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你們大學班長和團支書的關係?

周志群


步入大學,大家都積極的報名參加班委選舉,想要在大學的時光裡留下最靚麗的足跡。那麼大學班長和團支書是怎樣一個關係呢?



步入大學就像是步入了半個社會,各個班委之間的關係就像是職場中公司小組長,他們之間的關係不外乎於相互競爭、各司其9、互幫互助。這三種關係在我的大學班級的班委之間都有所體現,下面我會通過真實的實例為大家分析這三種關係。

各司其職

同學A是我們班的班長,同學B是我們班的團支書,兩個人平時不是很要好的朋友,但也並沒有“仇恨”,在工作上兩人各司其職,互不相干。班長和團支書算是一個班級中最核心的兩個存在了。同學A和同學B的“各司其職”並沒有在工作中顯現出過多弊端,但由於“不相干”導致班級團體活動很難舉行。

各司其職、互不相干的關係會使得班裡的凝聚力降低,不利於班級的團結發展。

相互競爭

當班委之中出現了兩位或者兩位以上的強勢並且互不相讓、“看不起”對方時,這種“相互競爭”的關係就出現了。“相互競爭”的關係比“各司其職”多了些敵意。

同學C是我們班的班長,同學D是我們班的學習委員,兩人都是比較強勢的性格,並且不願“認輸”。平常兩人對老師在班委群裡佈置的任務搶著完成,並且一旦被老師“任命”,就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兩人曾出現過這樣一種局面:綜測評比結果公佈後通常需要評選出“三好學生”、“優秀班幹部”、“先進個人”等獎項。大一兩個學期的評選任務是交由同學C來主持的,同學C使用了一種最簡單的方法:組織符合要求並且願意參加評選的同學上臺演講、拉票,由班級同學匿名投票選出各個獎項。由於兩個學期的評選,同學們也默認了這種選舉方法,但第三學期的選舉是由同學D主持的,而且同學D採用了與同學C不同的方式:將符合要求並願意參加評選的同學根據全專業的綜測成績進行排名(我們專業有三個班),後將由匿名投票排名與全專業排名相加後的結果進行排名得出最後入選名單。由於同學D的方法比同學C更注重綜測成績,而且在方法使用之前沒有通知,所以同學們對方法有所質疑,這件事情在我們班造成了不小的風波。


這件事就像是社會中兩方負責人為各方利益相爭,如果說每個班委都是為了自己朋友的利益,制定偏向自己的方案的話,班級自然會不自覺的被分成幾個團體,這將不利於班級的發展。

互幫互助

這是我們心裡最想有的狀態了,其實想要達到這種狀態並不困難,就像是我們班現任的班委們,大家在一起互幫互助,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時,力所能及的幫助別人不是一種很好的情景嗎?


我認為,一個班級中有各自的小團體,各個班委就像是各個小團體中的代表。若是班委們相互團結,共同努力,那麼支持他們的“小團體”也就會一起參與班裡的建設。

所以說,作為一班的“核心所在”的班長和團支書,應該互幫互助,團結一致,和班委們搞好團結。同時,班委們也將自己的朋友們的心團結一致,也就將整個班裡的心團結起來了。只有班級同學團結一心才能為班級爭取到更多的榮譽,並更好的提升自己。


冥橋


在大學裡面班長和團支書的關係其實是很友好的。



因為大學期間我擔任的就是團支書一職,班上的同學也很喜歡我。



同學們也很樂於參與,與同學們友好的相處下,我們共同度過了大學幾年的美好時光。

我們的班長,長得有點胖,可能是因為他長的胖的原因,所以我認為他很憨厚老實。


記得有一次我生病了,當時還在上課,班長找了一個同學幫忙把我送到醫務室。

那次真的很感動,因為我們是要修學分的,學分不夠視為不合格需要重修,後面那個老師看在我們是由於生病的原因在中途請假。才沒有扣學分。

總之,每一個人的相處模式不一樣,能在一個大學相遇,就好好珍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