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基的退休,會讓香港地產時代迎來“歷史的終結”嗎?

5月27日晚間,恆基地產在香港交易所發佈公告稱,由於年事已高,李兆基決定退任董事會主席兼總經理職務,將繼續留任公司執行董事,在28日舉行的股東周年大會結束後生效。

李兆基退休後,他的兩個兒子李家傑及李家誠(兩者均為恆基地產執行董事及副主席)獲委任為聯席主席兼總經理以及提名委員會及薪酬委員會的成員。長子李家傑將負責內地地產業務,香港的地產業務則由次子李家誠負責。

早在3月20日,恆基地產已通過公告對外透露了李兆基即將退休的消息,兩個兒子的交接工作從那時起已經安排好。而就在一年多前,時年90歲的李嘉誠已宣佈正式退休,長子李澤鉅接掌了市值超萬億的長和帝國。

如今,隨著這位香港首富退休,香港的地產時代或許終將迎來“歷史的終結”,與我們漸行漸遠。

李兆基的退休,會讓香港地產時代迎來“歷史的終結”嗎?

1

李兆基1928年生於廣東省順德市大良鎮,與自稱白手起家的李嘉誠不同,他是個“富二代”。

在李兆基出生時,父親李介甫就已擁有天寶榮金鋪和永生銀號兩間門店。他從6歲開始就被父親安排進家裡的金鋪學習做生意。在金鋪中,李兆基不僅經營能力得到鍛鍊,還自學了金匠手藝。

1948年,已經做了4年掌櫃,得到充分磨練的李兆基,帶著1000塊錢隻身去到香港。當時的香港中環文鹹東街,足足有二三十間金鋪銀店,專營黃金買賣、外幣找換、匯兌等生意,業務性質跟李介甫在順德的永生銀號沒有分別。

初抵香港,李兆基利用他熟悉貨幣兌換業務的優勢,在幾間銀鋪掛單,從事買賣外匯和黃金的生意。其時正值解放戰爭之際,不少內地財主跑到香港,外匯兌換業務及黃金買賣生意十分興隆。李兆基與何賢等人合作,在這場黃金大戰中大賺了一筆,為其後來事業的發展奠下基石。

李兆基有信心以他在金銀業的看家本領闖天下,他利用在內地的關係,加上熟悉貨幣兌換業務的優勢,開始從事外匯和黃金的生意。

當時時局動盪,很多南下港澳的客商都帶著大量黃金傍身,李兆基很早就已練就了識別黃金成色的本領,能很快鑑別黃金的質量。有這番本事,非但不會被走賣黃金的水客佔去便宜,而且李兆基心算越來越精確,對黃金市道走勢越來越有把握,每次在一買一賣彈指之間就可以獲得一筆相當可觀的利潤,很快就累積了人生第一桶金。

戰後香港金銀貿易所買賣黃金的熱鬧,不亞於後來的股市和樓市。李兆基積累下來的不僅僅是財富,還有殺伐決斷、認準時機的經驗,這些經驗後來都被他用在了股市和樓市上。

2

早在五十年代初,英國就承認了中國的地位,並建立外交關係。李兆基意識到香港將成為中國通向世界的橋樑,於是轉行做五金生意和進出口貿易,生意十分順手。

當時,香港人口急增,工商業開始發展,政府和市場上的房屋興建計劃,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1954年港英政府公佈了一份數據:全港經營登記的工廠共有2494家,屬下工人11萬多,未曾登記的工廠工人,數目也超過十萬,比1953增加接近一倍。為了解決龐大新增人口的住房問題,香港政府開始積極研究推行房屋遷徙安置的計劃。嗅覺敏銳的李兆基認為香港未來最有需求的商品當是樓宇無疑。

後來李兆基回憶當年生活時曾說:“我七八歲時已常到父親的鋪頭吃飯,自小對生意已耳濡目染,後來在銀莊工作,令我深深體會到無論法幣、偽幣、金元券等,都可隨著政治的變遷,在一夜之間變成廢紙,令我領悟到持有實物才是保值的最佳辦法。”

於是1958年,李兆基開始轉向地產生意,與郭得勝和馮景禧,連同胡兆熾、黃少軒、戚宗煌、呂賢藻和郭錦濤共8人創辦永業,合資經營地產。此後,他們推出“分層出售、10年分期付款”的方式,面向廣大中下層市民,一改過去香港地產業經營方式,一時風生水起。

香港房地產的第二波大繁榮,則是在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初。

當時發達國家進行產業轉移,香港製造業順勢騰飛,在經濟中佔比一度超過1/4,加上出口轉運貿易和金融自由化帶來的機遇,香港經濟蒸蒸日上,與臺灣、新加坡和韓國一併獲得“四小龍”之稱。

藉助經濟騰飛,香港房地產一路上揚,培育出一眾世界富豪。

正是在這個時代,香港房地產企業紛紛上市。1972年,同一年,李嘉誠的長江實業、李兆基與郭得勝合夥的新鴻基地產、鄭裕彤的新世界地產集體上市,“四大家族”的地位正式確立。

1973年,香港股市牛市沖天,李兆基將新成立的永泰公司推向市場,隨後套現走人,獲得大筆現金。到了1975年,在石油危機影響下,香港股災爆發,地產一落千丈,手握現金的李兆基大肆抄底,併成立新公司恆基兆業,地產帝國由此崛起。

3

李兆基最大的抄底,當屬進軍內地。

早在1980年時,恆基兆業就投資參與了廣東中國大酒店和花園酒店的項目,之後更加快步伐,完成了以耗資33億人民幣的北京恆基中心為代表的一批投資項目。1990年以後,恆基兆業又結合香港及內地的經濟形勢,在兩地參與大量商業樓宇項目,如當時世界耗資金額最大的私營發展項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等眾多大型地標性項目的興建。同時,還迎合普通市民日益強勁的購買能力和消費需求,將住宅的品質全面提高,不斷在大型高密度地盤上增加會所康樂設施,以進軍高檔物業市場。繼續在新的時代,緊緊把握住市場的趨勢,領先發展。

李兆基的退休,會讓香港地產時代迎來“歷史的終結”嗎?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恆基兆業進入黃金時代。1997年,李兆基更做了一個歷史性的大突破,讓恆基兆業成為首隻在日本上市的香港股票。致力地產業務的同時,李兆基先生還致力多元化經營。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他先後收購了中華煤氣、香港小輪以及美麗華酒店集團的控股權。到1996年,中華煤氣的用戶發展至近120萬戶,股東溢利也從1億500萬元成長到19億4600萬元。此外,香港小輪和美麗華酒店等企業也取得了新發展。

但到了2014年,隨著內地房產開發企業的崛起,內地房地產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港資地產商逐步減少在內地的投資。從2014年開始,恆基在內地的土地儲備就一路下滑。

根據恆基地產公告顯示,2018年,其在內地的土地儲備約為3204萬平方尺(356萬平方米),而從2014-2017年,恆基在內地的土地儲備中自佔樓面面積分別為1.36億平方尺、1.27億平方尺、1.01億平方尺、3500萬平方尺。

除此之外,恆基還在2017年出售了多個項目。但與此同時,恆基兆業也增加了與內地房地產公司的合作,選擇聯手內地開發商,已經與旭輝、龍湖等企業合作,並與奧園一起深化大灣區多領域合作。

相比於內地業務規模的縮減,恆基去年在大本營香港卻斬獲頗多。2018年2月,恆基兆業以159.59億元拿下海航在啟德的兩宗土地,並在市區買下多處舊樓的產權,在新界其土地儲備也擴充到4560萬平方米。

4

對於事業和為人處世,李兆基先生有自己的看法。

“小富由儉是至理名言,因為第一筆本錢最重要,有了它作為基石,才易於成功”。李兆基曾闡釋說:“做人最忌的是日賺日花,入不敷支,有了本錢,安定下來,失業時也不用徬徨。”這副本錢就來自勤儉,他奉勸年輕人賺到錢千萬不要即時花光,而是要儲下來。“所謂大富由天,絕不是聽天由命,而是指順應天時地利,絕對不可強求。財來有因果,有緣由,有機緣,也有福分。一旦明知不可為而為,勉強的後果早晚會招致失敗。”他說:“‘不貧’、‘不富’者最有福,可以自得其樂。”

李兆基總結《四書》中《大學》其中一段:“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而得出止、定、靜、安、慮、得的“六字真言”,認為不論做事好,做生意好,投資也好,這六字真言都用得,只要按這六個字慢慢的想,一步一步地來,“便不會有大危險,做事便會有條理、層次。”

李兆基還認為,投資,最重要是精確計算回報,回報低就不做,回報高便值得研究,進行投資。李舉例說,他所成立的教育基金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十多二十年投入的資金,培養了人才,生生不息,一個培養十個,成功人才回饋社會,十個再培養一百個,無窮無盡,便是最好的投資。賭錢就最不好,給人抽水,回報低,最終必輸。又如買樓變了負資產,也是屬於得不償失的投資。

對於個人財富問題,李兆基說了一句古語:“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他始終認為,不擇手段,沒有道義,發達了也沒有用,做人應該要有自己的原則和理想。

李兆基認為,事業所帶來的成功感,不完全在金錢方面。在他心目中,做地產最重要的是有預測能力和鑑別能力,買地就像買衫一樣,買得便宜穿得久,便說明你眼光好、買得值。大家一齊去買地,誰識貨,誰不識貨,“有料無料”,幾年後便見分曉。投資有如一塊試金石,能分辨“高”“低”、明察秋毫,是為最成功的境界。李兆基除了投資眼光快且準外,待人接物也很注重傳統的人情味,決不像有些商人只認錢不認人,幾十年來,他的恆基公司幾乎與香港各大地產公司都合作過,被譽稱為“百搭”地王。

2019資本賦能 領袖峰會

●與前海梧桐併購基金謝聞慄、東方賽富劉俊宏、眾享資本龍瓊、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杜明堂,華洋資本、香港時空資本、銀河資本等25家風投機構賦能產業升級項目對接。

李兆基的退休,會讓香港地產時代迎來“歷史的終結”嗎?

【項目升級】商業計劃書撰寫輔導、頂層設計、商業模式升級、併購重組、融資路徑設計、品牌建設、社群營銷...

【投資人對接】股權融資,現場15家風投機構一對一對接!

【關注領域】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教育,先進製造業等符合條件的領域。

●舉辦城市:北京、深圳

點擊左下角的“瞭解更多” 打開會議鏈接,查看會議流程與報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