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擋是門“生意”

圍擋是門“生意”

西安圍擋大概不用申請吉尼斯世界記錄了。

政府高調出手後,許多工地的圍擋被連夜拆除。

但既然現在能拆,就說明當初可以不圍,為何還能一圍就是好幾年?

圍擋租賃1米兩塊,按100米算,一天就得兩百,這麼長年累月圍下去,是甲方財大氣粗,還是乙方變相增加成本?

老話說,羊毛出在羊身上,裡面的小九九……

圍擋這門“生意”水有多深?

圍擋本是城市市政建設下的副產品,見證著一座城市的發展進程,用來保證老百姓的出行安全。

但西安的圍擋似乎偏離了既定軌道。

從2016年開始,市政項目集中上馬,圍擋亦如“雨後春筍”般瘋狂蔓延,到2018年9月,圍擋點近1500個,市區地圖上密密麻麻的佔道施工紅點,就像患上“腦血栓”的病人。

網友戲稱,西安的圍擋,足可申請吉尼斯世界記錄,實在是嘆“圍”觀止。

比如,昆明路在近四年間,地鐵、高架橋、地下綜合管廊一波接著一波地施工,不用等到上下班高峰期,平日裡都是“花式”堵車。

行人也只能排成一個縱隊,貼著圍擋走,讓人左右“圍”難。

圍擋是門“生意”

除了項目集中施工,還有施工進度緩慢。

科技路從2012年開始施工圍擋,至今還在修修補補。不知道在西安修路20年的外地務工人員狗剩,今年過年能回家嗎?

好在最近媒體曝光後,終於迎來一次大整治。

效果倒也是“立竿見影”,許多工地圍擋被連夜拆除。

但是,回過頭來仔細想想,能拆的說明當初可以不圍,為何還能一圍好幾年?

不妨給圍擋算一筆賬,一般情況下挖掘道路、臨時佔用道路等,需要繳納保證金等費用。而據西部網報道,西安圍擋總面積的78.1%地鐵及PPP項目,市政部門基本沒有收取這些費用,少了一筆開支,圍擋的障礙就少了一級。

另外,地鐵、道路、道橋、地下綜合管廊等城市基礎建設,大部分牽扯政府投資,成本控制上自然不如民企項目精細。

如果有圍擋租賃企業願意打通這層關係,按現在市場上,1米圍擋一天一塊五到兩塊的租金, 只要甲方能多用,那就是源源不斷的租賃費。

對甲方來說,反正花的是公家錢,落個人情不說,說不定還能有一筆額外收入,何樂而不“圍”呢。

所以越來越多的圍擋成了“擺設”,圍而不建、圍而緩建、超標圍擋,也就成了常態。

整治圍擋的真正意義

當市民對圍擋的容忍無以復加,當官方意識到圍擋折射出的城市問題,“拆圍”就成為當務之急。

此次圍擋的整治力度,可謂歷史之最。

10月26號,市住建局開展整治圍擋亂象行動,對於圍而不建、圍而緩建、圍擋延期、圍擋標識不規範、影響行人通行安全等問題,進行徹查。首先檢查媒體曝光的圍擋點,其次進行全市排查。

同時文件還指出,對行動遲緩、整治不到位的施工單位,一律從嚴查處並作為不良記錄記入企業誠信檔案。凡因整治不到位被城市管理部門查處且拒不整改的,一律清除出西安市場。

這樣的力度,前所未有。

連央視都跟進報道了西安圍擋亂象, 有的“古董圍擋”甚至霸路七年,自以“圍”是,膽大妄“圍”,可見問題之深。

圍擋是門“生意”

但如果只把拆除圍擋,作為此次整治的目的,那就還是沒有意識到問題的根源。

從小處看,無用圍擋佔用公共空間,是施工者根本不尊重城市秩序。往大了說,項目集中施工,反映出城市基建統籌體系有待完善,而此次突擊檢查,也反映出長效管理機制以及懲罰機制的缺失。

所以,我們更希望,能借這次整治圍擋,對城市建設中暴露出的意識、理念、機制等問題,都來一次刮骨療毒,這才是整治圍擋的真正意義。

眼下,除了施工圍擋,還有城市綠化、廁所革命、平整路面等等,看起來都是城市管理中的小事,卻也都是關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大事。

從細微處著眼,我們希望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西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