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明練得很努力,肌肉就是不漲!你是不是忽略了這3個要素

增肌速度的快慢和健身訓練時的容量有關。而健身後,你需要更多注意飲食營養和休息,三者相輔相成,相互影響,形成一個緊密連接的閉環。

一個科學嚴格的訓練計劃是你走向健身成功的首要條件,而一個適合你的訓練計劃也必須要具備這三大要點,就是:容量,頻率和強度。

這3點也直接決定了你的訓練成果。

為什麼明明練得很努力,肌肉就是不漲!你是不是忽略了這3個要素

何為訓練容量?

訓練容量最簡單的解釋就是指你在訓練當天做的所有訓練,它等於重量X次數X組數的總和。

舉例:佳明當天練腿,他熱身後開始做槓鈴深蹲,他用100kg蹲了2組8次,80kg蹲了2組10次,70kg蹲了2組12次。

那麼佳明本次深蹲的總容量為:100x2x8+80x2x10+70x2x12=4880

接著佳明還做了腿舉,腿屈伸,腿彎舉,箭步蹲等動作,他練腿當日的總容量就是把這些所做的數據分別整合起來。

為什麼明明練得很努力,肌肉就是不漲!你是不是忽略了這3個要素

何為訓練頻率?

訓練頻率也就是你一週訓練的次數,又或者一個肌肉群一週訓練的次數。

如:佳明一週5練,他一週練2次胸肌等等。

訓練頻率的高低也間接影響了訓練的總容量。

何為訓練強度?

訓練強度就是指你訓練時候的使用重量,通常70%-75%的最大負重(1RM)對增肌效果最好,所以在重量的選擇上在確保安全的範圍內儘量大化。

但有時我們無法再推起相對大的重量時,為了保全訓練容量也要用小一些的重量做更多的重複次數。

為什麼明明練得很努力,肌肉就是不漲!你是不是忽略了這3個要素

明白了以上3點,就能夠很輕易地發現自己訓練時的疏忽。

比如很多的朋友在剛開始的訓練中,就選擇了極高的訓練容量計劃,因達不到計劃中的訓練頻率和強度,也通常導致了效果不是很理想。這不但影響心情,而且也打擊了訓練的積極度。

而一個有效的訓練計劃除了要兼具這3點之外,還要可持續發展,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為什麼明明練得很努力,肌肉就是不漲!你是不是忽略了這3個要素

那麼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最佳訓練容量?

在訓練的過程中,最佳的訓練容量可以讓你不斷的進步和突破,假如訓練容量太小了,那對肌肉的刺激肯定是不夠的,後果就是增肌的效果也會大大的不理想。

反之,假如訓練容量太大了,對於一個健身者來說,你也會因為訓練的強度不夠,又或者身體恢復速度跟不上,而導致效果甚微。

有研究表明,針對性的重複訓練某肌肉群40-70次,效果會讓人滿意。但這只是參照數據,並不是說要完全按照這個數字進行,而是要努力向它靠近。不同的訓練計劃雖然有不同的分化模式,在時間和頻率上也有偏差,但是訓練的容量卻是非常的相似的。

為什麼明明練得很努力,肌肉就是不漲!你是不是忽略了這3個要素

容量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要因人而異

瞭解了最佳的容量範圍,那有夥伴要問了,那40-70次數範圍這麼大,那我應該做多少呢?其實標準答案就是:“在你訓練的過程中,訓練的組數控制在這個範圍類就可以了”

舉個例子:

1.有的人是選擇一週5練,而每次都是選擇其中的一個肌肉群,那這種就要選擇較高的重複的次數量了。

2.而還有一些人,他們的選擇就是一週3次訓練,像這種訓練頻率低的人群就需要練習更多的動作,而適當降低重複次數。

因此,訓練容量的選擇上並不能人云亦云,而是取決你的訓練目標和訓練頻率,每個人都不盡相同,要因人而異,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

為什麼明明練得很努力,肌肉就是不漲!你是不是忽略了這3個要素

為了保證訓練容量能夠達到預期,你應該在日常的訓練時學會記錄。因為有記錄,才能不斷根據自身做出調整。同時還要注意在訓練的過程中,動作要符合規範要求,假如你動作做得不到位,訓練的效果也往往不盡人意。

好了,這一期的分享就是這樣了,如果你有想要了解的方法,可以在文末給我留言或者直接私信我。

我是波普董,每日分享健身知識,讓你我更有型。

免費加入圈子,共同打卡,持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