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不是電影,更像是主題樂園”,不久前知名導演馬丁·斯科塞斯針對漫威電影的一句簡單評論,卻沒成想在好萊塢乃至整個世界影壇掀起巨大波瀾,這位曾拍攝出《憤怒的公牛》《出租車司機》等經典作品的導演,毫不忌諱向外表達著自己對漫威電影的“厭惡”,而此舉不僅得到了科波拉、阿莫多瓦、肯·洛奇等歐美知名導演的聲援,更引起了與漫威導演、演員的一番唇槍舌戰。那麼,漫威電影究竟是不是電影,又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導演集體對漫威電影進行聲討?
歐美導演和漫威之間的恩怨硝煙
帶著新作《愛爾蘭人》,好萊塢大師級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在本月接受Empire雜誌的專訪,聊到漫威電影的時候,這位曾8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提名的導演毫不掩飾自己的態度:“漫威電影不能稱為電影(Cinema),它們更像是主題公園產品,我嘗試過觀看漫威電影,但看不下去,我覺得漫威電影不是電影,雖然漫威電影製作精良……電影應該是依靠演員傳達情感和心靈感受的作品。”
馬丁·斯科塞斯的這一言論一出,立刻在業界引起軒然大波,漫威粉絲“群起而攻之”,擁護斯科塞斯的影迷則在社交網站上聲援偶像,不止是網友、觀眾被分成兩個陣營,業界不少有影響力的人物也都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最先公開站出來反對斯科塞斯這一言論的,是《銀河護衛隊》導演詹姆斯·古恩,在古恩看來,斯科塞斯的行為屬於“沒看就進行評論”,隨後在《復仇者聯盟》中飾演“局長”的知名演員塞繆爾·傑克遜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很多人也不喜歡斯科塞斯的電影。”
就在關於“漫威電影是不是電影”的話題正討論的熱火朝天的時候,又一位業界大佬站出來聲援斯科塞斯,曾執導《教父》三部曲、《現代啟示錄》等知名作品的好萊塢導演科波拉在採訪中表示:“斯科塞斯說的太客氣了,他都沒說漫威電影是令人厭惡的呢,在我看來漫威電影都是千篇一律”,儘管語句簡短,但字裡行間裡無不透露著科波拉對漫威電影的鄙視,火藥味十足。這一言論一出,包括曾主演過漫威電影的小羅伯特·唐尼、娜塔莉·波特曼、凱倫·吉蘭等都站出來委婉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而在“反漫威陣營”一邊,則加入了西班牙知名導演阿莫多瓦、英國知名導演肯·洛奇和好萊塢演員羅伯特·德尼羅。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導演對以漫威為代表的漫改超級英雄電影表示不滿了,曾執導《鳥人》《荒野獵人》的墨西哥導演伊納裡圖就曾公開表示其不喜歡漫威電影,而與斯科塞斯成名於同一時代的好萊塢導演斯皮爾伯格也曾表達過“超級英雄電影可能會像西部片一樣慢慢沒落”的觀點,知名導演彼得·傑克遜、特瑞·吉列姆的言辭則更加激烈,前者曾向外界表態自己“絕對不會執導超級英雄電影”,後者曾公開表示“超級英雄電影是垃圾一般的存在”。
大牌導演批評漫威,導火索何在?
繼彼得·傑克遜等導演之後,業界對漫威進行了第二輪“聲討”,與早前不少導演對漫威超英電影的批評不同,斯科塞斯等導演的批評矛頭更加有的放矢,斯科塞斯批評漫威電影像主題樂園(模式化),不配被稱作電影(Cinema),肯·洛奇將漫威電影形容成漢堡和快餐,無法帶給觀眾真正長久的愉悅和啟示,阿莫多瓦指出漫威電影“剝奪人物的本性”,而科波拉則表示之所以批評漫威電影是因為:“我們希望能從電影當中習得一些東西,得到啟發,學到知識,獲得靈感。”
事實上,以漫威電影為代表的商業大片和以斯科塞斯為代表的藝術電影向來處於互不侵犯的狀態,而此次以斯科塞斯、科波拉為代表的知名導演之所以集體公開表示對漫威的厭惡,最大導火索還是源於迪士尼影業的一次公關行動。在漫威話題正式發酵之前,迪士尼影業對外宣佈了2020年的衝奧計劃,其中最顯眼的作品當屬今年全球勁收27.9億美元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根據迪士尼公佈的申報表來看,其申報獎項中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在內的總共13個獎項,可謂野心勃勃。
作為好萊塢五大巨頭之首,迪士尼向外公佈自己的衝奧計劃本無可厚非,而各個製片廠和發行公司都會在每年的這個時候正式對外公佈衝奧獎項和“供你參考”物料,以達到為自家作品宣傳造勢的效果,但之所以《復仇者聯盟4》的衝奧獎項一經公佈便引起軒然大波,其主要原因在於學院評委和廣大觀眾對其作品硬質量和藝術性的質疑。奧斯卡的設立,向來是為了嘉獎具有一定影響力、藝術性和現實性的作品,而《復聯4》的商業成績和影響力自不用質疑,但的確談不上有多高的藝術性,迪士尼試圖將《復聯4》與這些作品放在同一舞臺的做法,顯然激怒了以斯科塞斯、科波拉為代表的學院派導演(同時他們也是左右奧斯卡獎最終歸屬的評委之一)。
《復聯4》所引起的爭論,實際上也是去年《黑豹》事件的後續餘波。在91屆奧斯卡獎上,迪士尼和漫威影業將旗下的賣座作品《黑豹》送入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入圍席位,這是漫威作品首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同樣也引起了廣大觀眾和業界人士的質疑。包括斯派克·李在內的導演都對這一結果表示不滿,認為迪士尼和漫威的公關行為攪亂了奧斯卡評選的傳統,也擠壓了其他影片的生存空間,對於電影的發展和觀眾觀影習慣的養成是極為不利的。而關於漫威超級英雄電影的這一爭論也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被批為“主題樂園”,漫威被錯怪了嗎?
向來坐擁大明星、大投資的超級英雄電影,都是每年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最佳聲音效果獎的有力爭奪選手,而奧斯卡獎也歷來維持著這一不成文的傳統,而自2008年以來,漫威電影每年也的確都會在各個技術獎項上有所斬獲。但是,先進的視效水準並不等於一部優秀的電影,導演、劇本、表演、攝影、剪輯等諸多環節共同決定了一部電影究竟該被歸為神作還是該被扔進垃圾桶,坐擁頂尖製作人才和技術水平的漫威電影當然不至於一無是處,但是自誕生以來,漫威電影也的確陷入了某種公式化和模式化的套路之中,缺乏新意,而這也是漫威電影被批為“主題樂園產品”的原因所在。
失意的平凡人經歷意外事件後化身超級英雄——遇見一個必定被打敗的反派——歷經困難拯救朋友、家人或是全世界——迎來團圓的大結局……回顧漫威電影的劇情,我們大概可以總結出這樣一套模式化的模板。公式化的故事,臉譜化的角色,諸如在戰鬥時插科打諢這樣的搞怪戲碼更是漫威電影的通病,為了適應全球化銷售,對劇情進行簡單甚至“低智化”處理成了漫威突破文化差異的手段,但是將嚴肅的劇情戲謔化、低幼化的做法讓漫威電影贏得更多受眾的同時,也讓電影失去了深入探討的可能。
漫威電影的模式化,很大程度上都來自於漫威一直以來的“製片人中心制度”,在漫威拍攝的這一系列電影中,更多依靠的不是導演的個人才幹和藝術風格,而是製片人的決斷。漫威總裁凱文·費奇幾乎握有所有漫威電影劇本階段和剪輯階段的決定權,而導演只不過是完成其指令的輔助角色。從《雷神》開始,凱文·費奇為所有的電影都框定了一個大致情節和風格,併為其尋找適合的導演和拍攝方式,比如,《奇異博士》中效仿《盜夢空間》製造的視覺效果,就是凱文·費奇主導的結果。
除了模式化的劇情外,無止境的續集創作也是漫威電影被不少業界人士詬病的地方。過去,好萊塢雖然也有《碟中諜》《變形金剛》這樣的續集大片出現,但漫威電影宇宙的出現卻打破了固有的創作格局,以往一部好萊塢續集都會在上一部電影上映兩到三年後才會推出,但是漫威影業每年都會有三部左右的電影上映,這些作品在劇情上有著緊密的聯繫,正如樂園中每一個項目都緊緊圍繞一個主題展開,更糟糕的是,其他製片廠也紛紛效仿之,打造自己的電影宇宙,此舉不僅造成好萊塢原創電影的銳減,更大大擠壓了作者型導演的創作空間,而這也是不少大牌導演炮轟漫威的原因所在。“說實話,我當初也沒想到漫威電影會發展到這樣,像只巨大的九頭蛇。”談及漫威電影的續集策略,曾飾演鋼鐵俠的小羅伯特·唐尼如此評論道。
結語
回顧過往的漫威電影,不難發現斯科塞斯、阿莫多瓦等導演對其的批評並非毫無緣由,同是商業大製作,在漫威之前也曾出現過《指環王》這樣既包含商業價值又兼具藝術性的大片,同是漫改超英電影,漫威之前也出現過《蝙蝠俠》三部曲這樣具有個人特色和影史地位的作品,而今年在威尼斯大放異彩的《小丑》更是將超英電影帶向了現實性的新高度,而只有拋棄以往模式化、公式化的續集創作,才有可能扭轉業界對漫威的“主題樂園”式印象,而漫威距離純粹的電影(Cinema)也才能更近一步。
— THE END —
作者 | 邁克李
閱讀更多 影視產業觀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