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這170多萬人口,養得活這麼多城市綜合體嗎?

襄陽綜合體之戰烽煙四起

襄陽的綜合體,你能說出哪些?

樂福天下、天元四季城、時代天街、華城百匯、二汽的悅活薈、南國的泛悅mall、航空路民發廣場、樊西的綠地繽紛城、包括正在建設中吾悅廣場、東津世紀城綜合體,還有江邊的新天地、九街十八巷、襄陽天下,還有遲遲不見動靜的中百,扯皮不斷的昊天廣場.....

前面提到的很多項目都是襄陽這幾年湧現的,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城市綜合體。

加上萬達廣場、鼓樓廣場、長虹路的民發廣場等一些老商圈的綜合體,目前襄陽的這類項目用兩個手似乎都數不過來。

這些綜合體都有相似的特徵:位於城市發展核心區域、商業業態多樣化、打造一站式購物、有較強的聚合能力。

一連串的名字,也勾勒出襄陽綜合體之戰烽煙四起的圖景,就長虹路上,不到300米的距離,就有華城百匯、泛悅mall、民發廣場.....同樣處境的還有新天地、九街十八巷和襄陽天下。小編很納悶究竟是什麼樣狀況導致了這樣堪稱糾結的局面......

襄陽綜合體之發展現狀

這些城市綜合體,在給襄陽市民帶來便利和欣喜的同時,市場對於這些已經矗立和即將矗立於市中心的綜合體數量該如何消化?

萬達廣場一直佔據襄陽綜合體扛把子的位置,其餘的如鼓樓、人民廣場...雖然地方目前來說可能蹭空調的居多,但襄陽商圈的龍頭地位依舊還是很難撼動的。

消費者長期的購物習慣是否能夠被扭轉?未來總體開發規模是否供過於求?這是否是個偽命題?

2015年12月,襄陽的家樂福開業,一時間,這個全球五百強公司成為當時的話題焦點,當時每天有大量的消費者湧進家樂福,商業呈現出紅火現象,然而好景不長,因為本身樂福廣場的體量並不是很大,加上隨著消費者的滿意度逐漸降低等原因,現在的樂福廣場整個局面很是尷尬。

襄陽這170多萬人口,養得活這麼多城市綜合體嗎?

家樂福開業當天

2017年,沃爾瑪邊上的華城百匯開業。作為漢水華城的首發商業作品,開業的時候倒是很熱鬧,各類輕奢品牌TommyHilfiger、UGG、JustCavalli、FERRE、Braccialini等等讓小編有點望而卻步,可是現實卻很殘酷,目前華城百匯已經被蘇寧接盤,改名為蘇寧易購廣場,試想一下就這方圓幾百米,三個影院、三個超市對著開,還是挺拼的。

襄陽這170多萬人口,養得活這麼多城市綜合體嗎?

華城百匯

當初同樣境況的還有泛悅mall,不過現在這裡的狀況有了很大改善,不知道能否將這樣的好轉歸功於好鄰居超市的進駐?不太清楚其他人怎麼看,反正小編每次去就是為了去逛超市的.....

和上面幾個綜合體相比,綠地繽紛城綜合體目前來說可能更慘,畢竟位置尷尬,體量又大,區域整體規模並沒有齊齊跟上,目前狀況基本全靠“硬撐”。

位於二汽的悅活薈,相對於同一區域的時代天街,悅活薈的體量不大,似乎更容易生存,同樣的情況在航空路民發廣場上演,這2個綜合體前景也被看好,成熟的生活區、有穩定的人流量、周圍沒有其他成熟的商圈,可以說是這2個綜合體被看好的的重要原因。

說到時代天街,據說奧特萊斯進駐了,能不能拖起這艘大船給其帶來新動力,也難說。反觀後起之秀天元四季城,依託於人民廣場老商圈帶來的效應,目前看來似乎還不錯。


襄陽這170多萬人口,養得活這麼多城市綜合體嗎?

悅活薈

襄陽綜合體發展之現狀

如今,襄陽的城市綜合體角逐的可以說到了白熱化程度,幾個正在修建的綜合體項目都是信心滿滿。然而對比大城市的標準規模綜合體,襄陽的這些綜合體可以說其實是算小的。

很多大型商業綜合體必備高品質酒店、甚至包括大量的休閒體驗功能,就如真冰場等,目前襄陽已經營業的綜合體並沒有,東津世紀城的綜合體項目會有真冰場和高端酒店,雖然很期待,但是真冰場入駐綜合體,高端酒店的進駐,能否在襄陽火起來還是個未知數。

襄陽這170多萬人口,養得活這麼多城市綜合體嗎?

一定意義上說,襄陽目前開業的綜合體只是傳統百貨上的升級,離打造真正的一站式體驗消費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城市綜合體固然有諸多優勢,然而,這些定位於襄陽“高端綜合體”獨立商業需要大量的商業資源和客流資源來支撐。

網友吐槽之襄陽綜合體

2018,全市年末常住人口566.9萬人(指常住本市半年以上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8%,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47元(數據來源襄陽市統計局),而城區人口則是170萬左右(含襄州),這群人也是整個襄陽消費市場的主力軍。實際算下來,這些綜合體面對的人群也就是170萬左右,那麼這170多萬人口能否養活這麼多城市綜合體?

有網友表示,“襄陽目前並不需要那麼多綜合體,襄陽不像武漢,更不像北京上海那樣,外來人口占比很高,而且相對於大城市交通方面的優勢,襄陽太多的綜合體越來越多也只會越來越難生存。

還有人認為,“襄陽是一個偏向工業經濟發展起來的城市,也是湖北的經濟大市,只有居民素質的提高,生態環境的改善,這樣的才能帶動經濟的發展,因此,襄陽的消費市場應該以普通消費為主,配合少量的高檔消費。”

現在說到逛街去哪兒這個話題,襄陽人都能吐槽出一大堆。品牌缺乏、停車難可以說是這些綜合體的“通病”

於是解決停車位問題成為各大商場面臨的首要問題;還有就是目前幾大商圈風格雷同無特色可言。

在電商、網絡銷售發展迅猛的情況下,實體經營本來面臨的衝擊就很大,所以給消費者良好體驗,讓購物中心真正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是商業地產的發展方向,也期待新建的城市綜合體能夠在購物體驗上給消費者帶來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