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不分手,辭不辭職,猶豫不決時你可以聽從神蹟

· 是有神蹟的

這是一個我在網上看到的故事。

有一個土生土長的英國年輕人,他想去死。
他與他父親說想去死時,他父親竟然坦然平靜地接受了他的決定,只是建議他:在去死之前,再去走一次朝聖之旅 。“既然你的上帝拋棄了你,你就應該當面和他講清楚。”
這是一個基督徒家庭,年輕人從12歲開始就經常去到英國北部的一個小島朝聖——天空島,那裡荒無人煙,年輕人覺得那是自己最接近上帝的地方,他會坐在那裡的某一個懸崖邊,看一整天的大西洋,最後坐上島上唯一的公共巴士回家。這麼多年了,這個期間連公車司機都換了好幾次了。
年輕人踏上這次朝聖之旅之前,他的父親又提出了一個要求,如果那輛十數年都空載著的環島大巴車上每多一個其他乘客乘坐,年輕人就答應他再多活一年。

於是,在年輕人25歲生日的這天,與過去十數年一樣,他來到天空島,坐在了懸崖邊上,與主聊了一天,想了100種悄悄離開的方式,他向雲道別,向大西洋道別。“雨總歸是要落到地面上。”——他想。
該回程了,年輕人來到了島上的公交站,等待那一輛環島巴士,他已經做好看到空蕩蕩的巴士的準備,因為這一幕在過去的十多年裡已經屢見不鮮了。他反而比平時更期待路面盡頭開來那輛巴士,像他12歲時一樣。

可接下來的一幕,讓年輕人愣住了:
原本核載30人的環島大巴上,密密麻麻地擠滿了快50人,有在吃香蕉的大媽,有在大聲聊天的朋友,有在自拍的情侶。這些東方面孔洋溢著笑容,爽朗笑聲和熱情的笑臉出現在過道上,座位上,映著海的窗戶上。
——“2018年7月。一輛載滿了中國旅行團遊客的大客車在天空島拋錨,旅行社是英國本土久負盛名的TTKK,旗下以及外包的交通公司從未出現類似事故。而就在今天,經過了多次檢修的大客車,毫無徵兆地拋錨在了離天空最近的地方。跟團導遊在報警後,當地警方讓他們乘坐島上唯一的大巴以供調度。於是這四十多人,高高興興地坐上了這輛十幾年來常年空載的大巴。”
七月的大西洋一如既往地平靜,像幾萬年來一樣。
他的主沒有拋棄他。他覺得他遇上了神蹟。
分不分手,辭不辭職,猶豫不決時你可以聽從神蹟

·比如直覺

其實,和這種神蹟一樣存在的另一種物質,是我們的直覺。

生活的根本,歸根結底是我們每一天遭遇的每一個選擇。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吃西餐還是吃日料,穿紅色還是穿綠色,考研還是找工作,坐地鐵還是坐公交... 我們的一天就由這幾千萬個選擇組合而成。可是每一項選擇我們都有好好思考麼? 並不是。很多選擇,我們都是依靠直覺做的選擇。這世上的選擇分為兩種,一種是我們其實是能做出選擇的,只不過其中一種選擇靠的是直覺,另一種選擇是心裡知道要綜合各種考量再做選擇的選擇。就比如考試試卷發下來,你會發現很多錯題,你一開始其實是選(meng)對了答案的,只是心裡不是很確定,認認真真地思考計算後填寫了另外一個答案,然後就錯了,懊惱出聲了“我就說知道這題選C啊!”

分不分手,辭不辭職,猶豫不決時你可以聽從神蹟

決策心理學大師格爾德·吉仁澤在《直覺思維—如何構築你的快速決策系統》一書中給出了答案:我們在一眨眼之間做出的選擇,往往更符合我們心底的直覺。正如法國數學家布萊士·帕斯卡的名言所說:心靈有自己的邏輯,理性卻對此一無所知。

什麼是直覺?

感覺、直覺和預感這幾個詞語會交替出現,實際上表示一種基於以下特徵的判斷:

1、 迅速出現在直覺中的

2、 我們意識不到它的深層運行機制

3、 強烈實現的動機

我們能相信我們的直覺嗎?

如果將人分為悲觀主義者和樂觀主義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警告過我們“對直覺抱有期待的幻覺”;許多當代心理學家抨擊直覺,說它有系統上的缺陷,因為它忽略了知識、違背了邏輯法則,是許多人禍的起因。我們的教育體系也沒有賦予直覺的藝術以價值。普通大眾通常相信自己的直覺,同時,一些流行書籍也大肆宣揚迅速認知的魔力。如此樂觀看來,人們往往知道要做些什麼,哪怕不瞭解其中的原因。樂觀主義者和悲觀主義者最終都會認為直覺往往是好的,除開直覺不好的時候——這個觀點是正確的,但是於事無補。

直覺是神秘的、無法解釋的。科學也解不開這個秘密。或者說,直覺是不為人理解的嗎?——上帝的聲音、幸運的猜測或是第六感等超越科學解釋的極限?

作者說:直覺有其自身的原理。

直覺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1、 簡單的經驗法則
2、 大腦的進化能力

書中說明了潛藏在直覺下的經驗法則,分析了直覺可能在什麼時候起作用,或什麼時候不起作用。無意識智慧就是不經思考地瞭解什麼法則在什麼情況下有用。

分不分手,辭不辭職,猶豫不決時你可以聽從神蹟

·尤其是女人的直覺

女人的財務知識不怎麼樣,可她們的直覺更好。

比如2013年4月15日,黃金價格一天下跌20%,這是華爾街大鱷在美聯儲的授意下舉起了做空黃金的屠刀,經過一年的醞釀造勢,華爾街大鱷們終於出手做空黃金了,黃金大跌,世界譁然。不料,大量中國大媽衝進最近的店鋪搶購黃金製品,一買就是幾公斤,1000億人民幣,300噸黃金瞬間被掃,整個華爾街為之震動,華爾街賣出多少黃金,大媽們照單全收。這個新聞看似可笑且無厘頭,但你不得不說,中國大媽這群女人也是通過直覺辦事的。儘管華爾街大鱷的數據分析判斷,金價就是要跌了,中國大媽卻用實際行動撐起來世界黃金的價格。

所以,思維是一個適配工具箱,裡面裝滿了從基因、文化和個人層面創造與傳輸的經驗法則。中國大媽們未必考慮了各種算法程序,她們只是通過“莫名其妙的經驗”(haoyun)這一項直覺思維,就獲得了黃金市場的反轉。對於人生中的重要決定,我們有意識的理性思維並不能總是給我們帶來滿意的決定,並不是信息越多,思考越多就越好,

有時候甚至越少越好。

分不分手,辭不辭職,猶豫不決時你可以聽從神蹟

· 戀愛分手都可以靠直覺

大S和汪小菲,因為參加朋友的生日聚會相識,從遇見到領證只用了49天。用大S說的話說,就是直覺。媒體採訪她,她說:“我第一眼見到那個人,我就知道就是這個人了,錯不了。”

要知道曾經作為“京城四少”之一的汪小菲,一向不被外界看好,這段婚姻一開始也更是不被人們看好。可是,事實證明,大S的直覺非常準,那位“京城少爺”如今已經徹頭徹尾的變成了一個炫妻炫娃狂魔,在汪小菲的微博裡,隨手就可以翻到關於老婆大S和孩子的照片,還說 “每天要坐最早的一班飛機回家”。

分不分手,辭不辭職,猶豫不決時你可以聽從神蹟

在《直覺思維-如何構築你的快速決策系統》一書中,作者就說:

重要的決定——選擇伴侶、工作和人生安排,並不僅是我們想象中的行與不行那麼簡單。在做決定的時候,我們還有其他因素需要考慮,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們進化後的大腦,直覺。它為我們提供了千萬年的能力,可是有些關於決策的標準教材卻嚴重忽視了它。

有經濟學家按照本傑明·富蘭克林的方法選擇伴侶,用鉛筆列出所有可能的伴侶以及他能想到的一切結果,用數字來表示每一個結果的效用,然後計算每一種結果變成現實的概率。最後將效用與概率相乘,再相加。最終他娶了效用最高的那個女人。然後,現在他離婚了。

人類進化後的大腦能讓我們以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與爬行動物和電腦芯片不一樣的方式。我們需要善用直覺。女人在愛情裡的直覺就是可以這樣來使用的。

分不分手,辭不辭職,猶豫不決時你可以聽從神蹟

· 好好利用直覺這項神蹟

蜈蚣有很多腿,他們配合默契,爬起來刷刷的。壁虎見了非常好奇,問蜈蚣:“請問你走路的時候先邁哪一條腿?”蜈蚣一聽,自己就迷茫了,心想:“啊,我一直忙著走路,都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於是,蜈蚣停下來思考邁哪一條腿,因為一直在思考邁哪一條腿比較好,它就停下來不會走路了。總結一下《直覺思維-如何構築你的快速決策系統》裡提到的方法,我們要要學會使用直覺做決策,則要培養自己的無意識行為,這包含這些要點:

  • (1)充分相信自己的直覺,信專家不如信自己;
  • (2)好的理由一個就夠,過於複雜的信息收集統計決策往往更不佳;
  • (3)世界如此混亂,不如簡單應對;
  • (4)道德行為不能推理。默認原則並不侷限於道德問題,默認原則是因為人們不願做出改變而相信現有的默認選項就是最合理的選項,這些都不能作為直覺的決策標準;
  • (5)無知者無畏,群體直覺使我們同其他動物區分開來,想問題解決得更快,一可以跟著同齡的大多數人做,二可以跟著成功人士做。

書的最後作者也說“直覺勝過了大多數複雜的推理和計算策略。可是直覺並沒有方法可言。而且,若沒有它,我們能做成的事很少。”就這如此猶如神蹟、說不清楚的東西,希望大家都能熱衷於對無意識智慧的探索,有更多的理由相信自己的直覺。

分不分手,辭不辭職,猶豫不決時你可以聽從神蹟

作者:格爾德·吉仁澤,決策心理學大師,德國柏林馬普所人類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曾任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

他因在判斷和決策上眾多開創性的研究和理論建樹而享譽全球,曾榮獲“美國科學促進會行為科學研究獎”,德國“科學書籍獎”等諸多獎項。他的課是“最權威而又最生動的”,雅俗共賞且富有啟發性,聽他課的人包括小學生、醫生、銀行家、企業家、政治家等各領域的人士。

他著有十幾部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著作,本書就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一部。在本書的啟發下,誕生了許多重量級的暢銷書,格拉德威爾的《眨眼之間》就是其中一例。

分不分手,辭不辭職,猶豫不決時你可以聽從神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