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德雲社郭德綱不把所有的徒弟都捧成名人?反而需要的時候才推出新人呢?

娛樂刀鋒A


現在中國的相聲商演百分之九十都讓德雲社給獨佔了,不過這也無可厚非,畢竟這個市場是郭德綱做大的,如今德雲社400多號演員,九支表演隊國內國外來回巡演,把相聲專場當成演唱會來開,現場觀眾動則幾萬人的場景也就德雲社能達到吧。



現在郭德綱對外宣稱德雲社有著完善的演員成長體系,可是誰都知道,在德雲社郭德綱乾綱獨斷,郭德綱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在一次專訪時郭德綱說現在的德雲社不需要那麼多成名的相聲演員,一線城市的演出郭德綱和于謙去,二線城市的岳雲鵬和孫越去,三線張雲雷,燒餅及其搭檔去。並且在郭德綱眼中捧紅一個相聲明星就像吃飯一樣簡單,花個二十幾萬找幾個微博大V一宣傳,再辦個專場就行了。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郭德綱捧紅一個相聲明星這麼簡單,為什麼不把徒弟們都捧紅,豈不能賺更多的錢?


按照郭德綱的設想只有德雲社需要演員了才捧紅其他人,不需要只能等著,其實這也是郭德綱的無奈之舉。郭德綱的兒徒燒餅跟郭德綱的關係僅次於郭德綱和郭麒麟的關係,但是燒餅就是不紅,除了身材好有點話題之外,毫無建樹。郭德綱也想讓燒餅紅啊,但是也無能為力。

從另一個角度講,現在紅了的像岳雲鵬,張雲雷這些人,說相聲都不行,到現在岳雲鵬說相聲還笑場,張雲雷除了唱歌相聲說的不怎麼樣。郭德綱是把岳雲鵬當做喜劇演員來培養,把張雲雷當做偶像歌手來培養,各個方面都有自己的人,而都不把他們當成相聲演員,相聲只是他們進軍娛樂圈的捷徑,這也是郭德綱能讓德雲社在娛樂圈全方位發展的戰略設想。


還有就是現在的相聲市場就這麼大,突然出現那麼多相聲演員怎麼分配利益,這也是一個問題。需要有人在臺上大紅大紫,也得有人在小劇場上堅守。這就不得不提高峰這個人,相聲業務水平並不在郭德綱之下,這也是郭德綱放心把德雲社的人才培養全權交給高峰來負責的原因。高峰時擁有了一流相聲演員的本事,卻沒有一流相聲演員的名氣,而高峰就是喜歡這些,慢慢研究相聲的耐心,高峰終將成為相聲大家。

郭德綱也有自己的顧慮,把自己所有的本事都教給了徒弟,名氣也有了,身份也有了,那不轉身就自立門戶了。郭德綱是讓曹雲金這些人給嚇怕了,本來郭德綱的德雲社一路走來就伴隨著徒弟背叛的名聲,如果都把徒弟們捧紅了,本來就四面透風的德雲社還不瞬間瓦解,這真就是教會徒弟,餓死師父。

郭德綱這種做法是有他的考量,不過還是希望德雲社能夠安心做一個相聲團體,不要搞那些有的沒的,現在的相聲門檻太低了,誰都想走相聲成名這一條捷徑,拉低了相聲演員的素質。


狗娛樂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郭德綱有自己的答案,只是郭德綱的答案未必是完全正確的,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原因是不容忽視的,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郭德綱自己的觀點是德雲社的人才已經夠用了,他把市場分成了幾個梯隊,從郭德綱于謙領銜海外商演,到燒餅三四線城市劃分的非常清楚,在郭德綱看來“德雲社已經壟斷了商演市場”,既然各個梯隊已經人員穩固,那麼再捧紅徒弟就沒有必要。

郭德綱表示自己對捧紅徒弟已經輕車熟路,所以等到需要的時候,再捧紅徒弟這件事完全來得及。實際上,事實真的像郭德綱想的這麼簡單嗎?答案是未必。

第一,郭德綱捧紅的標準是人品,而人品又是最難猜測的

從2010年開始,郭德綱就把人品放到了相聲才華的前面,畢竟辛辛苦苦培養的人才,還不容易開花結果了,結果退出,無論是誰遇到這種情況都很難平靜的應對,但是人心又是最複雜的,即使是岳雲鵬,郭德綱也是經過了長久的考驗才看清了他的人品。

第二,捧徒弟未必一定會紅

郭德綱的兒徒燒餅是老郭花費了很大力氣來捧的角,燒餅從小就跟著郭德綱長大,作為根正苗紅的兒徒,郭德綱對他非常信任,並且花費大力氣來捧他,結果呢?無論有多少機會給他,燒餅到今天依舊是半紅不紫的狀態。

第三,郭德綱曾經的觀點正在逐漸改變

從2018年開始,郭德綱捧紅徒弟的步伐突然加快,本來相聲演員專場演出意味著演員開始獨當一面,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先在小劇場積累人氣,然後逐漸一步一步的開專場。但是今年不僅大量德雲社演員開了專場,甚至獨立到海外開設專場的也達到四對之多。

綜上,郭德綱曾經的這個捧紅徒弟的原則已經發生了變化,同時每位演員的風格和天賦不同,這也不是郭德綱想捧就能紅這麼簡單的事情。

(德雲江湖,相聲愛好者社群)


相聲江湖


德雲社的相聲舞臺上,已過了缺人才的時候了,郭德綱再也不會把一個還沒有在業務上成熟的徒弟強行捧紅。現在的徒弟們都是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出來的,功夫下到了郭德綱在後邊輕輕推一把,那就是水到渠成的成了名成了角兒。

像張雲雷,楊九郎,張鶴倫,郎鶴炎,孟鶴堂,周九良這些徒弟都是靠時間和精力打磨出來的,他們十多年的辛苦付出,才換來了今日的花團錦簇。 都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話對也不對,郭德綱現在的徒弟中不乏聰明人,如果現在德雲社舞臺上還像以前那樣缺人,只要郭德綱稍微上點兒心加以點播,再出幾個如岳雲鵬,那樣知名的角兒跟兒玩似的,不過那樣會費時費力,為了捧出一個岳雲鵬郭德綱在私底下下的功夫有多少,這是不知情的人沒法想到的事,郭麒麟在一次採訪中透露郭德綱會一個字一個字教岳雲鵬在臺上怎麼說,還有一次在視頻中看到郭德綱在後臺教岳雲鵬怎麼把現改編的詞兒唱出來,可上臺後,岳雲鵬還是沒有把詞唱出來,郭德綱只好自己來。現在的德雲社還沒有到,需要在強行捧角的,那種情況下捧出新的角出來。

循循漸進是郭德綱對徒弟們的要求,這樣更利於徒弟們的成長,只有打好基本功,就如蓋房子一樣,在打好地基的基礎上才能蓋更高的樓。


微風細雨4309


兩個原因:

一,郭德綱捧徒弟是有原則的

郭德綱並不是沒有原則的捧徒弟,即便是再需要人撐場面的時候,郭德綱也是斟酌再三,如當年“臨危受命”的岳雲鵬。

2010年,眾所周知的原因,德雲社人才流失嚴重,郭德綱面臨最緊迫的問題就是趕快捧出新人,要不然,德雲社好不容易打開的局面,就要離自己遠去。

彼時的德雲社,能上得了檯面的演員不多,就是這樣,郭德綱也沒有趕鴨子上架,而是給孔雲龍、李鶴彪、岳雲鵬等人先舉辦試水小專場,看看觀眾對誰比較認可。三人在當時的知名度一般,功底一般,人氣沒有,岳雲鵬算是“瘸子裡頭挑將軍”出來的。



岳雲鵬是個上進的人,他抓住了當年的機遇,才有了今天娛樂圈一線的地位。

隨著互聯網和自媒體的覆蓋,德雲社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郭德綱以每年捧紅一個徒弟的速度,在為德雲社儲備人才。老郭還曾經霸氣地說過,他想捧誰,誰就紅。


真是這樣嗎?還真是,但捧紅後,能不能收住,則是郭德綱和他的徒弟們都會想到的。所以,話是那個說法,真正捧人的時候,老郭還是掂量著來的——誰的基本功紮實,颱風穩,觀眾緣好,誰就有可能走進郭德綱的視線。

岳雲鵬之後的燒餅、張鶴倫,近幾年走紅的張雲雷、孟鶴堂、張九齡、閻鶴祥等人,哪一個不是在師父沒有力捧之前就已經嶄露頭角?

可以說郭德綱對德雲社當紅小角們的所謂“力捧”,不過是在他們各自已經在小劇場快“藏不住”的時候,從背後推了一把,給他們提供小劇場之外更大的平臺而已。



二,德雲社已經到了不需要也沒必要把每一個演員都捧紅的時代

電視劇有主角和配角之分,放在德雲社也一樣,如果所有人都像岳雲鵬、張雲雷一樣有名氣,那麼在演出的時候,誰先誰後,將會是一個大問題!


再說了,同樣是郭德綱的徒弟,接受程度卻是不一樣的,有的人開竅早,能通過自己的演出抓住觀眾。比如張雲雷,在郭德綱沒有把他列入捧紅計劃之前,就已經找到了自己的風格;再比如尚九熙,師父還沒有注意到他,他就已經用自己的藝術感染力,在小劇場火了起來。

對於真正有實力,領悟到相聲藝術真諦的徒弟,郭德綱一定會給他們出人頭地的機會,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郭德綱從來沒有“硬”捧過某一個徒弟,即便他再喜歡這個人。比如孔雲龍,他和岳雲鵬一塊兒進入德雲社,在岳雲鵬還在練習普通話時,他已經能上臺了。郭德綱還喜歡和欣賞他,可是他在相聲上的天賦真的很一般。所以,郭德綱即便是在喜歡他,也沒有硬捧他。

德雲社裡有相當大一部分演員是郭德綱的徒弟,雖然他們同樣師出“郭門”,但由於能耐不同,有的人紅了,有的人默默無聞。

由此可見,無論是對於德雲社,還是對於郭德綱本人,在需要的時候,推出“新人”,是最好的策略。


相聲迷老於


謝謝:我覺得郭德綱愈加強大和成熟了,他的德雲社初始階段沒有考慮那麼多,所以急於捧紅一批人,結果怎樣?成績斐然自以為是,都跑了,不管出於什麼樣的原因,說走就走,因為走的那部份人都認為自己翅膀硬了。

混得怎麼樣就不提了,作為老郭也對此事很是奧惱,多年的瀝煉摸爬與經驗教訓,給老郭新的啟迪,有把握的人他會讓他紅,暫無把握的相聲演員往後放一放,一點一點的來,不急於一時。

當下德雲社發展的趨勢日漸成熟,不愁明年捧一個誰?後年再捧一個誰?1、德雲社的演員們會心裡踏實,反正會有出頭之日。2、在大公子郭麒麟和岳雲鵬及張雲雷走紅之後,老郭已有人選目標,但還在謹慎觀察階段,是時再捧。

老郭不可能同時捧紅所有德雲社有能力的人,就像回答開頭我說的那樣,他不會再犯同樣的錯兒,那樣老郭就毀了,不但自己吃虧而且包括德雲社這個牌子。老郭說過:捧腕兒不是目的,要捧就是“角兒”,那樣才能把傳統的東西延續下去。





蘭竹ZLZ


郭德綱——我想捧誰誰就能紅!

現實——郭德綱一個人都沒捧紅過。

郭德綱是個很厲害的商人,在相聲這個領域可以說堪比馬雲馬化騰劉強東這些大牛叉。

但他只是一個天才,而且是相聲這個行業在快死的時候,篩選出來的天才,但他要去代替整個行業去篩選人才,他還不夠格。

社交軟件需要發展的時候,馬化騰和程序員小夥伴在深圳出租屋裡面,開啟了企鵝霸屏的時代。

電子商務需要發展的時候,英文教室馬雲遇上了風險投資人孫正義,開啟了網購的瘋狂時代。

而相聲快要完蛋的時候,一個叫郭德綱的年輕人,從天津文化館跑到北京茶館,開啟了相聲偶像化的新時代。

郭德綱是時代選出來的幸運兒,但他跟其他幸運兒一樣,沒有改變時代的能力。

郭德綱所謂的想捧誰誰就紅,那也是侷限於他自己的人氣影響範圍內,但實際效果來說,郭德綱“捧”出來的人,沒有一個是他受眾能夠接受的。

岳雲鵬:耍賤賣萌,傳統功底一塌糊塗;

張雲雷:只會唱,長得帥,相聲基本外行;

孟鶴堂:說學逗唱樣樣稀鬆;

燒餅張鶴倫:二人轉相聲真的沒法接受;

張九齡秦霄賢尚九熙:他們是誰?????


以上這些位人氣徒弟,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機遇,在德雲社這個平臺拉攏了一批自己的粉絲群,然後走上大紅大紫之路。

岳雲鵬是跟孔雲龍燒餅高峰等人一起被捧,但他在小劇場火的不行了,最後才上綜藝拍電影紅遍全國;

張雲雷是基礎比較好,而且自己外形有優勢,稍微捧一下就有人氣,結果還遇到南京南站事件,粉圈入侵然後變成今天的樣子;

孟鶴堂張九齡秦霄賢尚九熙都是粉圈入侵之後才被捧出來的,他們的走紅郭德綱沒有使多大力,完全是粉絲堆砌到一定程度以後,不得不捧的結果。

這些人的粉絲群,跟郭德綱的粉絲幾乎沒有交集,也就是喜歡聽郭德綱相聲的人,基本上沒有願意聽岳雲鵬張雲雷孟鶴堂張鶴倫燒餅張九齡等人的。如果有,那也是裝的,因為風格差異太大,根本沒有一點兼容之處。


所以這些徒弟都是郭德綱提供平臺和機會,憑著自己努力走紅的典範,並不是郭德綱硬捧出來的。

如果硬要說郭德綱捧出來的徒弟,除了半個岳雲鵬之外,那就只有何雲偉曹雲金了,他們真的是郭德綱全心全意力捧,而且技藝風格跟郭德綱都有相似之處的兩個得意門生。

可惜他們選擇了自立門戶,並且跟郭德綱敵對互懟,否則他們繼續呆在德雲社,就可以檢驗郭德綱捧人的真實能力。如今這些走紅的徒弟,郭德綱根本控制不了,也不想控制,所以才會迎合粉絲玩所謂的“德雲一家親”,目的就是求粉圈的大佬,你們繼續捧更多的徒弟吧,我準備退休了。


鹹魚茶館


德雲社現在佔據了相聲界大半壁江山,人強馬壯,以摧枯拉朽之勢樹立了絕對優勢。徒弟中人才輩出,岳雲鵬、張雲雷、孟鶴堂等一個接一個紅了,郭德綱曾經說過”想捧紅誰就捧紅誰“,但是同時也帶來了一個疑問:那就是郭德綱為什麼不把所有徒弟都捧紅?


表面上看,如果捧紅所有徒弟,確實可以有大大的好處。既是徒弟,也是員工,員工賺錢多了,自然公司就賺錢多了,那麼何樂而不為呢?但是實際往往沒有那麼簡單,先不說郭德綱實際做不做得到,假設他做得到,他也不可能真那麼做,因為兩個原因:

第一:捧紅徒弟多了會造成供過於求。郭德綱還說過需要的時候才會推出新人,原因就在於此。因為就目前的情況看,相聲市場的容量還是有限的,和影視綜那些還是無法比。如果全部捧紅了,讓他們去哪裡說相聲?一個蘿蔔一個坑,沒有那麼多坑,蘿蔔多種也是浪費。

第二:因為郭德綱的創傷註定他不會那麼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郭德綱最早力捧過的兩位愛徒,何雲偉和曹金,在德雲社危難之際離開師門,這對於德雲社當時的實際業務和郭德綱的內心,都造成了巨大打擊。那時他捧人的標準已經不再是單一的才華了。而是人品優先。

這很好理解,你再有才華忠誠度不夠,就是沒用。我捧紅你了你轉頭就走,會對企業造成致命打擊。要不然你以為郭德綱當初力捧岳雲鵬是因為岳雲鵬長得帥還是相聲說得好?都不是,就是因為岳雲鵬這孩子老實,忠誠度高,捧他沒風險。

那麼,我們再回頭看,郭德綱到底能不能捧紅所有徒弟?很遺憾,不能!郭德綱確實說過”想捧紅誰就捧紅誰“,也確實捧紅了很多人。但是說這話的背景在於何雲偉曹金的離開師門,其實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沒有你們兩,我也能捧紅其他人“!

不信你看”燒餅“朱雲峰,郭德綱有沒有捧過燒餅?有,當親兒子一樣捧,即使曾經差點和曹金一起走了,郭德綱還是對他信任有加,讓他做了掌杯人。但是燒餅還是沒有紅,坦白的來說燒餅的實力沒有問題,郭德綱也花過力氣,只能說燒餅還差了一點運氣。

嚴格點來說,張雲雷孟鶴堂秦霄賢等人也並非完全是郭德綱捧紅的,他們的走紅更多的在於粉圈經濟,粉絲積累到相對程度了,量變引起質變,實現了他們在名氣和地位上的飛躍。他們的粉絲群體也並非是傳統相聲愛好者,與德雲社真正的鐵粉重疊度不高。

所以,德雲社不可能把所人都捧紅,郭德綱原話就是”誰家有面也不能都包成餃子“。

所以,最好的措施就是保持現狀自然發展,哪裡新開劇場了,哪裡需要人了再培養。

這就是郭德綱在需要的時候才會推出新人的原因,他不需要把所有徒弟都捧紅,有需要的時候再捧也不遲!


電影基本法


郭德綱的原話是,誰家有面也不能都包成餃子。

也許說這話的時候,是郭德綱的倔強在起作用。其實,德雲社演員的成名大都是粉絲捧起來的。

現在的粉絲喜歡玩養成遊戲,跟郭德綱那套養你十年,先壓著不用,等到用的時候拉出來的玩法完全不一樣。

粉絲就喜歡在那些籍籍無名的演員裡面挑一個,然後玩兒命吹,然後就火了。

比如秦霄賢是很典型的一個,霄字科論資歷,還屬於未正式拜師,郭德綱說的那套,我要用人時候領出來一個用兩個月就能捧出來從方法,他是不會去捧一個剛從學員班畢業的小年輕的。

但是郭德綱的說法也沒有什麼錯,畢竟秦霄賢現在粉絲數量雖然很多了,但是沒有開過專場,在相聲領域並不算紅了,嚴格來說這應該叫網紅。

小火靠捧,大火靠命

郭德綱所謂的捧,也就只是利用自己的資源,能把這些人捧個小火。

安排個專場,安排個巡演,偶爾上上節目,安排個露臉的名次什麼的。

從素人變成演員,這個郭德綱是能辦到的。

現在對於德雲社來說,一個演員的專場賣票一般都是可能賣的出去的。只要掛上德雲社郭德綱徒弟這個標籤,觀眾就認可。

上節目比賽,其他演員表現不好,彈幕裡都是罵演員,什麼玩意兒,這演的啥。德雲社的演員表現不好的時候,都是剪輯的鍋。剪輯不懂相聲包袱的節奏,亂剪。

是不是的咱也不好說,誰讓咱也不懂他們眼裡的相聲節奏是什麼呢!

只能說,德雲社能這麼火,粉圈的進入,以及粉絲的賣力吆喝是起了很關鍵的作用的。

郭德綱當年承受那麼多非議也仍然在風雨飄搖中站了起來,也是很大程度上是粉絲起的作用。

雖然當初的鋼絲和現在的粉圈可能有一些不同的地方,但是都是粉絲,德雲社得到粉絲的愛戴這個事實是不變的。

那麼,問題來了,德雲社既然深受粉絲愛戴,為什麼不多捧幾個能買票的演員出來,好好的割一波韭菜呢?

其實,老郭也說過這個問題,他說,全國一線城市,自己會挑這去演出。挑剩下的一線,岳雲鵬去。二線的郭麒麟他們帶隊去,三線四線的還有孟鶴堂、張鶴倫去。

可以說全國的演出市場已經被德雲社壟斷了,在這些人還能忙的過來的時候,沒必要再捧新人,捧出來的新人不是跟自己打架嘛!

雖然現在德雲社的格局跟當初老郭說這話的時候有點變化,但是邏輯是不變的。

就是,老郭之所以不把所有徒弟都捧出名,就是因為現在出名的還夠用。捧多了安排不過來。

其實,如果按老郭說的,可以商演賣票就算他捧出來的算,德雲社現在被捧的可真不少。可以說已經夠多了。


閒白社


“珠聯璧合結成雙,臺上于謙郭德綱,他說捧誰誰就紅,不怕徒弟都走光”


郭德綱為什麼在需要的時候才推出新人?

你可能不知道,他最需要的時候,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十年前,2009年左右,德雲社面臨巨大挑戰,徐德亮、王文林、何雲偉、李菁、曹雲金,走的走,散的散,偌大的社團,四面漏風,牆倒眾人推。


要不是在2010年,郭德綱觸底反彈逆境崛起,從小劇場、小電臺開花結果,那麼現在指不定相聲行業執牛耳者是誰呢。


那個時候,郭德綱想把徒弟捧紅麼,做夢都想,可他沒能力。




現在,400多人的德雲社,國內最大的社團,涉及電影、電視、綜藝、廣告等方方面面,關係人脈錯綜複雜,郭門坐下雲字科弟子已經開始開疆拓土,慢慢滲透到娛樂圈。


後果就是劇場現在能扛起大梁的,沒幾個了。


德雲社這牌子值500,郭德綱這名字值1000,郭德綱+德雲社就是1500的門票。

德雲社這牌子值500,郭德綱學徒弟子值100,徒弟+德雲社只能值80 的門票。


別不信,我真聽過80一場的德雲社,沒什麼角兒,說的一般,小劇場。


天下熙熙皆為利息,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誰不想多賺錢,誰不想小劇場多買票,誰不想人人是個角兒。


你說今天郭德綱是不願意捧了麼,他是捧不出來。


別聽他在臺上說想捧誰紅,誰就紅,離開他就餓死。


臺上都是假的,寶貝們,說的都是假的,怎麼知道于謙家裡事情是假的,這個事情就信以為真了呢?


郭德綱要真是一指誰誰就紅,那些個天天絞盡腦汁營銷炒作捧角的經紀人們,還不得個個撞豆腐啊,楊天真,黃斌,王京花這些娛樂圈幕後大咖還不得拎著鋪蓋過來拜師啊。


郭德綱沒那本事。


他捧人,也是靠運氣。


最簡單的例子,你看。


燒餅,朱雲峰,兒徒,跟了幾十年了,端茶倒水,怎麼沒紅。

燒餅不想紅麼?你是沒見過那場《扒馬褂》,郭德綱于謙燒餅,燒餅臺上說的那話,都差直接逼宮了,一小時的節目,半個小時都是燒餅在那說自己。


郭德綱不想捧麼?自己親兒子一樣,別人都紅了,就他不紅,怎麼不心疼。


紅了麼,沒紅。


要不是健身練出個好體格有點話題,你覺得你還記得他長啥樣麼?

岳雲鵬也好,張雲雷也好,說好聽點,那是到時候了,自己紅了,說不好聽點,那就是碰屁上了。


岳雲鵬到現在說相聲還笑場,粉絲還說是個人特點接地氣。

張雲雷除了唱歌相聲說的稀碎,粉絲還說在宣傳傳統文化教育人。


郭德綱自己教過他們笑場啊,還是教過他們教育人啊?


這不是郭德綱自己瞧不起的模樣麼,基本功不行,相聲門檻低,說相聲不好笑就光教育人。

這些都是郭德綱捧得麼?就捧幾個這個?


德雲社但凡有點隨了郭德綱還紅了的,那還是郭麒麟,風格紮實穩重,有大家之氣,但不好意思,人家是于謙徒弟。

什麼花個三五十萬,找幾個媒體放幾段誰誰誰的相聲,吹一波第二天就成角兒了。


這套捧人流程是郭德綱說著玩呢,太理想化了。


照他這麼說,造火箭也簡單,來個鋼管底下燒點煤就飛上去了,第二天就降落月球了。

是這樣麼,扯犢子麼這不是。


就這麼跟你說,你要有個點石成金的本事,你說你是悶頭把家裡石頭都點成金子,豪車豪宅的享受上,還是朝九晚五每月還貸款的時候點上200補窟窿?


你要說你願意當後者,我是真服你了。


四斤


之前曹雲金、何雲偉的出走,對郭德綱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教訓,他現在更重視徒弟的人,要慢慢的考驗他們,關鍵時候才會捧。不能夠一下子給他們機會,要不然又會出來第2個第3個曹雲金。

曹雲金給了郭德綱深刻的教訓

曹雲金當年是跟著郭德綱學藝的最早的徒弟之一,而他天資聰明,有很好的基礎,深得郭德綱的賞識。郭德綱當年有意栽培他,一直在努力給他創造機會,但曹雲金紅了以後就開始翻臉了。


曹雲金有很強的功利心,覺得德雲社已經放不下他了,翅膀硬了就想單飛,然後與郭德綱弄得很僵硬,最後還撕破臉皮。

曹雲金在德雲社最困難的時候離開,對德雲社是很大的損失,差點讓德雲社無以為繼。要不是岳雲鵬頂替上來,德雲社那會兒就完了。

從此,郭德綱有了很深刻的教訓,捧徒弟一定要看人,考驗清楚以後再做決定。

成名需要條件

郭德綱的徒弟那麼多,每個人對相聲都有一定的興趣和基礎,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成名,需要天賦和運氣。有的人就是在小劇場說相聲的命,而有的人沒多久就是角兒。

不管是在小劇場還是在大舞臺開商演,所有的徒弟都必須經歷過很長時間的磨練才可以,不是那麼容易的。

郭德綱現在捧人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快了,好多年才能捧出一個人來。今年開始開商演的張九齡和王九龍,之前在德雲社已經很多年了,在小劇場說相聲也已經七八十來年了,磨練了很久了,還參加過各種商演的主演,練的差不多了,才會把他們捧起來。

其他的演員還需要更多的磨練,讓他們能夠站在舞臺上代表德雲社的高級水平才可以。很明顯,現在新人裡面,能夠真正登得上大舞臺的人還不是那麼多,還欠火候。

人品最重要

郭德綱現在捧人的時候,不是看中他的曲藝基本功,而是看人品,只要他人品好,捧紅很容易,如果人品不好的話,即使他相聲說的再好,也不會捧的。

而考驗一個人的人品,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看得出來的,日久見人心,需要經過長時期的考核才可以。



之前,曹雲金帶給德雲社的創傷太大了,郭德綱很小心了。有的人深藏不露,時間久了以後才能夠看出來一點端伲。

市場就那麼大,要用人的時候再捧

儘管德雲社現在很受歡迎,海內海外的觀眾都喜歡看他們的專場,但市場其實就是那麼大,真正想去現場買票的觀眾也就那麼多人,更多的人都喜歡在網上看他們免費視頻。


而這種情況下,市場就容易飽和。郭德綱肯定不能讓徒弟們把位置都給搶了,要用人的時候才會捧,而不是說有才華就讓你去上演。

德雲社要穩步向前發展,必須慢慢來,千萬不能著急,否則容易重蹈覆轍。郭德綱現在自有他的捧人計劃,一切按部就班的進行。市場不能太冷清,但也不能太飽和,要把握好分寸。而且,郭德綱再有本事,他的徒弟也不可能每個人都成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