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開發上海第一人

東方明珠,黃浦江畔。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召開。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生氣勃勃,狀如“四葉草”的主場館擴容升級,門口的熊貓“進寶”揮舞雙手,歡迎海內外客商共赴“東方之約”。

伍子胥:開發上海第一人

國家會展中心(上海)

上海,既古老又年輕。2500多年前,滿頭白髮的“申”之行政長官伍子胥,在這裡挖下第一鍬土,成為開發上海第一人,為上海今日之輝煌奠定了最初的基礎,令人景仰。

胥浦塘位於上海市金山區西南部,長8.7公里,南接嘉興平湖市的上海塘,東北流入掘石港。筆者追尋伍子胥足跡來到這裡,但見河面波光粼粼,河岸草長鶯飛,玉帶擁翠,風光秀麗,這裡就是伍子胥當年開鑿胥浦出東海的地方。吳國正是利用這條運河攻入了越國都城會稽(今紹興),取得了決定性的軍事勝利。

伍子胥:開發上海第一人

上海金山河道整治面貌煥然一新

據《上海內河航運志》載:“周敬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95),吳國大將伍子胥在長泖接界涇而東,開鑿了上海地區第一條人工內河航道胥浦。”《金山縣誌》透露出其是以伍子胥名字而命名:“周敬王二十五年,相傳吳國大夫伍子胥鑿河,自長泖接界涇而東,盡納惠高、彭港、處士、瀝瀆諸水,後人稱為胥浦。”

據中國歷史地理學科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譚其驤教授考證:“在上海市區範圍內,金山縣是最早成陸的,最早開發的。”“金山是上海市最古老的地方,是最早設立縣治的地方。”南朝梁時曾“置胥浦縣”,以地接胥浦而得名,屬吳郡。歷史上,胥浦鄉、胥浦裡、胥浦廟渡、胥浦村、楊胥浦等相關地名,在金山地區烙上了深深淺淺的痕印。

伍子胥:開發上海第一人

作者李光榮與夫人趙勤在上海尋訪伍子胥足跡

從長江中游一個水鄉來到長江下游另一個水鄉的伍子胥,將吳人“不能一日而廢舟楫之用”的優勢延伸到戰場上。胥浦為戰神插上了飛翔的翅膀,同時也方便了老百姓。

後人感念伍子胥功德,自漢唐以來就立祠祭祀,名“伍公祠”“伍員祠”,俗稱胥浦祠,位於今呂巷鎮馬新村。明韓魏《伍公祠》詩云:“荒荒落日嶺雲孤,伍相祠前泣鷓鴣……濤聲入夜還吞越,山色迎秋尚吊吳……”清乾隆版《金山縣誌》有載:伍公祠“祀吳大夫伍員,在胥浦上。明嘉靖間毀於倭,遷像於祠左曹大明王廟中。”從此,伍子胥和北宋開國元勳曹彬被合供一廟,但名字還是用的“胥浦廟”。後屢有毀建,逐漸成為地方民俗廟。2006年1月恢復開放為佛教活動場所,後逐步擴大重建,成為胥浦淨寺,香火旺盛。

伍子胥:開發上海第一人

上海金山區胥浦淨寺

胥浦塘雖是吳越爭雄的產物,卻在客觀上起到了溝通太湖與浙江西部諸水的作用,使上海西南部上游來水在杭州灣分流入海(後由於出海口封閉改道而曲折北流),對於聯結滬杭航運至今仍具重要意義。經過整治,古老的胥浦塘又煥發了青春,可通行100噸級船舶,是水運和航運的重要河流。

伍子胥也因此成為《上海水利志》中“人物傳略”的第一人,其功績卓然不朽,名標青史!蘇州胥王園裡建有高18.6米的主景建築“申胥閣”以作紀念,有匾額曰:“一世之雄,允文允武;出將入相,至臣至才。”

伍子胥:開發上海第一人

江蘇蘇州胥王園內申胥閣

帶著對這位開發上海的有功之臣的敬佩,筆者來到黃浦江邊,拜訪了時任華東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副校長、“李支舜語文名師培養基地”主持人、語文特級教師李支舜。正值天命之年的他,曾獲曾憲梓教育基金獎和全國優秀語文教師等稱號,學富五車,著作等身。說起伍子胥,這位伍子胥的小老鄉流露出一種自豪感,引經據典,侃侃而談。

據《上海通志》載:“上海地區,春秋屬吳。戰國先後屬越、楚。”三國時期吳國史學家韋昭給《國語·吳語》作注云:“員奔吳,吳子與之申地,故曰申胥。”意思是說,伍子胥被吳王闔閭封於吳國的“申”地,便叫“申胥”。楊伯峻《春秋左傳注》更是引申說:“《國語·吳語》作‘申胥’,蓋以‘申’為氏”,不過,這一說法沒有得到文獻和族譜的印證。

關於“申”,《辭海》《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中國歷史大辭典》等大型權威辭書均釋為:“上海市的別稱。以境內黃浦江別稱春申江,簡稱申江而得名。”

伍子胥:開發上海第一人

上海一瞥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謂:“舊誤傳為戰國時春申君黃歇所疏導,故別稱黃歇浦、春申江。”接著又作了詳盡論證:“黃浦之名始見於南宋紹興二十八年(1158)高子鳳《南積善寺記》,《宋會要·食貨八之二九》作黃浦塘。元至元年間稱黃埔港。《明史》作大黃浦。本吳淞江支流。《明史·河渠志》:永樂元年(1403)夏原吉言:‘松江大黃浦乃通吳淞江要道,今下流遏塞難浚。’遂用葉宗行的建議,浚江通范家浜,導以黃浦以入海。此後黃浦江取代吳淞江而為太湖下游入海乾流,即今黃浦江。清以後通稱黃浦江。”

黃浦江之於上海的意義,無異於黃河、長江對中國的意義。這條江,由此成為上海市的母親河。至今,黃浦江仍是上海市主要生活用水及工業用水的水源,並承擔著航運、排洪、灌溉、漁業、旅遊、調節氣候等重要作用。

伍子胥:開發上海第一人

黃浦江兩岸燈光夜景

《辭海》與《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的說法相同,其在“春申江”條目中指出:“誤傳為戰國時楚春申君黃歇疏鑿此江而得名。”在“黃歇浦”條目中又說:“此上海黃浦不見於宋以前記載,以此浦為黃歇所鑿,顯系後起的說法。”這充分表明黃歇開鑿黃浦江是個美麗的誤會。

從典籍的記載來看,在“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之前兩百多年,伍子胥就已被封為申,相當於說是首任上海市市長。可以肯定的是,伍子胥所封的這個“申”,不是其祖父的岳父曾任職、位於今河南南陽市唐河縣的那個楚國的邑,而只能是吳國的地盤。因此,“開‘申’之祖”應該是春秋末期的伍子胥,開發上海的第一人也應該是申邑的行政長官伍子胥。

伍子胥:開發上海第一人

江蘇蘇州伍子胥塑像

公元前495年,伍子胥率領上海人民開鑿了第一條逶迤水道。而他肯定不會想到的是,自己修建的用於兵戈之爭的胥浦在兩千多年後依然健在,仍是滬浙水上運輸的主要航道之一,成為今天的一筆寶貴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