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父母,做到這三條原則,福報自然來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孔夫子告訴我們:

孝順父母,做到這三條原則,福報自然來。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都說父母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愛,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無私呢?

筆者曾經在一本心理學專著裡,看到過這樣的一個實驗:

從前有一個兒童心理學家,他在一家幼兒園裡,挑選了兩個班作為實驗對象。於是。他召集了這兩個班級的小朋友,以及他們的爸爸媽媽。

心理學家先是蒙上了家長的眼睛,並要求他們用最長半小時的時間,在兩組孩子中找到自己的孩子。實驗結束後,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找到了孩子

心理學家又蒙上了小朋友的眼睛,在同等條件下,要求他們找出自己的爸爸媽媽。試驗結束後,卻只有少部分的孩子能在父母的提示下完成指令

父母總是在嘴上說著“等你長大,我就放心”“等你考上大學,我就放心”“等你找到工作,我就放心了”……

心裡,卻始終掛念著關於你的點點滴滴,你的手有多大,現在有多高,說話的聲音是堅定,還是溫柔。在人群中之中,喜歡站在前面,還是後面。

而我們,卻似乎永遠都記不住有關父母的一切。哪怕只是一顆小痣,或是一塊繭子。

心理學家由此感嘆道:“父母種下愛,卻從來不苛求發芽。

父母並不苛求孩子的報答與感恩,孩子也同樣不該忘記父母的種種付出。

春秋的時候,子游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大意是,現在所謂的孝順,只是能贍養父母而已。即便只是動物,也知道要養活它們的父母。做子女的給不了父母起碼的尊重,那和禽獸又有何區別呢?

孝順的第一條原則:贍養父母

我國《憲法》明確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但是贍養父母,等同於寄送贍養費嗎?

贍養父母,首先要關心父母。即使只是養一隻寵物,我們也要給予身心關懷。對於父母,我們更應當關心他們的身體、心理以及生活,就好像小的時候,父母關心我們一樣。

多瞭解自己的父母,才能為他們提供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有時候,父母喜歡幹活,幫忙打理家務能讓他們安心、愉悅,更有價值感。倘若孩子不理解父母的心情,僅僅是出於擔心父母勞累而不讓他們幫忙家務,反而會影響父母的心情。

多瞭解自己的父母,才能理解父母心理上的鬱結,針對性地化解誤會。如果父母心頭不快,終日心事重重,身體素質也會因此變差。

贍養父母,要養身,更要養心。

孝順的第二條原則:尊重父母

無私與寬容,讓父母承受了我們最糟糕的模樣。

我們總是習慣性的把最積極的笑容留給陌生人,卻把最煩躁不耐的態度留給了父母。因為父母只會心疼我們在外獨自打拼承受的委屈,於是,我們學會了任性。

愛,容忍了任性,但任性不能得寸進尺。

《禮記》說:“以怨報德,則刑戮之民也”,大意是,用怨恨報答恩情的人,是無法被教育的小人。

孔子說:“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父母愛我們,寬容我們,那我們也應當愛父母,尊敬父母。哪怕拿出對待陌生人萬分之一的尊敬,也能讓父母感到一絲慰藉。

尊敬父母,更要尊重他們的選擇、愛好和人格。

父母,不過也是一對尋常也是夫妻,他們也有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的人際關係。

整日供養著父母,一味地守在父母身邊,有時也會讓父母感到不適。正如公園裡的那些唱歌、跳舞、攝影的大爺大媽,父母也需要自己的生活空間

生活,本就是一場電影。在不同的故事裡,我們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釋放不同的情緒,感受著不同的酸甜苦辣。不要讓“孝順”把父母多彩的生活變成單一的黑白默片。

孝順的第三條原則:懂得勸說父母

孔子說:“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大意是,事奉父母的時候,父母若有不對的地方,要及時勸諫。倘若父母不聽從,自己也要保持尊敬的心態,多為父母操勞,不要心懷怨恨。

隨著年齡的推移,信息不對稱、心理上的執著以及對自己和孩子身體的擔憂,都會讓父母更容易變得不理智,做出錯誤的決定。

還算無傷大雅的,比如教育孫輩的理念不合,對家人的期望和要求有失偏頗等等。更嚴重的,譬如輕信某個所謂的養生專家,誤認為綠豆湯和長茄子就能治百病,又譬如投資哪些實為非法集資的養老理財項目等等。

老人被騙的案例,數不勝數。騙子團伙更是針對老人最為薄弱的心理環節,策劃了一系列的詐騙方案。如果孩子與父母能建立起溝通的橋樑,父母願意告訴孩子,自己最近在買什麼,那麼孩子多半能及時發現詐騙問題,及時止損。

騙子團伙所依仗的,一是某些父母與子女之間缺乏交流,他們不會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

二是長期的不良溝通,不科學的溝通方式只會激發父母的叛逆心理,更加容易上當受騙。

三是正因為父母與孩子關係不佳,那些佯裝關心父母,尊重父母感受的騙子才能趁虛而入。

歸根到底,勸諫父母的前提是我們能理解父母的心意,並且通過適當的表達來說服父母。

勸諫,不是命令。父母不是兩三歲的小孩,我們要相信他們有豐富的人生閱歷,能做出理性的思考和判斷。有時候,和顏悅色的討論,要比義正辭嚴的斥責有效得多。

敢於勸諫,自己就不必忍氣吞聲;懂得如何勸諫,父母也能感受到愛。

好的交流,能讓人事半功倍。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