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行情”有望延續至12月

延續看好本輪“深秋行情”的觀點,指數大級別調整或在12月。

李立峰/文

三季度“穩增長”政策組合拳的使用,對國內經濟增長效用已開始逐步顯現,從主要經濟指標來看,國內經濟景氣度回升勢頭仍在延續。從六大發電集團耗煤量數據來看,9月份同比增速5.21%,是自2019年4月份以來的首次大幅轉正,10月份六大發電集團耗煤量(截至10月25日)累計同比增速19.7%。另外,10月以來,汽車、鋼鐵和化工等主要行業開工率情況也反映出節後生產逐步恢復。由此,預計10月PMI數據或將延續9月份以來的改善趨勢。當前CPI的逐月走高制約著貨幣政策大幅放鬆。高頻數據顯示,CPI食品分項中肉價快速上行,若按照宏觀組所預測的“10月CPI小幅升至3%,在四季度以後,CPI或突破3%的政策目標”,則國內貨幣政策短期內不具備繼續大幅放鬆的空間。當然,由於當前國內經濟回升的基礎並不牢固,PPI同比增速仍為負值,預計貨幣政策短期內收緊的概率並不高。總的來講,貨幣政策難松難緊,保持穩健中性也就成為當期最佳選擇。

根據證監會官網披露,10月21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主持召開社保基金和部分保險機構負責人座談會。會議通報了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有關情況,並圍繞加快資本市場改革、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聽取意見建議。10月17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主持召開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座談會,圍繞“大力發展股權投資基金、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與私募股權機構代表座談交流。上述兩場會議,是貫徹和落實“資本市場深改12條”的又一具體舉措,後續中長期資金陸續入市值得期待。資本市場改革和中長期資金入市相輔相成。一方面,資本市場改革能為社保基金和保險資金等各類中長期資金的入市提供更好的制度體系和市場環境。另一方面,推動提升中長期資金的入市比例,意味著進一步提高機構投資者佔比,有利於降低A股的波動,提升市場運行穩健性。

外資佔A股總市值比例接近3%,A股國際化仍在穩步推進。2019年以來,先後有“MSCI、富時羅素、道瓊斯標普”等國際重要指數機構陸續將A股以不同權重納入到其國際指數當中,若單從北上資金這一通道統計數據來看,年初至今(10月25日),北上資金累計淨流入A股約2027億元人民幣,外資總體保持淨流入趨勢。就年內剩餘時間而言,A股納入MSCI比例提升第三步將實施,外資增量可期。根據MSCI此前安排,11月A股納入MSCI比例提升第三步將實施,A股納入比例將從15%提升至20%,同時中盤股將按照20%的比例納入,於11月26日盤後生效。根據測算,將帶來約493億元人民幣被動增量資金。11月MSCI擴容第三步實施,外資增量資金屆時將流入A股市場,對市場情緒將有所提振;中長期來看,A股逐步國際化,外資流入大勢所趨,外資話語權將逐步提高,對市場趨勢和風格的影響程度也將進一步加大。

後續更多的焦點需關注國內的貨幣政策,正如前面提到,當前貨幣政策難松難緊,保持穩健中性貨幣政策也就成為最佳選擇,這也就決定了A股後續演繹的更多是“存量結構性行情”。當前海外不確定性因素將減少,英國脫歐已延期;國內因素方面,將經歷“四中全會”的召開以及A股三季報的披露,在上年基數較低的背景下A股企業盈利具備邊際改善的基礎,均有利於A股行情,由此,我們延續看好本輪“深秋行情”的觀點,指數大級別調整或在12月。在存量行情下“市場風格一邊倒”的情況並不會發生(從歷史行業配置規律看,10月利於低估值藍籌,11月環境偏向成長)。當前時點,在前期低估值藍籌板塊跑出超額收益後,市場風格趨向均衡(金融地產、消費、成長),三季度業績指引核心資產中個股的配置。具體行業配置,看好 “金融地產、醫藥生物、食品飲料”板塊後續的表現,成長板塊中看好“5G、半導體”等。

作者為國金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

“深秋行情”有望延續至12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