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寧夏建設17項核心指標有9項提前達標

  11月5日,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健康寧夏建設進展情況新聞發佈會上獲知,根據國家體育總局最新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査,寧夏城鄉居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比例為29%,成人經常鍛鍊率處於較低水平,多數居民在參加體育活動時還有很大的盲目性,缺乏身體活動成為多種慢性病發生的重要原因。同時,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持續增加。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的亞健康狀況普遍,成人的心肺耐カ、柔韌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體成分等指標的變化不容樂觀,體育活動在增強國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方面的作用還未能充分發揮,在防控疾病、促進精神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方面尚有很大提升空間,距離健康寧夏的要求還有差距。

  為落實健康中國戰略和健康寧夏行動,自治區黨委、政府按照“健康融入萬策”和“健康寧夏,人人參與,人人受益”的理念,針對影響健康主要因素、重點人群健康和主要健康問題,落實《“健康寧夏2030”發展規劃》,制定了《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健康寧夏行動的實施意見》《健康寧夏建設考核辦法》和《健康寧夏行動(2019-2030年)》。目前,健康寧夏建設17項核心指標中已有9項提前達到2020年發展目標,寧夏人民的健康水平明顯提高。

  健康寧夏行動具體包括健康知識普及、合理膳食、中醫養生保健、全民健身、控煙、心理健康促進、健康環境促進、婦幼健康促進、中小學健康促進、職業健康保護、老年健康促進、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癌症防治、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糖尿病防治和傳染病及地方病防控等16項專項行動。

  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實施減鹽、減油、減糖、限酒,減緩居民超重、肥胖和慢性病發病的增長速度。開展全民健身行動,建設一批體育公園、社區健身中心、多功能運動場等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讓想健身的群眾有適當的場所。加大公共場所控煙監督執法力度,完善戒菸服務網絡,到2030年無煙機關達標率達到100%。推進心理應急干預體系建設,針對失眠、抑鬱和焦慮等常見心理障礙,對青少年、職業人群、老年人、婦女等重點人群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和急救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推進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到2022年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8%以上。深入推進黃河保衛戰,重點流域水質達到或好於III類水體比例達到國家考核目標要求。加大飲用水工程設施投入、管理和維護,保障飲用水安全。消除道路安全隱患,加大老舊道路臨水、臨崖、急彎陡坡和長大橋隧路段的隱患治理,減少意外傷害,營造安全舒適的交通出行環境。

  關注中小學生,加強生命教育,把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納入對學校的績效考核,構建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到2022年,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在2018年的基礎上カ爭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新發近視率明顯下降;到2030年,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優良率達到60%以上。打造老年宜居環境,實現健康老齡化。到2030年,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80%以上;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設老年醫學科比例達到90%以上;三級中醫醫院設置康復科比例達到90%。關注殘障人士,合理配置殘疾人康復資源,把殘疾人康復納入基本公共服務。

  針對重大疾病,開展有效防控,到2030年,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達到40%以上。到2030年,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到190/10萬以下;糖尿病規範管理率達到85%;艾滋病全人群感染率控制在0.2以下。(記者 胡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