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印度留學生稱,在中國人們幾乎不怎麼了解印度,對此你怎麼看?

老萬


中國人肯定不瞭解印度,因為印度比中國落後,中國人更關心比自己強大或富有的國家,網上有許多視頻和文章介紹美國和日本,你見過有幾個介紹阿富汗的?不過隨著印度的日漸強大,中國人也開始漸漸關注印度,但目前印度還不在中國人的視野當中。

近幾年有許多不少印度電影在中國走紅,例如2017年5月5日在中國大陸上映的《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在華共攬得12.95億的票房,成績相當不錯。(《摔跤吧!爸爸》)

除此以外,中國也有許多電影涉及到印度,例如2017年年初由王寶強、岳雲鵬主演的《大鬧天竺》,就主要是在印度取景。而2018年7月5日上映的電影《我不是藥神》中,也涉及到了印度。

這兩年中國對於印度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但總的來說,中國人對於印度仍舊是不瞭解,在廣大國人眼中,印度是一個種姓制度嚴重,遍地垃圾,強姦盛行,非常自戀,到處都是貧民窟,坐火車可以買掛票的國家,甚至很多人認為印度是個黑人國家。

對於這些認知,也不能算是偏見,因為這些東西確實在印度普遍存在,印度的貧民窟確實很多,種姓制度依舊很嚴重,印度上層社會都是由皮膚白皙的婆羅門和剎帝利把持著,社會治安也是沒有中國好,坐在火車頂上旅行也是真事兒,只不過並非常態。

而印度的婦女地位真的很低,十幾歲的女孩子就要嫁人,而且是包辦婚姻,大多數農村女孩對於自己的愛情沒有選擇權。放眼印度的絕大多數地區,你會感覺到這還是一個很落後的國家。

(孟買是印度的經濟中心,地位相當於中國的上海,是印度人的驕傲,但是在這裡有著大量的貧民窟)

但是,在最近十多年中,印度經濟正在高速增長,這個國家也開始向現代化邁進。

雖然大家總是嘲笑印度的工業化,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經過半個多世紀發展,印度已經實現了初步的工業化。即便是相比於中日韓三國,印度的工業發展確實很慢,但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不堪。

舉個例子,早在1980年7月18日,印度便成功的第一次是用自制的運載火箭發射了一枚人造衛星,成為世界上第6個具有獨立衛星發射能力的國家,這是個很了不起的成仍舊,航天工業可是一種技術密集度極高的領域,印度至少在航天領域起碼領先於世界大部分國家。

除此以外,印度也可以製造第四大戰鬥和中型主戰坦克,還能夠造中型常規動力航母。就算這些武器在中國軍迷界內淪為笑談,可世界上能製造這些武器的國家畢竟屈指可數,而印度就位列其中。

當然,印度的經濟是真的挺窮,印度的人均GDP只有2016美元,尚且趕不上越南。而基礎建設也很差,印度的鄉村也非洲是強很多,但也僅僅就是比非洲強。

(印度農村)

印度的農業比較落後,糧食產量雖然不低,可面對龐大的人口規模,印度的糧食並不夠吃。但是為了賺取外匯,印度卻堅持咬牙出口糧食換美元,目前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國。

貧使得印度人的餐桌上極少出現肉食,其生活水平大約僅相當於我國上世紀八十年代。

(印度人的日常飲食就是白米飯加上一點咖喱調味)

不過在印度也有許多東西是我們不知道的,例如印度的基礎醫療是免費的,教育也是免費的,這兩點被國內評價極高。

但是要說明的是,受限於資金不足,印度的教育水平和醫療水平還是很低的。


千佛山車神


以下是你對印度可能不知道的:


中國手機基本上已經全面佔領印度,印度五大手機商中四個是中國的,剩下的是三星。

印度人知道姚明,是因為表情包,但是不知道姚明是中國人。

印度實行醫藥分離,任何人都可以在印度藥店買到抗癌藥,不用處方,印度的抗癌藥是中國價格的十分之一。印度對中國開放了醫療電子簽證,部分中國企業和印度醫院有合作,旅遊+醫療,這主要是因為印度不承認西方醫療專利。

中文互聯網上,印度火車所謂的“掛票”,就是掛在火車上的圖片,是孟加拉的。

中國人去印度比較危險的是登革熱,去印度旅遊的一定要小心。

印度有一種所謂的“水空調”,大概相當於空調扇,是需要加水的,是這樣的

印度如果有條件的人會在廁所裡面配備這種小噴槍,主要是用來擦屁屁


這個東西叫做“大蕉”,長得像香蕉,但是其實不是,因為是不能生吃的,要煮熟後配上配料才能吃,口感類似於土豆


印度公立醫院是免費的,比如說你被狗咬了,去打疫苗,這個是免費的,但是公共醫療質量奇差,排隊的人很多,而且很髒,坐的地方都沒有,有些人腿上都是血,然後就在那邊躺著,很慘,公立醫院感覺像黑診所,不像醫院。私立醫院極其昂貴,一般人根本負擔不起。這個問題歸根結底還是怎麼取捨的問題。

由於印度人相當多信奉印度教,而且越是高種姓的人越是吃素,不殺生,外加上管理不善,導致印度動物相當多,大街上野狗不怕人,被咬真的是很正常的。


隨便說說,這些東西里面可能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吧。


李建秋的世界


在印度,中國製造幾乎深入到印度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印度人很是窩火。記得有報道說,印度曾經發生抵制中國製造的集會和遊行,他們群情激奮,高呼口號,揮舞著印度國旗……然而,這些遊行者不知道的是,他們揮舞的印度國旗是中國製造的假冒偽劣品,國旗中原本24根軸條的藍色法輪,居然參差不齊只有20根或22根……最後知道真相的遊行者難過的哭了,紛紛表示自己的愛國熱情受到最大侮辱


煩不煩啊不想有暱稱


說一句實話,印度留學生說,中國人幾乎不怎麼了解印度。我說這話真的沒有錯,作為一個70後的我連我都不怎麼熟悉印度這個國家,我對印度的瞭解也就是小時候的電影大篷車,而且覺得印度的電影歌曲好聽,舞蹈好看。

除了這些也就是去年看的電影《我不是藥神》,才瞭解到原來印度還能生產抗癌的抗生素藥品。價格不知道比我們的要便宜多少倍。這才讓我知道了印度。


我知道印度和我們中國都一樣,是四大文明之國,也就是四大古國之一。並且印度是一個宗教滲透在社會各個地方,小到衣食住行,大到職業選擇社會階層,唐三藏西天取經要去的地方就是印度這個國家。這就是我的一知半解,其實我對印度這個國家是不喜歡的。因為他們不與我們友好,我們又何必去了解它們?


伊春美食美客


事實上,這種瞭解不全面的情況很常見。雖然現在科技高速發展,地球儼然變成了一個地球村,似乎在手機上動動手指便能瞭解到遠在大洋彼岸發生的各種新聞。



但實際上,由於我們翻牆翻不去,外面也進不來,所以是兩面黑。而如果你沒有專門探究或者切身融入一個國家是很難真正瞭解它的。

就像印度,我們對它的印象無非是這幾個標籤。一是人口多(第二人口大國),二是窮,三是亂,四是不平等的種姓制度和嚴重的重男輕女觀念。

印度確實有這樣的現象,但是由於瞭解的不全面很容易產生觀點上的偏頗,導致我們可能只瞭解了印度的幾個容易記住的負面信息。然而,真正的印度遠不可能只靠這幾個詞便可以完全概括。

真正的印度雖然窮,人均GDP不高,但是他們生活卻不苦,人們的幸福指數並不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印度實行全民公費醫療,患者在公立醫院治療甚至可以分文不出,大大加強了公民的醫療保障。

當然全民公費醫療也有弊端,這種大範圍醫療費用的減免很容易導致資源的浪費,醫院整體服務質量也會下降,於是他們會轉向服務更好的私立醫院進行治療。

第二,印度公立的學校學費很便宜,同時會為貧困大學生提供一定的補助

第三,印度的生活節奏普遍很慢,他們的時間觀念很差,但是這並不是指他們工作效率低下,而是指工作中遇到火車、飛機延誤、晚點等瑣事。

雖然經常出現晚點的事情,但是他們不會有什麼抱怨,因此印度人的工作和生活狀態相對較為穩定。真正的印度雖然現在說不上發展多麼多麼的好,但卻也是發展勢頭十足的新秀。

印度總理莫迪重視商業的發展,強調要將印度製造業做大做強。在這種政策下,帶給印度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吸引了大量外資和先進技術。


而這無形中給印度製造的商品打上了國際廣告,告訴全世界的消費者印度製造的商品很好。事實證明這招很好使,印度已經成為了現今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了。

由於印度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因此給國家發展帶來了巨大的人口紅利。

一方面,勞動力“量大價廉”,另一方面,人口眾多又帶來了巨大的消費市場。這兩點都是投資者喜歡的,哪個老闆不想招一些任勞任怨同時要的錢還不多的員工呢?

因此,印度的發展表面看上去似乎波瀾不驚,沒有什麼過大的起伏,實際上卻是時時刻刻在發展,發展的勢頭十分良好。

此外,都說印度種姓制度不利於平等觀念,還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嚴重妨礙了社會穩定和發展。沒錯,這兩點確實是印度所存在的問題。

但是,評價一些事物切記以偏蓋全,印度人思想的保守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許多好處。

比如,印度雖然貪汙醜聞層出不窮,但卻腐而不敗。他們不公款吃喝,對於天價菸酒也不追捧,也不喜歡相互攀比。甚至一些市區級別的會議室都沒有裝空調,官員出行乘坐的也都是普通的國產車。



同時,印度的文化軟實力不容小覷,他們對自己的歷史文化非常的自信,這一點在電影業有很好的體現。

他們的寶萊塢電影質量十分能打,收穫了一眾忠實的國際粉絲,北美外語片前10的榜單上經常有一半全部出自印度寶萊塢電影業。

印度這種講故事的能力不僅體現在寶萊塢電影上,還體現在國家外交上。對於臨近國家著重追求穩定和睦,對於其他距離較遠的強國,在改善關係的同時力求關係深化。可以說,印度外交部十分擅長“看人下菜左右逢源”了。


史之策


這個問題還是挺有現實意義的。

木叔十幾年前採訪的印度留學生,如今都成為公司老闆了。現在和他交流的時候還是會聯想到當年有趣的情景。

當時不只是我們不怎麼了解印度,印度其實也不怎麼了解我們。

木叔當年就問過他印度火車人多到什麼程度的問題,是不是全都是扒火車?他也提到當時在尼赫魯大學讀書之前對我們的認知,認為人們還都是穿著統一的中山裝,購物憑票證呢!

當然他來華後認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木叔去印度後也對印度的真實性有了設身處地的瞭解。

這個例子說明一個道理——一手的真實感受和認知是多麼重要。

但恰恰是因為中印兩國大部分人都沒出過國,更是少有到對方國家去的人,對彼此的認知90%都來自媒體的報道。

媒體傳遞出什麼信息,可能彼此就是什麼樣,從這個角度講媒體在對外交往中的作用很值得關注了。

過去我們對印度關注不多,即使關注也主要是類似火車上到處都是人,地方雖然大但比較髒等並不特別正面的信息。這當然會讓大部分人對印度認知出現障礙。

同樣,印度媒體下的我們的客觀形象長期也是缺失的,他們關注更多的是我們和巴鐵之間多麼友好等比較有噱頭的新聞,對國內經濟報道不太多。


因此,要想真正認知彼此,還是應該多出去轉轉。

這不只是對印度人瞭解我們而言如此,我們瞭解外部世界,包括瞭解亞非拉和西方國家都應該有這樣的視野和心態。

木叔還有個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與之類似。

20年前在大學時有韓國留學生朋友,她來京時的行李箱裡竟然帶了30多支圓珠筆。就問她為什麼,她說媽媽告訴她我們這太窮,可能沒有圓珠筆,因此把一學期的都給她準備齊全了。

這還是與我們近在咫尺的首爾女孩的真實經歷,連我們打交道比較多的韓國人對我們都這麼不瞭解,因此更別提印度人對我們誤解和不瞭解了。

還是那句話,多出去走走轉轉,讓思維和視野都開闊。


木春山談天下


是的,中國人不瞭解印度,就像世界不瞭解中國人一樣 !瞭解,其實就是一個認知的過程。中國近代史的近二百年飽受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者的侵略和奴役,國家積貧積弱,民不聊生,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還有許多國家看不起中國,甚至連被我國軍民打敗了的日本(抗日戰爭)和美國(朝鮮戰爭),仍然沒有改變對我國的歧視和敵意。雖然我們經歷了40年改革開放的和平崛起,日美仍不服氣,不甘心它們的失敗和我們的勝利,不斷地挑釁我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印度更是如此,曾被帝國主義者殖民統治了兩個世紀,貧窮落後自不必說,要想獲得世人的瞭解和尊重,也得經歷一個漫長的歲月。



大千一塵


很正常,那麼反過來,沒來過中國的印度人,更不瞭解中國。目前的各國媒體只會報道每個國家的重大事件,每天的國際新聞時間更有限,哪有那麼多時間去獨家報道印度。

然而印度的媒體對於中國的報道都是毒奶粉,假雞蛋,假大米,對於中國的發展,風土人情卻報道的很少。

通過中國的媒體,大家印象就是髒亂差,隨地大小便,強姦率極高。

到底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假,只有去過了才能切身感受到,認識的標準不一樣,所導致的理解也會有很大的區別。


迪拜8i77y


前些天在網上還有人說韓國人是如何如何讓不瞭解中國的先進,現在這個問題當真是給小編醍醐灌頂,因為我們老是看不慣阿三,卻又不知道印度人發展的潛力和優點在哪,算不上知己知彼,這是不對的。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印度雖然發展不如中國,但是實話實說,印度人也有一些獨到的優點。那麼印度有何優點值得我們學習羨慕呢?

第一,在科技軟件服務方面,印度顯然有更多優勢。

由於印度人英文比較好,同西方國家的交流比較通暢一點。特別是印度班加羅爾這個當地,它的軟件工業是十分興旺的,全國際75家頂尖的軟件公司有30家落戶在班加羅爾,同時印度大學關於軟件人才的培養也是世界數一數二,假以時日,潛力無限

第二,耕地

印度的土地面積只等於我國的三分之一,但可犁地要比我國大一倍。也就是說,它的人口密度比我國還大,但可犁地比我國多,所以到現在為止,我國糧食需要進口,印度是再窮也不愁糧食。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地理隔離因素,文化差異太大,國際地位不同,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

從古至今,雖然印度作為中國的鄰邦,同樣存在了幾千年,都屬於文化底蘊深厚的文明古國!但由於地理位置的隔離,中印之間的交往並不是很頻繁!尤其在近代以來,由於英國的殖民政策,導致印度逐漸西化,原本的東方印度文明逐漸在印度人的心目中消失!雖然中國也經歷了將近一百年的殖民主義,但中國依靠強大的文化底蘊與民族精神重新崛起於世界民族之林,但印度並沒有真正有所發展!

如果不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印自衛反擊戰,恐怕依然沒有幾個中國人會重視印度!並非中國不重視印度,而是印度太過於重視中國!因為在兩者之間,中國無疑是一個強者,印度無疑是一個弱者!弱者可以以強者為榜樣,而強者則看向了更強者!對於中國的崛起,印度政府和印度人民更多的是恐慌和不安,因為自己的敵人變得太強大了!對於印度的崛起而言,中國無需擔心,因為無論如何,印度都沒有遏制中國的真正實力。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對於亞洲國家,日本才具有一定的存在感!印度根本不值一提!

不得不說,印度人看待中國的心理,與中國人看待日本的心理其實是差不多的!對於曾經的強者都心懷敬畏,但未免有點兒不甘心,所以會以強者為假想敵,進而鼓勵自己奮發圖強!印度就是這樣看待中國的,但中國人卻將目光投向了更強大的美國!如果不是中印之間的經濟往來,印度的屢次邊境挑釁以示存在感,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印度!畢竟對於印度的某些地方習俗,中國人實在是不理解,這便是文化的差異!

一個人若想變得優秀,必然要想更優秀的人學習,一個國家要想變得更強,必然要與強者增強合作,對於中國而言,印度並不具備強者的優勢!所以印度遭受冷落也可想而知了!要想讓國家受到重視,必須讓國家變得足夠強大,要記住,弱國無外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