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樣毀了我的一生:不足100字,18頁的繪本,卻字字扎心

讀書的人,腹有詩書氣自華;愛讀書的人,總能發現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今天讀的這本是法國作家貝爾當·桑蒂尼的作品《我怎樣毀了我的一生》。

四季更替,陰晴圓缺,這一生,你有真正為自己活過一次嗎?

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

這算什麼問題?哪天不是為自己而活?

所以,你真的確定每天都是活自己嗎?

我怎樣毀了我的一生,用18頁的圖畫,不到100字的文字,描述了一個男人怎麼活成別人眼裡的樣子了。字字扎心,令人反思。

我怎樣毀了我的一生:不足100字,18頁的繪本,卻字字扎心

解讀書中故事:跑到了終點,看不清起點

長大前:

小時候,我覺得自己住在一座城堡裡,每天都是陽光明媚,但現實卻是,一座破樓和終日的陰雨。

但是,我一點也不覺得孤獨,因為身邊有很多小夥伴。雖然,我每次都躲在角落,偷偷看他們吧。

其實,我很想加入他們,把我的寶貝分享給他們,可是,這些寶貝不同於其它的,都有點扎手,我怕他們不懂得欣賞。

人家都說,外貌與才華不能並存,我卻是個例外。我覺得駝著背的鬆散樣最帥;2+2=22的思路最清奇。

這就是我的小時候,快樂、自由、簡單是我的主旋律

我怎樣毀了我的一生:不足100字,18頁的繪本,卻字字扎心

長大後:

有一天,我長大了。不知不覺,我按照父母和老師規劃的路線,拿到了畢業證書、領到了小紅本、榮升為奶爸。

我賺了錢、買了房,活成了別人眼中優秀的樣子,卻忘記了自己想要什麼。

我身份尊貴、功成名就,出席高級宴會、懷抱各國美人,成為大家心中的牛人大咖,卻覺得內心空洞,無處安放。

我終於活成了別人期望的樣子,卻再也找不回自己,變不回單純。

我怎樣毀了我的一生:不足100字,18頁的繪本,卻字字扎心

很多時候,當面包和愛情二選一的題目,擺在你眼前時,我們很難不選擇前者。這裡的“愛情”,不單單是狹義上的男歡女愛,更是一種夢想。

為了麵包,我們努力賺錢,努力奔跑,卻忽視了心底的聲音。畫中的男主角,用自由和快樂,換來了畫中的生活。

雨果曾說:人有了物質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談得上生活,你要理解生存與生活的不同嗎?動物生存,而人則生活

沒有物質的生活,是不安全的,確實該為了物質忙碌。但是,有多少人,成名之後,忘記了初心;吃慣了陶瓷鍋裡的雞蛋,又懷念鐵鍋煎蛋的味道呢?

就像是一場生存遊戲,他跑到了終點,卻再也看不到起點。你可曾也是一樣?

為什麼不能活自己?隨大流兒的人,最安全?

法國作家莫泊桑有言,才能是來自獨創性。獨創性是思維、觀察、理解和判斷的一種獨特的方式。

像書中的男孩一樣,清奇的思路、跳脫的思維,得不到大眾的認可。

1999年,馬雲為阿里巴巴拉投資時,各位大佬級人物唱衰他;張近東決定試水線上銷售,砍掉當時很賺錢的批發業務時,公司高管也極力反對;蘋果公司推出iPod時,美國各大主流報刊,甚至為它寫下墓誌銘。

縱觀國內外,雖然大家都爭著去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是卻在這個人出現時,用盡全身力氣去否定他。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有很多人覺得,隨大流兒最安全吧。

可是,隨大流兒真的安全嗎?

隨大流兒分兩種,一種是:別人幹嘛,我就幹嘛;另一種是:你讓我幹嘛,我就幹嘛

現在,有很多父母為了孩子成才,每天做著隨大流兒的事。

生怕孩子被落下,送孩子學習各種才藝;為了進重點學校,拼命攢錢買學區房.,卻很少花時間與孩子交流。

曾以為,跟在優秀的娃後面,自家娃也會優秀,卻沒想過孩子一直在負重前行。

電影《誰的青春不迷茫》裡,女主一直按照父母的期待,備考金融專業。她努力成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不聽喜歡的音樂節目、不看天上的星星、不考中意的天文學。

每天抓不到夢想,不知道為什麼努力,更無法開心地接受成就。

我怎樣毀了我的一生:不足100字,18頁的繪本,卻字字扎心

有一種隨大流兒,就是父母讓你幹嘛,你就幹嘛。這樣雖不忤逆父母,卻忤逆了自己的內心。

幸運的是,女主鼓起勇氣學了天文,現實生活中的你我,卻還在為所謂的“歲月靜好”,負重前行。

隨大流兒表面上安全,實際上卻最危險,因為你失去了最原始的快樂。

所以,隨大流兒,是一種選擇,但你也可以選擇,不隨大流兒。

怎樣才算活的精彩?如果你能重選,你會如何度過一生?

如果人生可以重選,書中那個小男孩,會選擇回到最初的樣子吧?

那個不會說謊、沒有整容、思路清奇的小男孩

《烏合之眾》中寫道: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倍感安全的歸屬感。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歸屬感是基於生理和安全需求之上的。人是群居動物,誰都想得到別人的認同。

為了得到這份認同感,就選擇了隨大流兒。比如,你本來不想那麼早結婚,卻在父母的逼婚下,草草結婚;你本來想追尋自己的夢想,卻因風評,不得已放棄;你本來是去逛街,卻跟著一群人,稀裡糊塗地買了一堆沒用的東西。

書中的小男孩,當了爹,生了娃,卻還是左擁右抱,找樂子,因為婚姻和孩子,都不是他想要的,他只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

書中的小男孩,住進了寬闊的豪宅,出入各種高級宴會,卻還是覺得一貧如洗、沒朋友,因為財富和地位,都不是他想要的,他只是活成了別人理想中的樣子。

我怎樣毀了我的一生:不足100字,18頁的繪本,卻字字扎心

書中的小男孩,就像每一個平凡的我們。

回想自己的前半生,也是在追逐著別人的腳步。考上父母期待的大學,找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尋一個可靠老實的伴侶。

這些看似安全的選擇,卻壓抑了我們心中的那團火焰,那團叫“為自己而活”的火焰。

回到前文的疑問,“你有真正為自己活一次嗎?”

是真正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是真正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活,是真正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活。

在不違背公序良俗的基礎上,真正為自己活一次吧。

真正為自己活一次,就是從喜歡的事開始

就像30歲,才為了夢想轉行做插畫的清水裕子

30歲,才發現學醫不適合自己,毅然去寫作的渡邊淳一

​70歲,才開始接觸繪畫的梵高奶奶

.....

跟隨自己的內心,不盲從、不跟風,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才算是真正為自己而活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

很慶幸,她說這句話時,找到了自己一生為之奮鬥的事情,如果你不能早發現自己喜歡做的事,也請做一股清流吧,做一股清流,至少比隨波逐流更容易被看到。

讀一本書,讓我發現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愛上讀書,就是愛上全新的自己!

我怎樣毀了我的一生:不足100字,18頁的繪本,卻字字扎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