且現在深圳政府還在大力給企業減稅。比如2018年,深圳減稅降費約1418億元。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稅負,可以讓企業輕裝上陣。

  

4、總部激勵政策

  總部激勵政策,我認為這個是深圳吸引外地企業來深圳設立總部的最直接原因。

  為了讓更多的企業把總部設在深圳,深圳政府出臺了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總部激勵政策。

  

5、良好的人才資源及人才政策

  雖然深圳本地的大學以及科研院所並不多,在高等教育上深圳並沒有優勢,但深圳在吸引人才方面卻有很大的吸引力,目前深圳每年新增的人口都超過50萬以上,這裡面大部分都是從北京,廣州,武漢等高較比較集中的地方過來的畢業生。

  而很多畢業生之所以願意來到深圳,除了深圳有更多的就業機會之外,深圳政府對人才引進的政策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

  

6、地理位置優越

  深圳的地理位置是非常優越的,前面就是國際大都市香港,這是連接世界的重要橋樑,香港作為世界最主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是我國大陸很多企業走向世界的重要跳板。很多企業把總部設在深圳其目的也是希望利用深圳跟香港靠近的位置,方便跟香港的來往,通過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去拓展國際業務。

  另外深圳的復地是東莞中山惠州這三個城市,這些城市有很強的製造業,而且門類齊全,產業配套非常完善,很多東西都可以在這些地方完成採購,生產,安裝等所有流程,所以很多企業把總部設在深圳,把設計營銷財務等部門放在深圳,然後生產部門放在東莞惠州中山等地,從而達到最大化的資源整合作用。

 

7、良好的金融環境。

  深圳是目前大陸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這裡有著名的深交所,而且還有各種銀行、證券公司、保險、私募、風投等金融機構,這對企業融資是非常有利的。

  而很多企業創立的目的就是為了上市,所以把總部設在深圳更有利於這些企業利用深圳的金融資源,以達到快速上市的目的。

 

8、良好的自然環境

  深圳的環境肯定不用說,良好的自然環境一直是深圳值得驕傲的事情。雖然現在深圳的經濟體量排全國第三,但是深圳仍然保持著非常好的自然環境,這一點是非常難得的。

  而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經濟轉型調整,未來大家對於環境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特別是那些高級人才對環境的要求會更高,所以很多企業把總部設在深圳,其中環境因素就是重點考慮的因素之一。


兜兜裡有花花


那麼為什麼深圳會有如此多的公司總部呢?

我認為有以下三點原因

1、深圳具備中國最好的營商環境

上世紀90年代開始,深圳在全國名聲大噪,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下海撈金,首站就是深圳,時代賦予了深圳的使命,改革開放徹底激活了沉睡的中國,深圳就是一個對外的大窗口。當時在深圳創業,哪怕你在街邊開個小店,都不用交稅,政府還會扶持你,所以,創客之都就是這麼來的。


2、深圳灣打造超級總部基地

深圳灣畔,一個全球高新技術企業總部基地正在崛起,阿里巴巴南方總部、百度亞太總部、騰訊濱海大廈全球總部、還有恆大總部、萬科總部、華潤總部、中鐵南方總部、中糧集團亞太總部構建了一箇中國最高標準的企業總部基地。未來的深圳灣總部基地是這樣的:

目前是這樣的:

3、前海:未來已來,打造中國曼哈頓

上海不是深圳的對手,浦東也幹不過前海,上海的經濟總量雖然仍遠超深圳,但上海本地品牌幾乎微乎其微,深圳卻走出了華為,中興,騰訊,萬科,大疆,比亞迪等一大批全球著名企業。這得益於深圳聚集了大量的優秀人才。這是全國任何城市無法比擬的優勢,未來的前海,根據經濟發展增速模型推算,深圳在前海這個籌碼的加持下,最快可以在15年-20年時間的GDP超過上海,因為深圳的經濟增速和經濟結構是最健康的,高新技術產業佔到GDP總量的30%,這個數字,意味著深圳的發展後勁非常強大。

綜上所述:越來越多的企業總部搬到深圳,是由三個原因決定的,1、深圳的營商環境(全國最健康的經濟結構)2、深圳的人才資源(人才聚集),3、深圳的供應鏈、快速出海、全球效率優勢(高效益的經濟模式)。


蔣昊說經濟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公司把企業總部搬到深圳,比如最典型就是恆大集團,恆大集團之前的總部是在廣州,2017年就把總部搬到了深圳。

看到這估計很多人都不理解,深圳的地盤很小,全境面積只有2000平方公里左右,更關鍵的是深圳目前的房價很高,全國前三的房價,所以各種成本都很高。那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企業把總部搬到深圳,深圳到底有什麼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他們呢?

我認為這裡面主要有幾個原因:

1、特殊的政策

政策因素這肯定不用說,目前深圳是我國特區城市,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而且在市裡還有很多特區中的特區,比如前海試驗區,福田保稅區等等。

作為特區以及計劃單列城市,深圳可謂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而且深圳具有制定地方條例的立法權,所以在制定政策方面非常靈活。

2、良好的營商環境

目前在全國大中城市當中,深圳的營商環境是最好的。深圳的營商環境已經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1名。



而深圳的經商環境之所以能夠長期排在全國前列,最主要得益於深圳政府是一個比較開明的政府,也是一個高效的政府,目前深圳政府的效率也是排在全國最前列的。

除了政府因素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深圳城市人口結構,深圳目前實際管理人口大概是2000萬左右,這裡面至少有90%以上的人是外地的,所以大家沒有那麼排外的情節,而且來到深圳的人更多都是具有追求跟拼搏的那些人,所以深圳的創業環境非常好,目前深圳的商事主體超過300萬,相當於平均每20個人當中就有3個是老闆。

而且在深圳辦理事情不用拉關係,很多事情靠的是你的能力,而不是你的關係,只要你有能力,那你就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3、企業稅負比較低

深圳的企業稅負比較低,這是全國公認的,而且現在深圳政府還在大力給企業減稅。比如2018年,深圳減稅降費約1418億元。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稅負,可以讓企業輕裝上陣。

4、總部激勵政策

總部激勵政策,我認為這個是深圳吸引外地企業來深圳設立總部的最直接原因。

為了讓更多的企業把總部設在深圳,深圳政府出臺了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總部激勵政策。

比如對於總部企業的認定,有兩個參考指標:

(1)在本市註冊但經營不滿1年,實繳註冊資本不低於5億元,且其控股母公司總資產不低於100億元,上年度產值規模(營業收入)不低於100億元,並與市政府簽訂合作協議,承諾次年納入本市統計核算的產值規模(營業收入)不低於50億元且在本市形成的地方財力不低於6000萬元;

(2)由原註冊地新遷入的企業,上年度產值規模(營業收入)不低於50億元,並與市政府簽訂合作協議,承諾在本市實繳註冊資本不低於5億元,遷入次年納入本市統計核算的產值規模(營業收入)不低於50億元且在本市形成的地方財力不低於6000萬元。

一、如果滿足以上2個指標,並在承諾期內實現其承諾產值規模(營業收入)和地方財力的新引進總部企業,給予落戶獎勵1000萬元。重點引進的特別重大企業,其落戶獎勵可在與市政府簽訂合作協議時另行約定。

二、連續3年符合在本市註冊且持續經營1年(含)以上,上年度納入本市統計核算的產值規模(營業收入)不低於20億元(人民幣,下同)且形成地方財力不低於4000萬元,或上年度納入本市統計核算的產值規模(營業收入)不低於15億元且形成地方財力不低於6000萬元,或上年度納入本市統計核算的產值規模(營業收入)不低於10億元且形成地方財力不低於8000萬元;各項規定條件的總部企業可以申請貢獻獎。獎勵金額為上一年度形成本市地方財力超過前兩年度最高值的30%,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

三、在本市無自有辦公用房的總部企業,租用總部自用辦公用房(不包括附屬設施和配套用房)的,每年按自用辦公用房租賃合同金額的50%給予補助,最多不超過5年,每年補助金額不超過150萬元。

四、在本市無自有辦公用房的總部企業,首次購置總部自用辦公用房(不包括附屬設施和配套用房)的,按購房房價的10%給予一次性補助,最高不超過5000萬元。

5、良好的人才資源及人才政策



雖然深圳本地的大學以及科研院所並不多,在高等教育上深圳並沒有優勢,但深圳在吸引人才方面卻有很大的吸引力,目前深圳每年新增的人口都超過50萬以上,這裡面大部分都是從北京,廣州,武漢等高較比較集中的地方過來的畢業生。

而很多畢業生之所以願意來到深圳,除了深圳有更多的就業機會之外,深圳政府對人才引進的政策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深圳對人才落戶的補貼如下:

本科學歷入戶:1.5萬元/人,在此之前只有6000元/人; 碩士研究生學歷入戶:2.5萬元/人,在此前只有9000元/人; 博士學歷入戶:3.0萬元/人,在此前只有1.2萬元/人。此外各區還有另外的一些補貼 ,綜合算下來,每個人落戶基本上都是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翻一倍。

傑出人才補貼如下:

(一)傑出人才認定每年120萬元,總額600萬元;

(二)國家級領軍人才每年60萬元,總額300萬元;

(三)地方級領軍人才每年40萬元,總額200萬元;

(四)後備級人才每年32萬元,總額160萬元(龍華新區320W(1:1配套),寶安區320W(1:1配套),其他區域均160W。)。

6、地理位置優越

深圳的地理位置是非常優越的,前面就是國際大都市香港,這是連接世界的重要橋樑,香港作為世界最主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是我國大陸很多企業走向世界的重要跳板。很多企業把總部設在深圳其目的也是希望利用深圳跟香港靠近的位置,方便跟香港的來往,通過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去拓展國際業務。

另外深圳的復地是東莞中山惠州這三個城市,這些城市有很強的製造業,而且門類齊全,產業配套非常完善,很多東西都可以在這些地方完成採購,生產,安裝等所有流程,所以很多企業把總部設在深圳,把設計營銷財務等部門放在深圳,然後生產部門放在東莞惠州中山等地,從而達到最大化的資源整合作用。

7、良好的金融環境。

深圳是目前大陸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這裡有著名的深交所,而且還有各種銀行、證券公司、保險、私募、風投等金融機構,這對企業融資是非常有利的。

而很多企業創立的目的就是為了上市,所以把總部設在深圳更有利於這些企業利用深圳的金融資源,以達到快速上市的目的。

8、良好的自然環境

深圳的環境肯定不用說,良好的自然環境一直是深圳值得驕傲的事情。雖然現在深圳的經濟體量排全國第三,但是深圳仍然保持著非常好的自然環境,這一點是非常難得的。



而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經濟轉型調整,未來大家對於環境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特別是那些高級人才對環境的要求會更高,所以很多企業把總部設在深圳,其中環境因素就是重點考慮的因素之一。


貸款教授


做為一線城市,深圳一直是很多大型公司的首選之處,因為這邊的經濟發達吸引了眾多的人才,目前恆大總部、百度公司總部,阿里國際總部和阿里雲計算總部都搬來了深圳。

預計未來還有300多家上市公司把總部設在深圳,這將會超過北京、上海等,排名亞洲第二,全球第三。那為何很多公司的總部不選擇北上廣而選擇深圳呢?

我想有三點原因。

首先自深圳改革開放後,就逐漸在全國有了很大的影響力,全方位的對外開放,直接就賦予了頂級的營商環境,當時只要你在深圳創業,都不用交稅,政府都會扶持你的。於是,創客之都的名稱就來源於此。

接著,深圳這座科技之城,在人才引進、高等教育、企業孵化等方面都加大了資金的投入。深圳灣已經打造好了一個全球高新技術企業的總部基地,也有騰訊、阿里巴巴、華潤、中鐵南方等知名巨頭在此,資源雄厚,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公司把總部搬到深圳的。

最後,上海都不是深圳的對手了,雖然上海的經濟總量仍超深圳,但是上海的本土品牌不多,而深圳卻有華為、中興、騰訊、萬科等一大批知名企業,潛力無限,未來的深圳灣,如果經常發展增速迅猛的話,最快10-15年是有望超過上海的。

總結,能吸引大公司把總部搬到深圳的最主要原因深圳的營商環境、深圳的人才資源、深圳高效率的經濟模式。

對於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關注識象財經,與你聊聊泛財經知識。


識象財經


深圳:創新科技之城,未來的“硅谷”!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7家世界500強企業的總部位於深圳,它們分別是:平安集團、騰訊、招商銀行、正威國際、恆大集團、萬科地產和恆大集團。

截至2017年10月,中國A股市場共有3408家上市公司,其中有267家企業註冊地在深圳,數量僅次於北京303家和上海270家。若加上在境外上市的企業(諸如港交所上市的騰訊),目前深圳的上市企業數量近400家。

在2017年164家中國獨角獸企業中,深圳共有14家企業上榜,排名第一的獨角獸企業為菜鳥網絡,其估值達200億美元,全國排名第6;第二、第三分別是微眾銀行、優必選科技,估值分別為92.3億美元和40億美元。其他深圳企業分別是:聚寶匯、騰訊雲、柔宇科技、土巴兔、豐巢科技、隨手科技、房多多、辣媽幫、越海全球供應鏈、奧比中光、碳雲智能。

為什麼會出現越來越大的企業總部設在深圳的情況?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

營商環境優良“築巢引鳳”

營商環境就好比是池塘中的水,企業好比是魚。水質優良、水夠深才能養出大魚。企業的城市佈局本是正常的市場行為,除了市場因素考量之外,背後往往還涉及地方政府的努力。深圳是移民城市,歷史負擔不太重,營商環境較好,制度設計的自由度相對大一些。

(大疆創新佔了全球消費無人機市場份額的70%)

為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深圳大幅對企業減稅降費、加強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支持力度。深圳2016年全年為企業減負1369億元,佔全年財政收入比重達到15.8%。知識產權保護方面,2017年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2萬件,佔全國43.1%,連續13年居全國各大城市首位。

戰略定位“創新科技之城”

深圳把自身未來的發展定位為“中國陳星科技之城”,並在人才引進、高等教育、企業孵化、科技獎勵等方面加大資金投入。

(美國硅谷)

知名經濟學家張五常表示,“10年後,深圳會超越美國的硅谷。”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對深圳有了這樣的認識:在世界技術創新的版圖上,深圳不僅是中國的“創新之都”,也在向世界級“創新之都”邁進。

2017年深圳社會研發投入超過900億元,佔全市GDP比重達4.1%,而當今世界範圍內只有以色列和韓國超過4%。這樣的創新環境,必然會成為創新人才嚮往的熱土和高地。


財經知識局


深圳在四座一線城市中城市規模最小,但是深圳的空氣質量確是四座一線城市中最棒的。深圳在四座一線城市中城市歷史最短,但是四座城市中深圳的發展速度確是最快的。深圳在四座一線城市中高校數量是最少的,但是深圳的城市人口平均年齡是最年輕的。為何深圳這座建市短、規模小的城市能夠吸引很多科技公司的總部入駐,最大的原因便是深圳的城市口號“來了就是深圳人”正是因為這句口號,使得深圳聚集的高科技人才非常多。雖然這句口號不代表所有人都可以有深圳戶口,但是深圳對人才的吸引挽留政策非常全面。加之深圳是一座外來人口組建的城市,所以沒有本地人排斥的現象,大家都是來自於五湖四海,在深圳更加會形成人際關係,這種人際關係也無形當中為人才的挽留打下了基礎。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尤其是互聯網、高科技等年輕化公司更是要絕對的依仗於人才,這些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普遍年輕化,所以搬遷到深圳更容易吸引到年輕人才,更容易吸引到有能力的人才。以目前的互聯網公司而言,普通的軟件工程師越來越呈年輕化趨勢,如果技術不及時更新,很容易被新的人才給超越淘汰。另外,深圳的地理位置與當年的上海有些類似,上海的腹地是整個江蘇省,很多企業將總部設在上海,而企業產品的加工基地就設在蘇州、無錫等城市。深圳的腹地有東莞、惠州,目前這兩座城市東莞已經成為全球知名的加工基地,而惠州一定程度上也承接了深圳的產業外溢,距離短對於企業全面發展有很好的溝通作用。加之深圳與國際都市香港毗鄰,未來企業走向國際化可以藉助於香港的國際影響力。
如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很多企業把總部搬到深圳是有原因的。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深圳除了是副省級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之外,還是改革開放的窗口城市,營商環境是全國最好的;其次也在於深圳是一個年輕的城市,只有大約40年的歷史,人口結構非常年輕,其中80%都是年輕人,這也導致深圳政府有一種開放和包容的心態,政商關係非常高校廉潔,政務審批基本實現電子化。

第三也是因為深圳是一個創業者的城市,清華大學每年超過40%的畢業生都會選擇深圳創業或就業,深圳的創業配套設施在全世界是最好的。就連考公務員,深圳目前的吸引力也超過了廣東省政府,筆者參加廣東省選調的時候,左邊坐的是人大財金的,右邊坐的是北大的,她們一致認為,公務員只考深圳,廣東省政府都不考慮;第四是因為深圳是一個高新技術產業發達的城市,誕生了諸如騰訊、華為、中興、大疆、比亞迪等一批高科技企業,高新技術產業的產值超過其經濟總量的30%。

第五是因為深圳是一個發展中的城市,深圳目前的經濟總量已經先後超過香港和廣州,而且其經濟結構遠比北京和上海健康,對人才和企業的吸引力大。深圳作為和上海並列的金融中心,有著深交所等金融機構,而且靠近香港,以惠州、中山、東莞為經濟腹地,深圳前海目前正在成為中國的曼哈頓,阿里巴巴南方總部、百度亞太總部、騰訊濱海大廈全球總部、還有恆大總部、萬科總部、華潤總部、中鐵南方總部、中糧集團亞太總部都建在這裡,深圳的未來將不可限量。


青年史學家


深圳具有創新能力和活力,產業結構在過去10年的時間裡順利轉型,成為了一個注重高新技術產業和人才培養的新型城市,引來了大批企業入住,像騰訊、華為、百度、中國平安等企業總部都設在深圳。企業總部集中遷往設立在深圳的背後,正是深圳企業發展競爭力的體現。

深圳每年的GDP增長都保持著一個較高的水準,在全球經濟都略顯疲態的背景下,依舊高歌猛進,深圳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持續在15-22名之間,由此可以看出深圳的發展前景比較光明。根據資料顯示,深圳有逾350家上市公司,其中約220家是在上海和深圳上市,還有約130家在包括香港、美國等地上市,世界500強企業在深投資的已達280家。深圳是大陸擁有PCT專利最多的創新型城市,是最重要的科技創新成果、科技創新人才和創新性企業的聚集地。

其實對成熟企業來說,重要的不是成本,而是營商環境與創新能力,深圳的創新力、人才吸引力、市場管理能力正吸引著企業,高科技製造業驅動了深圳的增長,以金融、軟件、互聯網等現代化服務業佔到深圳總GDP的60%,帶動了新興的有活力的企業迅速發展,像招商集團、萬科地產、大疆創新等都是發展得比較好的。深圳在人才引進方面十分捨得,重視人才的積累,發揮了人才的優勢。如今的深圳已是我國重要的經濟重鎮、貿易金融中心和創新發展的代表。


天方燕談


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從本質來看,它擁有自身的開放平臺。作為經濟特區,深圳自身具有如前海等國家級開放平臺,具有先進的制度優勢。對成熟企業來說,重要的不是成本,而是營商環境與創新能力。從市場化程度、創新力度來說,深圳城市的創新能力仍走在前列。


從小角度看,身為計劃單列市的深圳其稅收優惠對公司的吸引是巨大的。商人都是追本逐利的,哪裡有好處,哪裡有利益就往哪裡去。為什麼和廣州一樣的GDP,每年確比廣州多收數千億的稅收?

從恆大公司角度看,恆大通過拋售萬科的股票給深圳地鐵,從而持有深房房的股票,而且本身深圳政府投資公司也持有恆大的股票,並且恆大想通過借殼深房房在國內上市,因為國內股票的市盈率比在香港上市要高,所以恆大遷到深圳。

對成熟企業來說,重要的不是成本,而是營商環境與創新能力。從市場化程度、創新力度來說,深圳城市的創新能力仍走在前列。加上這幾年前海自由貿易區的設立,這已成為深圳核心要素。

深圳既有完備的產業鏈,高端人才儲備,還背靠全球發達的金融服務中心香港,深圳土地資源匱乏,房地產溢價極高,因此傳統制造業不可能在深圳落腳,深圳是製造業的大腦,是貿易的窗口,而不是四肢。

香港作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它的國際化環境和合作機制,是未來深圳吸引國際優質要素集聚所依賴的重要資源。

深圳對民營企業有很強的吸引力。“深圳‘小政府大市場’的市場環境,為民營企業提供了非常好、非常靈活的發展空間。”


科技二條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公司把企業總部搬到深圳,比如最典型就是恆大集團,恆大集團之前的總部是在廣州,2017年就把總部搬到了深圳。

  看到這估計很多人都不理解,深圳的地盤很小,全境面積只有2000平方公里左右,更關鍵的是深圳目前的房價很高,全國前三的房價,所以各種成本都很高。那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企業把總部搬到深圳,深圳到底有什麼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他們呢?

  我認為這裡面主要有幾個原因:

  1、特殊的政策

  政策因素這肯定不用說,目前深圳是我國特區城市,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而且在市裡還有很多特區中的特區,比如前海試驗區,福田保稅區等等。

  作為特區以及計劃單列城市,深圳可謂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而且深圳具有制定地方條例的立法權,所以在制定政策方面非常靈活。

  2、良好的營商環境

  目前在全國大中城市當中,深圳的營商環境是最好的。深圳的營商環境已經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1名。

  

  而深圳的經商環境之所以能夠長期排在全國前列,最主要得益於深圳政府是一個比較開明的政府,也是一個高效的政府,目前深圳政府的效率也是排在全國最前列的。

  除了政府因素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深圳城市人口結構,深圳目前實際管理人口大概是2000萬左右,這裡面至少有90%以上的人是外地的,所以大家沒有那麼排外的情節,而且來到深圳的人更多都是具有追求跟拼搏的那些人,所以深圳的創業環境非常好,目前深圳的商事主體超過300萬,相當於平均每20個人當中就有3個是老闆。

  而且在深圳辦理事情不用拉關係,很多事情靠的是你的能力,而不是你的關係,只要你有能力,那你就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3、企業稅負比較低

  深圳的企業稅負比較低,這是全國公認的,而且現在深圳政府還在大力給企業減稅。比如2018年,深圳減稅降費約1418億元。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稅負,可以讓企業輕裝上陣。

  4、總部激勵政策

  總部激勵政策,我認為這個是深圳吸引外地企業來深圳設立總部的最直接原因。

  為了讓更多的企業把總部設在深圳,深圳政府出臺了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總部激勵政策。

  比如對於總部企業的認定,有兩個參考指標:

  (1)在本市註冊但經營不滿1年,實繳註冊資本不低於5億元,且其控股母公司總資產不低於100億元,上年度產值規模(營業收入)不低於100億元,並與市政府簽訂合作協議,承諾次年納入本市統計核算的產值規模(營業收入)不低於50億元且在本市形成的地方財力不低於6000萬元;

  (2)由原註冊地新遷入的企業,上年度產值規模(營業收入)不低於50億元,並與市政府簽訂合作協議,承諾在本市實繳註冊資本不低於5億元,遷入次年納入本市統計核算的產值規模(營業收入)不低於50億元且在本市形成的地方財力不低於6000萬元。

  一、如果滿足以上2個指標,並在承諾期內實現其承諾產值規模(營業收入)和地方財力的新引進總部企業,給予落戶獎勵1000萬元。重點引進的特別重大企業,其落戶獎勵可在與市政府簽訂合作協議時另行約定。

  二、連續3年符合在本市註冊且持續經營1年(含)以上,上年度納入本市統計核算的產值規模(營業收入)不低於20億元(人民幣,下同)且形成地方財力不低於4000萬元,或上年度納入本市統計核算的產值規模(營業收入)不低於15億元且形成地方財力不低於6000萬元,或上年度納入本市統計核算的產值規模(營業收入)不低於10億元且形成地方財力不低於8000萬元;各項規定條件的總部企業可以申請貢獻獎。獎勵金額為上一年度形成本市地方財力超過前兩年度最高值的30%,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

  三、在本市無自有辦公用房的總部企業,租用總部自用辦公用房(不包括附屬設施和配套用房)的,每年按自用辦公用房租賃合同金額的50%給予補助,最多不超過5年,每年補助金額不超過150萬元。

  四、在本市無自有辦公用房的總部企業,首次購置總部自用辦公用房(不包括附屬設施和配套用房)的,按購房房價的10%給予一次性補助,最高不超過5000萬元。

  5、良好的人才資源及人才政策

  

  雖然深圳本地的大學以及科研院所並不多,在高等教育上深圳並沒有優勢,但深圳在吸引人才方面卻有很大的吸引力,目前深圳每年新增的人口都超過50萬以上,這裡面大部分都是從北京,廣州,武漢等高較比較集中的地方過來的畢業生。

  而很多畢業生之所以願意來到深圳,除了深圳有更多的就業機會之外,深圳政府對人才引進的政策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深圳對人才落戶的補貼如下:

  本科學歷入戶:1.5萬元/人,在此之前只有6000元/人; 碩士研究生學歷入戶:2.5萬元/人,在此前只有9000元/人; 博士學歷入戶:3.0萬元/人,在此前只有1.2萬元/人。此外各區還有另外的一些補貼 ,綜合算下來,每個人落戶基本上都是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翻一倍。

  傑出人才補貼如下:

  (一)傑出人才認定每年120萬元,總額600萬元;

  (二)國家級領軍人才每年60萬元,總額300萬元;

  (三)地方級領軍人才每年40萬元,總額200萬元;

  (四)後備級人才每年32萬元,總額160萬元(龍華新區320W(1:1配套),寶安區320W(1:1配套),其他區域均160W。)。

  6、地理位置優越

  深圳的地理位置是非常優越的,前面就是國際大都市香港,這是連接世界的重要橋樑,香港作為世界最主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是我國大陸很多企業走向世界的重要跳板。很多企業把總部設在深圳其目的也是希望利用深圳跟香港靠近的位置,方便跟香港的來往,通過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去拓展國際業務。

  另外深圳的復地是東莞中山惠州這三個城市,這些城市有很強的製造業,而且門類齊全,產業配套非常完善,很多東西都可以在這些地方完成採購,生產,安裝等所有流程,所以很多企業把總部設在深圳,把設計營銷財務等部門放在深圳,然後生產部門放在東莞惠州中山等地,從而達到最大化的資源整合作用。

  7、良好的金融環境。

  深圳是目前大陸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這裡有著名的深交所,而且還有各種銀行、證券公司、保險、私募、風投等金融機構,這對企業融資是非常有利的。

  而很多企業創立的目的就是為了上市,所以把總部設在深圳更有利於這些企業利用深圳的金融資源,以達到快速上市的目的。

  8、良好的自然環境

  深圳的環境肯定不用說,良好的自然環境一直是深圳值得驕傲的事情。雖然現在深圳的經濟體量排全國第三,但是深圳仍然保持著非常好的自然環境,這一點是非常難得的。

  

  而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經濟轉型調整,未來大家對於環境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特別是那些高級人才對環境的要求會更高,所以很多企業把總部設在深圳,其中環境因素就是重點考慮的因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