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成渝第二城 南充著力打造6個全省副中心

壯闊的嘉陵江從崇山峻嶺而來,一路奔湧,在南充留下298公里的柔美身段。38歲的晚唐詩人李商隱在赴任途中第一次看見嘉陵江,激動不已,寫下“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煙帶月碧於藍”的千古名句。皓月當空,江天一色,美哉!嘉陵江。

自公元前202年漢朝設安漢縣伊始,南充已在嘉陵江畔靜靜矗立了2200多年,春秋戰國以來,皆為都、州、府、路、道署的治所。新中國成立後,南充曾是川北行署所在地。如今,南充市是川東北地區最大的商品集散地、經濟、文化中心,享有“川北心臟”之稱,建成區面積達到1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到130萬人,是全省首批3個特大城市之一。

“成渝城市群繁星閃爍,成都重慶首位在先,南充必將是緊隨其後、光彩奪目的那一顆!”2016年10月27日,中國共產黨南充市第六次代表大會召開,南充市委書記宋朝華在報告中描繪了美麗南充未來宏偉藍圖,提出“開創南充新未來 建設成渝第二城”的奮鬥目標和總體思路,讓人振奮,催人奮進!

2019年3月,草長鶯飛,南充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市委書記宋朝華圍繞“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主題,提出南充重點打造“六個副中心”。目標出來了,路子也規劃出來了,760萬南充人正昂首闊步邁向“成渝第二城”。

山水南充城 南充市委宣傳部供圖

鄉土攝影家,影像記錄城市發展腳步

66歲的楊麾,是前南充市攝影家協會主席,中國鄉土攝影家,一生痴迷於用影像記錄城市發展的腳步。冒著酷熱的天氣,楊麾來到城北一個小區,敲開五樓住戶任啟芬的家門,拿出31年前拍攝的照片。任啟芬,原是嘉陵江下中壩小島的菜農,後來搬進南充城中心,住房也從當年的草屋、瓦房變成了如今的高樓。

楊麾連續31年追拍這一家人。1988年4月一個週末,35歲的楊麾從南充造船廠下江,花兩毛錢坐上老鄉的木船上下中壩島。島上全是河沙,沙地上排著整齊的茅草房,牆壁由蘆葦紮成。村口大沙包上有一戶人家,女主人任啟芬正給一歲多的女兒梳妝打扮。她的丈夫在江邊起早摸黑地幫人淘掏運沙石,而她在家裡照顧一對兒女,料理幾分地的蔬菜。

瞄准成渝第二城 南充着力打造6个全省副中心

閬中古城 王玉貴攝

2008年初春,改革開放30週年了,楊麾再去下中壩,那時江東已修建防洪堤。楊麾開車上島,卻怎麼也找不著任啟芬的家了。原來,下中壩搞開發,任啟芬一家人已搬進城裡。半年後,楊麾在南充城裡找到任啟芬,她家裡彩電、冰箱等各式傢俱、家電一應俱全,兒女們都已在城裡就業。

如今的下中壩儼然一座新城,站在嘉陵江沿岸,放眼望向下中壩川東北金融中心——樓宇大氣磅礴,已有51家金融及類金融機構和180家商業機構簽約入駐。

南充城區的江邊有很多“壩子”,本是嘉陵江水衝擊形成的小平原,從南門壩、白土壩,再到下中壩、清泉壩,原本就是江邊一個個河灘,隨著南充城市空間的擴展,已經建設成一個個新城。這些“壩子”見證了南充一步步走向特大城市的歷程。

目前,“南(充)西(充)蓬(安)”一體化快速推進,城鎮化率在成渝城市群中位居前列。西充正全力建設“南西田園新城”,規劃面積80平方公里,概算總投資500億元,可吸納人口30萬人。蓬安則全力推進“蓬州新城”建設,城鄉組團向南充方向拓展,用地規模100平方公里,總投資達1000億元。

1950年至今,南充已經進行了7次城市總規修編,到2020年,南充城市人口將達到150萬人,城市用地從當年的8.2平方公里擴展到150平方公里。城區從最北面的順慶區搬罾到南面嘉陵區的河西鄉,距離至少在40公里以上,作為特大城市,南充的骨架已經形成。

新城有產業,南充創建國家高新區

瞄准成渝第二城 南充着力打造6个全省副中心

產業興旺 劉永紅攝

以產興城、以城促產。南充,城區面積以每年新增1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以每年增加近10萬人,城鎮化率以每年提升1-2個百分點的勢頭迅速增長,城市規模和城市質量正在發生巨大變化。

從村民到居民,再到市民,最後到特大城市民的市民。這麼多人進城,城裡是否留得住他們?瀠華工業集中區,剷平43座山,南充城區北部建立一個工業園區、一座產業新城。沒有資金,沒有地塊,工業園區怎麼搞?在小山綿延的南充城市北部,挖山填溝建園區;“以商補工,以園養園”為園區募集龐大的建設資金,產城一體的建設模式在西部丘陵山區具有示範意義。這是一個產業園區:幾十家企業簽約入駐。這還是一座城:居民小區、農貿市場、醫院、法院和公安局都已配套齊全…… 火車北站通車後,綠地城的“總部經濟”火熱招商,高科技鑫達材料產業園開業。

順慶瀠華工業集中區、高坪航空港工業集中區、嘉陵工業園,3大產業園區搭建起產業新城骨架,再造一個“南充工業”。“燕京啤酒”“匯源果汁”來了;“萬科地產”“恆大地產”也來了;“鑫達材料”“馭雲航空”也來了。落戶南充的40多家上市公司中,涉及食品加工、汽車配件、家紡服裝、房產開發、高新技術等多個領域。

瞄准成渝第二城 南充着力打造6个全省副中心

西充雙龍橋 蒲南平攝

南充大力實施“155發展戰略”,即“1”個戰略目標、“5”大千億產業集群、“5”大板塊重大工程項目。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產值率先破千億元大關,汽配產業集群產值達到701億元;現代物流產業集群產值達455.8億元;油氣化工產業集群產值約352億元;絲紡服裝產業集群實現總銷售收入450億元。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總量達到2006.03億元,列全省第5位,在川東北率先跨入“2000億俱樂部”。靚麗的成績單背後,是無數進城的農民安居樂業,就地消化成為新興產業工人。

南充對傳統產業進行升級改造,吸納更多進城的新興市民就近工作。建設高新北區(順慶園區)、高新東區(高坪園區)、高新南區(嘉陵園區),重點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園區產業轉型,創建國家高新區。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將達100戶以上。

6個副中心, 瞄準“成渝第二城”

瞄准成渝第二城 南充着力打造6个全省副中心

蓬州新城 劉永紅攝

南充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宋朝華圍繞“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主題,提出重點打造“六個副中心”,全力打造“成渝第二城”。

打造全省綜合交通副中心:南充立體交通網絡基本形成,即將全面進入高速時代、高鐵時代、空港時代。堅持水、陸、空“三路並舉”,堅持北上、南下、西進、東出“四向突破”,加快推進成南達萬高鐵和漢巴南鐵路“雙鐵路”建設、加快推進高坪開放口岸機場、閬中旅遊目的地機場“雙機場”建設。加快推進成南高速擴容和南潼、營達高速建設,推進嘉陵江高等級航道建設,推進順儀、順蓬營、營儀閬等快速通道建設。

打造全省開放合作副中心:堅持思想大解放、政策大配套、環境大優化,招商引資百億項目歷史突破、十億項目接二連三、億元項目紛紛入駐。堅持全面開放、全域開放。深入推進對外大招商;深入推進區域大協作;深入推進環境大優化。

打造全省工業經濟副中心:南充重點培育“五大千億產業集群”、“五大百億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傳統工業轉型升級;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推動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政府扶優扶強、園區招大引強、企業做大做強,打造一批頂天立地的龍頭企業,撐起南充工業的藍天。

打造全省現代金融副中心:全市共有各類金融機構150家、資產總額6300億元,各項存款餘額3519億元、貸款餘額2060億元,機構密集程度、金融資產總量、存貸款餘額均居全省第2位。要做全金融鏈條;要做優金融功能;要創新金融產品,全面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努力保障各大行業、各個企業、各類群體的金融需求。

打造全省文化旅遊副中心:做響“五張名片”,“將帥故里·紅色文化”、“歷史名城·三國文化”、“中國綢都·絲綢文化”、“印象嘉陵·生態文化”、“世界古城·春節文化”。

打造全省科教衛生副中心:南充高等院校、三甲醫院、科研機構和專業技術人員數量均位居全省前列。必須堅持擴大資源、放大優勢,提升輻射服務水平。建設科創強市、建設教育強市和衛生強市。

印象嘉陵江,山水南充城。留住嘉陵江最柔美的身段、守護川中最秀美的丘陵、呵護巴蜀最宜居的環境,讓山、水、城、島和諧共生,把南充打造成為居者自豪、來者依戀、聞者嚮往的嘉陵江畔璀璨明珠。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是新形勢南充發展的最大機遇,是新時代南充工作的最大主題,也是新時期南充奮鬥的最大目標。(記者 蘇定偉)

瞄准成渝第二城 南充着力打造6个全省副中心

《瞄準“成渝第二城” 南充著力打造6個全省“副中心”》版面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