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的我“粉”上张云雷的“前世今生”

1985年,我五岁,在市少年宫学琵琶,那个时候我们少年宫有两个民乐团:少年民乐团和儿童民乐团。团里各种乐器齐备,后备学员梯队完整,三北汇演,外宾接待经常发生。后来,因为学业忙我离开了,也淡忘了…再后来听说我们少年宫扫遍5-15岁还在学民乐的孩子,都快凑不齐一个民乐队了,民乐队练习室改成拉丁舞课室了。

再之后20几年,我忙着谈恋爱,买房,结婚,生子,升职,金融圈里打滚,律法圈里回旋,看着周围同事和小姐妹的孩子天天钢琴吉他架子鼓,黑管长笛小提琴,马术击剑高尔夫,满写字楼的peter、lucy、James,曾经那个抱着琵琶的小女孩几乎再也没在我的脑海出现过。

现在年近40,终于觉得自己可以喘口气了,某天在偶然路过一个民乐课室的时候,头脑一热,进去报了个班,想把已经丢了近30年的琵琶再捡回来。

我给老公和儿子的理由是:我要停一停,让我的灵魂追上我的脚步。其实我知道,哪有那么冠冕堂皇,我就是头脑发热!

至于头脑是怎么热的?主要被两个现在颇受争议的人物给烧的:王珮瑜、张云雷。好吧,写到这儿我觉得,我快挨骂了…

80年的我“粉”上张云雷的“前世今生”

我不懂京剧,也不懂曲艺,但是我喜欢那韵远悠长的味道,唱念做打的身段,算是外行看热闹。而且我十分地承认,我看脸,看身材,还特别迷恋中式大褂。我四、五岁看《夜幕下的哈尔滨》的时候,我就觉得穿大褂的“王一民”是我以后要嫁的人,俗称白马王子!

80年的我“粉”上张云雷的“前世今生”

所以,王珮瑜的出现,是在我通向女金刚的路上挖了个坑,而张云雷,把我深深地推到了坑底下!

80年的我“粉”上张云雷的“前世今生”

作为一个骨子里埋了一点民乐影子的人,你无法想象当我看到王珮瑜一身长衫,温文儒雅唱《三家店》时的惊艳!这个时候的喜欢和欣赏,男女已经不重要了,坤生又怎样,评论里一群“专业人士”说有雌音,不够好,比孟小冬差10万八千里,不能传承余派又怎样?至少她就那么不动声色,轻轻地勾住了我这个80后埋在心中那一丝丝的情怀!

至于张云雷,我彻底躺平是2018年天津场的京韵大鼓《百山图》。我上次听京韵大鼓是什么时候?三十年前?应该是骆老先生的《重整河山待后生》吧,《四世同堂》没看进去主题曲记住了!

年轻的面庞,颀长的身材,青年的朝气,深厚的唱功,按照这个配置属性,应该是拾掇拾掇,或跳着热舞,玩着摇滚,说着rap,抱着吉他,哼着情歌的时尚男孩人设啊!

结果,人家张云雷穿上大褂,梳个小背头,给你抬上来个京韵大鼓!这一身的反差萌,瞬间把我毙倒,在妈妈粉姐姐粉女友粉间不要脸的挣扎!

80年的我“粉”上张云雷的“前世今生”

台上的张云雷,鼓键子一拿,范儿一起,就是外行都能看出来:“我去,我去!他竟然真会啊!”他身上传统曲艺的范儿那是浸透到骨子里的。用他粉丝的话就是:气质这块儿,我哥从来都拿捏的妥妥滴!

这不是靠培训班学个一年半载就能学出来的,这是二十年传统文化浸润出来的,这是涅槃重生塑骨再造悟出来的,这是他心性坚韧步步锤炼拼出来的,且无法复制,无法批量,且行且珍惜!

写到这儿,我觉得我没把他俩的魅力写出十分之一,我只是一直在努力地表白自己:粉丝,应该是个中性词,不比观众档次低。我也真的不是脑残,我真的是脸和“艺术”都看,人家追星顶多是看看专场,买买周边和同款,我这都又去学琵琶了……每次练琴练的烦的时候我都告诉自己:你这个琴啊,是为了张云雷练的,为了传统艺术练的!心态确实好了一点儿!为了粉个张云雷,我也是废了老鼻子劲儿了。

在学琴的过程中,我在培训班发现了一个现象,这一年的时间里,来学民乐的小孩越来越多,国乐培训生意红火,颇有点儿当年在少年宫的感觉,小豆丁们也是二胡琵琶古筝古琴的整,谁要怀里抱个尤克里里差点儿什么!为了赶上这波潮流,我火速给儿子塞了个葫芦丝,送了进去!这个最好鼓动出动静,万一以后可以改笛子呢~

实话说,看到这些现象我是激动的,主要是为了我自己心底那一点点的情怀,如果非要拔高,那是为了传统文化的复苏,为了民族自信的觉醒,为了年轻群体的回归,为了文化血脉的传承。

对于这些变化,我不敢说归功于谁,更不敢说是受王珮瑜,张云雷这些人的影响。我只想说,这些现象的出现,得益于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给了我们自信,国人在经历了三十多年“国外的月亮更圆”的迷局后,环顾四周发现原来“明月一直照九州”!借用白岩松老师的一句话:只要文化不散,这个民族一定会过关的!

最后,我想说“德云女孩”现象之己见,这不是哪个人造就的,存在即合理,不能说这个就是好,但也不能说的一无是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你若光明,世界就不黑暗!评剧《乾坤带》里怎么唱来的:不是君王海量,怎得小将保朝纲,前朝古今朝事俱是一样………

80年的我“粉”上张云雷的“前世今生”

(图片均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