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召:讓群眾吃上“生態飯”,鼓起“錢袋子”

河南省南召縣針對全縣貧困人口集中在深山區的實際,唱“山歌”,念“林經”,以林業產業發展為核心,初步探索出林+苗、林+果、林+藥、林+菌、林+遊、林+禽、林+蠶等“林+N”產業扶貧模式,因地制宜發展林業經濟,實現“鄉有產業基地、村有增收項目、戶有脫貧門路”,讓群眾端起“綠飯碗”,吃上“生態飯”,鼓起“錢袋子”。

“這是我今年第一次分紅,分到2000塊錢,到年底還有一次分紅。除了分紅,我家種植一畝黃精,聯源公司高於市場價的回收藥材,不用發愁銷售問題。”11月5日,南召縣城郊鄉大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張慶起領到河南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分紅資金後喜不自勝。大莊村6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像張慶起一樣獲得分紅資金,看著手裡嶄新的分紅現金,大家心裡樂開了花。

河南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南召縣中藥材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參與脫貧攻堅行動,依託自身技術、人才、資源優勢,實施產業扶貧、科技扶貧、金融扶貧,由聯源公司統一供苗、統一技術、統一服務,免費向給貧困群眾提供價值700餘萬元的白芨苗和黃精種子、蜂種蜂箱,實行訂單回收產品。截至目前,扶持7個鄉鎮、19個村、478戶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對中藥材種植戶前兩年每戶每年預付分成資金4000元,保證貧困戶3年最低收入12000元,藥材收穫後按照5:5分成,平均每畝收益不低於3萬元。

南召縣擁有宜蠶柞坡150萬畝,已開發利用的柞坡122萬畝,常年柞蠶放養量5000公斤,年產柞蠶繭150萬公斤,產量佔全省60%以上,素有“召半省”美譽。南召縣把柞蠶放養作為產業扶貧的重要抓手,採取政策傾斜推動,新型經營主體帶動,示範基地促動,養殖大戶拉動等措施,建成柞蠶生產基地30萬畝,全縣從事柞蠶養殖的行政村有262個,重點蠶業示範村10個,放養農戶1680戶,蠶農戶均年收入30000元。

該縣實施柞蠶菌一體化工程,縣裡引導貧困群眾把柞木修剪與食用菌種植有機結合,把森林撫育產生的木材及樹枝作為食用菌種植原料,動員鼓勵貧困群眾發展香菇、羊肚菌等食用菌種植業,實施食用菌產業增收工程。留山鎮建成標準化香菇種植大棚123個,年產香菇90萬斤,銷售額520餘萬元,純利潤380萬元,帶動560人脫貧致富。據統計,實施食用菌產業增收工程以來,年帶動2000多貧困戶穩定增收,人均增收3000元。

按照“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要求,南召縣通過實施林果藥一體化工程,採取龍頭帶動、大戶經營、入股分紅等措施,“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引導廣大山區群眾和貧困戶發展以辛夷、山茱萸、白芨、石斛、天麻、杜仲為主的中藥材,以硬質鮮桃、晚秋黃梨、薄皮核桃、軟籽石榴等為主的高效林果業,山區群眾依靠發展中藥材、林果業找到一劑致富“良方”、一條光明“錢途”。

目前,全縣建成苗木花卉、食用菌、中藥材、柞蠶和畜禽養殖等特色種養基地125個,打造農業產業化集群3個,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233家,全縣土地流轉面積穩定在7.2萬畝,1.3萬餘戶群眾通過發展產業、入股分紅、流轉土地、參與務工實現增收,戶均年增收5000元。

為激發群眾發展產業的積極性,增強自我“造血功能”。南召縣制定出臺了《產業扶貧“星火計劃”實施方案》和《就業扶貧“星火計劃”實施方案》,縣財政投入1500萬元,對貧困戶發展產業或務工就業收入達到一定額度的戶給予資金補貼,激發群眾自主發展產業和務工就業增收的內生動力。在產業方面,貧困群眾年度產業收益在6000元以上的,按收益5%給予貧困戶補貼,最高補貼不超過1500元;在就業方面,發動縣域內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型經營主體等參與脫貧攻堅,吸納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對優秀幫扶企業、個體戶、新型經營主體,政府在金融、創業、稅收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激發全社會參與脫貧攻堅熱情。

68歲的南召縣白土崗鎮大莊村貧困戶韓聚成,夫婦倆在家精心飼養生豬,一年下來養豬收入1.26萬元。兒子在新疆烏魯木齊市務工,從事整體廚房安裝,一年務工收入6.4萬元。今年韓聚成獲得產業就業“星火計劃”獎勵補貼2130元。截至目前,2019年全縣第一批已發放“兩業”獎勵資金1397萬元,帶動11855戶貧困群眾增收2.6億元,有效地激活貧困群眾致富內生動力。(通訊員 廖濤 李曉靜 記者 李向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