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斷奶後拉稀,如何預防?

名創優購


仔豬斷奶後出現拉稀是困擾很多的家庭農場主,每批豬群出現拉稀脫水死亡佔進豬總數的2-5%,甚至還會更多,如果能在前期控制好仔豬拉稀帶來的損失,那麼豬場的收益會大大增加,具體控制方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進豬前預升溫


這個步驟很重要,直接關乎到仔豬進場後是否拉稀的關鍵因素,科普一下:仔豬階段所需要的溫度分三個層次,出生到1周所需的最佳的溫度(35-32 ℃ ),第1周到第2周(30-28 ℃ ),第2周到第4周(28 -26 ℃ );一般情況下仔豬在出生後第3周斷奶,那麼意味著仔豬進場到豬舍內的大環境溫度應該是26-28℃,所以在準備進豬的前一天提前做好預升溫,確保大環境溫度能夠達到要求。

二,進豬後防應激


一般仔豬經過調度、裝載、運輸等顛簸會產生應激,特別是長途運輸仔豬的情況尤為明顯,加之斷奶離開母豬使之風險更大,然後來到豬場還有適應顆粒飼料等等,這些都是引起仔豬應激後出現的拉稀情況;對於進豬後的工作,首先確保引用水的溫度不是特別冰冷,用手感受是有溫度的,特別是春冬季節的到來,如果水實在是太冰的話,可以使用熱水器的水手提飼餵2-4天;其次在水中加防應激藥物,比如說黃芪多糖、維生素C粉、卡巴匹林鈣粉等等;再次注意進豬時不要馬上飼餵水和飼料,需要讓它們緩衝半個小時左右再飼餵。

三,飼料拌藥飼餵


等豬群全部穩定後開始飼餵飼料,那麼這裡最重要的步驟就是防拉稀藥物的使用,一般預拉稀的藥物有硫酸新黴素、土黴素、地美硝唑、恩諾沙星等等,這些藥最好是拌飼料飼餵,如果投水的話會浪費大量的藥物,同時不能保證達到很好的效果,拌料的時候最好把藥物一天的量分為兩餐拌料飼餵,因為藥物本身很苦,一餐飼餵會導致仔豬不食造成浪費,而且達不到目的,同時在拌料時還可以使用工業葡萄糖粉按比例與藥物一起拌料飼餵。


匯聚會


仔豬斷奶後出現拉稀是養豬界比較常見的一件事情了,如果治療不及時,就會出現仔豬消瘦、發育遲緩、變成僵豬,嚴重的甚至脫水死亡。引起仔豬斷奶後的拉稀的原因比較多,比如轉群、溫度的變化、腸胃對飼料消化不好,免疫力弱感染疾病、腸道微生物菌失衡、飼料餵養過多或者過少等都是引起仔豬斷奶後應激出現拉稀症狀。

預防仔豬拉稀的方法

1 在仔豬斷奶之前就要訓練它學會吃飼料,這樣可以避免斷奶後突然轉換成飼料出現腸胃無消化的後果。外面購買來的仔豬也要觀察它是否能自己吃飼料。提早補飼才能解決斷奶後轉換飼料出現的腹瀉問題。

2 在外購仔豬或者哺乳豬舍轉入保育舍後,要進行病原的阻斷,仔豬免疫能力和消化能力比較差,很容易感染各種疾病,所以在仔豬的飼料中添加阿莫西林、恩諾沙星、多西環素、大蒜素、電解多維、芽孢桿菌、乳酸菌等藥物,藥物添加基本在7天就可以。主要是達到抑菌的效果,幫助腸道消化,避免仔豬轉群后出現腹瀉。等豬群健康水平穩定後,吃料也比較正常後,就可以給豬進行驅蟲工作。

3 在仔豬各項都穩定的情況下,做好各種疫苗免疫措施。

4 斷奶後的仔豬飼料餵養上要採取多喂勤添的方法,不要讓仔豬吃的太飽,每次只讓仔豬吃三分飽就行,每天餵食5-8次。尤其是斷奶後的頭幾天,如果餵食的過多很容易造成仔豬消化不了的現象。

5 在仔豬休息趴窩的地方最好鋪上木板,這樣可以防治仔豬腹部著涼腹瀉。同時晚上也要注意溫度的問題,如果發現仔豬有扎堆現象就要提高仔豬舍的溫度,防止仔豬受感冒。

6 斷奶後的仔豬要在產床上最好呆一個星期,如果斷奶後就把仔豬從產床上直接提走的話,就造成了環境應激反應。

7 豬場環境衛生和消毒管理非常重要,如果環境衛生管理不當,豬場肯定疾病頻發的。

仔豬斷奶後腹瀉原因一般都是養殖戶們管理不當造成的,疾病上都是出現在換料,轉群、溫度、豬場衛生條件這幾個方面上,所以仔豬斷奶後的後期飼養管理不能馬虎。

以上是個人所答,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村裡的男青年


斷奶仔豬護養管理是豬場的又一重頭戲,不容懈怠!日常管理中仔豬斷奶後應激腹瀉比比皆是,輕者愈後生長髮育遲緩,重者仔豬大量傷亡。對養殖業主們困擾傷害很大。讓我們一起重溫一下改觀舉措:

斷奶仔豬防止拉痢的舉措

1.適時斷奶。仔豬28天斷奶體重7.5-8.0千克/頭為宜。有條件的規模豬場可以21天斷奶,一般情況下都選擇28-35天斷奶。斷奶要循序漸進,不宜突然斷奶,母豬白天分離,夜晚合圈,仔豬原圈不動。

2.早期誘飼。一般在仔豬14-21天時,選擇優質且膨化度好、易消化吸收的乳豬教槽料,用30℃左右溫開水調成稠糊狀適量塗抹母豬乳頭上,讓仔豬自由吸吮。以刺激胃腸道及早發育。


3.適宜環境。保持圈舍環境衛生乾淨清潔,注意溫溼度調控通風對流,保持冬暖夏涼。杜絕圈舍陰暗地面潮溼,鋪設塑料板。讓仔豬心情舒暢吃嗎嗎香,身體倍棒,遠離疾病。

4.優質飼料。吃料前讓仔豬先學會飲水,以免其吃料幹而厭惡乳料。斷奶飼餵乳豬料應選擇營養全面、易消化吸收且穩定優質的。且飼餵少量多餐,夏季剩餘料超過4小時要清除飼餵較大保育仔豬。料槽選用顏色鮮豔點的,仔豬好奇喜歡。

注意:吃料後讓其採食適量人用乳酶生片。

5.適宜飲水。供應充足適宜的清潔飲水,飲水中加入適量Vc、葡萄糖等。


6.防疫保健。仔豬出生24小時內吃上初乳/頭;3天內打補鐵針1.5mL/頭;3-7內打優米先0.5mL保健;按自身場程序對母仔同步嚴格適時防疫,防重於治。諸如豬瘟、偽狂犬等。



綜上所述,斷奶仔豬消化機能不完善,護理不周環境應激等易出現拉痢,要有效應對提前預防,做好上述幾個方面工作。過好斷奶關保證健康生長,優化完善我們一直在努力……

2019-7-7


發財馬


仔豬斷奶後拉稀,如何預防?現在規模化豬場多采取的是早期斷奶的飼養方式,仔豬在母豬在21日齡-23日齡就進行了斷奶,因為這時候仔豬本身的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斷奶後又失去了母源抗體的保護,就導致這個時期成為了免疫空白期。另外就是仔豬胃腸道尚未發育完全,無法完全消化吃進去的飼料,而未消化的飼料就會在胃腸道中積聚,為細菌的繁殖提供了大量的影響,導致細菌大量繁殖而導致腹瀉。


曾經為了防控腹瀉,飼料廠家在飼料中添加大量的抗生素飼料添加劑,一方面起到預防仔豬腹瀉的作用,另一方面還可以促進仔豬的生長髮育。最近幾年國家在抗生素飼料添加劑的管控越來越嚴,現在飼料中提倡減抗減鋅,而這又導致現在仔豬斷奶後發病率升高。

預防仔豬斷奶後腹瀉,對於養豬朋友來講最高效簡單的方法就是使用藥物,但是抗生素對仔豬確實會有危害,嚴重甚至會影響仔豬後期的生長,所以筆者建議採取中藥結合微生態製劑的方法,飼料中添加黃芪多糖粉+苦參止痢顆粒+微生態製劑。

黃芪多糖粉具有促進胃腸道黏膜發育,保護胃腸道黏膜的作用,苦參止痢顆粒具有清熱解毒、燥溼止利的功效,再結合微生態製劑促進仔豬斷奶後胃腸道中有益細菌菌群的建立,這樣多管齊下就可以保證仔豬在不飼餵抗生素的前提下依然不發生腹瀉問題。

但是預防仔豬斷奶後腹瀉是個系統工程,除了注意正確使用藥物之外,還需要減少斷奶應激,改善豬舍中的溫溼度給仔豬提供舒適的環境,以及加強飼養管理等工作。


果然悠


仔豬過三關,擺脫“瀉”之痛!

俗話說得好:“小防腸,大防喘”也就是說在我們養殖戶心中養豬最常見的問題,又特別麻煩的問題是:小豬容易腹瀉拉稀,大豬就是豬喘氣難以斷根。

別小看了腹瀉拉稀,大家都知道腹瀉從狹義上講:分細菌性的、病毒性的,寄生蟲性的,從廣義上講還有料源性應激、環境應激、天氣、空氣、溫溼度等等,寄生蟲中還包括原蟲等等,由於原因比較多,本人專業水平有限就不一一介紹了,關鍵大家最關心的是怎麼去“防”,並不是怎麼去治。

出生關:母豬:產後注射鹽酸頭孢10m(一針頂三天)或重症頭孢+何老師2號一針,魚金注射液一針,另外,飼料中添加《血乳康+益母產後康》。

仔豬:出生後1~3天,武漢科HB-98偽狂犬疫苗滴鼻,牲血素補鐵,要注意保溫,設立保溫箱,保溫箱下面要鋪墊一些鋸末,上邊掛一300W的紅外線燈泡。產房溫度應保持在22℃,另外3天內固定好乳頭,讓其提早吃初乳。對仔豬要精心護理,防止母豬壓死、踩死、咬死仔豬和凍死、餓死仔豬。

補料關:出生後7~15天,首先要對仔豬進行誘食,可在食槽內放些香甜可口的教槽料,母豬可以在飼料裡投《血乳康+痢達》以防止泌乳不足,從而導致拉稀。

斷奶關:20天~斷奶,母豬飼料裡可添加《清溫康+血乳康》,仔豬飼料裡添加《仔痢康+林可大觀+痢達》,肌注:鹽酸頭孢噻呋,每天豬0.5~1ml。


獸藥禽藥申劍


你好,仔豬斷奶拉稀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消化功能引起的 仔豬斷奶前沒有教槽或者教槽料吃的少,仔豬的腸道對飼料的適應性比較差,小豬由吃奶改為吃料,腸道由消化液體改為消化固體飼料,因此會造成拉稀。

2.斷奶應激 小豬由吃奶現在改為吃料,小豬不適應吃飼料,因此吃的少或不吃,造成腸道應激會引起腸道炎性病變,引起拉稀。

3.受涼 小豬斷奶前跟著母豬,母豬就像相當於一個火爐。小豬斷奶後離開母豬,溫度會下降,如果保育室溫度低的話會引起小豬受涼引起拉稀。

4.疾病性因素 如果豬瘟,偽狂犬,圓環等疫苗做的不到位,也會引起小豬疾病性的拉稀。

以上幾點就是引起小豬拉稀的主要原因。要想避免小豬的斷奶腹瀉,首先是要把疫苗防疫好,提前給小豬教槽,保育室的溫度要控制好。這樣才能保證小豬的不拉稀。


兩水泉


仔豬斷奶後拉稀,如何預防?

仔豬拉稀的原因有非常的多,有的是因為飼養方面管理不當或者是一些疾病而導致仔豬拉稀,如已經斷奶的仔豬出現拉稀的現象,阿軍認為飼養管理方面會有很大的問題,最終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比如宰豬負傷寒、寄生蟲病、或者是某些中毒性疾病、傳染性胃腸炎等等,會引起仔豬拉稀現象。

仔豬出現拉稀後首先要排查是什麼疾病,然後對症下藥才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個人覺得引起仔豬出現拉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飼養方面的不當,如仔豬為了太多青綠多吃飼料、還有就是有毒、發黴、腐爛的飼料,仔豬因為它適應環境的能力比較差,建議不要頻繁的更換飼料,這也容易導致仔豬出現拉稀現象。



養豬是一件比較費人工的事情,冬季要做好保暖工作,夏季也要做好通風工作,如果出現一些疾病我們還要及時的進行治療,找出病因對症下藥,對於拉稀有以下方法。

(1)用磺胺合劑(黃安一份,酵母粉一份,鞣酸蛋白2份)10~15克,一次內服,每天兩次即可。如果仔豬出現腹瀉嚴重的話,可以靜脈或者腹腔注射5%的葡萄糖生理鹽水250~500毫升。


(2)土黴素3~8片,阿托品3~5片、地塞米松2~4片,一次灌服或者喂服,同樣是每天兩次。

(3)痢菌淨注射液5~10毫升,阿托品注射液4~6毫升,一定要分別選取兩側的頸部肌內進行注射。

如果用了以上方法還是腹瀉不止的話可以選用硝酸鉍、鞣酸蛋白注射用碘胺間甲氧嘧啶鈉、博落回注射液等澀腸止瀉的藥物。以上的分享是阿軍的個人觀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養殖戶,如大家對本問題有其他的看法或者是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謝謝!

鮮果農阿軍


仔豬隔奶前後拉稀,如何預防?

仔豬隔奶前後拉稀很普遍的一種現象;輕的耽誤仔豬生長,嚴重的引起仔豬大批死亡;這個問題,絕大多數的養豬人非常頭疼;下面,我把經驗分享個題主,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

仔豬沒有隔奶之前腹瀉,主要由於不衛生引起的。仔豬生性活潑,7天就有覓食的習性,它們會在豬舍裡尋找拱食一些東西,有的甚至喝髒水,豬舍裡最不缺的就是大腸桿菌,仔豬因此感染了大腸桿菌引起拉稀。

因此,保證豬舍乾淨衛生,是防止隔奶前仔豬拉稀的有效措施。

仔豬隔奶以後,拉稀的現象非常普遍,也是仔豬最危險的時候。這時候引起仔豬拉稀的原因很多,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原因是應激反應。仔豬乍離開母豬對他們是個不小的挑戰,往往會因為應激引起普遍的拉稀。應對辦法是,在沒有隔奶之前就有目的的訓練它們獨自生活的習慣,有了這種經歷隔奶以後應激反應就不會那麼劇烈。

第二種原因腹部受涼引起拉稀。和母豬生活在一起的時候,母豬是仔豬的熱源,它們感到溫度低的時候,就會擠到母豬的身邊,或者爬到母豬身上取暖;離開母豬以後如果溫度低,只能靠擠在一起保持溫度,而趴在地面的仔豬就會腹部受涼,導致拉稀。

解決辦法是,提高仔豬豬舍的溫度並鋪墊大量乾燥的墊草;如果只是給豬舍提溫,不鋪墊墊草,仔豬腹部著涼,同樣會引起拉稀。

第三個原因是暴飲暴食引起的拉稀。仔豬有哄搶飼料飲水的習性;體質強壯的仔豬往往因為暴食暴飲,消化不良,出現拉稀。

解決的辦法是多次添加飼料,每次讓仔豬吃個六七分飽即可,多次添加,每天喂5-6次;水槽裡要保持充足的飲水。

第四個原因是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仔豬大便小便有在潮溼地方的習性,它們會在食槽水槽裡大小便,結果因為吃了不衛生的東西,引起大腸桿菌病菌感染,引起腹瀉。這種情況就要用藥治療。

上面說的問題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

同意我的觀點,請點個贊;對您有所幫助,請多關注。謝謝!


老農說鄉村


一原因:仔豬斷奶後,離開母豬,吃不到母乳由於環境發生變化,煩燥不安,尋找母豬,食慾減退,還有就是飢餓,過量吃飼料加重腸胃負擔,導致消化紊亂,從而引起腹瀉。

二預防1:我們一般斷奶前五天開始給母豬減料,由於飼料減了,母豬的奶就少了,奶水不夠小豬就會到處找飼料,補少量開口料。

2:定時定量,少喂多添斷奶後1~2天仔豬日吃料為0.5千克左右,以後慢慢加。

3:控制採食量,對個別仔豬出現腹瀉,就要少添料,全窩腹瀉可減少給料量或次數。

4: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如磺胺類藥,藥物等預防腸道感染,豬舍內可以撒些爐灰保持乾燥衛生。

5:用自動飲水器保持水清潔衛生。



水蜜桃生活錄


仔豬斷奶腹瀉養豬過程中非常常見的問題,發病率高,治療效果差,死亡率不等,而這個階段的死亡率佔整個養豬過程中的70%.是影響養豬效益最關鍵的一環,下面分析一下仔豬斷奶腹瀉的原因和防治方案。

原因:一,斷奶應激

二,溫差大,

三,細菌病毒

四,球蟲等寄生蟲,

五,營養因素。

解決方法:

第一,做好溫度的控制即保暖工作

第二,病毒預防,圓環疫苗,胃流二聯苗的防疫

第三,斷奶不要急於用飼料,及時添加營養成分調節酸鹼電解質平衡,建議採用寶利康,同時添加微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