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技術可以直接跳過5G技術嗎?有哪些技術壁壘是繞不開的?

低語者


昨天看到新聞報道,科技部會議已在3日宣佈成立國家6G技術研發推進工作組和總體專家組,標誌著我國6G正式啟動研發工作。據介紹,5G技術的開發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和工業者對網速的需求,而且極力推動萬億規模物聯網市場的發展。而6G將需要一種更加全面的方式來確定未來的通信需求,並採用更大的樣本來確定6G的要求。

6G是怎麼回事?

1、什麼是6G?

6G是指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是5G系統後的延伸。仍在研究階段。6G的傳輸能力可能比5G提升100倍,網絡延遲也可能從毫秒降到微秒級。

2、6G與5G有什麼區別?

速度和延遲將是6G和5G之間最明顯的區別。這也是5G和4G在性能上的區別,所以我們也可以預計6G比5G快很多倍。到底有多快?目前還不清楚,但即使是5G的第一次迭代,我們的日常速度也高達1 Gbps。6G絕對會超過這個數字,但到底有多少仍然是個問題。我們可能會看到幾百千兆位/秒的速度,甚至是太字節的範圍。

我們可以假設它將涉及使用無線電頻率的超高頻(毫米波)。5G的帶寬容量在於它使用高無線電頻率,無線電頻率越高,可以傳輸的數據就越多。6G可能最終接近無線電頻率的上限,並達到300 GHz甚至太赫茲範圍的極高頻率水平。

然而,就像我們現在看到的由於毫米波的固有限制性而使5G網絡極度本地化,在6G網絡中也會出現同樣的問題。例如,太赫茲輻射的範圍約為10米,這對於6G的有效覆蓋來說太短了。

在華為心聲社區發佈創始人任正非接受採訪的多篇文章中,任正非提到華為的6G和5G是同步做的,華為的6G研究也領先世界。他認為:“6G主要是帶寬更寬了,但是覆蓋能力不夠,它是毫米波,覆蓋距離比較短。這有賴於傳播技術中的理論突破、技術突破,6G才能走向實用,我們估計需要十年。”

3、未來的6G到底什麼樣?

未來,6G網絡將致力於打造一個集地面通信、衛星通信、海洋通信於一體的全連接通信世界,沙漠、無人區、海洋等如今移動通信的“盲區”有望實現信號覆蓋。

在6G時代,或許我們在飛機上也能上網,同時不會影響飛行安全。登山運動員在登山遇到危險時,可實時發送位置信息與求救信號,不會出現時延。在海上航行時,船上的工作人員也不用擔心與陸地失聯。

有專家認為,將來6G將會被用於空間通信、智能交互、觸覺互聯網、情感和觸覺交流、多感官混合現實、機器間協同、全自動交通等場景。

6G能否跳過5G技術?

6G目前來看,會基於5G場景進行進一步的延伸,不管是太赫茲還是鋪衛星做基礎設施,大家的邏輯也基本是這樣的,進一步加強5G中場景的性能。太赫茲是為了更快,鋪衛星是為了連接更多設備。

至於6G技術是否可以直接跳過5G技術這個問題,從技術角度來看是完全可以的,但是能不能跳過5G去研究,和能不能跳過5G來商用,是兩碼事。跳過研究可能不存在壁壘,但跳過商用,壁壘極高,很難。目前科技部的會議內容反饋出來的也只是啟動6G技術研究而已,還是慢慢看吧!


我是泰瑞聊科技,為您打開科技生活,感謝閱讀與關注!

泰瑞聊科技


對於6g技術是否可以跳開5g技術,我們暫時的觀點是否定的。

為什麼呢?因為5G基本耗盡業界理論紅利。

6G運營商還沒有開始根據5G結果提需求。

甚至5G需求只有超寬帶凍結了。

一般是大運營商,如移動電信,沃達豐這些提需求,然後設備商如華為中興愛立信這些根據可能實現的技術,大家達成(撕逼)一致,然後凍結標準,開發設備及手機等終端。

標準一般會有幾個,比如3G的,WCDMA,CDMA2000,wimax。4G的TDD,FDD,不過4G的兩個標準差別不大。2G的GSM,CDMA。

6G才在技術儲備預研階段。需求還沒有提,想要跳過5g還是不太可能,就像人不可能吃一頓飯就長大吧?還是需要一個成長過程的。

以上僅是愛K線財經直播的觀點,喜歡此回答的讀者們可以給一個關注或者一個贊,如果有不贊同的觀點,也可以給我留言,望大家不吝指教!

我們會一一幫你解答問題,謝謝


愛K線財經直播


你好!我是康哥!就理論來說是可以繞過5G的,但是這樣花費的代價也並不小!

說的直白點,6G並不是我們簡單理解的速度上比5G快多少?而是例如現在我們常用的的4G、目前已經屬於初步發展期的5G的主要建設場地是在地球上,那麼6G的主要建設場地就改為太空。建設難度和建設代價可想而知!

就中國目前的5G發展速度來說,要完全完善並且老百姓都完全使用和普及5G最起碼需要5年。包括地面上基站光纖的鋪設和配套設備的完善。

據報道美國是有計劃直接繞過5G,全面鋪開6G。為什麼他們要這麼做?因為他們沒有5G技術,明顯已經在5G開發方面落後於中國,所以才有了之前拼命打壓華為的事件。

但是美國作為衛星大國和航天強國,深空探測、遙感、操控技術都很發達,可重複火箭技術日趨成熟,芯片技術發達。

據報道2019年5月24日上午10點30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將60顆衛星發射升空,這項2015年提出的計劃,規模極其巨大,總計要在2025年前發射近12000顆衛星。也就是說基本每個月要發射166顆衛星。我個人是認為這種可行性不大的,第一,代價太大;第二,衛星電話的輻射問題;第三、太空並非地球,發射這麼多顆衛星是否存在隱患?

當然美國在太空方面技術的確領先。所以他們認清了5G需要的那種地表大規模基建能力不是他們的強項。如果美國要開展5G,花錢花時間而最後還可能會落後。所以美國直接奔著6G去反而相對容易。

這樣也存在一個問題,在6-7年的時間內,美國如果不打算髮展5G,那麼在6G沒有完全覆蓋的情況下,他們在通訊方面是落後於擁有5G的國家的。

那相對於其他國家,例如中國、日本、韓國等已經擁有5G技術的國家我認為發展6G也不是不可以,是沒有必要。因為即使是6G的發展按照美國的部署也需要要6-7年的時間,對於地面建設基站具有優勢的國家來說,還不如在原來的基礎上去創新,但是同時可以去發展自己的6G,這樣最保險。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刪除,謝謝!)


康哥說新商業


6G技術可以直接跳過5G技術嗎?有哪些技術壁壘是繞不開的?

隨著5G商用普及開始,美國在5G技術方面輸中國半招後直接開發6G技術。主要作用是促進物聯網的進一步發展,將有望實現水下信號的覆蓋,今後6G的峰值速度有望能夠達到100Gbps。從理論上6G可以跳開5G技術的,歷史上是有先例的。

主要國家發展進度

美國:

今年3月,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開放“太赫茲波”頻譜的決定,計劃用於6G服務。

中國:

去年3月,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中國已經著手研究6G技術。中國通信業觀察家官項立剛提出,水下通信將是6G重要領域之一。

今年10月,在最新一期的“咖啡對話”上,華為創始人——任正非透露華為已經開始著手研發下一代的6G技術,與5G技術並行推進。除了表明願意將華為5G的技術和工藝向國外企業進行許可外,同時也強調:6G研究方面華為也領先世界。

韓國:

SK集團信息技術中心提出“太赫茲+去蜂窩化結構+高空無線平臺(如衛星)”的結構模型;

今年1月28日,LG電子已與韓國頂尖科技大學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共同成立了6G技術研發中心。

歐盟:

2013年提出METIS項目用於5G研究,有升級到6G的趨勢。

目前,除中美外,俄羅斯、日本、芬蘭等已有一些機構陸續啟動B5G或者6G技術概念設計和研發工作,但是還遠沒有達到“統一6G定義”的階段。

發展焦點

對6G 的理解主流看法有三種:6G基於太赫茲頻段;5G+AI 2.0=6G;5G+空聯網=6G。

綜合起來,專家認為6G可能向4個方向發展:

一、多種網絡融合--陸地、天空、海洋甚至多層次,未來衛星、水下潛水器跟陸上通信聯合組網,包括低軌衛星、高軌衛星、甚至更高的衛星,“進行全網絡的覆蓋”可能是未來6G技術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二、頻段技術深度發展---目前5G技術使用毫米波頻段,未來可能隨著芯片技術、精確製造技術的成熟和發展,6G會使用更高的頻段比如太赫茲頻段,而且頻譜利用的方式可能發生更本變化;

三、採用“去蜂窩”網絡架構、無線能量傳輸技術等;

四、實現網絡的IT化和個性化---比如可能發展成“個人定製類型的通信網絡”等。

技術壁壘

  1. 統一概念,6G網絡路線方案問題;
  2. 6G網絡的關鍵技術探索研究問題,如國際電信聯盟(ITU)正式成立Network 2030焦點組,華為描繪6G網絡架構;
  3. 6G時代,網絡“緻密化問題,涉及到了基站的覆蓋範圍問題,也就是基站信號的傳輸距離問題。
  4. 空間複用技術問題等

如果說5G時代,中美並駕齊驅。從發展態勢來看,6G很有可能有中國引領世界。華為CEO餘承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6G在面向用戶方面的服務主要是IoT物聯網、自動駕駛以及智能化工廠等領域,但想要實現6G的商用化,首先要完成的是對6G相關行業標準的制定,而制定相關標準也同樣需要很長時間的時間。


六易哥


6G技術是在5G技術的基礎上繼

續的,沒有5G的基業就不可能

發展6G,它就一棟高樓房一樣

是一層一層往上建,每高一層它

所覆蓋的範圍和網速會同時按升

級比例擴大:中國華為早在18年

就走在了世界的前面,5G定型後

就轉入了6G的相關研發工作,事

實上每項科學實驗的成功都是由

科幻一理想一實驗一成功。美國

為什要放去5G原因是,他看得見

落後於中國,是不可改變的事實

,要跟上中國最少要一年半到二

年時間完成基站建設和技術追趕

,因此他想越過5G技術採用低空

衛星代替機站實行所為超入5G空

間6G計劃。想象是美好的,但實

施當中會有很多預想不到的問題

出現,地面機站將面臨全部變廢

,要耗費多少資金?特朗普修建

一條邊境圍牆都因難重重,空中

6G基空天基站談何容易?彎道超

車有先列,但在空中彎道超是還

沒有先,大家似目與待嗎!


學者110


可以繞開,就看誰能拉到人,制定出標準,擁有市場。

高通在CDMA時代牛得不行,美國支持CDMA2000的標準;歐洲不和美國玩,自己搞了WCDMA;中國為了站位買了一個西門子預研項目,搞了個TD-SCDMA。然後歐洲和中國一起聯合抵抗美國標準。中國移動是交了很多錢,但是中國的移動通信產業發展壯大了。實際上,中國然而是賺了最大的,華為中興成為國際四大通信設備商,美國和歐洲一大批通信企業破產和併購了。

後來向4G發展時,高通提出CDMA2000的4G標準UMB,但是後來搞不下去了,放棄了UMB。於是只剩LTE了。中國為了產業鏈發展,又著重發展TDD-LTE,其實和TD-SCDMA沒有直接的演進關係,不過給人感覺好像是中國標準,因為裡面有“TD”兩個字母。

美國可以跳過5G去搞6G,但是他必須拉上歐洲,至少要諾基亞和愛立信兩大公司一起搞,而且還要歐洲支持才能突破。全球4大通信設備商,兩家在歐洲,諾基亞和愛立信合計佔有全球市場的一半(包括美國)。另兩家在中國,華為與中興,佔有全球市場的40%以上。剩下的不到10%的市場才是三星、LG等企業的。而現在歐洲在抵制華為一事上表現各不相同,各國有自己實際利益的考慮。所以,很難做到。


RaymondIT


首先需要了解下什麼是6G,涵蓋範圍有哪些,延伸的邏輯是什麼,再看繞開不繞開。

目前6G是啥,學術界和產業界也沒有什麼定論,大家都在挖空腦洞探索。

從通信歷史來看,5G可以說是一個分水嶺了。2-4G一直針對的是5G中的embb場景,如何把速度做的越快越好,人能用的越爽越好。5G首次把機器的需求也考慮了進來,考慮機器怎麼爽,怎麼更高效的利用。所以出來了urllc和mmtc場景。

6G目前來看,會基於5G場景進行進一步的延伸,不管是太赫茲還是鋪衛星做基礎設施,大家的邏輯也基本是這樣的,進一步加強5G中場景的性能。太赫茲是為了更快,鋪衛星是為了連接更多設備。

但是,劃重點,能不能跳過研究,和能不能跳過商用,是兩回事。跳過研究可能不存在壁壘,但跳過商用,壁壘極高,很難。

比如embb,追求的就是如何獲得更大的帶寬,如果更高速。從通信原理的角度來講,所用的頻段越高,可獲得帶寬也相應的越大,自然而然有人提出了太赫茲做通信。針對太赫茲的研究,當然可以跳過關於5G所用頻段的研究。頻段的性質本來就是不同的,說白了就是看基本不一樣的兩本書。

事實上研究頻段也從來不是說從低往高開始研究。有個東西叫雷達,它所用的頻段正是在廣義上毫米波的範圍,雷達誕生多少年了,移動通信又才幾年。所以頻段的研究完全可以跳著來。

但是,民用商用卻不能跳著來,很簡單,工藝和器件需要發展。雷達用了毫米波,基站也要用毫米波,總不能把基站做成雷達的大小吧。

我們做個假設,如果十幾年前,大家就把現在的3、4、5G標準文檔都擬好了,中間各種編碼、技術都逐一突破了,都寫在紙上了,能直接幹到5G去用嗎?還是不行,還是得慢慢來,從3G一點點的用上去,畢竟能想出來和能做出來,是兩回事。


通信觀察員


我認為可以繞開!星鏈衛星速度是1tbps帶寬!

CUCN(中美)海底光纜帶寬 2.2tbps,

APCN2(亞太二號)海底光纜2.56tbps,

SEA-ME-WE 3(亞歐)海底光纜,0.96tbps

.EAC-C2C海底光纜,10.62tbps!最大的就是這條。

用國內飛機來比喻這個流量,國內廈門到北京物理最短時間五個小時,但是在航空管制的時候,你可能就要10個小時以上,這個時候廈門飛韓國轉北京只需要8小時!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星鏈計劃的節點控制的,低層數據傳輸取代光纖!而5g的技術用在用戶與服務商之間。所以兩個可以相輔相成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其實6G技術是否可以直接跳過5G技術這個問題,從技術角度來看是完全可以的,不過是否需要跳過5G技術,可以這麼說:"很大程度這個可以看成的利益問題"。

就通信業的技術演進而言,從1G到現在的5G,有的技術制式是在原有的制式上演進的,而有的是完全是可以看成是斷代的,這裡可能更多的是利益,不過也有的確是技術的原因完全斷代的。

1G時代是模擬通信的時代,1G通信是各國各自為戰,基本上都是區域的標準,到了2G,歐洲主導的GSM成為了2G時代全世界部署最廣泛的移動通信制式。到了2G時代後期,CDMA崛起,開始向GSM發起挑戰,不過就2G時代來看,CDMA是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挑戰GSM的。

3G時代,國際的三個3G標準則是完全基於CDMA的,3G時代是CDMA的時代,最主要的原因是技術原因,當時CDMA被認為是唯一可以解決同頻複用的技術,所以3G這三個標準無法規避CDMA的技術,基本上是以CDMA為核心專利的。

不過在3G時代中後期,第四個3G的國際標準被美國的IEEE提出,並且利用美國的霸主地位強行的讓ITU重開標準大門,第四個國際標準就是通信業裡最終夭折的Wimax。

從技術角度來看,Wimax基本從wifi技術的延續,可以說是原來的1/2G完全無關,是跳過了1/2G的技術。

Wimax雖然夭折了,但是讓通信業看到了OFDM這個技術也可以解決同頻複用的問題,再加上3G時代的"高通稅"讓整個通信業苦不堪言,所以向LTE演進的過程中完全的核心思想是"去高通化\

通信一小兵


6G技術不可以直接跳過5G技術。

因為商業利益決定技術的推進換代,簡單的例子,新能源汽車技術已經成熟了,也可商用了,但是政策力度不給力,這個不給力不是買車的補貼,而是整體資原配置比重,利益上新能源車搶了傳統汽車、二桶油的蛋糕。比如充電站,深圳的士每天得花幾個鍾排隊充電。

更重要的是6G技術幹什麼用的,沒有人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