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州故事】鐵佛寺起義


【乾州故事】鐵佛寺起義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蔣介石如坐針氈,調集重兵對陝北根據地進行“圍剿”。為了保衛黨中央和陝北根據地,中共陝西臨時省委決定:迅速開展游擊戰爭,發展抗日力量,擾亂敵人後方,牽制圍剿部隊。於是派中共地下黨員呂劍人、張庚良回乾縣發展地下武裝力量。

當時乾縣非法武裝雖然強大,但比較零亂,鐵佛寺、注泔、關頭、臨平等處的頭目又各霸一方。只有張庚良的本家張敖娃、張科科為首的鐵佛寺民團同原國民黨十七路軍旅長劉文伯在陝南被紅軍打敗後回乾縣與二張聯合組成的這支非法武裝,人馬多,勢力大,是改造利用和聯合的主要對象。於是,張庚良首先通過紳士劉文伯當上了鐵佛寺保安隊分隊長,在乾縣站住了腳。中共黨組織派在楊虎城憲兵營做地下工作的劉庚等人來鐵佛寺協助工作,張庚良把他們分編到各班當戰士。通過交朋友、拜兄弟、教識字、教唱歌,他們宣傳抗日,有計劃地開展教育改造工作。呂劍人又為鐵佛寺保安分隊收編了關頭分隊十多人,還購回一批槍支、彈藥、油印機和望遠鏡等物資。部隊接連開展了幾次小規模戰鬥,繳獲了一批槍支,收編了從永壽縣保安隊譁變的雷振忠等20餘人,並吸收了部分農民青年。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努力,部隊已發展到200餘人,長短槍200多支,戰鬥力大大加強,這一切引起了縣保安大隊的懷疑,且矛盾日益激化。在這種情況下,中共黨組織指示部隊加緊準備起義,公開打出抗日旗幟,成立陝甘邊抗日聯軍。

1936年10月初,聽說國民黨東北軍有一個連沿西蘭路北上圍剿紅軍,為了破壞敵人交通線,補充軍需,部隊決定打伏擊。但敵軍另走它路,伏擊未成,只打死一個敵兵,反被永壽縣保安大隊抓去兩名戰士。為了防止被捕隊員洩露機密,劉庚與張庚良商議,決定先下手為強,打他個措手不及,乘勝起義。


【乾州故事】鐵佛寺起義


17日下午,部隊從鐵佛寺分幾路出發,傍晚在陽峪鄉新店村彙集。張庚良、劉庚做了動員,對攻打永壽縣城做了部署。戰士們士氣高漲,嚴陣以待。天黑後,隊伍直奔永壽縣政府,迅速隱蔽在縣政府周圍,讓熟悉情況的雷振忠叫開縣政府大門。雷一進門就把衛兵抓起來,戰士們立即衝進去,敵保安隊倉皇應戰,雙方展開了激烈的交鋒,敵人多數被俘,部隊繳獲大批槍支、彈藥。縣長祁雲石見狀,驚恐萬狀,拿起電話向外求援,但電話線早已被起義軍切斷。拂曉,戰鬥勝利結束,祁雲石以及偽府其他成員全部被趕到打麥場上。劉庚宣佈了祁雲石的罪狀後,當場將其正法。然後釋放了全部在押囚犯,大街小巷貼滿紅紅綠綠的標語和油印的《告民眾書》。

10月18日早飯前,部隊撤離永壽縣城,在乾縣梁山鄉坊裡村休整後,正式宣佈陝甘邊抗日聯軍成立,張庚良任司令員,劉庚任政委。300餘人分編為特務、手槍、騎兵、長槍等4個大隊。戰士們高舉抗日的旗幟,高唱抗日戰歌,浩浩蕩蕩開進麟遊山。他們一路嚴懲惡霸,救濟貧民,所向披靡,活躍於麟遊、扶風一帶。

陝甘邊抗日聯軍的革命行動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極大恐慌,多次派兵追剿,都未能得逞。11月底,敵人派東北軍獨立十團和麟遊縣保安隊聯合追剿,聯軍在永壽縣嶽御寺被敵人包圍,戰士們英勇抗擊,最終因敵眾我寡彈盡糧絕而失敗,特務隊長祝永德等光榮犧牲,張庚良、劉庚只好決定分散隱蔽,化裝突圍。

起義雖然失敗了,但這畢竟是陝甘寧邊區第一支公開打出抗日旗幟的武裝部隊。這支武裝力量的建立與活動,不僅對全省革命形勢是極大的促進,也對保衛陝北根據地、保衛黨中央起到了重大作用。抗戰爆發後,當年起義播下的星星之火終於在渭北高原燃起了革命武裝鬥爭的燎原烈火。(乾縣縣委辦 王建平 趙軍領 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