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一些農村家庭主婦做飯都不愛蒸饅頭而是買饅頭?

農村電商創富人腰運鋒


因為如果蒸了饅頭你會問為什麼蒸饅頭而不是買饅頭!!因為你太無聊了[發怒][發怒]


文文78254338


這幾天在醫院照顧年邁的老父親,臨床有個腰不太好的老太太,她閨女也在陪床,老太太的閨女時不時出去買吃的回來,什麼包子,雞爪,豬蹄,豬耳朵,有一天居然還買回了一提饅頭,老太太很是嫌棄,埋怨姑娘:你們家自己就不能做幾個饅頭嗎?農村人買饅頭不怕別人笑話啊。

老太太的閨女說:買了饅頭是按拿回家吃,又不讓你吃,你愁什麼。後來老太太閨女回家換衣服,老太太就在那裡抱怨開了,現在的人真會享福,俺閨女家裡每年分的麵粉吃不了,居然還買著吃,就個饅頭,自己做多好。

然而那閨女後來告訴小編:家裡就我和閨女兩個人,閨女讀初中,男人那年礦井出事沒了,平日裡孩子上學了,家裡就剩下自己一人,一個人吃飯總是胡弄,還蒸饅頭呢,壓根就吃不動飯,蒸饅頭蒸幾個合適?你發一頓麵粉,總不能就做倆饅頭吧?怎麼滴也得做六個,六個饅頭到最後非得扔一半不行。太浪費了,不如吃幾個買幾個。

農村女人越來越少蒸饅頭,主要原因是吃不動了,做饅頭本身是件挺麻煩的事情,要發麵,醒面,揉麵,製作,蒸饅頭,沒兩個小時根本做不了,因此女人們只要做饅頭必定是做一大鍋,現在吃飯不比以前,以前農村漢子一頓飯能吃一個大饅頭,如今一個饅頭一家人也吃不了。所以吃到最後總會剩下一兩個浪費掉。

再一個就是吃饅頭太單調了,如今農村生活條件已經很不錯了,大家想吃啥就吃啥,什麼餃子,包子,麵條,餛鈍,大餅,可以換著花樣吃,因此饅頭不再是主食了,充其量只是各種麵食裡的一種,可以買幾個用來調節主食。

也不全是買饅頭吃,比如冬天農民們喜歡睡熱炕,反正要多燒火,順帶著就把饅頭給蒸了,但春天天氣暖和以後,大家不喜歡熱炕了。燒火太多反而急躁,而蒸饅頭必須大火多火,因此農村女人們不太願意蒸饅頭了,到了夏天更是直接放棄做饅頭,買幾個吃也不貴。

饅頭不貴,專業蒸饅頭的都有設備,他們做出來的饅頭味道不錯,甚至比農民自己做的更好吃一些,因此口味讓部分農民選擇買饅頭吃。


看農村說農事


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村家庭主婦,對農村人現在不愛蒸饅頭而是買饅頭吃的現象有絕對地發言權。



記得剛結婚時,家裡有十多畝地,主要種些小麥玉米還種點棉花和大豆。那時沒有滅草劑也沒有大型聯合收割機,一切都是用人工,家裡從初春到深秋,從天剛剛亮到太陽落山一天到晚除草鏟地有幹不完的活,尤其到了麥收和秋種季節,忙得人們恨不得長出八隻手,也閒不夠用。上至八十多歲的老人下至剛懂事的孩子都要幫家裡幹些力所能及的活。家裡有幹不完的農活,所以人們都在家種地,沒有外出打工這回事,家裡人口眾多,吃飯也多,蒸上一大鍋饅頭兩三天就吃完了,所以家家戶戶都是三天兩頭的蒸饅頭吃。那時也沒有賣饅頭的。



後來,隨著國家對農業的大力支持,現代化的大型農機具參與農業生產,節省了大量的勞動力,人們不在用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沒日沒夜幹農活了。閒下來的農村年輕人大多數選擇外出打工掙錢。家裡只有老人和孩子在家,他們老的老,小的小一天到晚也吃不了多少饅頭,蒸上一鍋饅頭十天半月也吃不完,放在冰箱裡時間長了就不好吃了,所以現在農村人都不會蒸饅頭吃了。



不過,如果是敢上農忙和過年家裡人多的時候,農村人還是會蒸上一些饅頭吃,因為我們感覺外面賣的饅頭不如自己家蒸的饅頭好吃。


456f


前剛剛蒸了一鍋饅頭,自己打小耳濡目染媽媽手工蒸饅頭,剛成年時就學會了,慶幸自己會蒸饅頭,想啥時候吃就自己動手做。

在我印象中,小時候吃得饅頭都是媽媽手工蒸的,因為家在農村,家家戶戶種小麥,自家糧食磨的面。有就是現在的年輕的媳婦會蒸饅頭的也不多,都是買著吃,誰還願意學蒸饅頭,家裡都愛吃手工饅頭,家裡人口多,我每次都是發上一大盆面,用農村的那種柴火灶,蒸上一大鍋饅頭掀開鍋蓋的一瞬間,饃香味撲鼻而來,。饅頭一次蒸的多了,放在冰箱的凍藏裡,想吃拿出來熱一下就可以了,和剛蒸的味道一樣 。

還有我們農村過年的時候每家每戶都要蒸三鍋肉包子,一鍋就是四十個饃差不多。放在冰箱凍藏裡,有時裝在袋子裡掛在外面,過年親戚來家裡就吃我做的肉包子,還有饅頭

現在的農村人能自己蒸饅頭的真的很少了,

說實在的買饅頭吃雖說方便,口感跟自己做的實在差的太遠,沒有饅頭味。

很多城裡人都搶著買手工饅頭吃,說明手工饅頭受歡迎好吃。所以我每次都是自己用傳統的蒸饃方法蒸饃。



寶媽瑩瑩日記


要是說農村家庭主婦做飯不愛蒸饅頭而是出去買饅頭吃,在我們這邊的農村還真是不多見,不做饅頭買著吃,那還不叫街坊鄰居笑掉大牙啊。但也不是說不買,要分什麼情況,有的時候,那饅頭還就真的用買的。

膠東半島農村一般是種植冬小麥,所以大多數人家吃饅頭都是自己種植的小麥,磨成粉,自己做了吃。而且農村做饅頭用的是大鍋,柴火灶,蒸出來的饅頭個大、起發,也有筋道,好吃著呢。

不過,做饅頭還真是個力氣活,從發麵、揉麵,到上鍋蒸,每一道工序都馬虎不得。農村的大鍋饅頭髮面的時候不能太軟,否則就沒有嚼頭。而面硬揉的時候就要使勁兒,所以看上去很輕鬆的活兒,那可是要付出辛勤汗水的。

農村人做饅頭一蒸就是一大鍋,過去家口多的時候,隔個一兩天就得蒸饅頭。現在基本上一家三口,加上平日裡再隔三差五包頓包子、餃子,蒸頓米飯啥的,這做一鍋饅頭也能吃上一段時間。現在儲藏也很方便,家家戶戶都有冰箱、冰櫃的,放在裡面凍起來,吃的時候熱透了,和剛做的一樣煊蓬。

農村人也有必須買“饅頭”的時候,那就是逢年過節或者是親戚家燒七等,需要用到“大棗餑餑”或者“花餑餑”的時候,基本上都是買來的。現如今有專門定做大餑餑的,用作紅白喜事。做大餑餑的也都是農村的家庭婦女,常年幹這一行,生意紅火著呢。

農村不自己蒸饅頭,出去買著吃的是少數的年輕人,他們基本上都是趁著農閒外出打工,勞累了一天,回到家不愛動手也情有可原,如今鎮上也都有專門的饅頭店,5元錢的饅頭能吃個一兩天。特別是夏天天兒熱,在家裡蒸饅頭也不是個滋味兒,還是買著吃省事。

所以,我們當地農村的家庭主婦平日裡還真少有買饅頭吃的,大多是自己蒸饅頭吃,只有極少數在外打工的,才會為了節約時間買著吃。


建行漸遠


蒸饃饃,不僅僅是個體力活兒。而且是耗時間的技術活兒。現在為什麼大多數人都不會在家裡蒸饃饃。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現在物質豐富,蒸饃饃店也是到處都有。僅我們鎮上,就有好幾家饃饃店。饃饃店以前的生意主要是供給中學學校的食堂,而現在大部分人都願意去買饃饃,當天現蒸,新鮮,買幾個夠吃即可,下一頓吃再買。很方便。

第二,現在人不僅僅是種地那麼單調的活兒。還會去打工,掙些外掙,把時間充分利用起來,自然就沒有精力去自己蒸饃饃。

第三,蒸饃饃,確實很耗費時間和精力,頭天晚上開始泡酵子,和酵子,第二天上午和麵,發麵到中午。然後重新和麵,加鹼面。揉麵,至少揉三遍,揉透,做饃饃。上籠屜蒸。蒸汽上去後還得蒸半個小時。都離不開人。

第四,技術活兒。蒸不好就是鹼面黃,黏黏饃。都是什麼事兒?打擊積極性,算了,還是買吧。呵呵😊

但是我還是喜歡媽媽蒸的饃饃,好吃,軟和。


六樓家主婦


首先我是農村人,對於農村婦女都不愛自己蒸饅頭而是買饅頭這個問題我的看法如下:

農村人在過去都是自己蒸饅頭吃,幾乎沒有買著吃的,因為那時候農村人生活還不是很富裕,買著吃貴,不合算,所以大多數農村人都是自己親自做饅頭吃,再說自己做的饅頭好吃,關鍵是還不貴。那時候農村人自己做饅頭不像現在用酵母發麵,而是用自己做的酵子發麵的,再加上面粉都是自家地裡種的麥子在自家村裡的小磨上磨的,蒸出來的饅頭那是真好吃,吃起來有一點小麥清香還有一點點甜甜的味道,倆字:好吃。

現在呢?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村人大多數人都外出打工了,村裡留下的大多數是老人和孩子,即使有年輕的也是家裡脫不身出不去的,這樣一來家庭成員減少了,吃飯人自然就少了,如果自己做饅頭吃,你要做的話最起碼也得做一鍋,你不能做一次就做兩三個吧,即使做一個饅頭也得浪費同樣的煤氣、電,俗話說三兩生鐵也得動動爐,不合算,做一鍋又吃不快,時間一長就壞了,吃的還沒壞的多,也就不自己蒸了,還沒買著吃方便,隨吃隨買。再一點就是現在在農村附近打工的也不少,自己根本沒時間蒸饅頭吃,自己下班回家時路上就買了挺方便的。

以上這些就是為啥農村婦女都不愛自己蒸饅頭了而是買著吃的原因,當然這是我做為一個農村人自己的看法。希望大家能關注我哦!


農村一布衣


要是每個人都會蒸饅頭,賣饅頭的都要餓死了,為什麼賣饅頭的生意還是那麼火爆。

我是北方人我一直都是買饅頭吃,因為我老婆是南方人,不會蒸饅頭,我們也就是逢年過節回家一段時間,根本學不會蒸饅頭,那怎麼辦呢?只能買的吃。

不蒸饅頭也不能說別人懶,北方天冷蒸饅頭你看看有多受罪就知道了,夏天蒸的多吃不完要壞,放冰箱裡有幹不好吃,現在家裡人少,大部分都是買的吃,像老家學校,單位都是賣饅頭直接送過去的,人家天天吃還不是好好的,你就說不好吃,有些人做的還不如買的好吃,我實話實說。

人家是自己蒸饅頭還是買饅頭都是人家自己的事,你愛蒸你就蒸,不要搞道德綁架。


甘肅二哥在東莞



我的老家在農村,過去,是很少在外頭買東西吃的,現在呢,也是買饅頭回家吃。

那時候,農民窮,感覺乾糧自己蒸的實受,再加上沒有錢,所以都是蒸饅頭吃。

現在,農村的經濟條件好了,人也懶了。他們大部分也不自己蒸饅頭了,而是改作用糧食換,用錢買了。


時間長了,人們蒸饅頭的手藝就失傳了。前幾天,我問一個同事,是買饅頭吃還是蒸饅頭吃?他回答說買著吃。問他為什麼不蒸饅頭呢?他笑了,說:

老婆現在蒸不成了。冬天發不開面,夏天面發酸了,蒸出來的饅頭又難看又難吃,所以就只有買了。

是的,現在農村的女孩子,有幾個會發面蒸乾糧呢?不會蒸,不就是要買嗎。再說她們也是每天上班幹活,哪裡有時間呢!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昨天剛剛蒸了一鍋饅頭,實在太想吃手工做的饅頭。

自己打小耳濡目染媽媽手工蒸饅頭,剛成年時就學會了,慶幸自己會蒸饅頭,想啥時候吃就自己動手做。

在我印象中,小時候吃得饅頭都是媽媽手工蒸的,因為家在農村,家家戶戶種小麥,自家糧食磨的面。






時候家裡人口多,媽媽每次都是發上一大盆面,用農村的那種柴火灶,蒸上一大鍋饅頭。

掀開鍋蓋的一瞬間,饃香味撲鼻而來,剛出鍋的白麵饅頭特別好吃,真的好懷念。

現在的農村人能自己蒸饅頭的真的很少了,

一是嫌麻煩,二是費時費力,基本上都是買饅頭吃。

還有就是種糧食的少了,由於糧食價格低,賣不上價錢,我家這裡基本上沒有種小麥的,全部是大蒜。

大部分農村人都是沒糧食沒面,至少我家這邊是,基本上都是買饅頭吃,也有少數人買面自己蒸饅頭吃。




還有就是現在的年輕的媳婦會蒸饅頭的也不多,都是買著吃,誰還願意學蒸饅頭,家裡人口少的,蒸一次饅頭太少不值當,蒸的多了,放時間長不好吃了。

說實在的買饅頭吃雖說方便,口感跟自己做的實在差的太遠,沒有饅頭味。

很多城裡人都搶著買手工饅頭吃,說明手工饅頭受歡迎好吃。


我在家懶得時候就買饅頭吃,想吃手工的就自己蒸,興致來了做些包子,花捲,調換一下口味,好不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