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四項整治”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強起來

掌上曲靖訊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宣威市針對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在班子隊伍、陣地建設等方面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採取抓班子治弱、抓陣地治散、抓基礎治窮、抓制度治亂四項舉措,推動後進村黨組織整改提高、晉位升級。

宣威市“四项整治”让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强起来

抓班子強隊伍,提升能力素質治“弱”。針對班子配備不齊、黨組織書記不勝任現職、工作不在狀態的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把選優配強黨組織書記作為首要任務,嚴格選任標準,採取“選優、調撤、內培、下派”等方式,全面補齊配強97名村組幹部,堅決調整3名不勝任、不履職、不合格、不盡責的黨組織書記。聚焦激發村組幹部幹事創業熱情,持續推進“五面紅旗”村創評,已評選紅旗521面。聚焦拓寬村幹部來源渠道,注重從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本鄉本土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中選拔優秀人才,選拔6名大學畢業生到整頓村擔任黨組織書記或村委會副主任。聚焦能力提升,對新任命和當選的村組幹部,全覆蓋組織參加教育培訓。開展“五事爭先”活動,組織黨員在幹好本職事、完成組織事、做好身邊事、管好家庭事、參與公益事等5個方面,創先進、爭優秀。

抓陣地強功能,提升組織形象治“散”。針對部分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活動場所年久失修、功能發揮不強的問題,今年以來,開展1691個黨支部規範化建設達標創建工作,分兩批新建村民小組活動場所484個,全面實現了黨員活動有陣地、村民議事有場所、服務群眾有窗口。督促村級黨組織定期召開村“三委”會、村民代表會,開展“微講堂”“黨群夜校+”等活動,把村級陣地的政治功能、服務功能發揮好。針對部分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聯繫服務群眾不到位、凝聚力不強等問題,全面推行為民辦事全程代理,深入開展黨員幹部“進千家門、知千家事、解千家難”活動,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公里”。

抓基礎強產業,提升發展後勁治“窮”。針對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普遍存在壯大村集體經濟思路不清、村集體經濟薄弱的問題,深入推進“三聯三爭”提高“三個組織化”工作,探索建立村黨組織、專業合作社和群眾協調配合利益聯結機制,通過產業增收、入股分紅、資產收益等形式,拓寬村集體經濟穩定增收渠道;創新採用“產業強村+產業弱村+專合組織”模式,以強帶弱發展致富產業;深入推進村集體經濟強村工程,市級財政按每個“空殼村”“薄弱村”10萬元的標準扶持308個村發展集體經濟,爭取省級項目資金1500萬元,助力30個村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目前,39個黨組織軟弱渙散村通過財政資金引、合作社聯、強村幫,實現了村集體經濟有支撐。

抓制度促規範,提升管理水平治“亂”。健全完善“三會一課”制度、“三務”公開管理辦法、黨員發展管理制度、村級幹部日常工作規範、規範黨費收繳等剛性文件,從制度層面建立長效機制,規範村級管理,39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共建立完善各類制度215項。 李瑞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