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三角以上海、合肥為重點“呼應”發展,從而帶動南京和杭州的可持續發展,你認為這種發展模式怎麼樣?

山之戀山之戀


在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中明確,長江流域流域上海為龍頭,武漢為中游地區城市群核心城市,成都和重慶是長江上游地區的核心區域。而期間的合肥是處於一個比較進退兩難的境地。

在長三角規劃中,未來的發展戰略是以上海城市圈1+7為核心,杭州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小1+7)為左右兩翼,形成了三個大的城市圈格局。合肥曾經也出臺了合肥都市圈,可總是有些力不從心。

合肥都市圈是以合肥為中心,還包括了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蕪湖市、馬鞍山市、桐城市。佔全省面積的40.6%,人口占全省的43.2%,截至是城市圈中的戰鬥機,人口規模高達1500萬,而且輻射範圍超過了200公里。只是合肥的自身體諒和輻射力太小,而且地理位置比較特殊性,也就成為了一個夢。

杭州都市圈划走了黃山,而南京都市圈更是囊括了馬鞍山、蕪湖和滁州等地區。一些原本是合肥都市圈的成員,如今卻是紛紛倒戈走向更加光明的大道!


可也不要小看合肥,合肥也有自己的特長。在我國第一批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城市中,合肥和北京、上海一起被納入。最近這次深圳成為先行示範區之時,才納入了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城市。如今合肥在基礎科學領域是與北上深排在了同等作用的位置。

中國科技技術大學是合肥的最強推手,也是國家佈局國家綜合性科學城市的最大原因。在長三角地區的這些城市中,合肥的基礎科學研究高度應該是高過南京和杭州。假如從基礎科學研究方面看,在長三角地區上海和合肥,形成了前後呼應,推動長三角的經濟發展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中,城市或城市群或都市圈的發展是看是否具有全球性的競爭力,以及在全球產業鏈中的水平。

在科技創新領域我國已經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幾乎可以與西方發達國家同臺競技。而且在應用科學領域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表現也是十分的不錯。形成了一個以上海為龍頭,杭州和南京為兩翼的發展格局。而合肥顯然處於邊緣化地帶!

而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在全球競爭中我國確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可是面對西方發達國家我們還是有些差距,還需任重道遠。甚至還大有向北、上、深三個地區轉移的趨勢。基礎科學研究是一項花錢未必出成效,而出成績又未必可以轉化為生產力的產業。最缺的是人才和錢財,還要加上一個默默地等待。合肥顯然單靠一箇中科大還是遠遠不夠。

合肥的定位本身就是十分難以確定,在長三角地區安徽就像是一個搭便車的,其中的一些靠近江浙的城市最先融入長三角;而在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安徽又像處於邊緣化了,武漢才是核心城市,而長沙也是當仁不讓。

合肥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是在上海和合肥的帶動下促進區域的經濟發展,而是處在南京和武漢的擠壓下越發吃力!


鞅論財經


看到評論區裡對安徽及合肥有這麼多的誤解和那些鼠目寸光的噴子們的胡言亂語,作為一個安徽人我想說幾句。安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古是群英薈萃能人輩出,一個徽字盡顯山水人文的地裡特色。曾幾何時徽商的腳步遍佈祖國,為國家為民族的經濟做出不可估量的貢獻,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的政策對沿海傾斜,試著讓沿海地區先富起來,安徽也曾為你們江浙滬地區的建設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和犧牲,我想大多數的發展起來的江浙滬的有識之士都心存感激,那些詆譭看不起安徽及安徽人的那撮人,肯定也不是自詡什麼樣的有錢人,一副高高在上自以為高人一等的小人心態能有多大的作為?就像現在國家提出的中部崛起一樣,都是國家的宏偉戰略計劃,豈是你等剛吃完奶就罵孃的無義之輩所能理解的。對於合肥融入長三角也不是你說讓進不讓進的事,先把自己的事做好,先解決你自己的溫飽問題,再解決你的心態問題也許是是最現實的。安徽雖然現在發展的還不盡人意,但安徽有勤勞智慧的7000萬人民,他們正在為振興安徽,建設自己的家園不懈的努力奮鬥,相信不久安徽將以更加美好的姿態驚豔綻放,就像偉大的祖國一樣,前進的步伐誰都阻擋不了的…


天地YINGXIONG


這種發展模式是提問者自己的觀點吧?小編不認同。安徽只是近年來才加入長三角的,而蘇南、浙北和上海才是長三角的核心區域,它們經濟一體化發展比較好,新晉的安徽,無論是發展水平還是經濟實力仍差一大截,與原長三角的經濟聯繫也不夠密切。



上海是長三角的龍頭,南京、杭州則是副中心,隨著安徽的加入,合肥也獲得了一個副中心定位,但在實力上卻是最弱的。南京、杭州的發展水平並不比上海差多少,只是上海是我國第一大城市,體量和實力更大更強而已。合肥與上海的差距則是全方位的,也遠不及南京、杭州,由它來與上海“呼應”發展,從而帶動南京和杭州的可持續發展,這不是笑話嗎?應該是更發達的上海、南京、杭州或者說原長三角地區來帶動合肥乃至安徽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產業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

當然了,合肥也有自己的特長,在我國第一批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城市中,合肥和北京、上海一起被納入,合肥的科研創新實力還是比較強的,在長三角地區的這些城市中,合肥的基礎科學研究高度應該是高過南京和杭州的。這些年來在安徽推行的“強省會”戰略下,合肥經濟強勢崛起,再過兩三年,估計合肥就能躋身萬億俱樂部,如今安徽加入長三角,合肥被定位為副中心城市,這又是一大政策利好,相信合肥未來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錦繡中源


看到這個想法感覺很奇怪,不知道發問者是如何思考的。談幾點個人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思考。

首先,長三角目前的官方文件中明確是三省一市,即上海、江蘇、浙江和安徽,但大部分網友並不瞭解整個發展的過程,2010年國務院發佈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中長三角地區僅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的16個城市,到2016年發佈《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才進一步將長三角地區擴容到“三省一市”,所以合肥的發展一直不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點。

其次,長三角一體化將合肥納入規劃範圍,個人認為這是合情合理的,安徽和江蘇在文化、氣候和地理傳統上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可以講在地域文化上江蘇北部的一些地區不如安徽與江南地區更相似,所以,從區域發展格局上講,安徽的加入可以為整個長三角提供產業腹地,並獲得人力資源的輸入,這是有利於整個地域發展的。

最後,普及一下最新的長三角一體化的規劃思路:可以講是三足鼎立,以上海為中心,杭州和南京為副中心,推動整個長三角地區的發展,現在各省市也相應出臺了各自的規劃內容,比如江蘇提出“六個一體化”就是很好的樣板,在加上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等交匯,可以肯定未來長三角會呈現更高質量發展。



雨下青茶


不知道,我覺得我們黃山最牛逼😂我們也不要合肥了入了杭州大都市圈,而且我們黃山歙縣被列入杭州大都市圈緊密層。加入杭州大都市圈一年不到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翻天覆地,而且黃山新安江的源頭和杭州簽署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杭州要把黃山打造成綠色經濟和總部經濟確保生態屏障!以後會以黃山為都市圈跳板繼續西進礦大都市圈成員。可能江西一些城市也想入圈


小ai樓


你好,我個人認為這種發展模式的想法很新穎,但是因為一定的弊端。

首先以長三角和合肥為中心來帶動南京杭州的發展,其實是很新穎的一個觀點,因為這幾個地區剛好能組成一個很大的經濟架構,無論是在資源共享方面,還是在人才交流方面都能夠有一個很不錯的搭配,而且也能夠更快的與時俱進。但是也面臨著一個問題,上海作為中心點沒有問題,但是合肥做為軸心點略顯困難,在這裡並沒有歧視安徽人的意思,只不過合肥雖然這幾年發展的相當不錯,尤其是工業和高新也在不斷髮展,但是用它來帶動杭州,南京確實會有點吃力,因為杭州和南京向來就是中國的高新產業發展地,尤其是杭州,作為中國電商的發源地可以說實力是很強勁的,所以如果資源安排不合理的話,我個人認為會有一定的衝突。

其次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看似是一個大區域能夠共享經濟,但是你要知道這些地方其實就是一個很小型的圓形區域,如果四個城市在一起共同帶動協調發展的話,雖然進步會很快,但資源分配以及如何共享是一個非常艱難的問題,畢竟大家都在一個小型的空間內,所以一旦有人才引入或者說有高新產業入駐,那麼如何分配將會是一個很難的問題,所以也希望市政府能夠好好考慮。

這就是我個人的觀點,謝謝!






覔亖甴


在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中明確,長江流域上海為龍頭,武漢為中游地區城市群核心城市,成都和重慶是長江上游地區的核心區域。而期間的合肥是處於一個比較進退兩難的境地。在長三角規劃中,未來的發展戰略是以上海城市圈1+7為核心,杭州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小1+7)為左右兩翼,形成了三個大的城市圈格局。


合肥曾經也出臺了合肥都市圈,可總是有些力不從心。合肥都市圈是以合肥為中心,還包括6了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蕪湖市、馬鞍山市、桐城市。佔全省面積的40.6%,人口占全省的43.2%,截至是城市圈中的戰鬥機,人口規模高達1500萬,而且輻射範圍超過了200公里。

只是合肥的自身體諒和輻射力太小,而且地理位置比較特殊,也就成為了一個夢。杭州都市圈划走了黃山,而南京都市圈更是囊括了馬鞍山、蕪湖和滁州等地區。一些原本是合肥都市圈的成員,如今卻是紛紛倒戈走向更加光明的大道!可也不要小看合肥,合肥也有自己的特長。在我國第一批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城市中,合肥和北京、上海一起被納入。



合肥的定位本身就是十分難以確定,在長三角地區安徽就像是一個搭便車的,其中的一些靠近江浙的城市最先融入長三角;而在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安徽又像處於邊緣化了,武漢才是核心城市,而長沙也是當仁不讓。合肥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是在上海和合肥的帶動下促進區域的經濟發展,而是處在南京和武漢的擠壓下越發吃力。


獨秀文苑


南京和杭州怎麼會需要合肥來帶動了呢,我看這就是偽命題。

綜合全國的各個城市規劃的發展都是向東發展,或者東南方向。

南京這個省會城市由強大的江蘇省作支撐(江蘇還是全國地級市發展比較均衡的省份)浙江的杭州灣經濟帶等規劃出臺那是要輻射配合長三角城市群的,合肥現在也是在集安徽全省之力發展,好比中西部的武漢,長沙,成都之類(但中西部地區又必須這樣以點帶面的帶動發展),所以合肥和安徽只能更快的融入好長三角城市群和南京都市圈。才能更好更快的發展合肥。


良良工作室


這種發展模式,屬於區域經濟學範疇,也是國家區域發展戰略部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從長三角經濟區來說,以上海、合肥為重點“呼應”發展,去帶動南京和杭州的可持續發展,好像有點兒不倫不類。合肥在長三角地區,聯繫不夠緊密。

以上海、武漢為重點呼應發展,這個還是比較科學。因為武漢與上海之間有足夠距離,輻射的範圍足夠大,可以雙中心佈局。

合肥與南京近在咫尺,相互之間可以相互促進,但以合肥為重點,確實不合適。

或者是上海、合肥(南京)、武漢,這樣三個區域城市為重點佈局,也更加合理。帶動力更強,覆蓋範圍、輻射範圍也更更廣,相互之間互動、相互補充能力更好。上海就是長三角的龍頭城市,杭州、南京包括合肥,建成城市圈。南京、合肥為城市圈提供智力支持,合肥的中科大還是很有影響力的,屬於國內最頂尖的學府之一。

武漢作為中游,另一個與南昌、長沙形成城市圈。武漢本身就是九省通衢,而且武漢也是著名的高校聚集地。

然後兩個城市圈之間,形成對接,資源共享,交通互通,相互促進,帶動周邊城市、地區共同發展。

簡單說,合肥為重點,帶動杭州、南京,不具備科學性。


波士財經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是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共同的事業,是國家戰略,由於多種原因,區域內經濟社會發展有差異,安徽相對發展慢一些,這是事實,既然是區域協調發展,那麼滬蘇浙就應發揮輻射作用,帶動安徽加快發展,理應責無旁貸,但看到評論中一些人對安徽.合肥的冷嘲熱諷深感不快,完全是一幅暴發戶瞧不起正在實幹的下苦人的心態,但他們是阻止不了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大趨勢,安徽.合肥也一定會發展的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