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戰爭後,美國從中得到了什麼?

v好v好吃


2003年,美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支持恐怖活動為由對伊拉克發動了戰爭,最終推翻了薩達姆政權,絞殺了薩達姆,並控制了伊拉克局勢。雖然表面看來,美國以較小的代價取得了勝利,但如果認真分析美國的得失的話,個人認為美國並不一定是真正的贏家。

先說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收益:控制了伊拉克石油,至少保證了伊石油交易中的美元地位;除掉了與美國作對的薩達姆政權,在自己的主導下成立了伊拉克新政府,這一政府至少表面上是不反美的;取得了在伊拉克駐軍的權力;表面上切斷了反美的什葉派之弧等等。而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損失卻是極大的,這場戰爭讓美國耗資近萬億,死傷數千人;美國的形象損失,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並沒有得到聯合國安理會授權,而且還受到世界大多數國的指責。

伊拉克人是什葉派佔多數,薩德爾城是巴格達附近什葉派穆斯林宗教聖地,伊郎原教旨伊斯蘭教影響巨大,美國侵略伊拉克也有日後鉗制伊郎的打算,利用什葉派穆斯林打擊遜尼派穆斯林,又處處限制提防伊拉克什葉派穆斯林的民主民生權力及發展,激起伊拉克民眾抗議浪潮,武裝鬥爭風起雲影,建隔離牆設綠區,路邊炸彈風聲鶴泣,薩德爾城伏擊戰讓美國再次品嚐什葉派穆斯林彪悍雄風。

過度武力擾亂世界和平發展大局,國際經濟社會也要報應美國虛擬經濟體,08年美國金融風暴如期而至,石油暴漲到150美元/桶,黃金對換1400美元/央司,量化寬鬆濫印美鈔搶劫世界財富救助美國銀行業,但百多年老店雷曼兄弟轟然倒地,從克林頓財政贏餘,變成債務十萬億美元,欺負小國迅速洩漏了不少霸氣,也迎來了更陰險的奧巴馬總統,繼續量化寬鬆美元,美債每年萬億遞增,不得已2010年9月撤軍十幾萬作戰部隊,駐軍伊拉克並且超國民待遇保留下來,伊拉克戰爭使美國進入海灣國家的美軍基地強賴不走,以色列在中東的戰略支點越發牢固,大量武器裝備轉贈庫爾德人和巴格達迪等極端組織勢力,支持極端組織勢力伊斯蘭國,禍害伊拉克人民。繼而武裝支持敘利亞遜尼派叛亂戰爭,妄想組織阿拉伯聯盟,搶奪俄羅斯在中東的戰略利益。所以美國侵略伊拉克由於大量使用貧鈾彈,汙染了伊拉克環境,放射性塵埃讓美軍吸收,以及興奮劑激素對士兵使用,至今還有十幾萬退役軍人患戰爭宗合症,幾千人自殺自殘,美國舔舔戰傷,多吃美國瘋牛肉,便宜得到海灣駐軍,綁架沙特阿拉伯石油富豪,讓美國再次瘋狂。也讓德國被解職的女部長所言那樣一一小布什比希特勒還壞。

美國當時沒有很多有效的手段制裁打壓對方,因為當時經濟沒有現在發達,各國貿易不像現在頻繁,對於這位世界老大教訓這個小小弟來說,戰爭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美國需要中東一個混亂的局面,但這個混亂的局面又要有一個大佬在背後控制局面,不是在混亂局面面前無法控制,讓這位大佬利益受損,自尊受損!。美國認為自己從武器到戰略戰術理念是先進的!想用戰爭來檢驗一下實現效果,也滿足一下大佬的虛榮心!也警示一下不聽話的對手。小布什受老布什的影響,在他看來,不發動一場戰爭,是不完美的布什家族的成員,發動一場碾壓對手的戰爭,顯示自己在執政時期的能力展示,也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








經常用了


2003年美國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發動伊拉克戰爭,美國推翻了薩達姆政權,美國直接軍費開支7630億美元,陣亡4491人,傷殘47541人,戰後重建花費500億美元。那麼,美國在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之後,美國得到了什麼呢?

銘蘇先生認為,美國通過伊拉克戰爭實現了兩大目的:

第一、使伊拉克重歸石油美元結算國。

此前由於美國長期對伊拉克制裁,薩達姆政府宣佈放棄使用美元結算石油,進而採用歐元以及其他貨幣結算石油貿易。在美國推翻薩達姆政府以後,伊拉克立刻恢復使用美元結算石油美元,美國的這一目的達到。

第二、伊拉克的戰略地位。

伊拉克所在的兩河流域是中東的核心地區,是中東最為優質的板塊,盛極一時的阿拉伯帝國就定都伊拉克的巴格達,所以伊拉克戰略地位很重要。而美國拿下伊拉克之後,在伊拉克長期保持軍事存在,就可以威懾整個中東地區,尤其是伊拉克的鄰國-伊朗。

伊朗從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後與美國交惡,美國曾支持伊拉克同伊朗打兩伊戰爭。後來隨著伊朗實力的增強,伊朗作為什葉派大本營,向外輸出革命,伊朗支持胡塞武裝、哈馬斯武裝、黎巴嫩真主黨、敘利亞、伊拉克什葉派武裝,成為中東地區勢力最強、影響力最大的一個國家。伊朗的對外擴張行為威脅到美國及盟友的安全利益,所以美國開始對伊朗進行打壓和制裁。

2001年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將軍事力量投放到伊朗的東部鄰國阿富汗,2003年美國通過發動伊拉克戰爭,美國對伊朗形成東西夾擊之勢。伊朗處於美國的軍事包圍之中,不得不大力發展軍事力量,以應對美國可能發起的突然軍事進攻。美國現在對伊朗進行史上最嚴厲制裁,不排除以後會軍事幹預的可能。


銘蘇先生


從此,伊拉克陷入了無止盡的教派、民族衝突之中,庫爾德、什葉派、遜尼派三方力量內鬥不斷,內耗大大地弱化了伊拉克的國力。

不管是國家還是大洲,美國最喜歡看到的就是“內鬥”,就像伊拉克,再也不可能威脅到美國在中東的戰略佈局。

薩達姆的死,是美國統治集團的集體意志,經過兩代布什總統的接力,先後虐了兩遍薩達姆,再讓他做了3年的世界新聞明星,最後才把他送上了絞刑架。

雖然對於薩達姆的公審,始終是在全世界媒體的高度關注下,但薩達姆的死亡已經不可避免,審訊他的什葉派和庫爾德人要他死,替薩達姆辯護的律師接連“意外”死了好幾個,薩達姆的統治暴行本身按法律就必死無疑,美國人想盡辦法也要讓他死,而最終,薩達姆立志成為一名“烈士”。

最終,薩達姆就上了絞刑架。

姑且不論薩達姆的問題,單就作為一個年近70的老人,對著絞刑架視死如歸,坦然面對自己的命運,就這點,絕對夠爺們。

畢竟,沒有幾個人能做的到。

當然,我們知道,薩達姆的命運,始終和美國在中東的佈局和戰略緊密相連,他的悲劇,也是中東阿拉伯世界的悲劇:一個擁有幾億人口的阿拉伯民族,一個曾經在叱吒風雲的阿拉伯帝國的後裔,到現在也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

薩達姆上臺伊始,就開啟了“任性”的節奏,主動挑起了8年的兩伊戰爭,最終兩國打的精疲力竭,死傷慘重,經濟倒退了至少20年。

兩伊戰爭結束才2年不到,缺錢的薩達姆在內憂外患之際,忽然想到了“劫富濟貧”的好點子:讓科威特迴歸祖國,把科威特的錢拿過來,又省去了欠科威特的幾百億美元債務,又能侵吞科威特的上千億美元資產,簡直一舉兩得。

於是,薩達姆公開宣佈吞併了科威特,後果我們都知道的,美國帶著幾十個國家,把薩達姆的幾十萬軍隊趕回了老家,伊拉克軍隊死傷超十萬,伊拉克本身因兩伊戰爭瀕臨崩潰的經濟,更加舉步維艱。

不過,這一次,老布什放過了薩達姆,考慮到把伊拉克軍隊驅逐出科威特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老布什及時制止了衝動的拉姆斯菲爾德等將軍們想要繼續大幹一場的衝動,鳴金收兵,回老家慶功去了。

老布什的考量也很簡單:薩達姆經歷了2次戰爭,尤其這次敗的這麼慘,伊拉克的反對派早晚能團結起來,美國再施加一些影響,薩達姆的政權肯定完蛋,這樣既省錢又省事。

當然了,畢竟那時候發生了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大事情,亞歐大陸、世界地緣政治格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冷戰也結束了,美國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去關注,伊拉克這裡,暫時先不去管他了。

美國人一邊忙去了,但是薩達姆對美國人的恨,卻種下了,隨著時間的演變,這個恨越來越深,恨什麼呢?恨美國斷送了他的“統一”夢想,給伊拉克帶來了災難。

1990年代開始,薩達姆開始天天罵美國,不僅罵老布什,後來也接著罵小布什,罵小布什是“毒蛇的兒子”,伊拉克著名的拉希德酒店還鋪上“罪犯”老布什的馬賽克畫像,讓住客經過大堂的時候踩踏。

薩達姆不僅罵,他還真刀真槍地幹了一票。

1993年4月,卸任總統職位的老布什訪問科威特,後來情報部門破獲了一起企圖炸死老布什的汽車炸彈陰謀,嫌疑人交代說受到了“來自巴格達”的最高指示。

面對美國的警告,薩達姆不僅不為所動,還在巴格達舉行大型慶祝活動,慶祝老布什競選連任失敗,聲稱“罪犯”得到了人民的審判。

1990年代,美國人要忙的事情很多,眼睛盯著歐洲、看著東亞,沒工夫來管中東、伊拉克,先忍了一口惡氣,沒搭理他。

不過,隨著美國爆發了911事件,美國的國家戰略迅速調整,戰略重心重新回到了中東地區,隨後,阿富汗戰爭爆發。

此時,薩達姆的情況已經很不妙了。偏偏他對美國的911事件沒有表示足夠的“同情”,薩達姆說美國是“播種荊棘所以收穫了荊棘”,全世界也就他敢這麼說,

此時小布什接手的美國,正是21世紀初,四常的實力加起來也遠沒有美國的一半,美國傲世全球無敵手,當阿富汗的戰事穩定之後,美國人要和薩達姆算總賬了。

薩達姆開始感覺大事不妙了。

美國人要求薩達姆在一個月內證明自己已經銷燬了所有的大殺器,伊拉克人忙了一個月,做了很詳盡的報告給美國政府。

面對報告,小布什輕飄飄地說了句:沒有任何參考價值。

小布什要求美國主導的武器核查人員進駐伊拉克,薩達姆同意了。

老美提出的每一個苛刻條件,薩達姆不得不順從地接受了。

其實,美國人要找的只是一個開戰理由,薩達姆這麼“配合”反而讓小布什很不爽。

小布什心想:老薩啊,你趕緊拒絕我啊,拒絕了我,我就有理由了。

有時候,小布什表示:薩達姆政權可能和基地組織有染。當然,對此,老薩是不承認的。

最後,拿著一瓶不知道從哪裡來的“洗衣粉”,美國宣佈:老薩又有大殺器,又搞恐怖主義,我要揍他。

不過,揍之前,先表達善意,2003年3月17日,小布什要求薩達姆父子48小時內離開伊拉克,否則就入侵伊拉克。

當然了,薩達姆父子沒有離開,48小時後,早已經在邊境整裝待發的20萬英美聯軍隨即攻入了伊拉克。

半個多月後,薩達姆政權全面崩潰,美國全面控制了伊拉克局勢。

當年12月,薩達姆被捕,歷經了2年多的審判後,於2006年12月最後一天,被絞刑處死。

如果,海灣戰爭之後的薩達姆,能變得老實一些,說不定,還能活到2011年阿拉伯之春,至少。


雲中史記


只有矛盾不可調和的時候才會用戰爭手段解決。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與薩達姆政權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無關。薩達姆之所以惹惱了美國,真正的原因是薩達姆想動石油美元這塊不可觸碰的奶酪。

《敘利亞戰爭沉思錄——二十一世紀的微型世界戰爭》一書分析的很透徹。按照美國的戰略佈局規劃中東石油和石油輸出戰略。在控制中東大部分油氣資源後,美國開始著手控制中東重要的油氣管線,其中最重要的是什葉派管線和遜尼派管線。

(什葉派管線和遜尼派管線)

原有的什葉派管線是以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基爾庫克-巴尼亞斯原油管道為基礎。該管線將伊拉克的基爾庫克油田連接到敘利亞港口城市巴尼亞斯,另外基該管線在敘利亞霍姆斯地區闢出了一條支線,一直穿越黎敘邊界,到達黎巴嫩沿海的的黎波里。因為沿途都什葉派國家,所以又稱為什葉派管線。

什葉派管線於1952年投產,長達800公里,每天運輸量可達30萬桶。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之後,美國迫不及待的將基爾庫克巴尼亞斯管道的伊拉克段炸燬,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薩達姆想把這條管線的石油輸出結算貨幣變更為歐元。

伊拉克戰爭還讓美國獲得了在伊拉克長期軍事存在的特權,這樣以來,美國駐阿富汗和駐伊拉克的軍事力量就可以兩面夾擊伊朗,使其腹背受敵。要知道,從阿富汗戰爭以來,美國共耗費了5.9億美元戰爭經費,為的就是把伊朗徹底孤立起來並尋找機會將其打垮。

在伊拉克戰爭後,美國支持伊拉克庫爾德人和敘利亞庫爾德人,並禍亂敘利亞都是圍繞斬斷伊朗向地中海延伸的石油通道和擴張羽翼(什葉派之弧戰略)展開的。而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則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


高峰軍事觀察


伊拉克戰爭後,美國雖沒有從伊拉克運走原油,但美國卻通過這場戰爭達到四個方面的目的:震懾了不聽話的國家(尤其是中東的產油國);控制住了中東,確保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利益;繼續實施美元石油綁定戰略,確保美國的美元霸權;繼續推行美國的軍事霸權。

震懾了不聽美國話的國家。雖然在世紀80年代的兩伊戰爭中,美國是支持伊拉克,那時的美國和伊拉克關係緊密,但後來薩達姆政權開始與美國背離,專門與美國對著幹,為了殺雞儆猴,2003年,美國以伊拉克存在化學武器為名,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薩達姆政權跨臺。美國通過這場戰爭,確實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如原獨立特行的利比亞總統卡扎菲向美國低頭。

控制中東,確保美國的戰略利益。中東是產石油的地方,而石油可以說是世界經濟發展的血液,只有控制住產石油的中東地區,美國才能控制住世界。因此中東歷來是美國的重心。在該地區出現個別刺頭的情況下,美國必然會運用自己的軍事力量來解決他們。現在伊朗不服從美國,因此受到美國的全面制裁,而且美國有再次運用武力解決伊朗問題的打算。

繼續實施美元石油綁定的戰略。二戰以後,美元與黃金綁定,稱為”佈雷頓森林體系“,但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美國再也無法實現美元與黃金綁定的戰略,而是通過與石油綁定來繼續實現美元霸權。繼續享受鑄幣稅,繼續通過美元擴張政策薅世界各個國家的”羊毛“。

繼續推行美國的軍事霸權。美國軍事力量世界第一,但光威懾,可能大家也不覺得如何,但通過伊拉克一場真刀真槍的戰爭,使世界各國看到了美國真正的軍事力量。以後,對世界各個國家來說,美國軍事力量的威懾作用將大大增強。


因此美國打下伊拉克,並不是要掠奪石油,而是達到以上四個方面的目的。

心有主宰33 期待你的 關注!

你對美國的美元和軍事霸權有什麼想法,歡迎評論!


心有主宰33


1991年,就在薩達姆派兵佔領科威特不久,時任美國總統老布什在聯合國授權下,對科威特境內的伊拉克軍隊進行了無情打擊,終於迫使薩達姆軍隊敗逃。

2003年,小布什以薩達姆藏有殺傷性化學武器為由,決意要對伊拉克再度訴諸武力,為此不惜繞過聯合國,並糾集英軍一道行動。經過42天激戰,終於拿下伊拉克,取得了決定性勝利。那麼美國從伊拉克戰爭中得到了什麼呢?

據戰後統計數據表明,美國在本次伊拉克戰爭中死亡4491人,受傷或生病47541人,戰爭耗費7630億美元,比朝戰、越戰費用總額還高。

看來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也沒有討到多大便宜,還被冠以侵略的罪名,小布什、布萊爾甚至要面臨被海牙國際法庭審判的命運。

如果非要說美國收穫了什麼,那就是小布什所總結的“美國可以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的狂妄論調。戰爭為美國贏得了勝利者的榮耀,卻也書寫下美國戰爭狂魔的醜惡嘴臉。

表面上,美國滅掉了伊拉克威風凜凜,其實輸得一乾二淨,不僅因為美國出兵伊拉克本身屬於非法行為,有違大國風範,更因其倚強凌弱、以大欺小不符合江湖規則而令人鄙夷不屑。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江淮聖手


伊拉克戰爭美國花費超過10000億美元,人員傷亡數十萬,如果不從伊拉克得到一些什麼,美國會不惜代價發動這場戰爭嘛?說為了伊拉克人民的幸福那都是藉口,美國從來不做賠本的買賣。伊拉克戰爭,雖然美國沒有實際的從伊拉克掠奪金錢和石油,但是等效獲得的東西,是金錢和石油無法比擬的!

很多人以為美國在佔領伊拉克後,會控制伊拉克境內大量的油田,然後把產出的石油佔為己有,自己美國的搖錢樹!但是實際情況美國並沒有這麼做,伊拉克境內油田還是屬於伊拉克自己,但是傀儡畢竟是傀儡,美國完全可以通過特殊的途徑,讓這些石油的部分利潤流入美國的口袋。

開戰之前,很多人都在猜測美國會和越南戰爭一樣,陷入泥潭,很多國家都在期待著美國從此沒落。但是實際情況相反,美國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場什麼是現代高科技戰爭,美軍是如何領先世界的,一場戰爭,再次確立了美國世界霸主的地位。

通過伊拉克,美國間接控制了波斯灣的半壁江山,除了一個伊朗,波斯灣周邊國家幾乎都站在美國這邊,導致雖然美國不是波斯灣地區國家,但是卻可以控制這個地區的石油。眾所周知,石油是世界能源之王,全球都需要,而波斯灣地區的石油儲存量,佔世界總量的一半以上,美國看中的就是這點,第一次海灣戰爭,美國為的是石油,第二次毫不意外還是石油!誰控制了波斯灣,誰就控制了世界,這句話一點也不假,美國完全可以挾“石油”以令天下!

美國對於波斯灣地區石油控制慾望,到現在還沒有停止,目前的矛頭已經對準了波斯灣地區另一個石油大國伊朗,或許美國還會通過一場伊朗戰爭來控制整個波斯灣地區。那個時候,美國或許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資訊所長


美國得到三樣東西:石油資源控制權,陣亡通知書和戰爭費用賬單,還有一個意外的收穫,死敵卡扎菲的滅亡;

首先,美國控制了伊拉克的石油,

這裡老金要說明一下,說控制伊拉克的石油,大家一聽就以為美國把所有的油井和採油區都佔了,其實不然,美國還是要面子的,不敢這麼明目張膽!

不去佔油井和採油區,美國可以通過重新訂立採油合同來暗中獲利!你要來開採石油是不?沒利益誰給你開?剩下的你懂的,

還可以通過控制採油設備的進出口來獲利,這部分石油開採服務的利潤基本被美國當時的副總統切尼家族給獨霸了!

而入侵伊拉克的小布什總統家族是德克薩斯的石油大亨,可想而知,這場仗誰獲利最大!?

最重要的是美國通過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資源,在奪取石油定價權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石油定價權很重要,做過期貨的都知道,做多可以賺錢,做空要可以賺錢,但必須要做對方向!

而要主導石油價格走勢方向,必須要控制一定量石油資源,越多控制價格能的能力就越強!這樣美國大投行就可以替美國賺大錢!

再說第二個收穫,打仗要死人,要花錢的,美國得到了一堆陣亡通知書和賬單。

伊拉克戰爭開始到佔領巴格達,雖然創造了陣亡127人的非常令美國人,特別是小布什總統的滿意的結果,他們不知道的是,佔領伊拉克之後,才是美軍和美國財政部噩夢的開始!

截止2011年12月15美國在伊拉克降旗撤軍,共有4869名美軍士兵陣亡,花費7630億美元,還不包括幾萬受傷和傷殘軍人的後續醫療費用,可以說伊拉克戰爭給美國送去了一堆陣亡通知書和賬單!

第三個收穫是意外驚喜,就是導致卡扎菲的倒臺乃至被殺,

卡扎菲是美國的死敵之一,1986年美國為了教訓卡扎菲,從本土開著戰略轟炸機和部署在歐洲的戰鬥機集合起來,展開了黃金峽谷行動,差點炸死卡扎菲,並且一直制裁利比亞;

卡扎菲懷恨在心,但自己的飛機飛不到美國上空報仇,怎麼辦呢?

1988年12月22日,卡扎菲的情報部門製造了震驚世界的洛克比空難,259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無一倖免,地面上砸死了11個,一共270人成為卡扎菲復仇的犧牲品;

卡扎菲不僅利用恐怖襲擊來報復美國,還秘密制定自己的核彈研究計劃,意圖以核彈來保護自己,報復美國!

敢於跟美國斗的薩達姆被趕下臺,後被抓住,最後被絞死的命運震撼了同樣是美國死敵的卡扎菲,先通過自己曾經在歐洲留學的兒子賽義夫牽線,賄賂了薩科齊5000萬歐元做競選經費,希望他當上總統為自己說好話;

另外卡扎菲還做了一件自以為很聰明的事,就是一股腦交出利比亞研製核武器的所有工具,機械,原料!以為這樣有誠意,美國該放過他了吧。

美國竊喜,你研製核武器,我不敢動你,你清倉了核武器研製工具,我就可以放心打你!(這段故事也順便刺激了萬里之外的最牛八零後)

2011年,藉著阿拉伯之春,利比亞反對派推翻了失去牙齒的卡扎菲,帶頭扔炸彈和導彈的就是曾經接受卡扎菲5000萬歐元賄賂的薩科齊!

美國一槍不發,卡扎菲被擊斃。


你對美國在伊拉克的收穫有何看法?期待你的留言:

關注老金看世界,每天都有精彩時局分析!


吃貨老金


美軍在伊拉克的存在其實是一盤大棋,不是什麼石油能比得了的。

更何況美國人在伊拉克的石油開採權上,還沒有別的國家多呢。

下面這幅圖是推翻薩達姆之後,伊拉克給與的外國開採石油權利的公司名單以及一些伊拉克大油田的開採權給與名單。

看看美國有多少?

所以不要把伊拉克石油對美國的重要性看的過分高。不僅美國人在伊拉克開採石油領域沒有獲得特權,就是伊拉克石油出口美國也排不到前幾名。

長期以來,伊拉克石油出口的前三名都是中印與韓國。

而且伊拉克雖然是OPEC第二大的產油國,但其實至今的石油產量都不如美國。

美國已經是全球石油日產最多的國家了,第二第三是沙特和俄羅斯。這三個國家的石油日產量總和有3100萬桶之多,幾乎是伊拉克石油日產量的7倍。美國一國就是伊拉克石油產量的兩倍多。

所以,不要提到伊拉克戰爭,就說美國為了石油而去的。

有人說是石油美元霸權。

美元霸權是美國在任何國際問題都考慮的事,不等於伊拉克戰爭的獨特性。

如果說維護美元霸權的話,美國和俄羅斯以及歐洲日本的各種博弈也有類似的態度。因此伊拉克戰爭肯定也不例外,所以沒必要特別提出。

況且薩達姆在被推翻前,西方對其經濟制裁很嚴重了,根本不會對石油美元帶來威脅。

就如同伊朗如今石油日產量只是美國的十分之一,他能對石油美元帶來多大影響?

再舉個例子:

歐元產生至今,在國際大宗商品使用的比例不到5%,RMB的比例不到3%,兩者加起來不到10%。盧布在國際貿易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些國家都難以影響美國霸權,一個被制裁到吐血的伊拉克怎麼影響美元霸權?

其實,美國在伊拉克獲得的是難得的戰略支點。

要知道伊拉克是世界上第二大的什葉派為主的國家,第一大是伊朗。

而伊朗是一個宗教國家,如果對這種勢頭不加遏制的話,伊拉克早晚也會成為一個宗教國家。

這會讓伊朗的陰謀得逞,進而損害美國的戰略利益。

美國在伊拉克的存在,確保了伊拉克的世俗國家地位不會受到伊朗的蠶食。

舉個例子,幾個月前,伊拉克的一個知名人士代表團竟然能訪問耶路撒冷,和以色列高級官員見面交流,包括遜尼派、什葉派和庫爾德人。

這在伊朗這樣的宗教國家是不能想象的。

另外,美國對伊拉克的庫爾德人勢力的支持,也是制約敘利亞和伊朗擴張勢力的一個武器。

伊拉克戰爭開始後,美國人不是從美國本土派兵進入敘利亞的,而就是從伊拉克越境進入敘利亞的。

越境進入的地區,正是敘利亞的河東庫爾德區,通過所謂的反恐,美國對庫爾德人的支持以及對巴沙爾和伊朗的制約,都有了很重要的推動。

所以,美國人對伊拉克戰爭,其實要從長期看他們的作用和影響。作為中東核心區域的伊拉克,成為美國勢力範圍,可上可下、可左可右、可進可退,在戰略上可比石油重要多了。


木春山談天下


傳說中的好處:

1.石油,但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美國從伊拉克搶走任何石油。

2. 石油開發:但在伊拉的國際招標中,美國公司並不佔優勢,反倒反對伊戰的中國成為最大參與者。3. 美國石油公司利潤,張召忠先生說美國總統國防部長等人都是美國石油公司的股東,所以執意要發動伊戰,為自己的股利加分,但張先生提供不了進一步的證據,美國石油巨頭在伊戰後也沒有股價大漲。

4.駐軍,通過在伊拉克駐實現對整個中東的威攝,從而為其全球霸權服務,但這一目的隨著2013年的撤軍也落空了。

5. 戰略控制,即在伊拉培植傀儡政權以對付伊朗進而對付中俄。

但目前看來,這個計劃也沒有很好執行,因為美國在伊拉克一意按照一人一票原則建政,這樣人數佔優勢的什葉派順利掌權,而什葉派的政府與伊朗是同一教派,必然走上親伊朗的道路,美國雖然不高興,但好象也沒有采取過有效的預防措施, 這些目標一樣都沒達到,而美國已經花了4000億。所以美國在整個伊拉克戰爭中一點好處都沒得到,是徹徹底底的大失敗。

但美國人自己好象並不這樣認為,他們覺得自己的目標已經達到了,所以心安理得地撤兵了。那麼美國人的目標究意是什麼呢?他們究竟從這場戰爭中得到了什麼好處呢?這個我也不知道,你知道嗎?

(如果我說美國的目的是要為伊拉克帶來民主,美國得到的好處是中東的民主演變,讓美國更安全,你一定會噴我的,是吧?所以我還是就此打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