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是陰曆還是陽曆?

在回答“節氣是陰曆還是陽曆”這個問題之前,必須先弄清楚我國的農曆到底是陰曆還是陽曆。因為很多時候日常生活中人們會把“農曆”同“陰曆”混為一談,經常會聽到“農曆就是陰曆”的說法,就連播報新聞節目時,也總是“今天是某年某月某日,農曆某月初幾”這樣的開場白……

“節氣”是陰曆還是陽曆?

其實,中國的農曆既非陰曆亦非陽曆,從嚴格意義上說是一種陰陽合曆,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運行制定的,加入二十四節氣能較好的反映出太陽運行的週期。

由此可見二十四節氣屬於陽曆,又稱干支歷、節氣歷,它是用60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亦即以“甲子”為起點計數,10個天干和12個地支以最小公倍數60為一輪迴,俗稱“六十花甲子”)標記年月日時的歷法,主要由干支紀年、干支紀月、干支紀日、干支紀時四部分組成。它以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年長即迴歸年,一節一氣為一個月,其年月日完全由天象決定,無需通過人為調整,與太陰月相無關,是所有曆法中每年時長最為精確和均等的。

“節氣”是陰曆還是陽曆?

而陰曆則是月亮歷,也叫太陰曆,是以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的。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運行,無法反映季節。正因單一的陰曆或陽曆均有其侷限性,因此農曆作為我國傳統曆法,取月相的變化週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加入陽曆中的節氣元素,參考太陽迴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迴歸年相適應,是兼顧太陽、月亮與地球關係的一種較為完善的歷法。

至於當下通用的“公曆”,雖然也是一種陽曆,但這是一種源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並非我國傳統陽曆。由於公曆年365天與迴歸年的365.2422天幾乎每過4年就會相差一天,因此通常為四年一閏,即凡是能被4整除的年份2月有29天而非平年的28天。

“節氣”是陰曆還是陽曆?

最後再看一下公曆、陽曆和陰曆紀年日期的差別吧——以今年春節為例,公曆日期為公元2019年2月5日,陽曆是己亥年丙寅月癸酉日,陰曆則是開元4716年正月初一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