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雞”不一定長得醜,這六種雉科鳥類的顏值就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想了一上午的文章素材沒想出來,中午餓了點了一份炸雞,吃雞腿的時候突然靈光一現——就寫寫雞的那些

親戚好了。

大家肯定都見過活的雞,小時候還有很多小商販在學校門口兜售染色的小雞,一般都養不了幾天就翹辮子了。公雞的樣子比母雞要帥一點,特別是以前村裡人們養的大公雞,五顏六色花枝招展,非常霸氣,相比之下母雞們大都是紅棕色或灰褐色,沒有長長的尾羽和頭冠,相當低調。

曾經在山村裡生活過的朋友們應該還見過或者吃過野雞,顏色大都為棕黃色或深灰色,看上去不太聰明的亞子,用簡單的陷阱裝置就能將其捕獲。

但是不要以為所有的野雞都顏值不高,野生的雉科鳥類中有很多都美麗無比,令人驚豔。

“野雞”不一定長得醜,這六種雉科鳥類的顏值就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原雞Gallus gallus

雉科是雞形目的一個科,現存一百餘種,其中三分之一都在我國有原生分佈地,這裡面還有很多是中國特有物種,所以中國向來擁有“稚類王國”的稱號,是全世界鳥類研究學者、稚類研究者都趨之若鶩的存在。

簡而言之,由於雉科是雞形目的鳥類,所以從廣義上來說所有野生稚類都可以被稱為“野雞”,雖然從科學上來說這麼叫並不嚴謹,但老百姓們對此還是津津樂道的,網友們此前還紛紛吐槽美麗的孔雀就是最著名的“野雞”呢。

前幾年網上有一個號召網友們拯救綠孔雀的項目,有許多機靈的網友就喊出了“保護中國最美野雞”的口號,倒也真的吸引了很多人點擊觀看,為拯救綠孔雀出了一份力。

閒話不多說,我挑選了六種美豔不可方物的雉科鳥類,讓大家認識一下這些高顏值的“野雞”!

“野雞”不一定長得醜,這六種雉科鳥類的顏值就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藍孔雀Pavo cristatus

1.褐馬雞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褐馬雞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佈在華北地區的山區和林區中,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據推測以前褐馬雞曾經廣泛分佈在中國大陸,古代有很多繪畫藝術作品中都有褐馬雞的形象,但是後來褐馬雞的數量逐漸減少,分佈區域也在收縮,目前只有山西、陝西、河北等地還能看到野生的褐馬雞種群。

褐馬雞頭頸間的黑羽呈絨毛狀,眼睛周圍為暗紅色疣突,腦後兩側有白色耳羽自下頜向斜後方伸出頭頂,有二十二根細長尾羽,末端垂下去,上半部分為白色,下半部分為黑色,非常有特色。

褐馬雞的脾氣不太好,平時會集群行動,每年春夏季節繁殖。

“野雞”不一定長得醜,這六種雉科鳥類的顏值就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褐馬雞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2.白鷳Lophura nycthemera

野生白鷳目前有十餘個亞種,分別生活在中國、泰國、柬埔寨、越南、緬甸等地,在我國主要分佈在湖南、雲南、四川、貴州、廣東、福建等地。

雄性白鷳的造型和配色也很別緻,頭頂有黑色羽簇頭冠,眼睛周圍跟褐馬雞一樣是紅色裸露皮膚,但是顏色更加鮮豔。白鷳從脖子兩側開始,一直向後延伸到尾部都有明顯的顏色分界線,上面為白色,下面為黑色或墨綠色,翅膀和尾羽根部還有“V”和“X”字形的黑色細紋。

白鷳自古以來就是非常“名貴”的觀賞鳥,很多詩人墨客都曾吟誦、描繪過跟白鷳有關的作品,清朝五品文官官服上的“補子”也是白鷳的圖案。另外,白鷳目前還是我國廣東省的“省鳥”

“野雞”不一定長得醜,這六種雉科鳥類的顏值就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白鷳Lophura nycthemera

3.黑長尾雉Syrmaticus mikado

黑長尾雉也是我國特有的鳥類,分佈在臺灣島上,也有當地人叫它烏稚和帝稚

二十世紀初英國的鳥類學家到臺灣研究和採集野生鳥類時,在當地人頭部裝飾物上發現了兩片此前沒見過的羽毛,這兩片羽毛很長,主色調是黑色,但是上面有白色橫紋,經過歐洲和日本的學者研究和分析後,此種鳥類被認為是臺灣特有的鳥種。

臺灣人也很重視黑長尾雉,將它的形象印製在了1000元新臺幣的背面,還推動民眾選舉其成為臺灣的“國鳥”。

當然了,國鳥這個稱呼什麼的也就某些人叫叫而已,就算選中了,實際上也就是中國臺灣省的省鳥罷了。但有一說一,黑長尾雉的樣子還是蠻酷炫的。

“野雞”不一定長得醜,這六種雉科鳥類的顏值就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黑長尾雉Syrmaticus mikado

4.紅腹錦雞Chrysolophus pictus

如果說前面三種雉科鳥類大家不太熟悉的話,那紅腹錦雞相信各位都有所耳聞了。無論是它們五彩斑斕的顏色,還是酷似特朗普的髮型,都已經廣為人知。

關於紅腹錦雞還有一個小故事,那就是它曾經擔任過中國的“代理國鳥”

2001年,第二十一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北京舉辦,這一屆的開幕式新增了參賽國展示“國鳥”的環節,但是中國沒有選過國鳥,開幕前相關單位經過研究討論,決定將紅腹錦雞定為“代理國鳥”,印在中國隊入場時的展示牌上。

但紅腹錦雞隻是在這一屆大運會上擔任了暫時的國鳥,不是正式的國鳥,到目前為止我國仍然沒有官方確定下來的國鳥,倒是熱心腸的網友們推舉了很多“候選國鳥”出來。

“野雞”不一定長得醜,這六種雉科鳥類的顏值就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紅腹錦雞Chrysolophus pictus

5.紅胸角雉Tragopan satyra

紅胸角雉生活在喜馬拉雅山脈附近,包括印度、尼泊爾、中國西藏、不丹等地。夏季的紅胸角雉一般分佈在海拔2400~4200米的高山上,冬季則會將活動範圍下降到海拔1800米左右。

紅胸角雉通常生活在密林深處,由於不擅長飛行,所以它們更喜歡在灌木叢和低矮樹叢、岩石間行動,進食植物的

葉子、嫩芽、果實和種子,也會吃掉覓食過程中發現的蠕蟲、昆蟲等小動物。

雄性紅胸角雉的顏色很鮮豔,軀幹的底色大部分為紅色,背部和尾部為灰褐色,身上有很多圓形斑點,斑點中心為白色,周圍為黑色中空圓環。許多人都覺得紅胸角雉身上的圓斑對密集恐懼症患者很不友好,不知道你們會不會也這麼想。

“野雞”不一定長得醜,這六種雉科鳥類的顏值就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紅胸角雉Tragopan satyra

6.棕尾虹雉Lophophorus impejanus

思前想後我還是決定把棕尾虹雉放到最後的C位來寫,因為它真的太piu亮了!

跟紅胸角雉差不多,棕尾虹雉也分佈在喜馬拉雅山脈附近,包括尼泊爾、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中國西藏等地,它還是尼泊爾的國鳥

如果只看雄性棕尾虹雉的頭部,可能很多人都會以為它是孔雀,因為棕尾虹雉頭頂也有一簇跟孔雀極為相似的羽冠。但是棕尾虹雉身上的顏色比孔雀更加絢麗,擁有藍色、綠色、黑色、橙色、紅色、紫色、灰色等多種顏色,每個顏色還都有深淺和漸變表現,後頸和飛羽部分區域更是有著閃亮的熒光效果,所以在西藏南部的民間傳說中,棕尾虹雉又叫“九色鳥”,絕對可以算是雉科鳥類中的顏值擔當。

“野雞”不一定長得醜,這六種雉科鳥類的顏值就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棕尾虹雉Lophophorus impejanu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