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災難為何沒有帶來大覺醒?

大災難為何沒有帶來大覺醒?

創新科技理念 今天

大災難為何沒有帶來大覺醒?

本文編選自袁偉時《晚清大變局》序言

大災難為何沒有帶來大覺醒?


制度決定盛衰。
滿族入關後迅速漢化,大清帝國可以說是漢族傳統文化和傳統制度的結晶。就疆域而言,它締造了一個空前絕後的最大的中國,直到它坍塌,面積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俄羅斯。海外學者近年熱衷宣揚大清帝國的富裕,國內有些讀者跟在他們後面揚揚得意,以此證明中西差別只是文明類型不同,不存在文明的差距。
不過,他們賴以立論的有些數據並不可靠。有位中國學者經過仔細梳理後終於得出嚴肅的結論:“按當期購買力評價法計算,1600年中國佔世界GDP的比重約為四分之一。1840年下降到了不到五分之一。”“中國人均GDP在1600年時大約只有英國的40%,與美國比較接近;1700年不到英國的三分之一,略超過美國的70%;1820年不到英國的五分之一,略超過美國的四分之一;1840年為英國的16%,美國的五分之一。”(劉逖:《1600—184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估算》,《經濟研究》2009年第10期,北京)

。。。。。。

國人沾沾自喜的“乾隆盛世”,在馬嘎爾尼筆下不過是一尊“泥足巨人”
大清帝國號稱盛世之時的經濟,實際已每況愈下。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是:中國依靠傳統的內在因素,沒有完成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化的歷史任務。早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王韜、郭嵩燾已經坦陳:不吸取外來的現代文明,中國就擺脫不了“無道之國”的困境。


歷史包袱太沉重了!中國人開始認真接受現代文明竟然是以六次內外戰爭(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入侵、太平天國戰爭、中法戰爭、甲午戰爭、義和團事件與八國聯軍入侵)為代價!早在1851年,中國人口已達4.3億,直到20世紀初,才恢復到這個水平。換句話說,60年間一億多人的非正常死亡,才迫使中國人睜開眼睛!
外來侵略者的罪責當然應該譴責。但是,內在的腐朽因素才是這個東方大國在迷宮中打轉的主要原因:第一,傳統頑固地抗拒現代文明。傳統觀念、傳統社會制度與現代文明的矛盾得不到合理的解決,是19世紀中國轉型失敗的主要原因。第二,經受不住世界範圍內用最華麗的道德外衣包裝的激進主義思潮衝擊。畢其功於一役!受苦受難的大多數人的利益!剷除一切不平,在人間建造一座美輪美奐的天堂!驚天動地的呼喊,震懾庸眾,容不得半點質疑,更不用說反對。
。。。。。。


我們學習西方的時機非常不幸,恰好趕上西方文明的墮落時期。 ——馮克利
回顧百年中國,愚昧招致外敵兵臨城下,令人痛心疾首;先驅的救國良方頻頻被蔑視,更讓人不忍卒讀!魏源大聲疾呼必須與世界通商,在虎門設立由私商主導的特區,摸著石頭過河。郭嵩燾、鄭觀應呼籲把官辦企業交給私商經營,要辦學校、辦報館、開國會。李鴻章主張“外須和戎,內須變法”。嚴復在甲午戰爭後破門而出,直指,

“身貴自由,國貴自主”盛衰的關鍵在“自由不自由”!……警鐘長鳴,睿智閃光,採擇其一,面目立變。無奈體制阻隔,思想壁壘森嚴,上不能達天聽,下不為庶眾所理解!中國在遭受歷史積垢的懲罰!


企盼歷史悲劇不要重演。縱觀歷史,橫看世界,任何國家和地區要從傳統向現代轉化,有三個主要環節:
第一,自由。從個人的獨立自主到社會各領域的自由。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說得好:“擴展人類自由既是發展的首要目的,又是它的主要手段。”(《以自由看待發展》,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42頁)
第二,以法治為基礎的穩定。
第三,融入世界。
這三點既是現代社會的主要標誌,又是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化的基本途徑。只要瞭解世界的歷史和全局,這些都是很樸素簡單的道理。
但是,為了阻隔這些現代文明常識的傳播,100多年來一些政治家及其追隨者把歷史作為實現其政治圖謀的工具,不惜編造謊言、偽造歷史,讓追隨者如醉如痴。在他們筆下,19世紀40年代至20世紀的啟蒙思想家是“買辦文人”,合該成為批判對象!曾國藩是“漢奸”、“劊子手”!李鴻章更是如假包換的“賣國賊”!19世紀的在華外國人都是“帝國主義分子”!……


。。。。。。
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李鴻章會見俾斯麥

大災難為何沒有帶來大覺醒?


35年前開始的改革開放使中國歷史進入了新階段。可是,野蠻和文明的纏鬥並未結束。
展望世界,人類當前面臨新的三岔口。通過區域聯合走向世界一體化,是當下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歐洲再次成為文明的領路人,法、德化解世仇成為歐盟公認的核心。中、美、日能否步他們的後塵攜手合作,已經成為東亞和亞洲太平洋自由貿易區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在這個關鍵時刻,如果反而刻意加深仇恨和矛盾,其實質是抗拒歷史潮流,拒絕、拖延自己融入世界的契機。
俯覽國內,一場遲來的改革正在叩門:在社會生活的每一領域都確立自由、民主和法治。一個科長可以決定一個企業的命運,何來經濟自由?某個官員的好惡成為學術成果或影視作品能不能“通過”的關卡,學術和創作自由必然化為烏有!嚴重的問題在於教育官員。自由、法治制度在社會生活各個角落生根,對念念不忘專政和鬥爭的官員來說,這是一場觀念和行為方式的徹底變革。沒有朝野互動、持久博弈,這個大變革不可能完成。困難倒逼改革,任何人都擋不住這個歷史趨勢。
。。。。。。

“戴口罩防霧霾”的觀念在中國得以普及,前後約8年時間
歷史正在迫使中國人做出新的選擇。生活在各個領域的知識階層面臨新的考驗。大批現代公民的生長是國家不再誤墮魔嶂的基礎。
多年來中國知識階層遍體鱗傷,視線被遮蔽,思想被禁錮,在生死線上掙扎,有話不敢說,想說也無處說!
傳承浩然正氣的豪傑值得人們永遠尊敬,但不必因此痛斥被迫低眉噤聲的知識人。只有一個僱主,一家老小的生命線握在他人手上,斯時斯地,說幾句心裡話往往要付出難以想象的代價。捨生取義談何容易?除了陷害別人的奸佞之徒,都應得到人們的諒解。
時移世易。生活來源和思想文化多元化已成為不爭的現實。時代呼喚公民覺醒,環境和性格決定命運!
“千霜萬雪。受盡寒磨折。賴是生來瘦硬,渾不怕、角吹徹。
清絕。影也別。知心惟有月。原沒春風情性,如何共、海棠說。”
_____(宋 蕭泰來《霜天曉月•梅》)
古舊詩詞無意中成了當代中國知識階層的歷史寫照和新的期許。

。。。。。。
知識分子除了轉變觀念,別無選擇。——楊奎松

大災難為何沒有帶來大覺醒?

受盡千霜萬雪的沉默者該說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