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汙染最重的不是切爾諾貝利,而是被稱為數字填埋場的貧民窟

全球汙染最重的不是切爾諾貝利,而是被稱為數字填埋場的貧民窟

隨著《切爾諾貝利》5集劇的播出,又將人們的視線重新放到這個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釋放的輻射物質幾乎是廣島原子彈爆炸的400倍,至今仍然影響著當地區域的生活。

然而,儘管切爾諾貝利事件是眾多災難發生地中最廣而人知的,但是不管你信不信,世界上還有一個毒性更大,更恐怖的地方。

全球汙染最重的不是切爾諾貝利,而是被稱為數字填埋場的貧民窟

被稱為“數字填埋場”的阿博布羅西垃圾場

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又稱鐵匠研究所,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機構,每年都會評定出10大汙染城市,該組織認為加納阿克拉的阿博布羅西垃圾場是世界上毒性最大、汙染最嚴重的地方,而切爾諾貝利名列第二。

全球汙染最重的不是切爾諾貝利,而是被稱為數字填埋場的貧民窟

這是怎樣槽糕的一個地方呢?

阿博布羅西垃圾場是非洲第二大電子垃圾處理中心。

所謂的電子垃圾,是一個非常廣泛的名詞,主要是指那些被人打破或者遺棄的電子商品,比如微波爐、電視、冰箱和電腦等。

加納每年從國外進口約21.5萬噸二手消費電子產品,主要來自西歐,這裡已經成為“電子產品”的最後一站,另外加納每年自己也會產生12.9萬噸電子垃圾。

全球汙染最重的不是切爾諾貝利,而是被稱為數字填埋場的貧民窟

明知道東西是二手的,為什麼這個地區會大量進口呢?

因為貧窮。

早期,當地只有5萬多人口,位於加納首都附近,雖然不能和我國的城市相提並論,但在非洲也算是個人口活躍的城市,由於國家發展問題,當地比較貧窮,再加上當地人們對電子產品需求不斷提升,買不起新的,因此就只能進口舊的使用。

全球汙染最重的不是切爾諾貝利,而是被稱為數字填埋場的貧民窟

大量回收背後,滋生的產業鏈,是當地主要的經濟

對於可以利用的電子產品,往往會被重新回收利用。

在當地,有數千家維修和翻新電子設備的公司,專門為那些買不起或不想要新機器的消費者提供服務,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經濟活動。

對於無法使用的電子產品,垃圾場主要工作就是分解電子產品,並相應回收各個組件。

在這裡,大大小小的商人貪圖金屬而不是絕緣材料,都非常喜歡絕緣電線。這些金屬會被出售給當地的金屬銷售商和其他商人,因此也養活大部分的貧窮人口。

全球汙染最重的不是切爾諾貝利,而是被稱為數字填埋場的貧民窟

也許你會覺得,僅僅是垃圾回收處理,怎麼會造成如此大的汙染呢?

原因就在於垃圾回收的技術。

鑑於當地人對於金屬的熱愛,為了能快速、有效地分離出金屬,往往採取最原始的方式,焚燒。

焚燒過程中,不僅會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而且由於電纜中含有一系列有毒重金屬,鉛就是其中一種,這些重金屬會進入空氣、土壤、水,以及至少5萬名生活在附近的貧困人口地區。

全球汙染最重的不是切爾諾貝利,而是被稱為數字填埋場的貧民窟

有關組織認為土壤中鉛的標準含量為400ppm,而阿博布羅西的樣品中鉛含量超過18000 ppm,大約是有毒標準的45倍,不僅如此,在其他樣本中還發現了鋁、銅和鐵也超標了。更糟糕的是,阿克拉三分之一的街頭食品攤販從阿博布羅西的一個市場購買,這意味著這座城市250萬人口吃的食物也可能受到了嚴重汙染。

因此,儘管切爾諾貝利仍然很可怕,但是阿博布羅西最終會影響的人將會更多。

全球汙染最重的不是切爾諾貝利,而是被稱為數字填埋場的貧民窟

最後

阿博布羅西垃圾場最大的問題,不是被當做“電子產品”隨意傾倒地區,而是自身的問題。根據聯合國環境部門報道,在加納傾倒的電子廢物中有85%是加納和西非自己生產的。

換句話說,僅僅停止從發達國家進口電子垃圾,不會改善阿博布羅西垃圾場的情況,最根本的解決方案必須來自加納本身的改變和那些依靠電子謀生的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