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十年前擴修的這條路段,有個大陡坡,你還有多少印象?

這條路段這個坡,說起來其實很熟悉,那就是鹽湖區南城跨湖大道池神廟段的三廠坡。

十年前,也就是2009年8月,我市對跨湖大道全段進行擴修,不僅加寬了路面,也削減了兩頭坡勢。

其中,北坡也就是鹽化三廠坡,由於地勢落差關係,坡度且長又陡,騎車上行費勁,下行捏著把汗,開車上下坡也是考驗駕駛技術。因此,削減坡勢即是當年道路改造的一大重點。

今天推薦的這組圖片,由我市攝影前輩段亨星老師於2009年9月底拍攝。

儘管鏡頭主要反映的並非是三廠坡全景,但權且算是一種對流年印痕的觸摸吧!

運城十年前擴修的這條路段,有個大陡坡,你還有多少印象?

運城十年前擴修的這條路段,有個大陡坡,你還有多少印象?

運城十年前擴修的這條路段,有個大陡坡,你還有多少印象?

運城十年前擴修的這條路段,有個大陡坡,你還有多少印象?

運城十年前擴修的這條路段,有個大陡坡,你還有多少印象?

運城十年前擴修的這條路段,有個大陡坡,你還有多少印象?

運城十年前擴修的這條路段,有個大陡坡,你還有多少印象?

運城十年前擴修的這條路段,有個大陡坡,你還有多少印象?

運城十年前擴修的這條路段,有個大陡坡,你還有多少印象?

運城十年前擴修的這條路段,有個大陡坡,你還有多少印象?

此圖攝於2009年11月

整修完後的三廠坡,又經過2014年新一輪更高標準、檔次的提升改造,路況早已好了很多。

不過,道路西側所開的兩股匝道,對於騎行者來說,全程須保持捏閘狀態,以防與機動車輛“親密接吻”......

運城十年前擴修的這條路段,有個大陡坡,你還有多少印象?

攝於2015年11月

關於跨湖大道的修築歷史,且作為附言:

1976年,在資金匱乏的情況下,由時任地委副書記王國英廣泛組織動員地、縣兩級幹部及社會力量,填湖造路而修成一條寬10餘米的砂石路。它的建成,打通了鹽池南北兩岸的通道,結束了池南人此前進城只能繞走古鹽道——七鋪路或繞道鹽湖五廠的歷史。

八十年代初,為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政府和鹽化局組織力量對道路路基進行拓寬改為雙行道且鋪上了柏油。

2000年6月撤地建市後,為完善道路基礎設施,對道路復進行加高、加寬,修為雙向六車道,初步建成高等級旅遊公路。此時,跨湖大道尚稱之為鹽湖路。

2006年秋冬,為迎接2007年在運城舉辦的 “第19屆世界模特小姐大賽”,提升我市對外整體形象,交通部門對跨湖大道進行全面整修(重鋪柏油)和道路兩側環境衛生的整治。

2009年,再度對跨湖大道進行全面擴修,改緩坡道,加寬路面。

作為市區通往中國死海景區、鳳凰谷森林公園、常平關帝家廟的重要旅遊道路,2014年,隨著“治湖”工程的深入,跨湖大道迎來新一輪的提升改造。

(文|馬國青)

本組照片為獨家授權,屬版權作品。未經原作者段亨星授權許可,不得複製引用。

運城十年前擴修的這條路段,有個大陡坡,你還有多少印象?

備案編號:運城網信A00236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