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可能出臺6外援新政,誰是最大受益者?為什麼?

向寧家居達人


如果六外援為真,有沒有感覺這更像是一場海選?挑選有實力的苗子,在中國住上五年,然後歸化他們,為幾年之後的全歸化班做準備?如果六外援為真,那麼誰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呢?不是中國足球,是那些有點小實力、在其他聯賽不受重視、希望淘金的那些外國球員們。為何這麼說,請聽以下分析:


1、六外援政策出臺,你到底是用還不是不用?


問題之一,出臺了六外援政策,那麼這個“政策紅利”你到底是用還是不用?如果真的出臺了六名外援政策,那麼對於中超俱樂部來說,這到底是用還是不用呢?既然有政策,為什麼不用?於是各俱樂部必定會開始一段全球範圍內尋找外援之旅,這倒是沒什麼,只不過用滿六外援政策是下面我要說的前提。


2、那麼到底該用什麼樣的外援?


這就是成了一個大問題了,一個俱樂部中有6名外援,那麼高昂的工資到底哪個俱樂部能夠承受?難道一個俱樂部都要引進兩到三個胡爾克?俱樂部的承受能力決定了這名六外援的整體價格和質量,當然了也有可能會有幾個廉價、實用、物超所值的外援,但是那樣的運氣每一個俱樂部都會有?所以問題來了,6外援的後果之一,那就是外援質量的下降。沒有那麼多錢買大牌外援,那麼只能買一些名不見經傳,但是便宜的外援。


3、外援扎堆湧入,一大批淘金者寄回來了。


如果一個俱樂部有6名外援,在中超不擴軍的情況下,會有96名外援,即便是有個別俱樂部沒有用滿名額,保守估計也會有90名外援,儘管世界上球員眾多,但是一箇中聯賽彙集了90名外援,外援的來源會在哪裡?應該是有些名氣不大、但是在大聯賽不受重視的球員,或者是一些渴望淘金的球員,或許也是一些過氣的、養老的球員,對於這些球員來說,如果能夠來中國,那麼他們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4、那麼對於中國足球呢?


非常不喜歡很多人一出臺政策就大唱讚歌,舉雙手贊成的態度,例如六外援政策,對中國足球真的是好事嗎?青訓怎麼辦?本土球員怎麼辦?都依靠外援了,那麼誰來依靠本土球員?夾縫中生存的本土球員,未來何在?當然了,還有更為重要的青訓,本來俱樂部就沒有經濟和精力搞青訓,六外援之後,投入會不會壓縮?那麼青訓估計會首當其衝。

一切只是假設,足協還沒有明確表示要六外援政策,不過在出臺之前足協肯定也會有自己的考慮,等等看吧。


綠茵小萌新


一、增加外援顯然會顯著增加中超聯賽的競爭激烈程度,增加中超聯賽的觀賞性,從而會增加中超聯賽的商業價值,最終增加各俱樂部的收益分成。

二、外援的增加,必然會提升整個中超聯賽的技戰術水平,從而帶動國內球員水平的提升。

三,註冊六名外援,上場四名,必然會在外援之間形成競爭,有利於外援的管理。
當然,為了不使增加外援成為俱樂部的負擔,在增加外援的同時要有配套的薪資政策,要有中超聯賽工資帽並嚴格審計。要引導中超各俱樂部從引進大牌球員轉向引進實用型年輕外援。


中超快評


如果所言非虛,那中國足球就變成“有錢人的遊戲”,更成為活埋“土豪的墳墓”!

一、玩不起。報6名外援,每場允許3~4人上場,表面上是高價外援的閒置,實質上是幾千萬上億資金的閒置,我看連恆大都玩不起!

二、青訓斬。一位在中甲執教過的西班牙教練剛說過:中國人為錢而踢球!而老外把足球當成一種職業、一分工作。此證一出,各級正規青訓徹底崩潰,國內無出頭之日,國外想都別想,最多來個“出口轉內銷”!

三、土豪退。別以為前幾年中超、中甲玩得不以樂乎,投資逐年攀高,但老闆們錢從哪來的?只能是銀行貸款、股民投資、政府政策、未來透支等,對於“億級”投資平臺的中國足球,過去的土豪們或明或暗退出江湖,昨天中甲收官戰就是很好的例子,幾支衝超在望的球隊莫名其妙掉鏈子,衝“億級中超”不如繼續玩“千萬級”中甲,這也是一種退!

說一千道一萬,中國足球難玩轉,敖夜看歐足,傷的是身;愛國看國足,傷的是心;中超?中甲?省省吧,你們玩吧,本人已無處可傷了!


一江秋8848


關於足協出臺新外援政策的問題,我個人感覺可以調整一下外援政策,但是要出臺六外援政策的可能性為零!也就不存在誰受益的問題了!

如果是外傳的註冊六外授,上場四外援的政策落了地的話,也是今天的足協打了以前足協的嘴巴子!叭叭作響!

如果是正面理解注六上四的政策,那就是引進更多的外援,讓國內球員有危機感,刻苦訓練,全身心投入比賽!爭取技戰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形成國內球員與外援的良性竟爭,提高俱樂部隊的水平!

如果從歸化的角度理解,則是引進高水平外援或者有潛力的外援,為將來歸化打下基礎!這樣的話,歸化將是一項中長期的既定方針!至少從目前中國足球的青訓現狀來說,得五至八年!

要是從中超聯賽的繁榮程度來說,外援的增加,尤其是場上外援的增加,能提升比賽的激烈程度!能提升中超聯賽的水平!

中超的知名度也可以同步提高!

然而,上述的這些政策是治標之策是給中國足球這個“虛弱的巨人”採取輸血治療法!同步還需要調理肝脾胃等內臟功能,以便其具備造血功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青訓體系的建立健全!

近日的媒體報道,日本青少年球隊先後戰勝自己的老師巴西隊,以及荷蘭隊!也就是說,日本足球的青年隊水平是世界一流的!巴西荷蘭以青訓水平高,青少年足球人才多,青年球星多,青少年球隊成績好而著稱!令人吃驚的是,日本青年隊能三球以上擊敗巴西隊與荷蘭隊!而且是以技術速度見長的巴西隊和技術身體速度俱佳的荷蘭隊!那麼,日本足球的青訓及青年隊水平應該毫無疑問是世界級的,也是世界先進水平!

與其說中國足球這麼多年的豪賭世界盃奧運會亞洲盃所花的錢,足可以建設千座以上的足球學校並聘請世界級的青訓教練團隊,也應該能培訓培養出本土的球員球隊!

但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豪賭一切的傳統心態與作風害了一代又一代的球員!

而且這種東西像病毒一樣傳染到俱樂部,使整體中國足球聯賽都充滿足球泡沫,而虛假的繁榮卻往往在亞冠大賽場被日韓球隊將這美麗的泡沫給戳破了!

又有誰能從最根本的原因分析反思總結從而做出改變了呢?

中國足球不擺脫現狀,任何既定政策都是短命的,將會被一次次的國字號球隊的失敗而證明是違背足球規律的拍腦門並且有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小措施,而非改變中國足球現狀的長遠規劃!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馬泰尼克


我認為“六外援新政”受益者將是除土豪俱樂部以外的其他中超球隊,因為此政策看似對土豪俱樂部有利,但是結合了其他政策組合拳,其實有“劫富濟貧”的功效。

“六外援新政”有利於其他中超球隊提升實力,抗衡恆大的“全歸化班”。

青島黃海成功衝甲之際,黃海董事長透露,11月足協即將頒佈外援新政:2020賽季中超球隊將允許註冊6名外援,並可派其中4名上場比賽。不止青島黃海的董事長這麼說,重慶斯威俱樂部官方也透露了這個消息,看來是比較靠譜的。

個人認為,足協此舉是為了增加其他中超球隊的實力,來抗衡恆大的“全歸化班”,保持聯賽的公平性。因為如果明年廣州恆大的外援陣容不做調整的話,將擁有有3位外援:保利尼奧、塔利斯卡、樸志洙,以及7名歸化球員:艾克森、高拉特、費爾南多、阿洛伊西奧、阿蘭、布朗寧、羅伯特.蕭。如果這個整容中前場堆上6個,後場再加上一個布朗寧,沒有一支中超球隊能夠抗衡。

不過,新賽季足協的外援政策應該不僅限於此,後面還會有更加勁爆的。因為新一屆足協必然推崇公平競賽原則,不會讓過去8年恆大靠金元在中超搞不公平競賽的現象重演。足協勢必要限制歸化球員的登場人數。

足協新外援政策還將限制歸化球員登場人數。

目前足協正在討論歸化球員上場人數也要受到限制,比較靠譜的方案有兩個:

方案一:

中超賽場上歸化球員等同於外援,每支球隊上場的歸化球員和外援不得超過4人,但不限制歸化球員和外援替補人數。

方案二:

有華裔血統的歸化球員視為國內球員,上場人數不受限制;無華裔血統的歸化球員等同於外援,每支球隊上場的無華裔血統歸化球員和外援不得超過4人,但不限制無華裔血統歸化球員和外援替補人數。

  • 就拿廣州恆大來舉例,如果採用“方案一”,下賽季恆大的外援還是保利尼奧、塔利斯卡、樸志洙不變的話,那麼在中超賽場上,恆大隻能在保利尼奧、塔利斯卡、樸志洙、艾克森、高拉特、費爾南多、阿洛伊西奧、阿蘭、布朗寧、羅伯特.蕭這10人中選擇4名球員上場比賽,其他6人只能在替補席上待命,換下場上4名外援或歸化球員中的一名以後,才能再替換一人上場。如果採用“方案二”,恆大除了上4名無華裔血緣的歸化球員或外援,還能讓布朗寧和羅伯特.蕭作為國內球員登場。


  • 這樣就確保了聯賽的相對公平,但也只能說是相對公平,畢竟恆大場上有4名外援或歸化球員,替補席上還坐著6人,板凳陣容相當深厚,一旦場上的受傷或者狀態不佳,替補席上那幾位實力也不差,應付漫長的聯賽綽綽有餘。而其他中超球隊替補席上只有2名外援可以替換,相對來說還是吃虧的。
  • 當然,目前這兩個方案只是處於討論階段,除了討論,還有各方勢力的博弈和角力,最終結果需要等到官方宣佈才水落石出。目前來看,恆大一定是反對這兩個方案的,畢竟人家熱心“為國養士”,結果有一半的歸化球員只能坐在替補席上,人家自然不樂意。相信北京國安和上海申花這兩支有華裔歸化球員的球隊會贊同“方案二”,而其他中超球隊會傾向於“方案一”。可以肯定的是,明年中超絕不可能出現恆大3名外援+7名歸化球員同時出場的情況.
  • 不過呢,廣州恆大球迷也不必太過沮喪,中超賽場不可能讓恆大亂來,但亞冠賽場可以啊。國際足聯是認可無血緣歸化的,在國際足聯和亞足聯眼裡,艾克森、高拉特、費爾南多、阿洛伊西奧、阿蘭、布朗寧、羅伯特.蕭都已經是中國球員了。

  • 所以到了亞冠賽場,廣州恆大完全可以派出7歸化球員+3外援+1名中國球員的豪華陣容,在亞足聯看來這就是一個8名中國球員+3外援的正常陣容。恆大可以通過亞冠賽場來提前檢驗我們的國足在12強賽有多少陳色,如果擁有如此超豪華陣容的廣州恆大還是不能在亞冠賽場問鼎亞冠冠軍的話,那麼我們也不必對擁有歸化球員的國足抱太大希望了。

足協新外援政策將建立在“中超限薪令”基礎之上。

很多球迷擔心新外援政策會進一步拉大中超的“貧富差距”,讓有錢的球隊更強。其實這點不用太過擔心,因為足協去年公佈的“限薪令”依然有效,土豪俱樂部可以增加的投入有限,相對而言,那些隊內沒什麼大牌外援的俱樂部操作空間就大很多。

我們看一下2018年12月中國足協推出限薪令:

1、從2019賽季開始,中超聯賽未來三個賽季內的俱樂部支出、投資人註冊、虧損、薪酬以及獎金,都將實現限額,同時把此作為各俱樂部的准入標準;

2、中超俱樂部在2019年支出控制在12億元,2020年控制在11億元,而2021年需要限制在9億元;

3、中超俱樂部薪酬總額比例限額,在2019年工資支出不得超過總支出的65%,2020年工資支出不得超過總支出的60%,2021年工資支出不得超過總支出的55%;也就是中超俱樂部工資上限2019年為7.8億人民幣(約1億歐元),2020年為6.6億人民幣(約8500萬歐元),2021年為4.95億人民幣(約6400萬歐元);

4、國內球員個人薪資最高不得超過稅前1000萬人民幣,入選國家隊的國內球員最多可以有20%的上浮,也就是稅前1200萬人民幣;

5、中超俱樂部贏球獎金不得超過300萬元/場,平球獎不能超過100萬/場。

也就是說,2020年中超聯賽,各俱樂部的投入上限是11億元,其中工資部分最多是6.6億元。在這種限定下,像廣州恆大、上海上港、北京國安、華夏幸福這種“土豪俱樂部”的引援空間已經很小了。

這裡就拿上海上港舉例:

我們來粗粗計算一下上港2020年工資支出:

1)主教練佩雷拉(如果沒下課)年薪500萬歐元,他的教練團隊估計100萬歐元,共600萬歐;

2)現有4外援不變的前提下,外援年薪共計5850萬歐:其中胡爾克年薪2000萬歐,奧斯卡2200萬歐,阿瑙托維奇1150萬歐、艾哈邁多夫500萬歐。

3)一線隊21名本土球員年薪共計人民幣1.34億元,計1720萬歐——其中核心本土球員顏駿凌、蔡慧康、王燊超、於海、呂文君等5人,平均年薪1000萬人民幣;一線隊主力5人石柯、賀慣、傅歡等平均年薪人民幣800萬元;替補球員11人,平均年薪400萬人民幣;

4)預備隊及梯隊年薪估計1000萬人民幣,計128萬歐:預備隊及各梯隊按50人計算,人均年薪20萬人民幣。

6)中方教練組年薪,算1000萬人民幣吧,計128萬歐。

做個加法,上港2020年預計工資支出是8426萬歐元,看看限薪令中提到的2020年中超俱樂部工資上限為6.6億人民幣(8500萬歐元),差不多剛剛好,沒有超出,也沒有太多富餘。

所以,限薪令存在的前提下,2020年上港是不具備引進外援的薪資空間的。上海上港如果想引進新的外援,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跟胡爾克續約時,將34歲的胡爾克續約薪資從2000萬歐元降到1000萬歐元,這樣,上港還能引進2位年薪500萬歐元左右的外援,或者引進1位年薪1000萬歐元左右的外援。

因此,有了“限薪令”的制約,六外援新政對上港、國安、華夏幸福、恆大等薪資結構已經很高的俱樂部沒太大意義,反而讓那些中小俱樂部在外援層面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間,可以補充2名轉會費和年薪都不太高的外援充實陣容。


綜上所述,足協可能出臺6外援新政,受益者將是土豪俱樂部以外的中小俱樂部。


Byron體育


注6上4,下賽季有可能出現新的外援政策,不過目前還沒有定論,是不是真的這樣實行還不得而知。

作為球迷,我到是希望這樣,至於要問誰是最大受益者,我想的話,肯定是球迷了,至於球隊層面,應該是那些國內球員較為薄弱的球隊是最大的受益者,因為即使購買200w歐元的外援,其水平也比國內球員高的多,在外援配置上,有時候像胡爾克奧斯卡這種5000w歐的球員,其實都是溢價較多,他們相比500w歐的外援肯定達不到十倍的能力,所以增加外援的話,低投入球隊收益最大,200-800w歐元的球員,性價比最高,他們能力或許比中超那些幾千萬的球員要差一點,但是差不到那麼多,實際上就是變相的縮短了強弱隊之間的差距了。

在外援價格上,一分錢一分貨,一毛錢兩分貨,十塊錢三分貨。


低調的大吃大喝


恆大將是最大的收益球隊。

黃海老總王澤楷透露,下個賽季中超將會迎來新的政策,允許球隊註冊6名外援,但是在出場人數上會有要求,同時上場不得超過3人,對於這一政策將會在11月底出臺。其實黃海老總所說的這個政策不是空穴來風,足協早就有此打算,面對歸化的政策,不得不採取相關政策來迎合。

那麼整個政策落地的話,最大的受益者非恆大莫屬了,恆大目前已經有4名外援,並且擁有布朗寧和蕭初這樣的中國血統的歸化球員,下賽季如果沒有特殊情況的話會作為內援。並且還將有阿蘭等4名待入隊球員,恆大完全可以擇優選擇。除了恆大有目前的優勢,其他俱樂部都沒有和如此多的外援,如果說新政策落地,恆大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番茄說足球


如果中國足協真的實行6外援新政,在短期內難言誰最受益,但球迷無疑是最開心的,再也不用花高價看那些大爺們散步、臥草……

曾經那幅畫面還記憶猶新,國足球迷在看完國足比賽輸球后,對球員的表現極度不滿,揚言要求退票。現在的中超聯賽也逐步進入收費時代,如果比賽精彩程度不提高,還是出現這些低劣表現的話,或許球迷會越來越少。

那引進更多的外援,究竟是利還是弊呢?如果是在理性範圍內,真正達到職業化,那對於中國足球長遠發展來說,還是非常有利的。為什麼呢?

一、外援的增加,可以無形中提高聯賽的競爭力,從而提高比賽的精彩度,也增長聯賽商業價值。觀賞性提高,球迷願意迴歸賽場,購買服務。

目前這些國內球員的水平真是不敢恭維,也是和收入完全不相符的。也正是收入的提高,更加導致這些球員不拼不博,養成大爺作風。

如果增加外援,當然也要是優質外援,那勢必會相應提高聯賽競爭力,真正實現世界第六大聯賽的目標,隨之帶來的品牌和商業價值也會水漲船高。

二、外援增加會蠶食本土球員位置,變相促進本土球員成長,提升球隊和整個聯賽的技戰術水平。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

當大批量外援來到聯賽後,本土球員沒有相當的實力,就會在球隊失去位置,再耍大牌,出工不出力,將會逐步被淘汰出局。反過來也是如此,足協盃決賽,李霄鵬就敢於讓格德斯連板凳席都坐不上,這就是競爭,當球員有能力的時候,一樣可以擠掉外援的位置。

外援的增加和水平的提高,也可以讓球隊打造更高的技戰術,並在賽場上發揮出來,停球5米遠將會是個夢。每個球隊間的互相競爭,也會帶來整個聯賽水平的提高。

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被淘汰的球員可以加入到其它球隊或低級別聯賽中,實在不行的,那就退役吧,別再佔著這個坑了。

三、外援增加後,也可以在外援之間形成良性競爭,讓球隊有更大的空間進行調整。

如果外援沒有競爭,也難免會讓這些外援開始慢慢變得消極、怠工。而球隊高價引進來,又不得不繼續使用,那對球隊也沒有多大好處。廣州恆大卡納瓦羅一味地選擇相信塔利斯卡,導致球隊戰績下滑,也有這個因素。

有各種不同類型的外援,也可以讓球隊在選擇戰術方面得到較大的調整空間,該防守還是進攻,就可以相應選擇球員,也不會讓球隊陷入癱瘓的狀態。

如果可以有這種空間存在,那對於北京國安比埃拉就不會無緣接下來的中超比賽,導致現在眼睜睜看比埃拉在西乙聯賽發揮出色,卻不能為己所用。

四、外援增加後,或許不會再出現這種擔憂衝超壓力的情況,甚至會由外援產生收益。


在金元注入中國足球后,不單中超球隊活得非常艱苦,甚至中甲球隊也異常艱難。對於有機會衝超,最終都可能選擇放棄。當然資金是很大的問題,但是也反映了外援稀缺才導致資本的增加。

如果都回歸理性,可以選擇多個外援,那俱樂部就可以選擇有實力的年輕外援來培養。等這個外援打出身價後,也可以從中獲得利潤。例如陝西長安競技奧斯卡,非常年輕,發揮也極其出色,有很大的潛力,值得培養。

關鍵的是外援都比較實在,沒有中國球員那種小計謀,擔心衝超後會在球隊失去位置。

總而言之,放開外援政策,可以嘗試,也非常有必要,對於中國足球長遠發展來說,也是有相當大的益處。但是必須控制在合理範圍內,而不是頭腦發熱,盲目跟從,最終導致無法收拾的場面,越搞越亂。


常夢長樂


大家好,我是緣份瑜伽。作為一名體育領域的原創作者,在這裡我想簡單的發表一下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對您所幫助。

首先青島黃海成功衝甲之際,黃海董事長透露,11月足協即將頒佈外援新政:2020賽季中超球隊將允許註冊6名外援,並可派其中4名上場比賽。不止青島黃海的董事長這麼說,重慶斯威俱樂部官方也透露了這個消息,看來是比較靠譜的。

其次足協此舉是為了增加其他中超球隊的實力,來抗衡恆大的“全歸化班”,保持聯賽的公平性。因為如果明年廣州恆大的外援陣容不做調整的話,將擁有有3位外援:保利尼奧、塔利斯卡、樸志洙,以及7名歸化球員:艾克森、高拉特、費爾南多、阿洛伊西奧、阿蘭、布朗寧、羅伯特.蕭。如果這個整容中前場堆上6個,後場再加上一個布朗寧,沒有一支中超球隊能夠抗衡。

最後新賽季足協的外援政策應該不僅限於此,後面還會有更加勁爆的。因為新一屆足協必然推崇公平競賽原則,不會讓過去8年恆大靠金元在中超搞不公平競賽的現象重演。足協勢必要限制歸化球員的登場人數。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我會定期的發表一些和體育相關的文章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劉姐愛瑜伽


沒有技戰術的足球是浪費時間。一群沒有技戰術的球員永遠是成不了氣候的。我們要的是一個高水平平臺,和11個高水平球員去代表中國。這也是歐洲足球強盛不衰的主要原因,因為全世界最優秀的球員差不多都在那裡。短時間內廣大群眾普及不了,那提升自己的平臺競技水平也是不錯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