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農村,村民會把晚飯吃剩的飯菜留到第二天,熱後繼續食用,這樣會帶來哪些問題?

有點意思的事兒


不止是農村吧,城裡也這樣吧。這有什麼?我奶奶在世的時候經常吃剩飯,以前家裡條件不好,做好新的老人總是想著給我們吃,然後總吃剩的,這樣,奶奶也很少生病,80多歲老年時老年痴呆,還整天去地裡幹活,摔了一下,身體不好了。


靜止如水


對現在離開鄉在外的人來說,農村的剩菜剩飯有一種特殊的味道,一種家的味道。吃到用土灶大鍋重新熱滾一下的剩菜剩飯,就想起了家的味道,這是好些城裡人體會不到的感覺。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聞趣事。

長期以來,剩菜剩飯就不是個事,在缺穿少吃的年代,別說剩菜剩飯了,就連煮飯的米湯也是救命用的。所以,從來沒把剩菜剩飯問題化,這是現在講究後才研究的,並認為吃了不利於健康。


其實,剩菜剩飯留到第二天還算放得比較短的,有些人在飯菜變餿後仍然捨不得倒掉。其實,食用剩菜剩飯的不只是農村,城裡人也是如此,除了那些特別講究的和家境尚可的人,沒有誰會把只吃一頓後的飯菜倒掉。

一、吃剩菜剩飯並不是為了節約

農村有一個專門罩桌子的竹具,在刺楸這邊叫作「敞篷」,農民吃不完的飯菜就放飯桌上,然後用敞篷罩起來,以防蒼蠅和蟲子。除了敞篷,還有一個傢俱叫作碗櫃,它不僅可以放碗,還可以存放飯菜。



既然都有剩菜剩飯了,說明還是有的吃,否則無米之炊又哪來多餘的飯菜呢?有人就有疑問了,農村為啥經常會有剩菜剩飯呢?其實,剩菜剩飯並非農民捨不得倒掉的,而是故意多做的飯菜。

在燒土灶的農村,煎菜炒菜還好些,而煮飯所花時間長,尤其是像刺楸這邊用木甑(zēng)子煮飯的,單單煮一次飯就要花一個小時左右。


為了節約時間,每次煮飯都是煮夠一兩天的,剩下的飯就留在木甑子裡,放的時間久了就摳到盆子裡,再放冷水裡冰著。而菜也同樣如此,只是菜最多留兩頓,久了會餿掉。

二、吃剩菜剩飯的影響

可見,農民保留剩菜剩飯並不是節約,而保留那些已經變餿了的剩菜剩飯才節約的行為。刺楸之前看過電視節目,有人用剩菜剩飯做試驗,結果表明,飯菜越放得久,其亞硝酸鹽含量越高,而該物質則是一種已被公認的致癌物質。



在現實生活中,經常吃剩菜剩飯的老農民活到八九十歲且硬邦者不少,反倒是更加講究飲食健康的城裡人經常不是這裡不舒服,就是那裡難受。

以上就是刺楸對農村人吃剩菜剩飯的飲食習慣會帶來哪些問題的看法,如果覺得回答得還行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在一些農村,村民會把晚飯吃剩的飯菜留到第二天,熱後繼續食用,這樣會帶來哪些問題?在農村這樣的現象是比較常見的,鄉居小菜小時候也經常吃這樣的飯菜,不覺得有什麼,而且晚飯吃剩的飯菜是經過一定處理保存才留到第二天的,沒有壞掉,是可以吃的,但不夠現煮的鮮,少吃為好。

一、農村晚餐煮得豐盛,吃不完倒掉浪費

以前的農村人們生活條件比較苦,而且平時忙於農活,早餐、中餐都是吃得比較簡單的,自制的辣醬送白粥吃或者是吃點青菜面的,傍晚煮晚餐才會稍微吃點豐盛一點,偶爾有點肉,有時候煮得多了吃不完就留到第二天吃,不然直接倒掉拿來餵豬挺浪費的。

二、晚餐特意煮多點,留第二天早上吃,可以早點去幹農活

當然了,也有些是特意晚餐多煮一些飯菜,留第二天早上起來吃的,因為農村的農民早上很早就起來幹活了尤其是炎熱的夏天,而早上起來煮粥要耗半個鐘頭這樣,而剛煮好的粥比較燙又不能馬上吃,就算通過其他的土方法弄暖些,也要十來分鐘半個鐘頭的,早上光起來弄吃的都花費不少時間了呢。

三、晚飯吃剩的飯菜留第二天吃有什麼影響?

有人會說長期吃這樣的剩飯菜不好,說實在的,我也是在農村生活,小時候沒少吃過這樣的剩飯剩菜,讀小學的時候早上起來都是吃前一晚剩的白米飯去上學的;特別是村裡的一些老人,習慣吃晚飯剩的飯菜了,不吃還不習慣呢,而他們很少生病的還比較高壽呢,大多數都是超過70歲的壽命,有些還超過90歲的壽命呢,像我媽媽的外婆就是了。

要說吃這樣的飯菜有什麼影響,我現在是沒有發現,而我爸媽都快六十歲的人了,他們吃得比我更多,也沒見有什麼,很健朗。

四、晚飯吃剩的飯菜怎麼保存到第二天吃?

以前人們煮的飯菜比較清簡,一般只放少量的油鹽煮好就可以了,有時候放點蔥蒜的,沒有什麼添加劑多的配料,食材很健康;而且因為在農村要幹活,吃晚飯比較晚,晚上七八點這樣才吃,剩的飯菜留到第二天早上好七點這樣吃,也就隔半天這樣,最主要的是那些剩飯菜被人們保存得好才留到第二天吃的,那麼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1、剩飯菜煮滾

最常用的做法就是把晚飯吃剩的飯菜煮沸盛好放著,這樣留到第二天就不會壞了;像我媽媽就經常那麼做的,剩粥就直接煮滾,剩飯就倒點點開水上去煮熱就可以了,剩肉也是加點點水煮滾(本身有汁的話就不加),而綠葉蔬菜是不留過夜的。

2、隔著冷水保存

若是天氣不怎麼熱的話,有時候也不需要煮沸的,而是借用冷水來保鮮;農村家裡都有水缸儲水的,裡面的水很清涼;可以用盆裝適量的冷水,然後把裝有剩飯菜的瓷盤放在冷水盆裡,注意冷水不要放太多,不然水位太高流入剩飯菜裡就適得其反了。

當然了,現在農村很多人都有冰箱了,一般晚飯吃剩的飯菜都是放在冰箱留到第二天再熱來吃的,更方便了。


鄉居小菜


答:剩菜剩飯香噴噴,健康一生百歲人!

1、雖然我們在城裡,但是與農村老人家們一樣,家中三位百歲老人從來不浪費,只要不變質,都食用,一生健康,《醫保卡》紋絲不動,生活全自理🌞

2、作為晚輩,經常要悄悄倒掉剩菜剩飯,但被百歲長輩發現就會狠狠批評我們浪費,這時我笑著輕拍腹部答:“請祖母和父母放心,都在孩兒肚中游蕩呢!”

3、因為我種過田,深深體會到“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所以,凡是糧食我都不浪費🌾🌾年年體檢完畢,醫生都誇我教師中身體最健康👍

照片說明:第二張,左腿打石膠的我與孩子們一起參加農忙勞動👩‍🌾👨‍🌾❤️🙋🙋‍♂️





綏格格


在農村,村民炒菜不可避免有做多了吃完的情況,出於省吃儉用的精神,一般都會把菜留到第二天繼續吃,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這個生活方式在農村幾乎沒發生改變。

我記得讀初中的那會,那個時候還沒冰箱,每天一大早起床上學要帶菜去學校,都是前天夜裡把菜煮好,基本上是煮晚飯的時候,順便把第二天帶去學校的菜炒好,夏天為了避免蚊子或者老鼠之類的,都是用一個碗蓋住。

第二天用一個塑料罐子裝好,要裝兩餐,早上一餐,中午一餐,特別是夏天的時候,因為罐子透風性不是很好,早上天氣涼爽,罐子裡的菜還吃不出什麼怪味,可是一旦到了中午,當打開蓋子的那一刻就會聞到一小股刺鼻的味道,不過都已經習慣了,當下午放學回到家就會發現罐子裡面味道特別大,難以忍受,當年農村窮,沒辦法,變質的菜也得吃。

對於村民而言,不是不知道隔夜菜吃了會對身體不好,可是吃不完就丟掉就覺得太可惜了,特別是一些葷菜,就這麼丟了肯定會感到非常可惜,甚至心疼,而且他們過去都是這樣過來的,也沒吃出什麼問題,就覺得無所謂,再加上現在有冰箱,認為只要放在冰箱裡,放幾天都沒事,或許更是覺得身為農民,沒有城裡人那麼嬌貴吧。

這種習慣很難改變,而我老媽就是典型的例子,反正吃不完就放冰箱,我老婆就經常跟我媽說,叫她晚上吃多少做多少,青菜放冰箱,第二天會滋生大量的細菌,吃了對身體不好,肉菜放冰箱第二天吃問題到不大,但是最好不要放到第三天,說多了,我老媽也有所改變,對於青菜一般都是吃多少就做多少,每餐都如此。

因此,為了健康,最好每一餐都把菜清理乾淨,不要隔餐吃,特別是晚上的菜不要留到第二天,冰箱只不過是減緩了細菌的滋生速度而已,常吃隔夜菜對人體危害特別大,年輕力壯的人因為抵抗力強,自然沒什麼問題,可是對於一些小孩子或者老年人肯定非常不利,正所謂病從口入,就是這麼來的。


老梁話三農


在農村農民的生活習慣中,第一天吃不完的炒菜,第二天仍然吃是多年來養成的習慣。農民生活勤儉節約,從來也不浪費一點點吃的,即使是第一天炒下的菜第二天也沒有吃完,那麼只要沒變質沒變味仍要繼續吃,捨不得倒掉。農民保存這些剩菜各有各的辦法,因為多年來的實踐,吃了這些農民認為沒有變質的剩菜,也沒有發生過問題,所以從古至今一直延續到現在。農民都比較淳樸,家中有客人招待時炒的菜要相當多,吃空了盤子就感到沒面子,怕說小氣。因此間就做的要比較多,這樣七碟子八碗的哪能吃完,往往就剩了很多。農民覺得這些剩下的菜倒掉了真可惜,平日裡自己還捨不得吃,你若要讓他扔掉了是不可能的。城市裡的一些生活習慣農民還真的有些看不慣,這就是城市與農村的區別,怪不得一些老年人不習慣和兒女住在城市裡要回農村。

有很多問題看你怎麼認識怎麼對待,有些事情也就不能過分講究,農村人的生活習慣是祖祖輩輩留傳,一時很難改變。講究衛生注意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這個其實很重要,可這個也要慢慢的來,多從科學方面給老年人講,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逐漸改變。光盤行動不光要宣傳還要落實在每家每戶的生活中,吃剩菜事情雖小可解決起來也還很難,如何增強全民健康意識任重而道也遠。





李增喜3


有時候看健康講座,聽那些專家講,吃剩菜如何不好,那會我就想,在我們農村,誰講究那麼多,別管葷菜素菜,頭一天吃不完的,第二天照樣熱一熱繼續吃。

我要是跟我媽說,以後做飯少做一點,炒菜也是,這樣就不會剩下了,我媽就會說,那樣感覺摳摳搜搜的,都不敢下筷子,再說了,誰做飯能掐準了做多少,說不定誰食慾好,或者覺得可口了,就想多吃點,寧願剩下了,也不能讓它不夠。

有時候去我媽那吃飯,她就會把剩菜收起來,給我們做新的,我就會阻止她,剩菜而已,只要沒壞,就能吃,再說了我媽能吃的東西,我為什麼不能吃。我老公就經常說我“不能討飯吃還嫌飯餿”...

但是我也知道剩菜熱來熱去亞硝酸鹽含量就會很高,也會多次叮囑我媽,最多留一天。特別是在夏季,肉類的可以多存一天,但是素菜能不吃就別吃了,吃壞了肚子一樣要花錢的。比你省下來的菜錢要貴的多。

但是從小到大,吃剩菜這件事情好像經常存在。我周圍的人也沒聽說誰家是從來不吃隔夜菜的。所以,現在的生活水平,跟生活意識,跟專家的說法還是存在很大差異的。

我一直都想,像這些專家,是不是每天都很養生,從來不大魚大肉,從來不吃隔夜菜...


懶懶推文


聽專家的,我想不要活個人勒。我老爹今年八十六,。童年的生活,是赤腳上山幹活,還吃不飽。結婚連住的房子都沒有,更別說彩禮。婚後為了養家,養父母早亡的親弟妹,他儘量多賺錢,掙公分的年代,吃飽都奢侈。於是他決定幹石匠,掙公分多。一干就是一輩子。記憶力,家裡少的可憐的那點白麵,都進了老爹的肚子,用老媽常說的一句話,,你爹出力,得吃點好的。,桃酥跟白糖,是老爹最愛,幾乎每天比備,一直到現在,。因為歲數大了,我哥他們怕他得糖尿病,不讓他吃糖,還有甜的東西,而且希望他少吃點肉,但對於蔬菜的不喜,他依舊按自己喜歡,糖,肉,一樣不少,。雖然腰疼不能騎摩托車,椎管狹窄,不算大病,。八十六還能自己照顧自己,不用兒女操心,。他有些不符合專家的任何一個健康長壽的條件,他掄了一輩子大錘,吃了一輩子桃酥,喝了一輩子糖水,喜了一輩子的大肉,八十六,依舊健康,


用戶8452489985031


看到這題目就覺的好笑,提問者大概是富有的一族,從未吃過過夜飯菜!過夜飯菜我們天天吃,基本上一年到頭都有過夜飯菜,第二天中午熱熱再吃,只要飯菜沒變質不可能浪費!我們憐居也是這樣過日子,沒聽說誰家不吃過夜飯菜。我是城市的,農村也去過,基本上都是這樣過日子!


浪花82256379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不管我是從農村到了城裡,我的身邊大都是有晚上的剩飯剩菜留到第二天早上吃的習慣。


以前經濟條件不好,人們為了節約糧食都是把剩菜剩飯留下來做為早飯的,這個飲食習慣一直保留到了現在。


其實不光是在農村,就是在城裡很多家庭也是如此。頭天的晚飯放在涼水或冰箱裡,第二天早上重新熱好,再簡單新做些早飯,省時省力。


至於會有什麼問題?其實隔夜飯菜確實是會生成一些有害物質,但是重新熱開後,也就沒有太大的影響了。


我們的父輩一輩子都是這樣的生活習慣,也沒看到他們的身體因為食用隔夜飯菜而有什麼七病八痛的。


所以剩飯剩菜熱開後,還是可以食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