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清末客家人珍贵老照片:女人不裹脚,穿着打扮尽显古汉族遗风


客家人是汉族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悠久的历史。他们古时候的独特的南迁经历决定了他们保留着不同于其他汉族人的习俗,在中国乃至全人类文明上,都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古时的客家人由于战争、迁都等因素,进行过数次南迁。如今,他们大部分分布在台湾、广东、福建等省份。

客家人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当时,秦朝为一统全国,派军“征百越”、“戍五岭”。长久以来,渐渐形成了他们和当地人的融合,于是乎,最初的客家人诞生了。也有人认为,首次迁徙发生在公元300年左右。在那时,西晋的统治因“八王之乱”而动摇,导致“五胡乱华”的出现。胡人肆意奴役汉人,令之苦不堪言,最终汉人选择了南迁。

据史料显示,第二次迁徙也和战乱有关。“安史之乱”发生后,百姓苦于横征苛役,加之农名起义军四处征战,闹得多地不得安宁、硝烟四起,最终只得选择尚未遭受战乱的地方迁徙。即当时的粤东北、闽西和赣南。图为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左右的客家老人,摄影师是一位外国人,可以看出她们还梳着传统的汉式盘发。


“靖康之难”导致了客家人的又一次迁徙。当时,开封被金军攻占,高宗在临安建立起南宋王朝。金军的到来使中原百姓生活艰难,最终迁徙。后来,蒙古元兵与宋交战,客家人曾经的聚居地——赣闽粤沦为两军战场。适逢文天祥带兵抗元,向梅州进军,当地的客家人积极响应其号召,一时形成了“男执干,女甲裳,八千子弟走勤王”的局面。

战乱导致部分客家人继续迁徙,最终来到了惠州、梅州之地。当时我国已经建立起了户籍制度,客家人由外地迁往这里,因而是客籍,他们的名称也正是来源于此。客家人历经多个朝代,从最早的河洛地区开始南迁,最终在南宋后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聚居地。古老的客家人经历过魏晋南北朝的战火,也经历过唐宋盛世的温润,可谓是一本活的历史书。

也正因为南迁,客家人没有受到后来汉族改变的很多习俗的影响,比如裹脚的陋习。裹脚是从北宋开始的习俗,当时客家人已经南迁,因而客家女性一直没有缠足。除此之外,客家人还很好地保留下了汉族口音、服饰等方面的习俗。


历经历史洗练的客家文化,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历史中的珍贵宝藏。比如,客家人至今保留着传统汉语的发音,甚至还能在古书里找到相应记载。

图为客家妇女和一位外国女性的合照,是一位西方摄影师的作品。清末时期,外国摄影师记录下了很多客家人的珍贵资料。

迁徙的历史使这个民族更加坚韧勇敢,也使得他们能干勤劳。他们熟悉多种社会生产方式,也积攒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图为1905年左右的五华华城,客家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照顾更为年幼的弟妹。

现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客家后裔已遍布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也涌现出大批政治家、科学家。他们敢打敢拼,在任何地方都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可以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照片中的客家妇女仍梳着古代汉族女子的发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