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城歷史」黨中央和上級黨組織派員來齊齊哈爾建立新政權(一)

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紀念黨中央和上級黨委派幹部來齊齊哈爾建立新政權的歷史,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有著更深刻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東北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資源,在我國近現代一直是各方爭奪的戰略重點,抗戰勝利後其重要戰略地位更為凸顯,成為國共兩黨爭奪的焦點。中共中央審時度勢,於9月19日提出“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決定向東北派出部隊13萬餘人,幹部2萬餘人。之後,又發出“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指示。10月下旬,新四軍主力、山東主力、三五九旅等部隊陸續調兵北上進入東北。

八一五光復後,日偽殘餘勢力、國民黨反動勢力搶先控制齊齊哈爾,組織省市“解放委員會”,以維護反動統治。他們糾集一起,遙相呼應,製造混亂,危害人民。黨中央和上級黨組織派幹部來到齊齊哈爾建立新政權,發動群眾開展建黨、建政和建軍工作,進行鬥殘敵、剿土匪(光復軍),發展生產、參軍支前,使齊齊哈爾市成為東北根據地西部戰略中心,解放戰爭的後方基地。

一、黨中央和上級黨組織派幹部來齊市

(一) 抗聯幹部先期到達齊齊哈爾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在蘇聯的東北抗聯教導旅配合蘇聯紅軍進攻東北。8月19日,齊齊哈爾光復。9月,中共東北黨委會最先派遣抗聯幹部王明貴、張瑞麟等17人來到齊齊哈爾開闢工作。蘇聯紅軍進駐後,實行軍事管制,成立了衛戍司令部。王明貴擔任蘇軍駐齊齊哈爾市衛戍司令部副司令員。面對錯綜複雜的鬥爭形勢,針對日偽殘餘的囂張氣焰和國民黨的反動宣傳,以及人民群眾對國共兩黨情況認識不清的思想狀況。王明貴充分利用副司令員和曾在附近進行過抗日活動,在人民群眾中有一定威望的有利條件,依靠在齊齊哈爾黨的地下工作者和“8·18難友會”等進步力量,與張瑞麟等人組織成立民主大同盟,建立人民自衛軍,團結一切可以爭取的力量,宣傳教育組織群眾同日偽殘餘和國民黨地方勢力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經過卓有成效的宣傳、組織和統戰工作,使中國共產黨的政策主張,在齊齊哈爾人民心中打下深刻烙印;打擊日偽殘餘勢力,穩定了局勢,安定了民心,使勞苦大眾認識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給中國人民帶來希望和光明。從而得到群眾的擁護,為中國共產黨正式接收齊齊哈爾創造了條件,為建黨建政工作打下基礎。

「鶴城歷史」黨中央和上級黨組織派員來齊齊哈爾建立新政權(一)

王明貴 蘇軍駐齊齊哈爾市衛戍司令部副司令員

「鶴城歷史」黨中央和上級黨組織派員來齊齊哈爾建立新政權(一)

張瑞麟 齊齊哈爾市民主大同盟主任委員

(圖片來源於1985年市委組織部編寫的《解放戰爭時期黨中央和上級黨組織派幹部來齊市建立新政權專題資料)

(二)中共中央東北局派員來齊齊哈爾市

1945年9月,中共中央東北局成立,對東北地區工作進行統一領導,彭真擔任書記。10月下旬,東北局派劉錫五、朱光、王盛榮、於光漢、郭維成、王化一、吳富善、張漢成、金忠、厲男、尹思言、王光偉、丁兆麒及曾在抗聯工作的於毅夫、朱新陽15人到齊齊哈爾開闢工作,於11月5日抵達。劉錫五等人與王明貴、張瑞麟會面後,召開領導幹部會議,傳達東北局對嫩江省工作的指示,王明貴介紹建立民主大同盟和嫩江省人民自衛軍及派人進入省市“解放委員會”掌握一些實權等情況。會議分析了嫩江省和齊齊哈爾市的形勢,研究部署下步工作:在群眾已經初步發動起來,建立自己的軍隊,民主大同盟已培養一批骨幹的基礎上,接管嫩江省和齊齊哈爾市政權條件已經成熟,決定迅速建立各級黨組織,接收各級政權,建立人民政府。

市檔案館(市委史志研究室)副館長 徐亞娟 科員 劉芳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