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會成為中國未來最強的城市嗎?

神奇巴馬


從年初開始,我們用了大半年的時間,將中國三大都市圈走了一遍。站在當下這個時間節點,站在960萬平方公里上,俯瞰我泱泱中華,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深圳,將是中國下一個10年的風口,而且還可能是唯一窗口。

01

深圳可能是全中國,最健康、最良性的經濟增長模型,包括北上廣在內。

我們先來看經濟總量。

從2006年開始,深圳帶著龐大的經濟總量,其增速已經連續10年跑贏全國平均增速,並且能長期保持8%以上。

尤其在全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前兩年,深圳的經濟仍然能保持加速增長。

▼深圳與全國GDP增速比較圖

有人說,整天就會談GDP,有毛用?

Ok,我們多換個角度去看看深圳的經濟。

1、深圳可能是中國創新研發強度最大的城市之一。

這張圖是中國的北上深一線城市和世界發達國家的研發強度對比。

我們很容易能夠發現,深圳不僅絲毫不慫,而且從排名上講,要超過絕大多數的世界發達國家,僅次於以色列。

雖然從國內來講,深圳和北京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們要清楚:

北京作為首都,擁有一大票的國家級高校和國字頭科研企業,當仁不讓的第一位是城市地位的必然,更是國家主體的必然。

深圳的創新主體背靠的華為、大疆、華大基因等一大票的民營企業,就這麼一票民字頭企業,扛起了深圳科研創新的大旗。

2、深圳是大陸擁有PCT專利最多的城市,而且佔了全國總額的近1/2。

一般評判一個城市科研創新能力的強弱,PCT專利擁有數往往是最顯性的指標,擁有PCT專利多的城市,起碼能夠說明這個城市的科研創新發明能力是相對較強的。

在2016年,深圳PCT國際專利受理數遙遙領先全國所有城市,並且這已經是深圳連續14年領跑全國。全國擁有PCT國際專利最多的TOP企業中,5家位於深圳,而且深圳這5家無一例外,全是民營企業。而剩餘的絕大多數都是央企或國字頭企業。

深圳如今全國總額1/2的PCT國際專利,由此可見,這是一個擁有何等科研創新爆發力的城市。

3、深圳擁有A股上市企業232家,常年穩居前三位。

關於A股上市企業這個指標已經不需多說,這已經成為直接反應城市經濟實力的一個顯性指標。

在這些城市中,北京的半數都是國。國字頭或者央字頭企業,甚至上海也擁有為數不少的國字頭企業。

深圳是民營上市企業最多的城市,從側面也能反映出深圳的經濟活力足以稱雄全國絕大多數城市。

4、除此之外,深圳還是目前的中國三大都市圈中,產業聚合能力最強的城市。

我們在珠三角的考察過程中發現,在深圳周邊的城際高速公路上跑的最多、流動最密集的就是集裝箱貨櫃車,這些流量密集的貨櫃車背後是巨量生產資料和成品產品的跨區域調配。

更難能可貴的是,深圳的產業轉移早已遠遠地甩開環京,甚至是環滬都市圈。我們在東莞的松山湖發現,這裡聚集了大量的來自深圳企業的科研機構。比如萬科的建築研究中心、華為的松山湖科研中心、VIVO和OPPO的科研中心、大疆的研發……

深圳的朋友告訴我們,深圳有很多的企業大都是,總部在深圳,研發在東莞,組裝製造在東莞或惠州,最後,在周邊港口出港。

當下的上海剛剛完成製造業的轉移、北京的產業遷移剛剛啟動。

而深圳不僅形成了區域產業鏈、甚至是產業網,還跨過了製造業轉移的階段,邁入了研發產業的跨區域轉移。

其實,上述這些都只是深圳魔力的很小一部分,但是足以能夠說明深圳這個城市——

是全國經濟增速最快的城市之一,是全國創新科研能力最強的城市之一,是全國民營經濟活力最強的城市之一,是全國產業聚合能力最強的城市之一。

深圳曾提前10年出發,如今已經遙遙領先20年!

5、城市戰爭公號認為深圳再次證明,未來有望成為中國第一大城市!

作為一個年輕的城市,深圳靠什麼取得如此大的經濟成就呢?答案是把握住了當今全球的兩大潮流——金融與科技。放眼全球頂級城市,基本上都歸功於這兩個領域的出色表現,比如科技之於硅谷、東京,金融之於紐約、倫敦、香港。

當前,深圳已經在科技與金融領域出現“新四大金剛”格局,分別來自四個戰略級新興產業。

第一位金剛來自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這是今天全球市場規模最大的科技產業,包含了集成電路、通信設備、智能硬件、物聯網、軟件工程等多個領域。這個領域的生態級領軍企業毫無疑問是深圳的華為,這家企業的銷售額、資產、員工一半以上在國外,是目前中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民族企業。中國能否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建立世界級影響力,相當程度上得靠華為的帶路。

第二位金剛來自互聯網,這是今天中國唯一一個可與美國抗衡的產業,目前這個領域公認的領軍企業有兩個,分別是騰訊與阿里,但我更看好騰訊,首先騰訊的用戶規模、用戶粘性、產品設計、連接力、可塑性,都比阿里要強。其次,阿里對互聯網本身的深耕細作不如騰訊,也缺乏一個可以對抗微信的核武器級產品。未來中國能否在互聯網產業上攻佔全球市場,更大程度上還得靠騰訊的帶路。

第三位金剛來自生物科技領域,這被認為是繼移動互聯網之後下一波產業革命的爆發點,誰能贏得這個領域,誰就能贏得未來。目前,這個產業才剛剛繁榮,還沒有形成特別大的領軍企業,最被看好的種子選手就是深圳的華大基因,這家企業剛剛成功上市,市值達到80億,已經向世界級領軍企業邁出了重要一步。深圳乃至整個中國在這個產業領域的表現,一定程度上得看華大基因的努力了。

第四位金剛來自金融領域,金融的重要性毋庸贅言,剛剛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可以說,只有金融強起來了,國家才有進一步對外開放的信心和力量。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中國各行各業都開放了,唯有金融等極少數行業至今沒有大規模開放,原因就在於我們的金融不夠強。未來,金融業在中國經濟的崛起中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個領域可以多說一點。

新一代信息技術、互聯網+、生物科技、新金融,這四個關乎中國經濟未來的核彈級產業,都能在深圳找到閃亮的座標——華為、騰訊、華大基因、平安集團,“新四大金剛”可謂呼之欲出,他們將在各自領域帶領中國經濟走向世界。

在此背景下,深圳有望承擔一項國家使命,那就是依靠“新四大金剛”這樣的生態級領軍企業,帶領中國經濟走出去,實現全球化的宏偉目標。

02

深圳中國目前最好落戶的一線城市,也是絕大多數人進入一線城市的最後窗口。

➤深圳還在搶人,即便已經搶了幾十年。

請允許我再次放出這張大圖

來了,就是深圳人。

這個口號深圳已經喊了幾十年,即便是所有一線城市都在趕人的今天,深圳仍然以足夠寬鬆的政策,吸納來自全國各地的奮鬥者。

我有個學長,剛剛落戶深圳,他很簡單的概括了一下:

大學畢業,並且有正常社保,基本三個月就可以落戶完成。如果你是本科及以上學歷,那麼恭喜你,還有一筆相對不錯的安家費。

用他的話講,這是中國最容易落戶,並且融入的一線城市,只要你主觀意願入戶深圳,並且適當付出一些時間和努力,入戶深圳的大門永遠是為你敞開。

值得提醒的是這種開放性的落戶政策能持續多久,誰都無法保證,這個躋身一線城市的最後窗口,可能因為承載力的原因,也會隨時關閉。

03

一線城市中,深圳是唯一一個能基本全年保證空氣質量優良的城市。

中國經濟發展的矛盾是什麼?

我想其中必定會有這麼一條,經濟增長和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

今年的大北京九月已經見霾,於是,我們在各大媒體上又再次看到了這樣一句話:

“今年的霧霾為何來的這麼早?”

這句話每年都會出現,之後就是各種專家的原因解析,氣候、機動車、工地施工、炒菜油煙、供暖燒的、燒烤燻的……再然後,限號、停工、燒烤撤攤兒,連門口的肉夾饃都改成了天然氣。

接著第二年——“今年的霧霾為何來的這麼早?”

當我們看到,上海這個南方城市如今都陷入霧霾的籠罩時,頓時釋然了,原來不是供暖燒的,而是今年沒有風吹。

有人說短期內,也許經濟發展和生態宜居我們只能扔一個、留一個;也許你既然選了都市繁華,就得放棄生態牧歌;魚和熊掌必然不能兼得,啥好事兒不能都讓你這貨撈了……

但是,我們看到了深圳這個奇葩的存在。

深圳,2016年全國空氣質量指數排名中,唯一的一個一線城市。

深圳,全國重點城市中,公園密度最大的城市。


翹姐


深圳一路發展過來,可謂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雖然國家沒有投入太多的錢,但給到深圳的政策絕對是足的,深圳也不負眾望,經過短短40年的發展,已經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了全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GDP總量位居全國第三,人均GDP更是位居全國主要城市當中的第1名。

深圳的發展速度也代表了我國改革開放的一個成果,所以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國對外展示了一個標杆城市。而站在40年的新起點上,深圳又被國家委以重任,要創造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要創建全球標杆城市,其目標是直接對標的是紐約,東京等世界級的城市。

新的政策出來之後,很多人都對深圳充滿了期待,也有很多人充滿質疑,經過40年的高速發展之後,未來深圳能否繼續砥礪前行,繼續保持高速的增長速度,未來深圳能否成長為我國最強的城市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按照目前深圳的體量和發展速度,15年之內都不可能成為中國最強的的城市。

目前深圳的GDP總量位居全國第三,是我國綜合科技實力最強的幾個城市之一,而且深圳的GDP主要動力來源於民營企業,這些民營企業相對於國企來說,更有活力和創造力,目前深圳擁有眾多的知名民營企業,還有科技企業,再加上目前深圳政府是我國行政效率最高的一個城市,還有每年源源不斷引進的高層次人才,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在先行示範區正式啟動之後,深圳的未來發展空間是充滿期待的。

但是深圳目前也面臨一些挑戰,如果這些挑戰不能夠積極的應對,將會影響深圳的發展。

第1個是轄區面積太小,發展空間有限。

深圳的GDP總量達到2.4萬億以上,但是這麼大的GDP卻是在2000平米不到的轄區內產生的,深圳也是目前我國單位面積生產總值最大的一個城市。

未來隨著深圳GDP總量和人口的不斷擴大,深圳可利用的土地將會越來越少,如果沒有足夠的土地儲備,那將來在一些產業的佈局上面就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第2個是房價比較高,對人才的擠出效應正在逐漸顯現。

目前深圳的房子均價已經達到5.4萬以上,局部地區房子均價已經超過8萬塊錢,深圳也是目前我國房價最高的幾個城市之一,過高的房價不僅會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更關鍵的房價太高對人口的吸引力會降低,如果一個年輕人來到深圳奮鬥了幾年,甚至十幾年時間都沒能買到房那最終也會導致他們離開,這樣深圳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有可能就會流失到其他地方去。

大家都知道,深圳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因為海納百川,所以各方面的人才來到深圳,這為深圳帶來了很大的活力,也是深圳創新創業的重要基礎,可以說,人才是支撐深圳快速發展的核心因素之一,離開了人才深圳能否保持快速的增長,一切都是未知數。

所以未來深圳能否控制住房價,遏制房價的過快上漲,把人才留住也將成為影響深圳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3個是深圳在發展,但其他城市也並沒有放慢步伐。

雖然深圳的發展速度很快,在4個一線城市當中GDP的增速是最快的,但是深圳在發展,其他城市也並不落後,特別是北京跟上海本身就有很大的優勢,如果他們能夠充分釋放增長的潛力,那麼深圳在短期之內是很難超過北京跟上海的。

即便未來北京跟上海的發展速度趕不上深圳,但因為兩者比較大的經濟基數,深圳在短期之內想要超過他們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如果未來深圳擴容那很有可能會成為我國最強的城市。

目前制約深圳發展的最大因素就是土地面積太小,同為一線城市,深圳的面積只相當於上海的1/3,廣州的1/4左右,北京的1/8,而在這麼小的面積上,深圳還要留出大片的綠地,所以真正能夠用於生產生活的土地是很少的。

雖然最近幾年深圳積極向上要空間,向效率要空間,但是隨著時間的增長,這種邊際效益肯定會逐漸下降。大家都知道深圳是一個科技型城市,被稱為硬件之都,它的強項是製造業,製造業也是深圳保持競爭力的立根之本,如果未來深圳沒有足夠的土地來支撐經濟的發展,那經濟增速就有可能會出現下降。



但是如果未來深圳的轄區面積能夠擴容,比如把東莞或者惠州併入深圳,哪怕只是把臨近的幾個鎮規劃到深圳裡面,那深圳就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即便東莞跟惠州不願意劃分土地到深圳,但是如果深圳能夠充分利用深汕合作合區,擴大深汕合作區的面積,這對深圳來說也是有積極作用的。

這樣就可以解決深圳土地緊缺的局面,通過把更多的製造業生產基地放到深汕合作區裡面,然後深圳的主城區主要打造總部基地和高科技產業,這樣也可以繼續保持深圳經濟快速的增長,這樣在未來10年左右深圳就有機會成為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一個城市。


貸款教授


深圳會成為中國未來最強的城市嗎?

這個最強是指哪方面的最強?如果是科技創新、競爭力和人均GDP等方面深圳目前已經是最強了。如果是教育、醫療、交通和政治等方面,深圳未來要成為最強城市難度很大甚至不可能,比如政治方面,老大哥肯定是北京啦。

每個城市的發展都有其獨特的優點和缺點,不可能樣樣出彩,需要揚長避短全面發展。深圳是中國的一線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跨入中國最強城市之列。深圳未來的目標是建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成為全球標杆城市。


小羅乾聞


最強城市目標大了,只能說是中國最強城市之一,中國有北京這樣的古老文明城市,還是首都,是國家的象徵,自然發展會一直持續下去,是深圳的強力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