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拼26年換來村莊美,他是永城劉河鎮魏莊村民口中的“拼書記”

自1994年起擔任劉河鎮魏莊村村支部書記,至今已連任26年。這些年,他一心撲在村莊建設發展上,事無鉅細、事必躬親,把自己的青蔥歲月獻給了魏莊村的發展,用自己的腳印見證了這個村莊一年又一年的變化。他就是劉河鎮魏莊村村民口中的“明星書記”魏紅光。

連拼26年換來村莊美,他是永城劉河鎮魏莊村民口中的“拼書記”

劉河鎮魏莊村


走進劉河鎮魏莊村,寬敞整潔的主幹道穿村而過,道路兩旁整齊劃一的“廣玉蘭”一字排開。通過舊房改造的徽派民居頗有江南水鄉的風韻。村莊四周被各種果樹包圍著,不遠處,三三兩兩的村民或是下地勞作,或是暢聊生活。“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唐朝詩人王維筆下的田園生活在這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連拼26年換來村莊美,他是永城劉河鎮魏莊村民口中的“拼書記”

修通路拉通水,綻放群眾笑顏

“剛當村支書的時候,村裡還是泥巴路,下雨天車子進不來村子,東西也賣不出去。村裡的人走路都困難,那時我就覺得‘要想富,先修路’。2014年的時候我們村申請了一條4公里的水泥路,但要靠自己去‘跑路’,要和上邊對接好相關事宜。這中間不知走了多少路、搭了多少車才把路修好。路一修好,全村子的人都樂開了花。”魏紅光回憶道。

連拼26年換來村莊美,他是永城劉河鎮魏莊村民口中的“拼書記”

村裡乾淨整潔的道路

“前幾年,為了修村裡的戶戶通公路,魏支書自己帶頭先捐了幾千塊錢,雖然不多,但他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村裡辦事。”魏莊村的村民如是說。

村裡道路修好了,魏紅光又從各地聯繫購買了廣玉蘭、千葉女貞、桂樹等樹種作為道路配套綠化樹,並在每條公路都安裝了高標準的太陽能路燈。如今,魏莊村的交通條件已逐步完善,“戶戶通”全面完成。產業路有11公里,覆蓋魏莊村轄下所有村民小組,群眾的生產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

“從2015年到2019年,村民自發集資將近100萬用來修路。道路修好了,我肩上的擔子也算輕了一點。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帶領群眾共同致富和實現同步小康。只要組織信任、群眾支持,我想繼續帶群眾過上好日子。”提到魏莊村未來的發展,魏紅光堅定地說。

對於生活在鄉村的村民來說,土地和宅子是他們最關心的事。為了響應永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舊房改造”的號召,同時也為了讓長期在外打工的魏莊人回來能有個安身之所,2018年魏紅光開始著手實施舊房改造工作。

然而,舊房改造涉及到群眾的切身利益。每天因為這件事來找他“諮詢”“討說法”“評理”“做主”的群眾絡繹不絕,少則十幾分鍾,多則半個小時。儘管手頭有一堆工作要做,他也總是十分耐心地傾聽群眾訴說,儘自己最大努力給出最好的解決辦法。為了讓村民能看到舊房改造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利益,魏紅光和哥哥帶頭,先把自己的農房改造成了灰瓦白牆的徽式建築,並帶領村民到家裡進行參觀。看到魏書記家新修葺的房子漂亮又整潔,村民們便紛紛開始對自己的房屋進行了改造。

“安居樂業是每個家庭一輩子的大事,我們能為群眾做的不多,這件事,我們一定要堅持走到底。”魏紅光說。

連拼26年換來村莊美,他是永城劉河鎮魏莊村民口中的“拼書記”

魏紅光在坑塘改造現場

舊房改造好了,魏紅光又把目光投向了村裡幾處長期廢棄的坑塘。為了讓這些廢棄的坑塘有用武之地,魏紅光提出利用坑塘養魚的辦法,並本著“誰承包、誰受益、誰治理”的原則,採取競價的方式,讓村民自主承包、自己治理,徹底讓廢棄的坑塘“活”了起來。

“以前坑塘周圍滿是垃圾,水也是臭的。我承包坑塘以後,對坑塘進行了改造提升。現在,坑塘岸邊長滿綠植和果樹,水質清澈。我又養殖了好幾種魚,看這魚的長勢,今年能賣個好價錢!”承包坑塘的村民王作冉高興地說道。

正是憑藉這股“拼”勁,魏紅光把魏莊村從一個“村裡人出不去,外頭人進不來”的偏僻小村改變成了交通便利、被綠色包圍的村莊。或許魏紅光只是千千萬萬基層幹部中的一員,但身在官位,責為民擔。滿村的綠化雕刻了他披星戴月的守護,整潔的街角見證了他身體力行的背影,一方群眾的交口稱讚更記錄了他的辛勤付出、無私奉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