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式發射井的導彈生存能力低,我國為何還保留“東風-5”?

別看了小姐


固定式導彈發射井生存能力的高低咱們先暫且不論。

先說說如何打導彈發射井吧。搞明白了這個問題,我們才可以真的瞭解固定發射井生存能力到底是怎樣的。

這是一個從空中拍攝的導彈發射井外部設施圖,一個導彈發射井和其周邊外圍設施盡收眼底。

但是這是飛機在低空拍攝的自家發射井照片,設施才可以清晰可辨。

同樣的發射井如果從中空去看,基本上就已經很難辨認設施了


如果是在衛星上去看同一個導彈發射井,就已經十分難以辨認了


首先的一個論據——導彈發射井並非大家想象的那麼容易被發現。

之前出過一個段子,美國興沖沖的通報,發現了一個我們的導彈發射井群。

其實走進了看那只是我們的土樓。


東風-5導彈的直徑只有3.35米,而一個東風-5導彈發射井的範圍也就只有方圓10米多一點,這個大小在衛星上第一不好辨認、第二則是很難精確定位。


那麼我們繼續走近一個發射井看看發射井的樣子:

大多數導彈發射井上面覆蓋了1-2米厚的鋼結構井蓋。通過精心設計的洩壓結構對整個發射井提供完善的保護。基本上目前服役的導彈發射井的防護標準是30萬噸當量核彈直接命中不影響使用,俄羅斯的是50萬噸級核彈直接命中不影響使用。

所以這裡就引出了一個論據二——彈道導彈發射井並不容易摧毀。

用鑽地炸彈去炸可以嗎?還真不行!

從結構上了解一下就會發現,一個導彈發射井邊緣的防護並不比頂部防護更弱。


為了能夠切實的摧毀對方的導彈發射井,美國和蘇聯不斷的加大了自己核彈當量。本來僅僅需要一枚30萬噸當量的核彈就能夠重創一座城市,而美蘇卻開發了大量50萬噸-80萬噸甚至一百萬噸級的核彈頭。這些核彈攻擊城市就是殺機的牛刀了,它們唯一要摧毀的目標則是——對方的彈道導彈發射井。

所以只有用超大當量的核彈精準打擊才可以摧毀導彈發射井。

但是要注意的一點是,導彈發射井是一個黑箱,平時蓋著蓋子覆蓋偽裝後很難判定井內是不是有一枚導彈,也許就是一個空的假目標。

所以對於真正摧毀一個導彈發射井使這個國家喪失掉一枚洲際導彈,往往需要發射10-15枚洲際導彈進行摧毀。這種交換比還是很划算的。


因此固定發射井導彈還是很有威懾能力。


說回東風-5(上圖就是東風-5的發射井),由於採用兩級液體火箭發動機,東風-5的射程更遠載荷更大。目前我們還沒有真正的固體火箭能夠達到東風-5的性能。


這也是為什麼東風-5能夠至今不斷改進一直服役的一個重要原因了。


軍事這東西,千萬別覺得一個型號老了就沒有價值了,可挖掘的價值多了去了。


軍武數據庫


此次國慶70週年閱兵式上,我國展示了一款經典的武器,也就是東風5B洲際導彈,東風5B比較新,但是東風5這個系列由來已久,早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就第一次向世界上公開了東風5洲際導彈,他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洲際導彈,屬於一種大型液體燃料導彈。

圖為老式的東風5液體燃料重型洲際導彈。

東風5導彈使用固定式發射方式,生存能力確實低於我國現役的東風31、東風41等新型固體燃料機動發射式洲際導彈,但是固定發射也不意味著就一定生存性差,畢竟他們還有發射井的保護,可別小看了發射井,發射井都是按照抵抗一定烈度核打擊的標準設計製造的,有些加固的發射井,除非用多枚核武器反覆打擊,否則都無法摧毀,所以說發射井也有他的安全性。

圖為東風41中型洲際導彈,雖然發射距離也遠,突防能力也強,但是一次投送的彈頭沒有東風5更多。

何況,東風5B導彈有他的固有優勢,比如最早的東風5導彈射程12000公里,現在的東風5B導彈射程更是可能提高到14000公里,這個射程雖然並沒有比現在的東風41導彈多出太多,但是東風5B在同等射程下載重更大,他可以攜帶10枚左右的分導式多彈頭,也可以攜帶多個高超音速彈頭作戰,因此作戰能力要比輕型洲際導彈東風31和中型洲際導彈東風41要高許多。

圖為東風5B洲際導彈。

再者,東風5系列洲際導彈雖然老舊,但是好歹是洲際導彈,世界上有洲際導彈的國家才幾個?何況還是東風5這樣的重型洲際導彈,像印度這樣的國家對這樣的導彈都是可望而不可求,我們又何必自己放棄呢?東風5B導彈就算是再老,他也是可以打擊到北美地區和全球任何角落的洲際導彈,就算是發射出去被攔截,都能起到掩護其他突防力更強的洲際導彈的作用。

圖為核導彈發射井,他們都進行過加固設計。

再者說,導彈分為不同的用途,東風5B是反應時間較長,發射前的準備程序較為複雜,但是如果是發動首波次的打擊,那麼對於速度的要求不見得會很大了,東風5B可以一次投送更多的彈頭,增加打擊的密度和威力,這比快速反應,但是發射較少的彈頭也要來的更實在,況且也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有洲際導彈攔截能力,比如英國、法國、印度等國都沒有攔截能力,如果和他們作戰,別說是東風5,就算是東風4都可以用。

圖為東風41、東風5B、東風31AG三款我國現役主力洲際導彈。

所以說,東風5老當益壯,依然先進,依然堪用,而且是堪大用,我們可不敢自斷臂膀,自己放棄這樣的鎮國利器。


海事先鋒


首先固定式發射井生存能力低,與我國還保留“東風5”是兩個問題,兩者沒有直接關係!

先說第一個問題,固定發射井生存能力低的問題。

這個毋庸置疑。數據表明,如果全面核戰爆發,固定發射井在第一波核導彈攻擊中的生存概率僅僅只有10%,陸地機動發射平臺生存概率20%,空中平臺生存概率50%,戰略核潛艇生存概率高達85%!

僅僅10%的生存概率,不得不說固定發射井的生存概率確實非常低,但那又怎麼樣呢?固定發射井的導彈基本都處於戰鬥值班狀態,而核彈發射大國都建有太空監控平臺,任何洲際導彈發射都逃不過空中監控,即使是洲際導彈以20~25馬赫速度飛行,從美國飛到中俄也要至少半個小時以上,而固定發射井導彈不會等到這些導彈落地就會反擊,至於反擊後這些發射井是否生存下來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固定發射井的最大優點就是隨時可以發射,隨時可以反擊,陸地上機動發射平臺的準備時間大約也要0.5小時左右,這還是理想狀態,戰爭時期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而空基平臺起飛後,速度基本都是亞音速,僅僅只有俄羅斯圖160可以超音速突防,也才僅僅2.2馬赫左右,要這些空基平臺飛過去反擊恐怕至少10個小時以上,而深海里的核潛艇生存能力確實很強,可隱藏在深海沒有信號,必須每天上浮接收信息,運氣不好也許世界都被核彈毀滅了他們還呆在大洋裡巡邏!這不就體現出固定發射井的價值了嗎?

再來說東風5為何還沒有淘汰?

東風5服役是在1981年,至今38年了,在我國服役東風5洲際導彈的時候,美國的最後一款液體燃料洲際導彈已經退役了,蘇聯的洲際導彈也已經發展了好幾代了。液體燃料洲際導彈確實有很多的缺點,這種燃料具有腐蝕性,因此都必須在發射前裝燃料,準備時間大概在10個小時吧!恐怕戰鬥值班的東風5維護成本應該相當的貴和麻煩!

而我國有了東風41後,射程也達到了1.4萬公里,而且固定燃料從生產過程終究已經加註完畢,發射準備時間大大減少,也就大約半小時左右,優勢非常明顯。有了替代產品後,東風5必然面臨退役的問題,但退役也是要有個過程的,洲際導彈生產過程本來就是慢慢的生產,東風5也不例外,估計第一批次38歲,而最後一個批次大概在20歲左右,有很多還能用,也就沒有必要這麼快退下來,更何況東風41才剛服役,也無法同時全體替換,個人覺得東風5B應該會在10年內被淘汰掉,當然這僅僅只是個人的看法!


狼煙火燎


很多網友不解,為何中國有了機動發射的東風31、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後,還要保留“落後”的固定式發射井發射的東風五b?
東風5b是一款採用固定式發射井發射的液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


其實這裡存在一個誤解,即液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比固體燃料的差。誠然,相比機動發射的東風31、東風41,東風五b由於採用發射井發射,一旦被鎖定,生存幾率較低。這是其一大缺陷所在。此外,發射井發射的東風5b,必須在發射前加註液體燃料,這至少需要幾個小時的測試準備時間,在時效性方面差很多,不像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那樣豎起就發射。
東風5b體積十分龐大,大到要分開運輸

但東風五b也有其自身的優勢,即自身重量大,火箭發動機推力強,射程遠,能攜帶的有效載荷比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要高許多。比如一般認為東風五b發射重量在200噸上下,最大射程介於1.1~1.4萬公里之間,可攜帶6個分導式彈頭,最大載荷4~5噸。射程和攜帶彈頭數量上,並不比東風41遜色多少,但最大載荷遠大於東風-41。


分導式彈頭示意圖

作為戰略核武器,無論是東風31、東風41還是東風5b,基本沒有真正用到的機會。這樣一款國之重器,無論什麼時候,放在那裡都是一種威懾。這東西你有了,可能不會覺得有什麼特別,但你若沒有,問題就大了。
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即意味著毀滅


就讓它永生待在發射井裡吧,那就是對世界對和平最大的告慰。


兵者詭道也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核打擊必備。

發射井導彈雖然生存能力低下,準備時間長,但不是說沒有作用。

如果用於第一波核打擊,比如東風5這種導彈還是很有用的。

比如東風5B導彈採用二級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最大射程15000公里,可攜帶1枚3000公斤的威力為300~40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或4~6枚分導核彈頭,命中精度500~2000米。

就核打擊來說,這種性能已經足夠了。

自然,東風5有很多缺陷,但用於第一次核打擊也就是先發制人,仍然具有非常強的核攻擊力。

第二,數量的重要性。

核威懾力絕非你有幾枚核彈就行了。

美軍現在有3000多枚現役核武器,而其他國家都不多。

如果一個國家只有100枚核彈,試問能夠和美國平等和對抗嗎?

美國可以將你的國土大小城市全部炸碎,你頂多可以摧毀美國一些大城市而已。

而目前東風41,東風31這種比較新式導彈的價格極為昂貴,部署也困難,仍然需要東風5這種彌補數量的缺陷,增強核威懾力。

第三,最低程度可以讓美軍分心。

打個比方來說,如果美國先發制人,核攻擊中國。

那麼,第一波優先打擊目標中就包括東風5的發射井。

因為東風5具有核威懾力,無論這個威懾力是大是小,美軍都要第一時間消滅。

但如果沒有東風5發射井的存在,對不起,這些核彈恐怕就要落到其他目標的頭上,甚至可能去攻擊民間的大城市。

所以東風5的存在,減弱了美軍核打擊的威力。

第四,東風5畢竟便宜。

美軍曾經估算過,中國最先進的東風41使用核彈頭,造價就可能超過1億美元。

相反,東風5由於技術老舊,價格就低得多了。

其實,今天的所謂核威懾力很多是走走過場。

畢竟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也沒有瘋到會用核武器的地步。

既然是壯聲勢,東風5這種性價比高的,也足夠了。


薩沙


東風5是我國裝備的一款液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它從1965年開始研製, 1981年正式服役。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東風5都是我國射程最遠、威懾力最強的洲際導彈,成了維護我國核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導彈技術的發展,東風31AG和東風41導彈相繼服役,但是東風5卻依舊是我國導彈家族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又是為什麼呢?

(1984年國慶閱兵亮相的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

作為一款固定發射井發射的液體燃料導彈,東風5導彈自其研製成功之日起就一直不斷在改進。最新的東風5B導彈與早期的東風5相比,期性能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如今的東風5不但可以攜帶多枚核彈頭,還具備了機動突防能力強、殺傷威力大的特點。

(東風5是一款固定發射井發射的液體燃料導彈)

東風5導彈使用液體燃料,所以與固體燃料導彈相比,在同等載荷情況下,東風5的射程更遠。它可以攜帶10枚分導式彈頭,打擊12000—14000公里範圍內的目標,是非常重要的威懾手段。東風5B導彈在2006年研製成功,進入部隊服役時間並不長,所以它還有很長的服役時間。況且製造東風31AG和東風41導彈也需要一定的時間,那麼保留東風5導彈還是很有必要的。另外一方面,我國奉行的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使用固定發射井的東風5導彈往往會成為敵方攻擊的首要目標,也就是說東風5導彈將會扮演著導彈靶標的角色,所以即便東風5被攻擊,我軍也可以用移動式洲際導彈進行核反擊。

(東風5B洲際導彈可攜帶10枚分導式彈頭)

總的來說,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東風5導彈仍將是我國導彈家族中的重要戰略威懾武器,它與東風31、東風41一起構成了我國國家安全的核長城。

(東風41)


戰情解碼


目前來看,一國的戰略核力量主要包括陸基、海基、空基、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隨著具有隱身性能的遠程精確打擊武器的不斷普及,跟陸基機動導彈相比,依託固定式發射井的重型洲際導彈,不靈活、準備時間長,從某種角度上看,就像是“活靶子”一樣。

比如東風-5,就採用的固定發射井的模式,其生存能力跟咱們的新型固體燃料移動式洲際導彈,如東風31和東風41比,肯定是有明顯差距的。不過,實際情形並非就那麼被動。

首先,東風-5導彈屬於“先發制人”的武器,本身的定位就是那個“踹門”的角色。而且,它的發射井也有相當強的保護措施,它的筒倉是根據抵抗一定程度的核攻擊的標準設計和製造的,加上其依託的地形特徵,這些筒倉除非被大量核武器反覆攻擊,光打擊一次兩次的話,很難造成毀滅性的效果。

客觀看,一旦出現核打擊的情形,雙方都持有一定數量核彈,我方的衛星定位和反導系統也在發揮作用,導彈發射井反覆被襲擊,甚至被徹底摧毀的可能性,其實並不大。

其次,固定式發射井的導彈“勁大”、“火猛”,更具有威懾力。

跟使用固體燃料的洲際彈道導彈相比,裝載液體燃料的發射井導彈在同等載荷情況下,射程更遠,戰鬥部能加載更多的彈頭,火力密度大,打擊能力更強。

畢竟,要想在核戰中先發制人,強佔先機,儘量摧毀對方的戰略核設施,考慮到突防概率和命中精度的條件,發射大當量、高精度、高密度的核彈頭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東風-5正並非大家想象中的那麼“老舊”。

雖然說它正式亮相是在1980年代初,但之後一直在與時俱進的不斷“升級”,比如,現在服役的具有分導彈頭攻擊能力的東風-5B就是本世紀的改進版,按使用壽命來看,還挺年輕的,屬於我國國防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不斷改進中東風-5導彈的性能也在不斷提升。在攻克液體燃料的長期保存技術之後,裝好注燃料,就能長期執行戰備任務,準備時間也大大縮短,加上其強悍的多彈頭攜帶投放能力,都屬於一款非常給力的戰略核威懾武器。

加之,不光是咱們中國,其他的擁核國家的洲際彈道導彈幾乎都屬於半公開的核威懾武器,尤其是路基固定式發射井的導彈本,身就不是隨時要拿出來用的,並非像陸基機動彈道導彈和潛射核導彈那樣,特別講究機動性。一旦動用了井式導彈,必然是“要麼生存、要麼滅亡”的大事件。就像普京他老人家放下的那句霸氣的話~“如果俄羅斯遭到核攻擊,那麼,我們就會用核武器毀滅這世界。因為俄羅斯都不在了,我們為什麼還需要一個世界?”

還有,中國的縱深那麼大,地形複雜,本身的衛星偵查和反倒預警系統都在發揮作用,加上前面提及的發射井本身的抗打擊能力,陸基固定發射井的導彈即便自己動不了,但是它們量大、分佈廣,一口氣就被對方順利摧毀的可能也非常低,是輕易打不過來的。

而且,除了咱們中國,美俄兩國目前的戰略核力量中,井基發射方式也佔了很大比例,同樣屬於他們主要的核力量部署方式。

總之,從冷戰時期到當今年代,中美蘇/俄都把固定式發射井類洲際導彈作為核威懾的核心,屬於國之重器的行列。畢竟,要真想把一個國家“從地球上抹掉”,還得靠這種“勁大”、“火猛”的固定式陸基彈道導彈。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這話同樣適合洲際導彈;固定式發射井內,不可能傻到安置機動能力非常強,吊上重卡就能跑能射的固體燃料推進的洲際導彈。

井內安置的只能是射前需要加註液體燃料,沒有數個小時灌裝和測試準備時間,不可能發射出去的液體洲際導彈,不似固體燃料洲際導彈那樣想打就射,是液體洲際導彈最主要的弊端之一。

在太空偵察衛星和間諜無處不在的當下,導彈發射井不被暴落,事實上是非常困難的,對於有軍用衛星的國家來說,哪國部署有多少洲際導彈發射井,基本上都是門清的。

估計軍方也都有打擊固定發射井的預案,有洲際導彈的國家都這樣,不可能對別國的洲際導彈發射井視作空氣,而軍方卻沒有打擊的預案。

本次國慶70週年大閱兵中,在展示的核打擊力量中,所有導彈都是整體裝在重卡上的,唯有最粗壯、最龐大的東風-5B,是將彈體和彈頭拆開來,分裝在重卡上的,原因就是東風-5B過於龐大,本身就不採用公路發射,而是專門待在固定發射井內的液體洲際導彈。

東風-5B,是原二炮現火箭軍裝備的唯一的固定井式發射的液體洲際導彈,我火箭軍主力東風-31、東風-31A、東風-31AG和東風-41這幾型主力洲際導彈,全都是固體燃料推進的,既能車載打擊,也能鐵路機動發射,其機動性和靈活性包括髮射速度都遠在東風-5B液體洲際導彈之上。

但東風-5B也並非一無是處,有著固體燃料洲際導彈難以企及的指標,即火箭發動機比衝高,因此推力特別大,不僅導彈射程遠,而且攜帶有效載荷比固體燃料洲際導彈要高出許多。

由於網絡上找不到東風-5B的具體技術參數,原因讀者都懂的,就以他國的導彈來介紹,俄羅斯新型的液體洲際導彈“薩爾瑪特”,在加滿燃料時重量有100噸,有效載荷高達5噸,能攜帶10餘個分導式核彈頭;而美國陸基固體燃料洲際導彈“民兵3”自重為34.5噸,有效載荷只有0.97噸,威力遠遜俄羅斯的液體洲際導彈。

東風-5B,有效載荷具體數據不詳,只能說能攜帶多枚分導式彈頭,具備突防能力強、毀傷威力大的特點,是維護我國主權,捍衛民族尊嚴的堅強核盾牌,其待在固定式發射井內,本身就是對我有非分想法國家的一種有效威懾。

即便10個發射井內東風-5B發射出去,上百枚核彈頭的爆炸當量,足以摧毀一箇中等以上的國家,即便是任何強國,都承受不住上百枚核彈頭打擊帶來的巨大人員傷亡和破壞,更何況火箭軍還有大批量的東風-31系列和全球最具威懾力的東風-41洲際導彈隨時可以配合東風-5B的核打擊。

東風-5B,廉頗老矣,尚能食飯,依然在火箭軍中服役;自70週年大閱兵以來,某些國家對我態度改觀了許多,這個就是我實力的體現,因為這個世界還未和平,叢林法則依然適合,弱國就只有捱打的份,土耳其打著反恐的旗號越境打擊敘利亞庫爾德武裝,就是最好的實證。


國平軍史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固定式發射井的導彈生存力低是相對而言的,取決於這個地下發射井達到什麼防護能力。

讓我們來看一下美國目前陸基洲際導彈獨苗民兵III的情況。這型洲際導彈的發射井擁有很強的防護能力。

按照美國資料的介紹,民兵III導彈發射井抗超壓水平最初是按照21公斤每平方釐米標準確定和設計的。由於蘇聯70年底啊擁有了P-36系列重型液體洲際導彈,美國為此對發射井進行了加固改進,使得抗超壓強度達到70公斤每釐米。到了80年代,又進一步提高到140公斤每平方釐米。還有部分資料顯示,有部分民兵III發射井抗超壓強度達到了286公斤每平方釐米。

那麼這個抗超壓能力是否足夠呢?根據美軍自己核爆炸試驗數據,當量100萬噸核彈頭必須在距離發射井670米、490米、360米和約300米距離爆炸,才能分別摧毀抗超壓能力21公斤、70公斤、140公斤和286公斤每平方釐米的導彈發射井。

如果按照這個數據評估的話,目前俄羅斯現役的導彈,綜合彈頭威力和命中精度,達不到有效摧毀加固防護的民兵III導彈發射井的效果。

目前俄羅斯現役洲際導彈有白楊-M(單枚55萬噸彈頭,命中精度200米)、亞爾斯(3枚15-30萬噸彈頭,命中精度500米)以及P-36M2(1枚800萬噸和10枚80萬噸彈頭,命中精度500米),即將服役的薩爾馬特(10枚75萬噸彈頭,命中精度150-200米)。

做為我國的洲際導彈東風-5,相信它的導彈發射井肯定進行過加固改進,至於達到什麼水平這個屬於最高機密。


榮華之武器堂


70週年閱兵式上的緩緩而來的東風-41洲際導彈絕對是鎮國神器,按道理來講1998年就出現了東風-31,現在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東風-41也已經正式服役。那麼1981年就已入役的東風-5液體燃料導彈確實有點落伍的感覺,為什麼還要保留?

就目前我國最先進的東風-4洲際彈道導道而言,三級固體燃料推進高機動型,能夠攜帶10枚分導式彈頭。最大射程更是達到驚人的14000千米,再加上最大25馬赫的飛行速度絕對可是第一時間打擊到全球任意一個地方。

東風-41可靠性高、反應速度快、機動性能好,射程更遠、精度更高,由於可以進行公路機動,可以提升核打擊下的倖存力,採用電腦控制的慣性制導系統,命中精度得到大幅提高。加上多彈頭分導重返大氣層方式進行攻擊,就目前防空防導技術而言無法有效攔截。

回到老式東風-5導彈,這是一款採用固定發射井的液體洲際彈道導彈,體型大、載荷大、毀傷威力也大。可以攜帶1枚300-40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或者4-5枚分導核彈頭,命中精度可以達到500米。早期型號1980年服役, 最新分導式多彈頭東風-5B型號2006年才試射成功,到目前為止服役時間也就十年左右壽命還長著。

和機動性、隱弊性更強的路基、潛射導彈不同,雖然發射井方式不能機動,但是威力大射程遠。再加上最新東風-5B並沒有過期,完全可以擔任戰略核反擊重任,雖然有更新的東風-41存在但是畢竟核武器不是造玩具,合理利用能達到有效威懾才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