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心城市,新一線城市,自貿區等,城市級別頭銜有啥用?

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科教城市,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國家中心城市,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自貿區。這麼多城市頭銜,哪個光環最耀眼?哪個對城市來說最值錢?是不是會影響買房?哪個有利於發展當地的經濟水平?

那我們先解釋下這些城市頭銜,據小編自己統計,自1949年以來,上層對城市有三次次大的定位

第一次,1952年,國家先定位了直轄市,省會,地級市,縣級市,這四個不用多說。但是後來國家發現直轄市下一級的省會中人口規模,經濟,工業水平,也差別很大,也就是說省會城市也不一個檔次,所以把一些重要省會城市單獨列出來,取了個名字,叫做副省級城市。副省級城市就是市委,政府,人大,政協的四位一哥都是副部級幹部。其他不是副省級的省會城市就只能市委一哥一個人是副部級幹部,而且還是因為市委一哥進了省委常委才高配到副部級的。這十個副省級城市是汽車城長春,軍工老大瀋陽,蘇聯幫助發展的哈爾濱,軍區所在地濟南,千年商都廣州,民國首都南京,旅遊名城杭州,西南重地成都,九省通衢武漢,西北科研基地西安。

第二次,1979年,這時候國家主要精力是發展經濟,所以批准了15個沿海城市來搞貿易,在這15個城市中又選了五個重要城市,叫做計劃單列城市,這五個城市不用給所在省交地方稅,只給中央交稅。它們是深圳,廈門,寧波,青島,大連,因為稅收原因,這五個城市都比所在省的省會發展的要好,也因此這五個城市也被加入到副省級城市行列。,這五個城市在財政和稅收方面和直轄市是一樣的待遇,其他方面跟普通城市一樣。

第三次,2013年,這時候國家的對外主要矛盾是不夠開放,不夠自由。舉例來說就是國內很多行業外國人是不能控股的,甚至有些行業外國人壓根就不能參與。而對我們老百姓來說,有些事情國內不可以幹,國外就可以幹了。因此在此背景下國家推出自貿區,來做實驗,而第一個就拿中國的經濟老大上海做實驗,上海外高橋自貿區。小編記得批准自貿區那天我剛好在家裡舉辦婚禮,外高橋這個股漲的不要不要的。當然後邊又批了很多自貿區,估計將來每個省市都有自貿區。另一個矛盾就是國家這時候不貧困了,但是發展不平衡,南北差距大,東西差距更大。因此要想均勻發展,國家必須重視中部,西部,東北部,通過在每個大的人口區域範圍內設定箇中心城市來帶動周圍發展,國家中心城市就這樣誕生了。但在九大中心城市中,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天津這五個城市發展已經是國家中心城市了,後邊的成都,武漢,鄭州,西安,這四個城市是國家發改委只是支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但是能不能發展成中心城市就看後期表現了,也就是說後邊四個城市還沒轉正,將來可能會被開除。

再普及一下,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這兩名詞只是民間媒體的說法,不是官方定位。一線城市這個詞語最早來源於廣州一家報社媒體發佈的,但是不管從機場吞吐量,人口規模,GDP總量,知名大學數量還是從軌道交通里程數,國際會議舉辦數量,世界500強總部,五星酒店數量來看,廣深顯然是蹭了京滬媒體流量,所以又說京滬是超一線城市,因為他倆比廣深更厲害。2013年開始上海第一財經日報開始每年評選15個城市,作為將來進入一線城市的後備軍,因此又有了新一線城市的說法。

好了說完這些以後,大家最關心哪個對城市房價最有影響了,個人認為國家中心城市,這個影響最大了,因為國家中心城市是從樞紐性,人口規模,城市可塑性,帶著國家戰略來的,會受中央政策支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