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一兒一女,有兩套房,你是否會給女兒一套房產?

首席鏟史官


評論區為什麼不給女兒?女兒不是自己孩子嗎?不是兩套嗎,一套給兒子,一套給女兒寫她名字,就算她出嫁不住,你房子寫她名字也好的丫,兩老人可以住,女兒萬一有一天受委屈了可以回來,至少還有一個住的地方,什麼年代了,麻煩不要重男輕女!公平


KT小貓咪123


我父母就是有一兒一女。我是女兒,上面有個哥哥,十年前農村拆遷分了1:1分了200平方米的拆遷房,父母把我們兄妹倆喊回家告訴我們他們的決定:他們領了一套140平方的4室兩廳兩衛的房子給哥哥,剩下60平方決定領一套小的自住,但是產證名字寫我的。考慮到我們逢年過節回家,60平方太小他們決定領頂樓的房子,送閣樓。但我想著父母年齡年紀大了頂樓(7樓沒電梯)上下樓不方便,我跟老公商量掏了9萬元錢讓父母換成115平方的房子,住三樓。在分房的這件事上我和我哥哥都沒有任何意見。房產是父母的,所以他們有權決定怎麼分配他們的財產。他們一碗水端平我感謝他們,他們偏向兒子我覺得也是他們的自由,我該如何儘自己的責任我依舊會去做。

我母親其實也是重男輕女的,我父親一向一視同仁,在分房的這件事情上他們有這樣的決定應該兩人也是多回商量。不過我覺得跟我自工作以來,一直定期給他們生活費,辦壽宴什麼的我一直是和哥哥50%分擔,這樣就讓我母親和哥哥在分房這件事上沒有意見有關吧?

幾十年來從來沒有和哥哥因為經濟問題發生任何矛盾,親情關係維護的一直很穩定


似水流年憶乖乖


我真的有一兒一女,如果我有兩套房,我會給兒子女兒各一套房。

方案一:先給兒子一套,讓兒子娶媳婦,剩下那一套,我自己住,然後留下遺囑,等我死了,我住的這一套給我女兒。

方案二:先給兒子一套,讓兒子娶媳婦,剩下那一套,我過戶給女兒,但是和女兒說好,我住到死。

方案三:兩套房子都在我名下,一套用於給兒子娶媳婦,一套用於自己住,在我臨死前,分別過戶給兒子女兒各一套,或者留下遺囑,我死後,兒子住的那套給兒子,我自己住的那套給女兒。

我個人比較傾向於方案三。

我生了兩個孩子,就要給兩個孩子同等的愛。

成年人都明白一個道理,愛這個字,不是隻用嘴巴說說的。

我的原則是,兒子女兒,不分性別,都是我的孩子,如果不能給予自己的孩子同等的愛,那麼,就不要生那麼多孩子。

我的財產分配,兒女平均分。以後我需要養老的時候,兒女平均分。

至於有人說,兒子的孩子姓自己的姓,女兒的孩子姓別人的姓。

我想說的是,我分配財產,是根據自己的孩子來分的,不是根據孫子孫女甚至外孫子外孫女來分的。

如果我的兒子生了兩個女兒,生不出來兒子,那麼,我就不給兒子財產了嗎?

如果兒子不娶媳婦,連個後代都沒有,或者我的兒子崇尚丁克,不生孩子,我就不分給兒子財產了嗎?

朱元璋的明朝早就滅亡了,大清276年也消失了,沒有什麼是可以千秋萬代的,我只知道在我有限的生命中,我要好好愛我的孩子們,我不奢望千秋萬代的事情。

我只記得我爺爺的墳地在哪裡,我爺爺的父母的墳地,早就夷為平地了,我和弟弟都沒有見過我祖爺爺的面,我父親也沒有給他的爺爺上過墳之類的。

我百年後,還不一定什麼情況呢,我的子子孫孫也不會千秋萬代的記著我,我也沒有皇位和金礦留給我的子子孫孫。

所以,我還是在我並不漫長的一生中,在和兒女相處的這幾十年裡,好好的愛我的兒子女兒吧。

有人說了,我就一套房子的錢,沒有兩套房子,當然只給兒子。

有人說了,我兩套房子,都給兒子,兒子是自家人,女兒出嫁是外人。

我想說的是,如果什麼都沒有,如果不能做到兒女平等對待,那麼,為什麼要生那麼多孩子出來?

生兩個孩子就是為了在自己的骨肉間分個三六九等嗎?生兩個孩子,就是為了拿其中一個孩子當外人嗎?


葉子葉公子


我爸爸媽媽四個孩子,前面三個女兒,最小的是兒子。本以為爸爸媽媽好不容易有個兒子了,一定會嬌生慣養,但是爸爸媽媽對待我們四個孩子都一樣,買衣服一起買,買吃的一樣多。一直姐妹關係都挺好。後來弟弟結婚後,關係慢慢就變了,弟媳婦比較自私,也見不得我們好,對她再好都不滿足。後來有次弟弟跟爸爸吵架,爸爸要弟弟給我們打電話回去分家,我們勸爸爸後暫時緩解了。後來爸爸媽媽相繼去世,爸爸媽媽去世沒幾年,家裡就拆遷,本來老房子已經沒有人住了(我和姐姐之前出錢給弟弟單獨蓋了一個單門獨院的房子)老房新房一起拆遷,弟弟弟媳都沒有通知我們三個姐姐就簽字畫押了,房子和賠償款都沒我們的一份。我和二姐條件還好,大姐條件比較差,本想跟大姐要一套房子,沒想弟弟他們偷偷把錢領了,大姐說算了,她也沒想過要回去分東西。就這樣我們也一樣沒跟他們計較,想著只要他們日子過得好就行了。沒想兩年後兩口子偷偷離婚了,弟弟淨身出戶,房子拆遷款全部給了弟媳。哎,父輩的東西就這樣磚瓦不剩。兒女都是自己孩子,如果條件都可以都無所謂,如果哪一方條件差點,肯定會偏向差的一方,無論兒女。


用戶5804788944965


我用我的真實情況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我繼父今年83歲,我母親今年75歲。繼父是因為前妻不能生育離婚,我父親在文革中去世,當時我母親22歲,我三歲,我大弟弟是遺腹子。

母親跟繼父73年結婚後生了二個弟弟,一個45歲一個43歲了。我從小是由奶奶養大的,工作後我跟孃家走得很近,三個弟弟沒有親疏厚薄,和繼父也相處的很好,二老生病,做壽墳(我們這邊的老人只要沒有父母了,都可以提前做好墓地)所有的費用我們四個姐弟平攤,老人給我們的現金,金銀首飾也是四份,三個弟弟沒有因為是兒子多得。

二個老人唯一的住房,一套二居室卻給了我這個女兒。

過戶之前二個老人把我三個弟弟分別單獨叫到家裡,就房子的分配問題徵求他們的意見,我三個弟弟都異口同聲的說給姐姐。說實話,我自己有一棟房子,剛開始我是堅決不肯要的,但我弟弟弟媳都以老了住在一起為由要我去辦過戶(我三個弟弟和父母都住同一小區)。我們全家從來沒有因為錢財而發生過不愉快,大家都互相謙讓,誰有困難大家一起幫。

過去在人們的普遍認識裡,女兒是嫁出去的人潑出去的水,兒子才是老了的依靠,都覺得父母的財產應該傳兒不傳女。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女兒承擔了和兒子一樣的責任,所以家產基本會公平的分配吧!

發一張中秋節家裡聚會的照片吧




雨詩媽


如果我家有兩套房子我會不會給女兒?

這個問題問的還是比較尖銳的。本人80後,父母有兩個房子,出嫁父母沒給房,一分錢也沒有給!心裡很是冰涼,對父母的太對從心裡無法釋懷。因為我從一線城市嫁到五六線城市,父母如果幫一把孩子可以有更好的生活狀況。因為沒有房子,我也就只在五六線生活,慢生活也挺好。最近一年多母親生大病,需要很大的開支來維持。讓我承擔,我決絕了!既然是按照老習俗把我嫁出來了,而且一分錢也沒貼,那麼,我也不承擔醫藥費,每年五千塊錢,加三節,每節五百塊錢,盡我自己的孝心。

實話說,當我拒絕我媽的時候,她的心裡肯定也非常不是滋味,對我有意見。我現在在家帶孩子,沒有收入,全靠老公一個人工資,那時候怕傳染,我老公去檢查也說有症狀,我就瞞著我媽,但是後來我媽也聽說了,但是一直沒有關心過我老公,只一心想著跟我們要錢。我的心涼涼的。其實,當時的情況可想而知,母親病,老公病,感覺自己就是硬撐著。真怕老公有個什麼,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在這件事過去後,我和我媽的關係基本就屬於比較冷的狀態。剛剛生病半年多我幾乎每天一個電話,這件事之後我也很少打電話,我關心他一日三餐,她除了嗯啊別的也不說!後來我半個多月打一次電話,他生氣我不打電話說以後以後我別打電話了,我說好的。後來也沒打過了,偶爾給我爸打一個,也不想多聊。

為這些事,經常一個人哭。感覺生無可戀,活著沒意思。死又死不得,孩子還這麼小。我的婆媳關係也一般,小姑子倒是在孃家跟在自己家一樣,平心而論,心裡非常不是滋味,孃家不親,婆家不親。而且根本不是同一種人,我們怕佔別人便宜,他們怕他們自己吃虧!人情冷暖,很難說,最近公公說,我們跟小姑子走的不親。我現在對親情真沒什麼好感,只是不希望孩子將來像我們這樣,內心也很矛盾,人生難,有錢有有錢的難,沒錢有沒錢的苦。箇中滋味,只有自己體會!

我如果有兩個房子,要看孩子的家庭情況,過的不好的就多幫幫,過得好的就少傾注點。可能會略微偏向兒子,畢竟是傳宗接代的思想,但是女兒也不會虧待,十指連心。


成長媽咪


我剛好有一兒一女,哪怕只有一套房也願意優先給女兒。一是女兒出嫁後照顧少了,更加心痛,我必須讓她婆家知道女兒是寶貝,不能讓婆家看不起。兒子終歸離自己近,可隨時照顧。二是兒子是男子漢,更應該有責任有擔當,照顧好姐姐妹妹、讓利給姐姐或妹妹是理所當然!我兒子沒有絲毫意見,我家從小就偏向女兒些,因為這就是我們的家風,男人就應該更加努力地奮鬥,更多地面對挑戰和困難,更多地承受苦難和壓力,為家人更多地奉獻,照顧好姐姐妹妹是責任所在。堅毅、勇敢、責任、擔當是男兒本色,我要求兒子必須做到。


五月紅棉


如果你有一兒一女,有二套房,你會給女兒一套房產,這個問答題,各人有各人想法,如果說,是我,我肯定不會給女兒的房產,按我們這裡的規定,女兒不得父母親財產,再則,女兒嫁給男朋友,肯定會有房子,老思想總歸有的,應有財產歸兒子,應負的責任也有兒子負擔,如果說,兄妹倆比較好說,兄願意一套房產給妹,這是他的兄妹倆商量,當然以後父母親負擔也由兄妹倆共同負擔,這有各種情況而定,真的說要家和萬事興,互相體諒,互相幫助,互相尊重,這是我的觀點,對錯讓眾多老師網友提寶貴意見。


89200abc


前兩天還和老公討論了這個問題,老公給的意見是,如果只有一套房,肯定是姑娘的,如果分財產,肯定姑娘比兒子要多拿。

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在我們這一代,父母多是重男輕女,覺得女兒是嫁出去的,兒子是要養老的,就像我父母,雖然我小時候我父母一直強調對我比對我弟弟更好因為我是老大,也比較乖,但是在長大結婚後,父母對兒子和女兒的態度還是非常明顯的。

當時的彩禮父母都給了我,但是其他的東西也就沒有了,但是弟弟就不同,買房的首付,買車添錢,都是父母因為在他們的意識中兒子的人生大事就是父母的責任,所以他們默認兒子要養老。女兒,他們也從沒提過養老的事。

但是同為子女,在我心裡我和弟弟需要承擔的責任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從不計較這些。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把愛都給了女兒把錢全就給了兒子。

但是反過來自己做了父母,我希望作為父母我們儘量能夠一碗水端平,因為父母的舉動往往是對孩子愛的表達。在財產這件事情上,我會遵循這樣的原則。

誰能力強誰少拿,誰能力差誰多拿

不管兒子還是女兒,如果他的能力很強,自己可以買車買房,那就把財產多分給能力差的兒女,畢竟都是自己的孩子,當然希望他們都能夠過好。有能力不愁錢,沒有能力父母希望可以多幫襯點,如果孩子教育的好,不用父母操心,都會相互幫襯,如果這樣,父母財產給多給少沒有多大意義。

如果孩子實力相當,一人一套

既然有兩套房,那麼自己百年之後當然是一人一套,因為他們都是我的子女,沒有厚此薄彼之分,不希望他們覺得父母偏心,更不希望他們因為財產的事關係不和,沒有任何意義,我覺得親情比金錢重要,錢可以慢慢積累,但是手足之情可能只有這一個人。不要因為錢傷了感情,本來是讓兩個孩子在這世上有個依靠,千萬別因為錢反而成了仇人,生孩子的初衷都被改變了。

如果只有一套房就給女兒

為什麼要給女兒,因為這個社會女性相對來說還是弱勢群體,我不知道我的女兒未來會有什麼樣的生活,但是我希望可以讓她的生活有更多保障,她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因為這個社會上女人比男人的選擇少了太多。

如果這個社會男女就業不用區別對待,男人也能生娃,女人不用工作被罵不顧家,迴歸家庭又被罵沒有經濟能力。真正的實現男女平等,法律能保護沒有工作照顧家庭的媽媽,那我覺得這房給兒子也行。

但是事實是女人明顯選擇性更小,所以只有一套房,我們給女兒。


豌豆媽媽育兒


那肯定給,如果只有唯一一套我可能給女兒,不給兒子。這可能許多人無法理解。其實兒女全一樣,我們家庭從祖父開始早已沒有重男較女觀念。到我父母這代,更是這樣。父母祖祖輩輩,也是上海人,因而思想觀念也較開放。這次我們市中心動遷,分到三套住房還有部分現金,父母把地段最好,面積最大的給小妹,我一套在上海近郊,面積比小妹小很多。還有一套父母居住。我當時覺得有些不公平,但又不能說什麼,既然說是男女平等,那我作為兒子又憑什麼得到的和小妹差距這麼大?從房價耒估蒜,小妹房價總價可以說是我房價二倍以上,這合理嗎?這些想法一直芷在心中,又難以爭辯,房子畢竟是父母的,小妹又是手足之情。再一想父母還是想到我,這一想心中也就平靜了。父母把我們兄妹都培養讀完大學,而妹妹更是被父母寵愛,一定要培養其讀完研究生。目前如願以嘗。目前我在一家外企任職,小妹在一家著名醫院任主治醫生。生活都不錯。我又通過自身努力,把近效房子換回到市中心。這時我才懂得父母良苦用心。後耒父母告許我,作為一個家庭,一代強過一代才是正道。現在你們這一代比我們強,感到很心慰,如果你還不如父母,那這是我們責任,沒做好當父母責任。做好這些並不是給你多少,而是要教會你本領,能力,及知識,這些東西你會用之不盡,只要你足夠努力,肯定比我們這代強許多。作為一個兒子,要有擔當,要有壓力才行。什麼都現存的,這不是愛你而是害你。這就是當初為什麼大房子,好地段給小妹,而小面積,地段差的給你。再說小妹從小身體體質差,自然應多照顧。所以更應培養她,中國有句俗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只有自已優秀了,才會接觸到許多更優秀之人。世界才會更廣寬。因此我今後有一男一女,有二套房肯定一人一套要是隻有一套只給女兒,讓兒子自已打拼天下,他可能得到更多。關健在於培養,教育。我今天更是堅信,只要你足夠優秀,這種眼前所謂利益都不在話下,你肯定會看得更遠,收穫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