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居功自高,朱元璋對其封號改了一個字,來暗示他的行為

藍玉,安徽定遠人,明太祖朱元璋時期武將,跟隨朱元璋一路擊敗一系列強敵,其人有勇有謀,屢戰屢勝,是常勝將軍常遇春的妻弟。

藍玉幫助明朝建立並且穩定邊界。北上擊敗北元,南下平定西南,一生建功無數,封號涼國公,官至太子太傅。

當時的藍玉可謂是風光無限,在大顯分光的時候,卻被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謀反,僅僅審問一天便被活剝直死,令人悲哀。藍玉的軍事生涯是非常精彩的,和筆者一起走進他的一生。

藍玉居功自高,朱元璋對其封號改了一個字,來暗示他的行為

跟隨常遇春,從軍起家

藍玉乃是常遇春的妻弟,從軍之時因其有勇有謀,面臨敵軍絲毫不顯慌亂,再加上常遇春的刻意提拔,很快就出任管軍鎮撫。後來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先後由千戶升至大都督府僉事。

其實在明朝的開國將軍之中,藍玉的戰功相比起來,並不是多麼得顯赫,此時智將有傅友德徐達,猛將有常勝將軍常遇春,但是在明朝建立之後,藍玉的軍事才能便被無限挖掘出來,藍玉註定是明朝穩定疆土的一把利器。

藍玉居功自高,朱元璋對其封號改了一個字,來暗示他的行為

隨軍出戰,屢立戰功

公元1371年,藍玉隨老將傅友德攻打錦裡,勝利而歸,一年後,朱元璋不堪北元對邊境的騷然,第二次北征北元,藍玉隸屬徐達的中路軍,拜為先鋒官,西出雁門關,相繼擊敗了擴廓帖木兒遊騎、土剌河擴廓的軍隊。

公元1374年,藍玉親自率軍進攻興河,俘虜了元國公貼裡密赤。公元1378年,西番發生叛亂,藍玉與沐英一起出徵西番,進行為期一年的平叛。

藍玉居功自高,朱元璋對其封號改了一個字,來暗示他的行為

公元1379年班師回朝之後,藍玉被封為永昌候,世襲罔替。公元1381年,藍玉隨傅友德南征雲南,被任命為左副將軍,消滅了頑固在雲南的元朝勢力,藍玉轉而攻打大理,俘虜了元廷平章達裡麻,並擊殺了梁王,戰後論功行賞,藍玉拔得頭籌,獲得首功。

公元1387年,被拜為徵虜左副將軍,跟隨馮勝向北征討元太尉納哈出,查明元太尉勢力範圍後,馮勝派藍玉大雪之日出兵,擊殺了元太尉,並俘獲其子不蘭溪,擒獲了所有元太尉人馬。

藍玉居功自高,朱元璋對其封號改了一個字,來暗示他的行為

當軍隊開往雙遼附近時,生擒了納哈,再次獲得了納哈的全部軍隊。但是,藍玉功勞雖大,卻幾戶都是在開國老將的領導下立下的赫赫戰功,北征期間,馮勝獲罪,藍玉第一次被拜為大將軍,總管朝廷軍事。但是,此時的藍玉,想要名垂青史,還需要獨自領導的一場大戰,實為一個契機。

北上破元,顯赫一時

明朝政權穩定後,北元政權經常南下騷然明朝邊境,明太祖朱元璋不堪其擾,決心一勞永逸解決掉北元政權。藍玉真正靠自己揚名立萬的機會到來了。

公元1388年,藍玉率領15萬大軍征討北元,大軍行進至慶州之時,得到元帝位置的情報,元帝龜縮在捕魚兒海。藍玉率軍日夜兼程到達百眼井時,按照情報已經接近敵軍,卻遲遲不見元軍蹤影,心生退軍之意時被部下勸阻,最終與元軍相遇。

藍玉居功自高,朱元璋對其封號改了一個字,來暗示他的行為

藍玉利用元軍認為風沙天不宜征戰的心理,命王弼率騎兵攻入元軍。元軍大亂,倉促應戰,被明軍迅速擊敗,僅有元帝與其子天保奴逃走。

此次戰役,俘虜元皇后、妃嬪、眾多元官等人,使元軍的政治體制崩壞,金銀珠寶不計其數,馬、駝、牛、羊十萬餘頭,明太祖朱元璋接到捷報,大喜過望,封藍玉為涼國公。藍玉經此次一役,威震江山,超越了已經逝去的開國名將。

居功自傲引君怒

明朝開國名將伴隨著時間的推移相繼離去,藍玉在軍中威望盛高。朱元璋也對藍玉以禮相待,並且結成兒女親家,此時的藍玉已然位及人臣。

仰仗著自己的軍功,藍玉愈發的狂傲自大,在北征北元班師回朝時,藍玉強迫了元皇后,並且在回朝途中,抵達喜封關時,因為守關官吏未能及時打開關隘,藍玉便派人強行闖關,破門而入。

藍玉居功自高,朱元璋對其封號改了一個字,來暗示他的行為

朱元璋知曉後盛怒,將封號“梁國公”改為了“涼國公”,本欲警示藍玉。但是藍玉並未收斂,在民間經常強佔土地,百姓怨聲載道,當御史前去查看情況,藍玉大怒,趕走了御史。朱元璋此時對藍玉的容忍已經達到了頂點。

受錦衣衛告發謀反被殺,藍玉案牽扯數萬人同罪

公元1393年,錦衣衛指揮使蔣瓛告發藍玉謀反,藍玉火速被抓,並於第二天快速處決,朝中上下大為震驚,認為藍玉案審查太過倉促,朱元璋不為所動,以謀反罪判處藍玉,考慮到藍玉是皇親國戚,朱元璋特賜藍玉“全屍”,對藍玉施行了剝皮,留給藍玉全屍,並且滅了藍玉三族,受牽連著多大一萬餘人。為震懾臣子,朱元璋決定昭告全國,並撰寫《逆臣錄》。史稱"藍玉案"。

藍玉居功自高,朱元璋對其封號改了一個字,來暗示他的行為

藍玉案的影響

藍玉案是明初四大案之一,對明朝的影響十分深遠,藍玉雖然位及人臣,但是囂張跋扈,出動了朱元璋的逆鱗,不得已剷除了藍玉。朱元璋是為了鞏固封建集權,使得朱元璋穩固了政權,也威懾了後來的官員。“藍玉案”對於江山的穩固起到了極大的鞏固作用。

參考文獻:

《明史》

《文獻通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