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鞋的崛起之路,你還只認為它只是簡簡單單的造假嗎?

有“中國鞋城”之稱的莆田,早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為國際知名品牌代工,莆田作為一個全球製鞋基地,每年出口的鞋佔全球運動鞋市場的一半,接下來就給給大家介紹一下莆田鞋是怎麼發展的?

這樣的一個三線小城市是你腳上穿的耐克、阿迪達斯、彪馬、安德瑪、安踏等海內外中高端品牌的重要代工基地。GDP超越了全國許多地區。但是這個引人注目的數字背後卻被貼上了假冒偽劣的標籤,多少有點嘲諷的意味。

2008年經濟危機中,不少在中國大陸代工鞋業的臺灣鞋企轉戰東南亞,迫使莆田開闢新路搶灘市場,大舉擴張,擒下斯凱奇、karrimor、keen等國際知名品牌的代工訂單。2017年營業額逾4億元(人民幣).

最近幾年,莆田為國際知名品牌代工的訂單越來越多。數據顯示,莆田有4000多家制鞋企業,七成以上鞋類產品用於外貿出口,2017年產值增長18.7%。

2016年央視對莆田製鞋業的曝光,對於莆田來說,這無疑是下了一場冰雨,莆田製鞋業再次陷入了無休止的爭論之中,但是在這場爭論中,莆田製鞋業譭譽參半,支持者認為,莆田生產出來的鞋子質量不錯,應該在如此好的技術基礎上發展自主品牌,反對者則認為,雖然在買賣關係上,顧客和莆田假鞋達到了雙贏的目的,但是在法律層面上,侵犯和損害了國外名牌運動鞋的權益,同時也阻礙了國內的創新驅動力。

企業應該知己知彼,瞭解自身與國外著名品牌的差距,樹立加強自身品牌的觀念,明確自己應該怎樣做,併合理的制定出完整的體系和計劃,實現產品的精準化、高效化推廣,還應該為利用了市場的生態環境,為自身的品牌牽線搭橋,利用產業聚集的大平臺,實現企業的多層次發展,並借鑑國內外成功案例,選擇合適的時機、合適的方式,擴大品牌效應。

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但是習慣於模仿的莆田製鞋業普遍缺乏創新能力,如果繼續走代加工、模仿的道路,勢必會將莆田製鞋業推向產業鏈的最低端,從而失去自身可持續發展的機會,莆田鞋想要拓展市場,就必須從“製造”轉向“智造”努力邁出向自主品牌轉變的這一步,並樹立優質品牌形象。

目前,莆田已湧現出莫蕾寇蕾、吉普森、走索、古奇天倫、石跡等等上百個本土自主品牌。其中,莫蕾蔻蕾等6家企業成功獲得福建省著名商標。

鞋業代工“智造”效果明顯。莆田現有4000多家制鞋企業,其中規模以上313家,從業人員50萬,2016年完成規模工業產值677.5億元。“其間以代工鞋業貢獻最大。”

莆田市鞋業協會會長、雙馳公司董事長陳文彪說,“國際知名品牌代工業務還在不斷迴流增加。”

莆田市市長李建輝則指出,工匠精神在吸引國際訂單迴流中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莆田人做事非常認真、精緻,在鞋這個行業更是如此。”

隨著東南亞國家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興起,莆田的勞動低成本、原料低價格的優勢逐漸喪失,這就導致了莆田製鞋業成本的提高。為了應對人工漲價,當地政府鼓勵鞋企“機器換工”,由市、區兩級財政補助20%助企業採購半自動化和自動化機器,高效作業,保證交貨期,這很重要。

為了降低採購成本,雙馳公司、華峰集團等7家莆田鞋業龍頭企業牽頭髮起,國有企業參股,耗資1億元搭建眾協聯鞋業供應鏈服務平臺。多家受訪鞋企表示,“成本確實下降幾個百分點”。

莆田鞋想要異軍突起,任重而道遠,但是我們堅信,在不久的將來,莆田製鞋業憑藉銳意進取的精神,將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光明大道。看了莆田鞋的崛起之路,你對他的看法有什麼改變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