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师“群嘲”的漫威电影,到底错在了哪?

“漫威不是电影,更像是主题乐园”,不久前知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针对漫威电影的一句简单评论,却没成想在好莱坞乃至整个世界影坛掀起巨大波澜,这位曾拍摄出《愤怒的公牛》《出租车司机》等经典作品的导演,毫不忌讳向外表达着自己对漫威电影的“厌恶”,而此举不仅得到了科波拉、阿莫多瓦、肯·洛奇等欧美知名导演的声援,更引起了与漫威导演、演员的一番唇枪舌战。那么,漫威电影究竟是不是电影,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导演集体对漫威电影进行声讨?


被大师“群嘲”的漫威电影,到底错在了哪?

欧美导演和漫威之间的恩怨硝烟

带着新作《爱尔兰人》,好莱坞大师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在本月接受Empire杂志的专访,聊到漫威电影的时候,这位曾8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的导演毫不掩饰自己的态度:“漫威电影不能称为电影(Cinema),它们更像是主题公园产品,我尝试过观看漫威电影,但看不下去,我觉得漫威电影不是电影,虽然漫威电影制作精良……电影应该是依靠演员传达情感和心灵感受的作品。”

马丁·斯科塞斯的这一言论一出,立刻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漫威粉丝“群起而攻之”,拥护斯科塞斯的影迷则在社交网站上声援偶像,不止是网友、观众被分成两个阵营,业界不少有影响力的人物也都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最先公开站出来反对斯科塞斯这一言论的,是《银河护卫队》导演詹姆斯·古恩,在古恩看来,斯科塞斯的行为属于“没看就进行评论”,随后在《复仇者联盟》中饰演“局长”的知名演员塞缪尔·杰克逊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很多人也不喜欢斯科塞斯的电影。”

被大师“群嘲”的漫威电影,到底错在了哪?

就在关于“漫威电影是不是电影”的话题正讨论的热火朝天的时候,又一位业界大佬站出来声援斯科塞斯,曾执导《教父》三部曲、《现代启示录》等知名作品的好莱坞导演科波拉在采访中表示:“斯科塞斯说的太客气了,他都没说漫威电影是令人厌恶的呢,在我看来漫威电影都是千篇一律”,尽管语句简短,但字里行间里无不透露着科波拉对漫威电影的鄙视,火药味十足。这一言论一出,包括曾主演过漫威电影的小罗伯特·唐尼、娜塔莉·波特曼、凯伦·吉兰等都站出来委婉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而在“反漫威阵营”一边,则加入了西班牙知名导演阿莫多瓦、英国知名导演肯·洛奇和好莱坞演员罗伯特·德尼罗。

被大师“群嘲”的漫威电影,到底错在了哪?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导演对以漫威为代表的漫改超级英雄电影表示不满了,曾执导《鸟人》《荒野猎人》的墨西哥导演伊纳里图就曾公开表示其不喜欢漫威电影,而与斯科塞斯成名于同一时代的好莱坞导演斯皮尔伯格也曾表达过“超级英雄电影可能会像西部片一样慢慢没落”的观点,知名导演彼得·杰克逊、特瑞·吉列姆的言辞则更加激烈,前者曾向外界表态自己“绝对不会执导超级英雄电影”,后者曾公开表示“超级英雄电影是垃圾一般的存在”。

大牌导演批评漫威,导火索何在?

继彼得·杰克逊等导演之后,业界对漫威进行了第二轮“声讨”,与早前不少导演对漫威超英电影的批评不同,斯科塞斯等导演的批评矛头更加有的放矢,斯科塞斯批评漫威电影像主题乐园(模式化),不配被称作电影(Cinema),肯·洛奇将漫威电影形容成汉堡和快餐,无法带给观众真正长久的愉悦和启示,阿莫多瓦指出漫威电影“剥夺人物的本性”,而科波拉则表示之所以批评漫威电影是因为:“我们希望能从电影当中习得一些东西,得到启发,学到知识,获得灵感。”

被大师“群嘲”的漫威电影,到底错在了哪?


事实上,以漫威电影为代表的商业大片和以斯科塞斯为代表的艺术电影向来处于互不侵犯的状态,而此次以斯科塞斯、科波拉为代表的知名导演之所以集体公开表示对漫威的厌恶,最大导火索还是源于迪士尼影业的一次公关行动。在漫威话题正式发酵之前,迪士尼影业对外宣布了2020年的冲奥计划,其中最显眼的作品当属今年全球劲收27.9亿美元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根据迪士尼公布的申报表来看,其申报奖项中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在内的总共13个奖项,可谓野心勃勃。

被大师“群嘲”的漫威电影,到底错在了哪?

作为好莱坞五大巨头之首,迪士尼向外公布自己的冲奥计划本无可厚非,而各个制片厂和发行公司都会在每年的这个时候正式对外公布冲奥奖项和“供你参考”物料,以达到为自家作品宣传造势的效果,但之所以《复仇者联盟4》的冲奥奖项一经公布便引起轩然大波,其主要原因在于学院评委和广大观众对其作品硬质量和艺术性的质疑。奥斯卡的设立,向来是为了嘉奖具有一定影响力、艺术性和现实性的作品,而《复联4》的商业成绩和影响力自不用质疑,但的确谈不上有多高的艺术性,迪士尼试图将《复联4》与这些作品放在同一舞台的做法,显然激怒了以斯科塞斯、科波拉为代表的学院派导演(同时他们也是左右奥斯卡奖最终归属的评委之一)。

被大师“群嘲”的漫威电影,到底错在了哪?

《复联4》所引起的争论,实际上也是去年《黑豹》事件的后续余波。在91届奥斯卡奖上,迪士尼和漫威影业将旗下的卖座作品《黑豹》送入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入围席位,这是漫威作品首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同样也引起了广大观众和业界人士的质疑。包括斯派克·李在内的导演都对这一结果表示不满,认为迪士尼和漫威的公关行为搅乱了奥斯卡评选的传统,也挤压了其他影片的生存空间,对于电影的发展和观众观影习惯的养成是极为不利的。而关于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的这一争论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被批为“主题乐园”,漫威被错怪了吗?

向来坐拥大明星、大投资的超级英雄电影,都是每年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最佳声音效果奖的有力争夺选手,而奥斯卡奖也历来维持着这一不成文的传统,而自2008年以来,漫威电影每年也的确都会在各个技术奖项上有所斩获。但是,先进的视效水准并不等于一部优秀的电影,导演、剧本、表演、摄影、剪辑等诸多环节共同决定了一部电影究竟该被归为神作还是该被扔进垃圾桶,坐拥顶尖制作人才和技术水平的漫威电影当然不至于一无是处,但是自诞生以来,漫威电影也的确陷入了某种公式化和模式化的套路之中,缺乏新意,而这也是漫威电影被批为“主题乐园产品”的原因所在。

被大师“群嘲”的漫威电影,到底错在了哪?

失意的平凡人经历意外事件后化身超级英雄——遇见一个必定被打败的反派——历经困难拯救朋友、家人或是全世界——迎来团圆的大结局……回顾漫威电影的剧情,我们大概可以总结出这样一套模式化的模板。公式化的故事,脸谱化的角色,诸如在战斗时插科打诨这样的搞怪戏码更是漫威电影的通病,为了适应全球化销售,对剧情进行简单甚至“低智化”处理成了漫威突破文化差异的手段,但是将严肃的剧情戏谑化、低幼化的做法让漫威电影赢得更多受众的同时,也让电影失去了深入探讨的可能。

被大师“群嘲”的漫威电影,到底错在了哪?

漫威电影的模式化,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漫威一直以来的“制片人中心制度”,在漫威拍摄的这一系列电影中,更多依靠的不是导演的个人才干和艺术风格,而是制片人的决断。漫威总裁凯文·费奇几乎握有所有漫威电影剧本阶段和剪辑阶段的决定权,而导演只不过是完成其指令的辅助角色。从《雷神》开始,凯文·费奇为所有的电影都框定了一个大致情节和风格,并为其寻找适合的导演和拍摄方式,比如,《奇异博士》中效仿《盗梦空间》制造的视觉效果,就是凯文·费奇主导的结果。

除了模式化的剧情外,无止境的续集创作也是漫威电影被不少业界人士诟病的地方。过去,好莱坞虽然也有《碟中谍》《变形金刚》这样的续集大片出现,但漫威电影宇宙的出现却打破了固有的创作格局,以往一部好莱坞续集都会在上一部电影上映两到三年后才会推出,但是漫威影业每年都会有三部左右的电影上映,这些作品在剧情上有着紧密的联系,正如乐园中每一个项目都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更糟糕的是,其他制片厂也纷纷效仿之,打造自己的电影宇宙,此举不仅造成好莱坞原创电影的锐减,更大大挤压了作者型导演的创作空间,而这也是不少大牌导演炮轰漫威的原因所在。“说实话,我当初也没想到漫威电影会发展到这样,像只巨大的九头蛇。”谈及漫威电影的续集策略,曾饰演钢铁侠的小罗伯特·唐尼如此评论道。

被大师“群嘲”的漫威电影,到底错在了哪?


结语


回顾过往的漫威电影,不难发现斯科塞斯、阿莫多瓦等导演对其的批评并非毫无缘由,同是商业大制作,在漫威之前也曾出现过《指环王》这样既包含商业价值又兼具艺术性的大片,同是漫改超英电影,漫威之前也出现过《蝙蝠侠》三部曲这样具有个人特色和影史地位的作品,而今年在威尼斯大放异彩的《小丑》更是将超英电影带向了现实性的新高度,而只有抛弃以往模式化、公式化的续集创作,才有可能扭转业界对漫威的“主题乐园”式印象,而漫威距离纯粹的电影(Cinema)也才能更近一步。

— THE END —

作者 | 迈克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