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科學,科學的定義和邊界在哪裡?

原點T健康


科學,這個詞,是一個最為大眾熟知,又被誤解最深的詞語之一。在普遍大眾心裡,“科學”就代表正確,代表真理,代表好的東西。凡事如果是“科學的”則是好的,褒義的。凡事若是“不科學的”,就代表是假的,貶義的。科學這個詞,被濫用的太過。

其實啊:

科學,不代表正確,否則法官都請科學家來當就好了。

科學,不代表真理,否則各個宗教派系請科學家講道就好了。

科學,不代表好的事物,慘絕人寰的生化武器都是出自科學之手。

到底什麼是科學呢?

科學其實很年輕,它起源於古希臘的自然哲學,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約中國明代)產生,後傳遍世界。科學一詞的定義有許多,《辭海》以及《不列顛百科全書》對其有著不同的描述。我個人是比較認可維基百科對“科學”詞條的定義:“科學,是通過經驗實證的方法,對現象進行歸因的學科。”

其實對於如何定義科學,並不是那麼重要,更重要的是判斷科學理論的標準。好比研究封建社會,秦始皇生父是誰其實無關痛癢,研究封建社會的各種歷史要素才是重中之重。

判斷科學理論,有哪些標準呢?

1、邏輯自洽性,不能自相矛盾。

2、簡潔性,科學結論簡潔明瞭,遵循奧卡姆剃刀原理,沒有多餘的無關的概念。

拿萬有引力定律舉例,其原文是這樣表述的:“任意兩個質點由通過連心線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該吸引力的大小與它們的質量乘積成正比,與它們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與兩物體的化學本質或物理狀態以及中介物質無關。”

如果將其修改成:“兩個質點背後存在著力量之神,它會發魔力把兩個質點向一起推,表現為兩個質點好像在互相吸引,這個力量的大小與它們的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力量之神不可見,且沒有質量。”這個修改版雖說可以和原版一樣應用而沒什麼影響。但不能稱之為科學結論。

3、適用範圍明確,截止目前為止,沒有科學理論是世間萬物無所不包的。例如萬有引力定律的範圍是在有質量的物質之間的引力上,而不能應用到電磁力上來。

4、實踐性,不能與任何適用範圍內的已知事實產生矛盾,並可以做出預測,該預測可以被檢驗,並且還得有已經被證實的預測。例如廣義相對論,它包容已知的牛頓定律,未與已知事實產生矛盾,能解釋牛頓力學不能解釋的水星近日點反常進動現象。並且預測光線經過太陽時的偏折角度,該預測上世紀被證實。

但是你說做法事跳大神兒的神棍們,也可以解釋日食月食,天狗食月嘛!但是你讓他預測下一次日食什麼時候發生。你覺得神棍的預測會不會準呢?

5、普世性,無國界。科學理論不會有文化、種族、信仰的界限。例如哈勃定律,不會有歐美哈勃定律與中國哈勃定律之分。阿基米德浮力原理也不會因為使用人種的不同而產生差異,更不會被歸入“古希臘文化遺產”。

一個理論可以稱之為科學理論,就得滿足以上要求。通過科學理論得出的結論和觀點,人們稱之為科學結論。平時人們常說的“XX事情科學嗎?”,其實就是在說這件事是否是科學結論。

每個科學理論,一旦誕生,往往化身為人類的一件神兵利器。在其適用範圍內,無往而不利。也正因為科學理論的可靠性。使得“科學”這個詞慢慢給人以“正確”的印象。使人們以為科學就是被發現的真理。但事實不是這樣的,科學不代表真理,我們應該這樣理解它:科學理論,只是在其適用範圍內與事實符合的很好。

但即使是科學這有限的可靠性,也使人類在其誕生的這三百年間,在許多多方面脫胎換骨,煥然一新。

科學理論雖然可靠性好,但也不是什麼事情都可以用它討論的,再貴的法拉利也不能當船使。由於科學理論對實踐性的要求。它所能討論的事情,也是有限於這麼幾個條件:

1、需要概念明確。就是說對討論的內容有清晰的定義。例如:“邪不勝正!”,就不是科學可以討論的範疇。其中對於“邪”、“勝”、“正”都沒有明確的定義。什麼是邪?什麼是正?你說我邪我還說你邪呢!什麼叫勝?是大於?是消滅?是吞併?還是壓制?概念模糊,無法討論。

而例如“鑽石可以燃燒嗎?”,就屬於科學可以討論的範疇了,其中“鑽石”,“燃燒”都有明確的定義。

2、需要標準客觀可量化。例如有人認為:“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這個說法就不是科學可以討論的。“母愛”雖然概念明確,是一種母子之間獨有的情感。但是無法客觀量化,每個人心裡標尺不一,也就無法對比。你說母愛最偉大,我卻認為父愛最偉大!這樣的爭吵可以持續到人類滅絕。但是如果說“姚明是中國籃球隊裡最高的。”這個說法,就屬於科學可以討論的範疇了。身高,是可以客觀量化的,任何人只要有統一的尺子,立刻可以得出結論。

3、需要可證偽性。也就是說,面對一個討論的內容,對於其判定,可以找到能驗證它不成立的方法。不能只能證明,不能證偽。例如:“世界上有神,能力無邊,但是他躲避不見人”,這個說法就不是科學可以討論的,它沒有可證偽性。神,比人強大的多,他要躲你,如同你躲一隻螻蟻。你想探測到他,那麼除非他親自出現,否則門兒都沒有。人是無法證實神不存在的。

再比如“太陽從東方升起”,這句話就可以拿到科學領域討論。因為有方法可以驗證,理論上只要找到一次太陽不是從東方升起的,就可以證明這句話是錯的,即使現實中沒找到也沒關係。但是“太陽可以從所有方向升起”這句話,就不具備可證偽性了,太陽從哪裡出來我都對,太陽從你們家廚房出來也對。理論上沒有方法找到證明它不正確的方法。

這些都是科學圈的欄杆,把科學可討論的區域圈的小小的。如果世間所有的事物像這頁紙這麼大,

那麼科學圈能討論的領域只有如下一點點。圈外都是非科學領域,如文學、文化、宗教等等。

科學有強大的自糾錯性。因為科學理論尊重經驗實證,所以一旦出現現實觀測與科學理論不符的情況,那麼尊重現實觀測,科學理論必須做出讓步。要麼修改,要麼推翻。

就像咱們之前說的,科學的可靠特性,容易給人以“科學即正確”的形象。所以一些非科學領域的一些人和事兒啊,為提高自己的可信度,往往在自己頭上貼上科學的術語、標籤,以取得人們的信任。例如:

遠距離操作物體的氣功,聲稱是練出了某種力場,用以操縱物體。實為騙術;

香門術士中,說已故之人,肉體雖滅,但會留下某種“場”,被故人託夢或者生病就是因為這種場的作用,實為偽科學,騙術;

一些產品如“鬼魂探測器”,聲稱可以根據科學理論檢測到鬼的存在,偽科學,實為忽悠。

等等諸如此類,還有很多,科學這個詞,被濫用的不成樣子。

再來看看科學從業者,科學行業的從業者,我們稱之為科學家。他們是一群是奇怪的生物,懷疑狂,偏執狂。他們無時無刻不在質疑這個,檢驗那個,耗盡青春也樂此不疲。即使是公認的科學理論,他們也會經常拿來擺弄,看看適用極限在哪裡。在他們眼裡,沒有所謂“真理”,只有原理。實驗數據比什麼都重要。如有可能,他們極其樂意推翻現有理論,並且以此為榮。他們常會小肚雞腸,互相為爭名分,變的仇深似海,老死不相往來。也可能會因觀點不一,變身槓精,爭的面紅耳赤,毫無風度。他們還十分謹慎,從不宣揚沒有理論支持的臆想。任何沒有證據的觀點,他們都不接受。即使有證據的觀點,他們也會疑神疑鬼,拿著證據,翻過來調過去地反覆推敲,確認沒問題後,才小心翼翼地接受。

科學家就是這麼一群人!

這群人...他們好像太刻薄,太吹毛求疵了吧?

科學家群體,代表著人類對客觀世界最原始的純真和好奇,為何不能大開腦洞,奇思妙想,行動上豪邁一點,大踏步前進?今年水稻畝產600斤,明年就能畝產十萬斤,後年就能在太陽上種西瓜!

這事兒啊,在文學上可以,你可以寫科幻小說。可以寫詩,疑是銀河落九天!但是在科研上,行不通。思考階段腦洞大開、奇思妙想沒有問題,探索階段也可以提出假說,但要得出科學結論,就必須得有邏輯和現實上有無可辯駁的證據才行。因為科學是人類行走在客觀世界上的眼睛,為給出負責任的觀察,只能如此,別無他法。認識世界的眼睛如果出現了幻覺,吃虧的只能是人類自己。人血饅頭藥引子治病,本質上是人騙人。

科學,是人類近現代才擁有的寶物,在科學適用的領域中,科學理論和其研究方法有著獨一無二的指導意義。例如你想登陸火星,或想觀測遙遠的宇宙,或想研發新款iphone,除了科學群體,你還能求助於誰呢?陰陽五行師嗎?

但我們還是要知道,科學雖好,它是有侷限性的,而且是巨大的侷限性。超出了它的能力範圍,科學會瞬間變得傻呆萌。問啥啥不知道。

你問它:廣義相對論中,為什麼質量會使時空彎曲啊?它會說不知道。

你問它:量子力學中,粒子自旋為什麼只有整數和半整數啊?它會說不知道。

你問它:宇宙空間為什麼會膨脹啊?誰推動的?他會說不知道。

臺灣大學物理系陳義裕教授,曾在“探索基礎科學講座”的演講中風趣地形容 “不知道”這個詞:“這是我們科學家的秘密,通常我們都是不知道的。但是‘不知道’這三個字我們通常是不會對外界說的。”

這樣的“不知道”有許許多多。科學不是萬能的,而且永遠無法變得萬能。科學領域中有許多未解之謎無法解答,有許多界限無法跨越。它自知渺小,所以謹慎前行。步伐雖小,但每走一步,都是人類認知領域永遠的開疆拓土。

科學,有它的界限,科學領域以外的事物,不適合用科學去闡述,否則就是對科學的濫用。當然非科學領域的事,也不適合硬說自己是科學,不是科學領域的事情而謊稱自己是科學,這就是偽科學了。


龍紋7


這個問題,是比較難的。我覺得,從廣義與狹義兩個語境來分析與界定,或比較合適。

廣義的科學

科學,拉丁語源:sci=see=見證/知識,英文是science。科學帶有強烈的形式邏輯色彩。

科學的定義:科學是關於合乎邏輯的見證與認知的學科或活動。

例如:①他從事科學[活動]。②管理是一門科學[學科]。③數學是一門科學[學科],注意,僅從學科而言,不涉及狹義的科學。

科學的三要素:見證+認知+邏輯。

見證,即探索與證明,是科學活動的緣起與前提。即:以事實為準繩,用數據說話。

認知,即認識與知識,是科學活動的結果與動機,認識事物的結構特徵與運動規律。

邏輯,強調概念思維的嚴謹性與規範化。邏輯是西方科學的首要特徵,有別於東方科學。

狹義的科學

狹義科學,簡稱科學,特指科學活動的邏輯自洽、科學原理、科學發現。

例如:①白馬非馬是不科學的[不合邏輯]。②思想實驗是不科學的[不客觀]。③康普頓效應是科學的[科學發現]。

邏輯自洽,強調科學活動必須嚴格遵循邏輯思維法則,概念要同一,不可偷換概念;判斷要排中,不可模稜兩可;推理要周延,不可自相矛盾;理由要充足,不可出現反例。

例如:①宇宙爆脹論是不科學的[有藍移反例]。②不確定原理是不科學的[違背因果律]。③狹義相對論是不科學的[否定相對靜止]。④廣義相對論是不科學的[否定真空場]。

科學原理:是普適性的客觀真理、自然規律、思維法則、唯物辯證法原理。

例如:①物以稀為貴[客觀真理]。②物競生存[自然規律]。③慣性定律與最小作用量原理[自然法則]。④量變引起質變[唯物辯證法]。

科學發現,是通過探索實驗所發現的現實所固有的結構特徵與運動規律。

科學與技術的關係

1. 科學與技術的區別

①科學範疇,是天造的原理/規律/定律,不可以想當然莫須有,不可牽強附會。技術範疇,是人造的方法/工具/定理,可以隨機應變。

②科學解釋,具有唯一性,不允許有反例,不允許有瑕疵,不可折中妥協。技術途徑,具有多樣性,允許有美中不足。

2. 科學與技術的聯繫

③就辯證關係而言,科學與技術,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科學指導技術,技術服務科學。科學原理滲透在技術方案的每一個環節。

④就適用範圍而言,科學與技術都是在特定語境,完成預定的目標任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可超語境指責科學/技術的侷限性。

例如:熵增加原理dS=dQ/T,是封閉系統語境下的科學原理。在開放系統下有熵增減原理。

例如:哥派量子論由於把基本粒子統作零維點粒子的基礎理論缺陷,就妄稱經典力學不適合微觀力學。試想:“點粒子”可能存在麼?

3. 物理與數學的關係

①物理屬於科學範疇,研究的是現實世界的原理與規律;數學屬於技術範疇,研究的是抽象思維的原理。

②物理是源頭,數學是派生。物理離不開數學,數理本來是一家。物理新發現,可以為數學發展提供新的契機。

③物理屬於唯象思維,即唯一依據現象分析事物的內在聯繫。數學屬於抽象思維,抽象思維不可替代唯象思維,否則就是數學唯心主義。

例如:廣義相對論,把純幾何的數學空間,強加為宇宙的物理空間,說宇宙是一個有界無限的黎曼球,導致太多的不自洽問題。

物理新視野,旨在建設性新思維,共同切磋物理/邏輯/雙語的疑難問題。


物理新視野


什麼是科學?

亞里士多德把它定義為:分科之學。

達爾文把它定義為:整理事實,從中發現規律,做出結論。

波普爾把它定義為:凡證明是錯了的學問。

霍金把它定義為:依賴模型的實在論或現實主義。

那麼,我們可以把科學定義為:通過採集外部信息,對其加以整頓,建立理性的主觀邏輯模型,並在使用和運行過程中不斷地加以修正。打個比方:人類面對宇宙就像面對一個打不開的錶殼,不知道這個表的內部是怎麼運轉的。人類只好猜想,首先猜想它是一隻機械錶,於是按照機械運行的方式做一個模型,它運轉的良好。之後又猜想它是一隻電子錶,於是按照電子運行方式做一個模型,它運轉的也一樣良好。科學就是一個不斷猜想的過程,不但要建立一個假想的模型(或假說),還要對這個假說進行證明和檢驗。人人都可以建立假說,可如果沒有證明,那叫胡說。

科學的目標是發現普遍真理,是為了獲得一個說明性的假說系統。

科學不像宗教那樣具有不可質疑的權威性,它使用的工具不是信仰,它以理性為工具。科學不但在追究終極的道路上行進,而且在各個領域中不斷研究具體的多因素問題。


研究與發現


關於“什麼是科學,科學的定義和邊界在哪裡?”我本不想回答這個近代社會十分清楚的世人皆知問題,但見於對這個問題目前認識含糊的人不少,就不免多言了。

須知,就科學而言它是與神學相對立的產物。關於科學與神學的歷史爭論,早在歐洲十五世紀時,布魯諾為了捍衛哥白尼關於太陽系學說的科學結論去反對神學的“地心說”,竟被羅馬教皇用宗教裁判方式定為了“異端”,活活燒死在了羅馬廣場上。不過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文明進步,客觀事實越來越證明了哥白尼太陽系學說的正確性,迫使羅馬教皇不得不承認了對布魯諾判決上的不公正,最終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宣佈了神學愚昧的失敗,併為布魯諾進行平反和恢復了名譽。

正是如此,對頭條題目中所說的科學“邊界在哪裡?”不能不引起我格外關注。很明顯,科學的根本立場是無神論,神學的根本立場卻是有神論,這就是二者之間的根本區別。亦是說,在科學問題上是存在決定思維、物質決定精神?還是神學堅持的思維決定存在、精神決定物質?站在前者立場上,就是尊守了科學規範的邊界上,就是站在了唯物主義的哲學觀立場上,反之就是滑向了神學規定的邊界上,就是唯心主義的哲學世界觀立場。科學追尋地是物質世界本來狀況的客觀真理性,神學堅守地是精神造就了世界萬物的謬誤性。所謂真理,就是事物本身的真實性道理,是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在人們意識中的正確反映。真理與謬誤永遠是相互對立的矛盾體,而真理正是在與謬誤鬥爭中才越發顯現出自身光輝的。

令人遺憾地是,就在二十一世紀的當下,在我們中間卻出現了一股“科學的盡頭就是神學”的奇談怪論,併成為了一股宗教思潮偷偷摸摸鑽進了文化界中,假借“人死後靈魂是否還存在”為誘導議題,硬說“人死後靈魂不死”是“科學”的新發現,大有圖謀讓唯心主義哲學觀在學界復活的味道。聯繫到目前還有一股崇尚儒學“程朱理學”和“王陽明心學”的“天命觀”也在文化界湊熱鬧,通過“末有物,而已有物之理”或“心外無理,心外無物“的哲學觀,來為封建社會的“君權神授”和“三綱五常”道統禮制思想鳴鑼開道,都不過是為了證明等級制度的社會不平等是所謂合理的,人的社會地位不平等不僅是“命中註定”的,也是所謂“天經地義”的,惟有認命才是人間的所謂“正道”,實乃有把科學推向神學深淵的不良圖謀。

果真“人死後靈魂不死”嗎?真的“人與生俱來就是不平等”而要認可“命中註定”嗎?如果真如前者所說,人死後靈魂不死的話,那就等於說宇宙天地的一切萬物、包括動、植物也應是靈魂不死的,因為動、植物儘管不會說話,卻不等於它們沒有意識和神經啊!同樣,果真“人死後靈魂不死”的話,人類在地球上生活了上百萬年,而對於那些早已化為灰燼的逝者們,是不是說其靈魂至今仍在以幽靈方式遊蕩在人世間?再有,真的如儒學所說“君權神授”和“三綱五常”是道統“天命觀”的使然嗎?既然如此,那為什麼神所謂能讓家天下政權存在,卻保證不了這些君王和政權的永世常存呢?同樣,為什麼封建貴族們竟也有成王敗寇時候而不能長久呢?這些小兒科的胡說八道實在不堪一擊。然而,不能不令人警惕地是,儘管這些滿口胡說是經不起道理推敲的,卻在民間又有很大誘惑力,如果不用科學來揭露這些神學的欺騙性,這些鬼把戲就會重新愚弄危害社會,就很容易讓科學成為了被神學裹脅的俘虜。所以說,對於我國當今大力宣傳無神論思想,徹底擊垮封建迷信的神學腐朽垃圾東西,是不能有絲毫麻痺鬆懈的。只有不斷用科學揭露事實真像,讓神學在中國沒有市場,才會讓無神論成為文化界的主流思想,從而讓科學方顯出真理的光輝來,並最終把神學這個怪物抓進魔盒中,使其不能興風作浪再來禍害人間了。

清楚了科學的邊界在哪裡,也就不難了解科學的定義是什麼了。

就科學的定義而言,是有廣義和狹義區分的。

從廣義上說,科學是人類社會關於自然、社會和邏輯思維的知識體系。如果換成百姓的通俗話說,科學就是研究事物在變化中客觀規律的真理性學問。在我國古代社會是沒有科學一詞之說的,它不過是近代社會從西方文化中引進來的外來詞。如果用我國古代相近詞來體現科學外來詞的用語,也就是中國文化中習慣語上的道學一詞。所謂道學,用通俗話說是研究和發現事物變化規律的自然法則。它不僅體現在自然事物的研究上,還體現在了對社會人文道理的解析上。《韓非子.解老》有這樣解釋:“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物之所稽也。”這是把道學看成了研究萬物產生和變化的總規律。實際上,韓非子解釋的道,就是關於自然、社會和對事物邏輯思維的一種知識體系。我國的道學也是一種哲學觀的體現,它是不同人生觀、世界觀和政治主張的道學之爭。站在道法自然哲學觀上,所主張的人生觀和社會觀是無為和無為而治(也叫無私而治)的思想,並在自然科學上是以自然的發現和加工利用來為人類生活服務,尤其在中醫和火藥發明上是功不可沒的;站在儒學的道統觀念上,主要在社會學上有所展現,不過由於觀念僵化保守,在自然科學上是很少有突出貢獻的。

自從中國進入近代、尤其進入新中國和改革開放的現代社會生活中以來,在中西文化互通有無中,使得中國人民在與西方文化取長補短地相互交流中,充分認識到了“科學是第一生產力”對促進現代化文明生活的重要性。於是更加高度重視前沿科學的研究和開發應用,在科學領域的科目分工上也越發細化起來,從而對中國科技進步起到了積極推動的作用,也促進了中國百姓生活跨入了日新月異的現代化文明快速進步中。今天的中國再也不是舊中國時代愚昧落後地積貧積弱狀態了,科學已經把中國文明帶入了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它成為了中國人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部分,更充分說明了沒有科學就沒有高度社會文明的最簡單道理。

從狹義上說,科學可分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類。而且隨著社會進步、特別是當代社會進步發展的需要,對科學研究在科目分工上越來越具體,越來越細化了。體現在自然科學的研究分工上,科目分類幾乎達到了面面俱到的程度。體現在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也到了很細化的分工狀態。這些情況有目共睹,也就無必要具體例舉了。只所以出現如此分工細化的程度,是因為科目單一項目更有利於集中精力在前沿科學上有所創新的突破,對促進人類社會加速現代化文明發展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除此外,在科學研究手段上還可以體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功能:

其一是,可以運用哲學的手段去概括和總結科學研究的成果;

其二是,運用邏輯思維和概念等的抽象方法,能夠反映出事物的本來狀況,以利於正確認識自然和社會;

其三是,科學的任務是揭示事物在運動變化中的客觀規律,從中發現事物運動變化的客觀真理,以成為人類生活的指南;

其四是,讓科學的價值作用於人類與日俱增的高度文明生活需要中;

其五是,把科學成果轉化為適應社會生產發展和推動生產力進步的直接動力,以促成人類社會不斷向更高文明跨躍。

綜上所述,科學就是在研究事物客觀運行規律中去從中發現真理的學問。惟有真理才能推動自然和社會文明的進步發展,反之就不會有人類生活的文明進步,而真理卻是事物及其規律在人們意識中的真實體現。在科學研究事物規律的歷史長河中,是一個人類對事物真理在認識中的不斷深化過程,因為事物在自身矛盾的運動變化中是無止靜的,所以對真理的認識也是無止靜的。用馬克思《資本論》序言中的話說:“在科學上是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嶇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不難看出,只有科學才能為人類文明生活帶來最美好的未來。如果說科學的奧密是什麼?發現科學真理去為人類文明生活的不斷進步服務,這就是人類生活需要科學的真正意義之所在。


用戶1098911698556


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以下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科學,是近代一個相對性的概念,由外國傳教士傳入中國。梁啟超在《論科學與愚昧》一文中對科學是這樣調侃的:家裡忽然來了個洋大人,說我家擺設皆不科學。可他所說科學,只不過多了個壁爐。

如果壁爐是科學,我寧可不要,因為根本用不著。筆者常想,這段話送給那些中醫黑多好?如一些人認為中醫通不過西醫雙盲試驗,所以不科學,屬偽科學。如果科學僅僅是“雙盲試驗(壁爐)”,不要也罷,沒有絲毫意義。

那麼,什麼是科學呢?應該是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湧現出的有規律性的普遍性的認知和成果。它不是上帝的清規陋習,是相對的不斷變化的。

有些中醫黑企圖用西醫自定的檢測標準強行束縛中醫。這些牧羊犬根本沒有意識到,他們已成為世衛組織所稱的一群傻逼:不懂醫,不懂藥,任憑擺佈。因為,科學的反義詞恰好是愚昧!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AI智庫



劍蘭修竹


科學,是近代一個相對性的概念,由外國傳教士傳入中國。梁啟超在《論科學與愚昧》一文中對科學是這樣調侃的:家裡忽然來了個洋大人,說我家擺設皆不科學。可他所說科學,只不過多了個壁爐。

如果壁爐是科學,我寧可不要,因為根本用不著。筆者常想,這段話送給那些中醫黑多好?如一些人認為中醫通不過西醫雙盲試驗,所以不科學,屬偽科學。如果科學僅僅是“雙盲試驗(壁爐)”,不要也罷,沒有絲毫意義。

那麼,什麼是科學呢?應該是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湧現出的有規律性的普遍性的認知和成果。它不是上帝的清規陋習,是相對的不斷變化的。

有些中醫黑企圖用西醫自定的檢測標準強行束縛中醫。這些牧羊犬根本沒有意識到,他們已成為世衛組織所稱的一群傻逼:不懂醫,不懂藥,任憑擺佈。因為,科學的反義詞恰好是愚昧!

關於“什麼是科學,科學的定義和邊界在哪裡?”我本不想回答這個近代社會十分清楚的世人皆知問題,但見於對這個問題目前認識含糊的人不少,就不免多言了。

須知,就科學而言它是與神學相對立的產物。關於科學與神學的歷史爭論,早在歐洲十五世紀時,布魯諾為了捍衛哥白尼關於太陽系學說的科學結論去反對神學的“地心說”,竟被羅馬教皇用宗教裁判方式定為了“異端”,活活燒死在了羅馬廣場上。不過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文明進步,客觀事實越來越證明了哥白尼太陽系學說的正確性,迫使羅馬教皇不得不承認了對布魯諾判決上的不公正,最終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宣佈了神學愚昧的失敗,併為布魯諾進行平反和恢復了名譽。

正是如此,對頭條題目中所說的科學“邊界在哪裡?”不能不引起我格外關注。很明顯,科學的根本立場是無神論,神學的根本立場卻是有神論,這就是二者之間的根本區別。亦是說,在科學問題上是存在決定思維、物質決定精神?還是神學堅持的思維決定存在、精神決定物質?站在前者立場上,就是尊守了科學規範的邊界上,就是站在了唯物主義的哲學觀立場上,反之就是滑向了神學規定的邊界上,就是唯心主義的哲學世界觀立場。科學追尋地是物質世界本來狀況的客觀真理性,神學堅守地是精神造就了世界萬物的謬誤性。所謂真理,就是事物本身的真實性道理,是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在人們意識中的正確反映。真理與謬誤永遠是相互對立的矛盾體,而真理正是在與謬誤鬥爭中才越發顯現出自身光輝的。

令人遺憾地是,就在二十一世紀的當下,在我們中間卻出現了一股“科學的盡頭就是神學”的奇談怪論,併成為了一股宗教思潮偷偷摸摸鑽進了文化界中,假借“人死後靈魂是否還存在”為誘導議題,硬說“人死後靈魂不死”是“科學”的新發現,大有圖謀讓唯心主義哲學觀在學界復活的味道。聯繫到目前還有一股崇尚儒學“程朱理學”和“王陽明心學”的“天命觀”也在文化界湊熱鬧,通過“末有物,而已有物之理”或“心外無理,心外無物“的哲學觀,來為封建社會的“君權神授”和“三綱五常”道統禮制思想鳴鑼開道,都不過是為了證明等級制度的社會不平等是所謂合理的,人的社會地位不平等不僅是“命中註定”的,也是所謂“天經地義”的,惟有認命才是人間的所謂“正道”,實乃有把科學推向神學深淵的不良圖謀。

果真“人死後靈魂不死”嗎?真的“人與生俱來就是不平等”而要認可“命中註定”嗎?如果真如前者所說,人死後靈魂不死的話,那就等於說宇宙天地的一切萬物、包括動、植物也應是靈魂不死的,因為動、植物儘管不會說話,卻不等於它們沒有意識和神經啊!

同樣,果真“人死後靈魂不死”的話,人類在地球上生活了上百萬年,而對於那些早已化為灰燼的逝者們,是不是說其靈魂至今仍在以幽靈方式遊蕩在人世間?再有,真的如儒學所說“君權神授”和“三綱五常”是道統“天命觀”的使然嗎?既然如此,那為什麼神所謂能讓家天下政權存在,卻保證不了這些君王和政權的永世常存呢?同樣,為什麼封建貴族們竟也有成王敗寇時候而不能長久呢?這些小兒科的胡說八道實在不堪一擊。然而,不能不令人警惕地是,儘管這些滿口胡說是經不起道理推敲的,卻在民間又有很大誘惑力,如果不用科學來揭露這些神學的欺騙性,這些鬼把戲就會重新愚弄危害社會,就很容易讓科學成為了被神學裹脅的俘虜。

所以說,對於我國當今大力宣傳無神論思想,徹底擊垮封建迷信的神學腐朽垃圾東西,是不能有絲毫麻痺鬆懈的。只有不斷用科學揭露事實真像,讓神學在中國沒有市場,才會讓無神論成為文化界的主流思想,從而讓科學方顯出真理的光輝來,並最終把神學這個怪物抓進魔盒中,使其不能興風作浪再來禍害人間了。

清楚了科學的邊界在哪裡,也就不難了解科學的定義是什麼了。

就科學的定義而言,是有廣義和狹義區分的。

從廣義上說,科學是人類社會關於自然、社會和邏輯思維的知識體系。如果換成百姓的通俗話說,科學就是研究事物在變化中客觀規律的真理性學問。在我國古代社會是沒有科學一詞之說的,它不過是近代社會從西方文化中引進來的外來詞。如果用我國古代相近詞來體現科學外來詞的用語,也就是中國文化中習慣語上的道學一詞。

所謂道學,用通俗話說是研究和發現事物變化規律的自然法則。它不僅體現在自然事物的研究上,還體現在了對社會人文道理的解析上。《韓非子.解老》有這樣解釋:“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物之所稽也。”這是把道學看成了研究萬物產生和變化的總規律。

實際上,韓非子解釋的道,就是關於自然、社會和對事物邏輯思維的一種知識體系。我國的道學也是一種哲學觀的體現,它是不同人生觀、世界觀和政治主張的道學之爭。站在道法自然哲學觀上,所主張的人生觀和社會觀是無為和無為而治(也叫無私而治)的思想,並在自然科學上是以自然的發現和加工利用來為人類生活服務,尤其在中醫和火藥發明上是功不可沒的;站在儒學的道統觀念上,主要在社會學上有所展現,不過由於觀念僵化保守,在自然科學上是很少有突出貢獻的。

自從中國進入近代、尤其進入新中國和改革開放的現代社會生活中以來,在中西文化互通有無中,使得中國人民在與西方文化取長補短地相互交流中,充分認識到了“科學是第一生產力”對促進現代化文明生活的重要性。於是更加高度重視前沿科學的研究和開發應用,在科學領域的科目分工上也越發細化起來,從而對中國科技進步起到了積極推動的作用,也促進了中國百姓生活跨入了日新月異的現代化文明快速進步中。今天的中國再也不是舊中國時代愚昧落後地積貧積弱狀態了,科學已經把中國文明帶入了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它成為了中國人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部分,更充分說明了沒有科學就沒有高度社會文明的最簡單道理。

從狹義上說,科學可分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類。而且隨著社會進步、特別是當代社會進步發展的需要,對科學研究在科目分工上越來越具體,越來越細化了。體現在自然科學的研究分工上,科目分類幾乎達到了面面俱到的程度。體現在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也到了很細化的分工狀態。這些情況有目共睹,也就無必要具體例舉了。只所以出現如此分工細化的程度,是因為科目單一項目更有利於集中精力在前沿科學上有所創新的突破,對促進人類社會加速現代化文明發展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除此外,在科學研究手段上還可以體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功能:

其一是,可以運用哲學的手段去概括和總結科學研究的成果;

其二是,運用邏輯思維和概念等的抽象方法,能夠反映出事物的本來狀況,以利於正確認識自然和社會;

其三是,科學的任務是揭示事物在運動變化中的客觀規律,從中發現事物運動變化的客觀真理,以成為人類生活的指南;

其四是,讓科學的價值作用於人類與日俱增的高度文明生活需要中;

其五是,把科學成果轉化為適應社會生產發展和推動生產力進步的直接動力,以促成人類社會不斷向更高文明跨躍。

綜上所述,科學就是在研究事物客觀運行規律中去從中發現真理的學問。惟有真理才能推動自然和社會文明的進步發展,反之就不會有人類生活的文明進步,而真理卻是事物及其規律在人們意識中的真實體現。在科學研究事物規律的歷史長河中,是一個人類對事物真理在認識中的不斷深化過程,因為事物在自身矛盾的運動變化中是無止靜的,所以對真理的認識也是無止靜的。

用馬克思《資本論》序言中的話說:“在科學上是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嶇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不難看出,只有科學才能為人類文明生活帶來最美好的未來。如果說科學的奧密是什麼?發現科學真理去為人類文明生活的不斷進步服務,這就是人類生活需要科學的真正意義之所在。



氫歌曼舞


讓我們看看科學(science)這個詞的詞源吧。

每個詞,都有它的詞源,科學(science)的詞源,非常清晰,對詞源的追溯,可以讓我們對科學這個詞有更深刻的認識。當前,科學已經發展到極其複雜的程度,難以簡單的進行定義,或者沒有任何一個定義讓人滿意。但通過探索詞源,每個人都可以形成自己對科學的定義和理解。

  • 科學(Science)的詞根,可以追溯到詞根希臘語,skei,其意思是,“切開,分離”。

    • 然後它演化為拉丁文中的scire

    在保留分離(把某個東西與另一個東西分離)的本意的同時,獲得了一個重要的延伸含義——知道、瞭解、熟悉、懂得(know)。


    • 現在 ,我們必須要問一個重要問題了,為什麼把東西切成七八塊,我們就能知道、瞭解點什麼呢?

    通過切開、分離這樣的操作,我們到底又能知道了解點什麼呢?

    比如:我們可以藉此瞭解物質的構成和生命體的組成。

    東西方醫學都從解剖學開始,從切開、分離這樣的操作中,我們認識到生命體的基本組成,我們還命名了,如心肝脾肺腎這些名詞,並且猜測這些東西的功能。所有文明都認為心臟是思想、情感和靈魂的源泉,至今沒有發現例外,大概和心臟在撲通撲通跳,大有關係。讓人心動,動心。所有文明都創造出了這樣的短語,表達情感。


    它還形成了東西方共同追問的哲學問題:物質的組成有沒有最小單位?

    比如,這個著名的問題,“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莊子·天下篇》。物質的組成有沒有最小單位?對這些基本問題的不懈追問,讓我們知道世界的最小的組成單位是基本粒子,基本粒子不可再分。而對原子內部結構的探索,把原子分開的努力,成為科學在大眾心目中的象徵和圖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獲得了強大的能量,從核武器到核電站。

    人類的技術不斷進步,其中表現之一,就是我們掌握了越來越強大的切開、分離物質和生命體的能力!

    • 接著,它演變為拉丁文sciens,其含義為擁有某項技能和智慧。

    要分開切開事物,你得擁有技能。當你分開和切開事物後,你就能從中得到智慧。

    • 然後,它演變為拉丁文中的scientia,其含義為知識、學問、博學和專業性

    隨著人們對事物的瞭解程度加深,於是就形成了各門各類的知識,掌握了某門知識的人,就是博學者,並在該領域中擁有專業素質。開始向現代所言的專家(磚家)演化了。

    • 然後是古法語中最先出現了今日所用的Science。其含義為知識、學問、應用;

    古法語中的science,強調了知識的實用價值,與區別於嘴炮腦洞的宗教哲學知識。

    • 最後,在大約14世紀,今日所言的Science這個詞,才最終定型。

    其含義為,已知的或通過研究獲得的知識;確信、確定的有保障的知識。

    從這裡開始,知識就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科學知識,另一類則是所有其他知識。

    而科學知識與其他知識的最大差別在於,科學知識是世上最靠譜的知識,它的穩定性和確定程度是最強的。那個時代的人,並不知道科學還會不斷的發展,這種發展甚至是通過推翻甚至顛覆舊的科學知識來完成的,其顛覆的劇烈程度,甚至被稱為科學革命!

    這其中最為人所知的顛覆有三個:

    1、哥白尼的太陽中心顛覆地球中心

    2、愛因斯坦的時空一體相對時空觀顛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

    3、達爾文提出基於自然選擇的生物進化論,顛覆了上帝造物的宗教創世論。

    這三次科學革命,也誘導出人類文明中三次思想大革命。

    • 科學的邊界在哪裡?

    我認為最初的詞源指出了科學的邊界。

    凡是無法被切開被分離的東西,就是科學的邊界。

    比如,基本粒子現在就是物理學的邊界。我們對基本粒子無能為力。


    裸猿的故事


    試以一個自然人的粗淺眼光,論證一下什麼叫科學以及科學的定義和邊界在哪裡。

    人類的“科學”廣義上講,就是地球上一幫“高級動物”對自身所處的環境竭力一求認識的學問,這就是人類所謂科學的定義。

    廣義如此,狹義是什麼呢?狹義的科學,被稱為“科技”,這個似乎無須多說,地球人已經都知道了。

    可是,在朦朧之中,科學走了過多的邪路。如果能夠真正清醒,並且能夠擺脫一切羈絆,還有地球尚能堅持不定時間的話,階段性邊界是徹底認識到大自然的不可侵擾、不可違逆性!最終邊界就是,隨著地球的死亡而滅亡!

    有牛人會說,不可能,人類正在探索宇宙,總會找到出路滴!嗨嗨!那僅僅是夢。即便能夠找到,能不能平安抵達,到達以後能不能正常存活,能走幾百、幾千、甚至幾萬個人,留個種子,就阿彌陀佛了!

    有些個牛滴噔噔滴死牛,還在張著個臭嘴,伸著個臭爪,汙衊儒學,把那無知當做精神,瞥視辣嘴滴在那作死呢!呵呵,哈哈哈哈!


    西山逸隱


    一,科學就是客觀真理和自然規律。它是自然和社會及思維三大系統的總看法和根本觀點。科學的對立面是偽科學及神學。科學的近親是宗教,及無神論。

    二,科學的哲學是古代樸素及近代機械及現代辨證的唯物主義。它反對唯心主義的兩種形式(主觀唯心,客觀唯心),反對古代樸唯物主義的經驗論,及近代機械唯物主義的形而上學。系統說,就是程朱理學和王陽明心學,及近代西方唯心史觀,黑格爾辯證法。辯證吸收古代老子道家學說觀點,反對不可知論和先驗論及人生社會的宿命論定數論,主張探索客觀真理和主觀真理。

    具體科學分三種,自然科學(牛愛力學相對論),社會科學(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論)及思維科學(生命科學及宗教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