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建築群裡,暗藏八條軸線,你知道嗎?


總統府建築群裡,暗藏八條軸線,你知道嗎?

南京總統府建築群位於六朝宮城遺址,歷經明代王府、兩江督署、天朝宮殿、臨時大總統府和國民政府等官衙府邸。1871年曾國藩重修督署時才奠定建築群現今的基本格局,其後,幾度改建,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建築特徵。“軸線”是中國傳統建築佈局的中心,總統府建築群就有八條軸線貫穿其中。通過建築群中的這八條軸線,既能把握到建築脈絡,也能感悟出歷史變遷。

總統府建築群裡,暗藏八條軸線,你知道嗎?

1、 西一軸線

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室是這條軸線的核心,這條軸線由臨時大總統秘書處、中山廣場、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室、國民政府參謀本部樓組成。

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府辦公室是一幢仿法國文藝復興風格平房,坐北朝南七開間,中為穿堂,是清末兩江總督端方赴歐美考察回國後所建,初名為“寶華盫”,作為接待重要賓客的館驛。因位於督署西部,又名“西花廳”。

2003年,根據史料復建臨時大總統秘書處系。秘書處負責相關文牘事務,印鑑管理、部門協調以及協助總統日常事務的完成。秘書長鬍漢民與陸軍部總長黃興是孫中山的左膀右臂。

臨時大總統辦公室與秘書處之間的庭院,臨時大總統辦公室與秘書處之間的庭院,兩邊對稱的龍柏為當年所植。2011年紀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際,庭院擴建為中山廣場,並立有孫中山先生坐像。

總統府建築群裡,暗藏八條軸線,你知道嗎?

1928年11月,國民政府參謀本部系成立。盧溝橋事變後隸屬於軍事委員會,國府還都後迴歸行政院軍政部,1946年6月改為國防部參謀本部。1935年,參謀本部辦公樓建成,這兩幢二層1200多平方米的青磚小樓,現闢為“孫中山與南京臨時政府史料展”。

2003年,將周邊零散房屋拆除後挖掘建成“博愛湖”,位於參謀本部辦公樓北面,附近種有綠化植被,供人們休息小憩。這條軸線目前以展現孫中山為主題。另據《白下瑣言》記載:“督署箭道(關帝)廟,亦總督致祭”,2002年,“關帝聖廟重修”及“助工題名”兩碑出土,說明督署西部在清初有關帝廟。

2、西二軸線

這條軸線由太平湖及周邊建築、總統府圖書館樓、遊客餐廳組成。

太平湖是西花園的中心,原是通向楊吳城壕的池塘小溪,後經多次開鑿,呈東西對稱、北窄南闊的瓶形,周長五百餘米。東榭西樓,北閣南舫,不對稱地圍湖而建。

忘飛閣水榭,建在太平湖東駁岸,三面臨水。相傳有飛鳥棲息屋頂,自憐水中倒影,戀而忘飛。兩層的夕佳樓三面臨水,與水榭隔湖而望,每當夕陽西下,晚霞餘輝光灑滿樓,是觀賞園中美景的絕佳之處。不繫舟石舫是總統府大院最早的遺留建築,1750年代兩江總督尹繼善為“迎接聖駕”,將總督署西花園改為行宮花園,改建石舫,“不繫舟”為乾隆親賜而名。漪瀾閣立於水中,左右只有石橋與岸相連。太平天國機密房選址於此。1930年代初為高級參謀室。

總統府建築群裡,暗藏八條軸線,你知道嗎?

西花園建築充滿著濃郁的民族氣息,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勾勒出一幅極美的江南園林畫卷。細微之處更見古代建築的精巧,南北風格的彩繪藝術揚長避短、各顯神通。

1929年,總統府圖書館樓建成。它位於太平湖北端,初參謀本部辦公樓,後為國民政府文官處圖書館。其後平房為檔案室,后辟為職工宿舍,現改建為遊客餐廳。

3、西三軸線

這條軸線由主計處辦公樓、桐音館、花廳、觀戲臺及孫中山起居室組成。

主計處辦公樓為二層“回字形”樓房,建於1935年,原址曾有四排平房。此樓後作為軍令部、參謀本部、首都衛戍司令部辦公用房。建國後其與西部建築均屬軍事管理區。東部通道口的水磨石地磚花飾精美,“長城建築事務所設計”、“上海順源營造廠承造”字樣仍清晰可見。

桐音館掩於數棵青桐之中,每逢秋風瑟瑟、風雨飄飄之時,發出風擊雨打桐葉的聲音,就像絲竹演奏音樂一樣,古樸典雅,意境悠長。桐音館與花廳間的假山系多次壘建而成,高低起伏、蜿蜒曲折。花廳、觀戲臺及其東部長方廊均為晚清建築。民國初年,孫中山曾在此議事、會客,其後用於詩會、堂會,國民政府時期為軍務局辦公處。

孫中山起居室在晚清時期是供內眷家人居住。孫中山在此居住時,其前面的平房為廚房之用。

總統府建築群裡,暗藏八條軸線,你知道嗎?

4、西四軸線

主要由貴賓休息室、禮堂、四小院組成。

貴賓休息室的中式院落是民國時期醫務室用房,解放後為辦公用房。2010年改建貴賓休息室時,在地基中發現清兩江總督、太平天國、中華民國時期的建築地基層,同時還出土了被焚燒痕跡壁畫紋飾。

1930年,建成“中西合璧”的禮堂。系盧樹森設計,原址的督署西暖閣拆除後,新建的禮堂多次改建,向南一直擴建成到天井,國民政府許多重要活動都在此舉行。

四小院由三排平房與一幢兩層小樓組成。民國時期先後為典禮局、印鑄局用房。

5、中軸線

這是總統府建築群的主軸線,由門樓、大堂、二堂、八字廳、會客廳、麒麟門、政務局樓、子超樓組成,將“中西合璧”的建築特色體現得淋漓盡致。

總統府建築群裡,暗藏八條軸線,你知道嗎?

1929年,門樓建成。姚彬設計,原址是太平天國天朝宮殿的真神榮光門、清兩江總督署以及舊督軍署大門。在這典型的古羅馬建築風格門樓前,保留了督署前石獅,並加建照壁。2003年,因長江路拓寬照壁被拆除。

總統府大門與大堂間的廣場由水泥條石鋪成,有些柱礎規律地掩於條石下。東、西朝房依舊保持清代建築的風格,東朝房曾為督署的吏、戶、禮三科,西朝房曾為兵、刑、工三科。民國時期是衛士室。

大堂建於太平天國榮光大殿原址,紅柱灰瓦、方磚鋪地的。現在大堂正中懸掛孫中山手書“天下為公”橫匾,東、西側邊門上端依然刻有民國初年刻成的,“清峙”、“瓊樹”、“飛黃”、“璇 ”的四組匾額。

總統府建築群裡,暗藏八條軸線,你知道嗎?

大堂後有東、西廂房各一,其後由封閉的西式通體方格毛玻璃封閉穿堂與二堂相連。穿堂東面是一清代小四合院,西面則是大禮堂。

二堂位置是洪秀全處理軍國大事的“真神天父殿”,內有四根粗壯紅柱,拱形的北門上部是空格窗,天棚、四壁、屋頂、門窗皆為木結構,加上重簷青瓦,就在這粗看是標準中式建築的二堂北面外部,竟是典型的西式風格,碩大的拱形門上嵌有拱心石,並飾以西式花紋。中軸線的前半部分以中式為主,後半部分則以西式居多。

二堂北面的西式拱門外廊與東、西建築相連,正北的敞開式穿堂與一座西式平房相連,兩側是西式圍欄,圓柱已改變為方柱。平房造型與西花廳相似,門前的五級彩色石子臺階呈“八”字狀展開,此處形象地稱為“八字廳”,是主官送賓客經常留影的地方。

1917年,時任副總統的馮國璋任,在一次大火之後新建這幢由“八字廳”通入的平房,這裡後來作為國民政府的內、外賓會客室。平房後又是一“ 中西合璧”的開放式長廊。地面上的彩色磨石上花紋至今鮮亮如新。

長廊中有一樘極具中國傳統的紅色雙扉木門,至今仍用門臼開啟,名曰“麒麟門”。真正的麒麟門早在二十世紀50年代初已拆除,位於現在紅門以北兩、三米處。現在地上還有“建康營造廠制”、“民國二十四年”的字跡。長廊東、西兩邊所通平房都有拱門外廊。

總統府建築群裡,暗藏八條軸線,你知道嗎?

1925年,長廊後的兩層西式樓房建成,此樓在子超樓建畢前是總統府內的最好辦公樓,曾作為文官處辦公樓,後來是國民政府的政務局辦公樓。

位於中軸線最北端的子超樓,系虞炳烈設計,1935年由魯創營造廠建成,原址曾是一排平房。子超樓巧妙地運用前高後低的地勢,從南面看不到底樓。二樓兩邊通西式長廊分別向北用東西延伸。

6、東一軸線

主要由東部諸小院、東湖及文官處宿舍樓組成。

東廂房及相連小院闢為“清兩江總督文物史料展”,復原了兩江總督大堂、花廳等場景。大堂後東面的清代小院闢為“太平天國與天朝宮殿文物史料陳列”,復原了天王寶座、天王書房、樞密室、娘娘宮等場景。兩展用房系清末建成,可分為數箇中式庭院。民國時期,此處為總務局辦公用房。

東湖系2003年拆除原址建築挖掘而成。這裡在1930年代初建有禮堂、餐廳及職員宿舍。

總統府建築群裡,暗藏八條軸線,你知道嗎?

7、東二軸線

主要由六排平房組成。

這裡原有十排平房,在太平天國及督署時期為馬廄,民國時期先後為印鑄局工廠、國府軍樂隊、警衛隊、交通隊、清潔隊及參軍處、主計處宿舍。

2003年,整體規劃拆除四排平房,餘下的六排平房,四排做為“晚清與民國”展覽用房,另外兩排復原了“馬廄”和“民國軍樂隊”的場景,平房周圍是大面積的綠化。

總統府建築群裡,暗藏八條軸線,你知道嗎?

8、東三軸線

主要由陶林二公祠、行政院南、北樓及北門組成。

陶林二公祠原址在長江東街4號(現屬江蘇美術館新館範圍),2007年整體移建於總統府東苑。陶澍、林則徐為兩江地區的行政長官,可謂之為一方“土地”,加上西花園的關帝廟,如此佈局,也對應了清代衙署東西兩路各有土地廟、關帝廟的慣例。

1930年代初,東苑的北部是行政院用地,南部為參軍處用地。行政院原來只有建於二十年代的北樓一座、禮堂一所及職役宿舍各數十間,因事務不斷增加,辦公場所顯得不足。於1933年呈准國民政府,將參軍處與行政院毗連的一塊地面(參軍處清潔隊、國府音樂隊等房屋用地)劃歸行政院新建辦公樓。

總統府建築群裡,暗藏八條軸線,你知道嗎?

行政院北樓1928年建成,為二層混凝土建築,兩邊向南伸展,呈“凹”形。中間屋頂為尖形,兩邊則為平臺。行政院南樓由建外交部大樓的建築師趙深設計,為西式兩層樓房,1934年6月建成。行政院北、南樓的防空洞均在底層地下。防空設施也是當時特定戰時民國建築的一個特色。

行政院北門其實並不是面朝正北,而是略微偏東,準確的說是面朝東北,這在風水上是僅次於東南的好方位。俗話說衙門八字朝南開,而行政院正門朝北,是當時侷限所致。國民政府、參謀本部正門向南,佔據了國府馬路(今長江路)以北的全部區域,而東面東箭道上的那條貫穿市內的鐵路,限制了辦公區域的向東和向北擴展。尊為五院之首的行政院,為了毗近國民政府辦公,只好被安置於東北一隅。東箭道的道路畢竟不如國府馬路寬暢,車輛往來有所不便,於是不久,在大門以東不遠的東牆就又開了東門。

總統府建築群裡,暗藏八條軸線,你知道嗎?

​總統府大院原佔地43202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0815平方米,其中清代與民國建築約70餘棟,建築面積達17338平方米,建國後一直用於機關辦公,受到了較好保護。1956年,“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室”被核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 “天平天國天王府遺址”被核定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辦公機關相繼搬出後,南京中國近代史博物館籌建,先後向東、西、北擴建,併入民國時期的行政院、參謀本部、主計處等區域,建築群面積增至近9萬平方米,2003年全面對外開放。2013年5月,總統府建築群以“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府及南京國民政府建築遺存(1912―1949年)”名稱,被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原文刊於《江蘇地方誌》,摘收於《南京地標——風雨滄桑總統府》,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NJHFHHH,在旅行中感觸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