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養殖的龍蝦不用擔心它打洞呢?野生的到處都打洞,什麼原理?

農民自不凡


為什麼養殖的龍蝦不用擔心它打洞呢?野生得到處打洞,什麼原理?

無論是人工養殖的小龍蝦還是野外生長的小龍蝦,只要適合條件,都會打洞。


小龍蝦為什麼要打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根據水溫的變化,高溫時打洞,進洞棲息避暑,低溫時打洞,進洞棲息抱卵。由於小龍蝦是變溫動物,同時也是甲殼類生物,所以,它的體溫是隨著外界的氣溫變化而變化的,當水溫達到30°以上的時候,小龍蝦生長會變得緩慢,同時,會有益為了躲避高溫對自身的不利影響,就會打洞,進洞避暑,或者棲息在水草茂盛的地方。同理,在低溫天氣下,小龍蝦為了避寒,也會提前打洞,進洞過冬。


2.小龍蝦的繁殖特性,決定了小龍蝦在龍蝦洞裡面產卵抱籽,所以性成熟之後的親蝦,一旦到了抱卵的時候,就會大批量進洞,減少出來活動的概率,大家可以仔細觀察,9月份前後,大部分小龍蝦都先後落洞,即便是想放地籠捕撈,效果也不怎麼樣。

3.當水質惡化,不利於小龍蝦正常生長繁殖的時候,比如水體缺氧,水體有機物過多,水體渾濁,透明度大減,有害病菌大量滋生的情況下,小龍蝦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可能會浮水逃跑,也可能會打洞進洞來避免問題水質對自己造成的傷害。


哪麼針對以上的分析如何才能夠達到比較好的養殖效果呢?

1.針對水質惡化引起的小龍蝦打洞求生的現象,必須先好好解決水質惡化的問題才行,使用化學藥品改底消毒殺菌,然後通過換水,開增氧機增氧的輔助工作,最後再利用生物菌恢復水體正常的微生物循環,避免小龍蝦進洞,因為小龍蝦只有生活在正常的水體裡面,長大後才幹淨,規格大,品相好,長期生長在淤泥和洞裡面,難免品相差,規格小,渾身髒兮兮的。


2.根據小龍蝦的生活習性,秋冬季小龍蝦大部分進洞產卵抱籽的時候,為了讓小龍蝦多補充一些營養,增強免疫力,順利過冬,在低溫天氣下,天氣暖和的時候,儘量保持高水位,同時可以適量投食一些餌料,一來給水體增溫,二來,放水淹洞,刺激小龍蝦出來活動覓食,這樣可以加快幼蝦孵化的速度,讓明年開春早出蝦苗和幼蝦。

3.開春之後,當氣溫達到10°以上的時候,建議降低水位,提高水溫,刺激蝦苗和幼蝦提前出動活動覓食,提前生長,有助於成蝦提前上市,賣個好價錢。


總結:

無論是野生的還是人工養殖的小龍蝦,它們的生活習性都是一樣的,只不過,由於人工干預的原因,人工養殖的小龍蝦生長週期縮短,繁殖的數量和質量都比野生環境下的小龍蝦要高。具體針對小龍蝦打洞的現象,這是由小龍蝦天然的底棲性和掘洞習慣決定的。


小龍蝦曬太陽


你好!我是楚鄉農,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我還真的沒有去留心觀察,如果真的存在這樣一個現象,那說明提問者還真的是有心了!不過我們細想一下,確實也好像是這樣的,平時在野外看的龍蝦洞確實是要多一些,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下面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


龍蝦繁殖打洞的季節大多數都是在7-9月份,在這之前是龍蝦交配的最佳時節,交配完後的龍蝦就開始大量的打洞,最後雌蝦都是在洞裡完成受孕和產卵,還有包括很多沒有脫離雌蝦的小的蝦苗也是在洞裡慢慢成長。那麼為什麼感覺野外的龍蝦洞會多一些呢?我個人認為這個跟水位有很大的關係;在野外的水溝水位不是很固定,有時候高也有可能過幾天又低,說不定幾天下雨後一段時間又漲起來了。

龍蝦打洞有一個很奇怪的原則,那就是龍蝦很喜歡根據水位的高低來打洞。它們都是沿著水位的上方一點點的位置打洞,只要是一漲水把洞淹沒了它們就會跑出來又往上打,水位下降後它們就會又跑下來。所以在這一方面養殖的池塘就做的比野外好,因為我們會隨時關注水位水質,不會存在水位高低變化多端的情況,所以自然龍蝦的洞就比較規律比較少了。


以上文中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當還請留言評論指出改正。我是楚鄉農,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楚鄉農


野生的小龍蝦到處打洞,可是養殖的龍蝦卻不用擔心這個問題,為什麼呢?靠近山地的水田裡也有很多小螃蟹,這些小玩意和龍蝦一樣都愛四處挖洞,而且特別愛在田埂上挖,害得我們每次去幹活都要先用腳把田埂下部的泥土都踩過一遍,我覺得它們愛打洞的一個原因是出於自我保護,小洞就是它們的避風港,野外的環境不比養殖的環境,小生物們為了生存必須學會一些技能,打洞以防萬一,一旦發覺危險就躲到洞裡。


另一原因是我們養殖的小龍蝦不會讓它像野生的一樣不停地繁殖,因為繁殖需要消耗能量,小龍蝦長得不大,養殖主要用來買賣的。比如羅非魚,為了防止它產卵生仔,很多人會做一些措施,為些藥物促使它停止產卵生仔,以促進它們更好地長肉。小龍蝦打洞另一個目的是為了躲到洞裡產卵,一旦它們體內沒了產卵機能,或者說這種機能受到阻礙了,那麼它們便不會再打洞。

還有小龍蝦到處打洞還因為它的生長特性,水質和水位、溫度等會影響它們的生長,野外的水質是不能保證的,因為現在農業用藥比較多,河流裡難免會有農藥殘留,當它們感受到水質不好,就會往泥土裡鑽以尋找乾淨的水源。

小龍蝦一般不會讓水淹了自己的洞口,如果有大量水湧入洞中,那麼它們便會像洞裡被灌了水的老鼠不停地往外爬,然後選擇更合適的位置安家。到了冬天,野外的水會更冷,而它們又需要過冬,這樣又刺激它們打洞,但是養殖場不同,為了保證小龍蝦的質量和產量,無論是水質和溫度都要可控的,養殖場的環境要比野外好得多,小龍蝦沒了生存壓力,就不用到處打洞了。


農人春香


為什麼養殖的龍蝦不用擔心它打洞呢?野生的到處都打洞,什麼原理?這個問我來說說。



為什麼人們不擔心養殖的龍蝦打洞呢?這個主要是因為,龍蝦不打洞,說明生長環境較好,龍蝦不進洞反而能更快的生長,縮短養殖週期。因為龍蝦一旦打洞,其覓食及活動量會明顯減少,會影響小龍蝦的生長,延長生長週期。

我們再說下野生小龍蝦到處打洞,這個主要是由於野外環境,出現異常,比如水位時高時低,或在食物缺乏時,小龍蝦為了種群可以延續下去,就會開始打洞,儘量減少活動及捕食,以求安全渡過危機的歲月。

其實,不管是養殖的還是野外的小龍蝦,當環境出現異常時,都會打洞。比如夏天水溫過高時,小龍蝦就會要打洞避暑。當冬天水溫較低時,小龍蝦就會進洞冬眠,以躲避寒冷冬天對其造成的傷害。

總之,只有在養殖環境特別好時,冬天不冷,夏天不熱時,小龍蝦才會減少打洞。而一旦繁殖季節到了,不管是野生還是養殖小龍蝦,在交配後打洞繁衍下一代就非常正常了。


壞男人說小龍蝦


現在養殖小龍蝦的項目很火熱,很多的養殖戶在養殖的過程中有這樣的顧慮,會擔心小龍蝦打洞跑掉。但經過長時間的觀察,並沒有發現小龍蝦有打洞的現象。其實,在野生環境中,小龍蝦是有打洞的習慣,農戶種植在水田裡的水稻,就因為小龍蝦打洞,導致水田裡的水被放幹了。那麼小龍蝦在野生環境要打洞,為何在養殖環境中它不會打洞呢?

在養殖環境中有足夠的食物來源,就不會打洞

通過人工養殖小龍蝦,飼養一段時間就被馴化了,不用擔心食物的問題,到了時間就有養殖人員投餵飼料,有了充足的食物補充生長所需的營養,養殖的小龍蝦活動能力減退,不需要再為攝取食物來回奔波。而野生的小龍蝦不一樣,吃了上頓沒下頓,經常會在周圍遊動或是土埂裡打洞,尋找食物。這也是生存狀況不同,導致野生小龍蝦會產生打洞的行為。


生活環境溫度的影響

養殖戶在規劃養殖小龍蝦的時候,為了提高產量,就有考慮到小龍蝦高溫避暑的問題,場地一般會選擇陰涼通風的位置。即使到了高溫的季節,還會採取避暑措施。水池裡種植水草或搭蓋遮陽棚降溫,還可以調節水深來控制溫度,降低高溫對小龍蝦的危害。而野生的小龍蝦就沒有這些待遇,它們生活在池塘或是水塘裡,到了高溫的時候,只能通過打洞,到洞穴裡躲避高溫。


到了繁殖期要打洞進行繁殖

當小龍蝦到了繁殖的季節,就要打洞進行繁殖,以保證安全,野生的小龍蝦基本都是這個規律,到洞穴裡產卵繁殖,所以這個時候也是小龍蝦打洞最頻繁的時候。人工飼養的小龍蝦為了得到更高的經濟效益,基本上就是養殖幾個月,沒等小龍蝦繁殖就上市銷售了。人工養殖的不會自己去培育幼苗,在培育小龍蝦基地去購買蝦苗更方便,所以人工養殖的小龍蝦也就很少看到它打洞。


總之,小龍蝦的生活習性都是一樣,只不過人工養殖的經過馴化以後,養殖週期變短,一些行為就會和野生的產生區別,針對小龍蝦打洞的問題,也是受到人工干預的結果。


洪湖漁鄉


養殖的龍蝦因為是人為養殖的所以打洞是有條件的,如果養殖池水位太低龍蝦就會打洞,或者天氣溫度太高龍蝦也會打洞,但是養殖池水位高的時候打洞很少。野生的龍蝦人為因素就會少一些,都是自然天氣,要麼河裡沒什麼水了或者溫度高不得已去打洞啦。


忠於還鄉


野生的龍蝦野性比較大,不安分


娜軌跡


野生的習性比家養的大多了!平時也好動!主要天生習性不一樣!家養的喂久了也是一樣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