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冊37
以前沒有智能手機的時候是看時間還有短信之外還有一個方法,就是打通電話可以聽對方說啊,回應對方可以敲出聲音啊!一下就是好兩下就是不好啊!
小李的趣事
我小姑子小時候打針藥量用多了,耳朵聽不見說話吐字不清,他哥哥給他交了好多字,我們給他買了智能手機設置了震動,有什麼心裡話和我們手機上交流,回孃家騎摩托車來的時候妹夫打電話到了給他回個話 ,回到家他把電話打過來我們就知道他回家了,你別看他聽不見手機玩的挺溜的。
手機用戶4669253869
這有什麼奇怪,我們在特殊學校做工時發現,學校裡十歲以上的學生(除了智障和盲眼,有個別盲眼也有手機)幾乎每個學生都有部手機,我們跟他們交流時,他拿出手機給我們,我們問他什麼話就寫到信息裡,他看後,就刪掉,寫出回答,給我們看,他們跟我們正常人一樣發視頻有WiFi(校園裡面的信號還滿好,萬能鑰匙幾乎都是滿格)就用是微信沒有就用信息。看過一個漂亮可愛的小女孩微信,她爸問她學校伙食怎樣,她就把她和同桌几個女孩的飯菜視頻發給她爸,叫她爸放心。
手機用戶52925212199
不要歧視聾啞人,以前我們公司就有個聾啞人,是做設計的,老闆特意請的,很聰明的,在那個公司,他資歷最老,很多年了,老闆都捨不得他走。
他跟他老婆都是聾啞人,人家生活得很好,那時候我們跟他交流都是用QQ打字,現在有微信都用微信了,想做啥樣的只要跟他說了就行。而且人特別好,我們都很喜歡他的。
他們聾啞人也有他們的生活圈子的,他們週末也會去聚會,去效遊,去爬山啥的。所以,你不理解的不一定是正確的。
彥群姐姐
我村有一家近親結婚,舅舅家女兒嫁給姑媽家做媳婦,生兩個兒子兩個都是啞巴,但是兄弟兩個都是大學生,兩個啞巴兒子討的老婆也是啞巴,他們都有手機,一般都是微信,視頻為主溝通,
有些啞巴是又聾又啞,有些啞巴是能聽見的,我有個朋友就是啞巴,有一次我上街坐他摩托車到拐彎的地方他還按下喇叭,很聰明,
又雙叒叕55187097
有人見過聾啞人戴耳麥的嗎 哈哈你不信吧 今年8月份我去福建旅遊 我和一個啞巴拼房 我們去鼓浪嶼玩大家都發了耳麥 啞巴也戴了耳麥 我就問他同行的女兒 他能聽到嗎 他女兒說如果不讓他戴他會生氣的 其實他也不知道戴這個是幹嘛
有你我開心2
有次接了個啞巴發的滴滴訂單,在高鐵站,把我搞醉了,電話不能接,發信息還可以回,問題是他不認路,叫別人接電話也是個女的,也說不清上車點,最後沒接到,找了二十分鐘,主要是人太多,看見了也不認識,又是晚上,又下雨,
健哥!*^_^*
啞巴用手機正常不過了,現在通迅時代人手一個,就連農村的大爺大媽都裝備起來了,有好多都是用兒女用過的扔了可惜,送人不要老人們剛好不講究新舊只要能通話就行,以前在浙江時我們公司有好多當地的人同廠務工,有幾個打扮時尚新潮的年青人,一二年時就用上蘋果5G機啦!上下班都有自己小車,更為驚人的是,他們幾個都是聾啞人,都是啞吧。時間久了,才知道他們還是生產線上技術人才,工資都是七八千上下,特別是有幾個帶眼鏡的女啞吧,那氣場簡直比辦公室的白領還有文化氣質,不講話想本不相信她們是聾啞人,他們同樣走在時代前沿,並且優先使用高科技帶來的快捷便利。他們與外界溝通就用文字表達,一個啞巴想問我資多少,把手機伸過來我一看,他打的字很簡單直接,上面寫,朋友,月入多少,實言相告,我伸手一個巴掌,他馬上打出是五千嗎?我點頭,他又來句還行,加油幹,我的目標過萬,我向他伸出大姆指,他回,很正常他幾個同學都很牛拜的。這就是時代進步的縮影,聾啞人同樣也有上進心。
珍惜今生194798177
在電話、網絡沒有普及以前,書信是人們遠距離溝通的常用方式,然而,由於過去聾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即使接受過教育,書面語的表達和理解能力也往往不甚理想,能寫、會讀的聾人恐怕聊聊無幾。所以,當時聾人想要與遠方的聾人、聽人朋友進行聯絡是非常困難的,這種困難也加劇了聾人與社會的孤立和隔閡。
1875年,美國的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發明了電話,使聽人的生活發生巨大變革,從此,人與人的距離不再遙遠,遠方的世界也不再遙不可及。其實,貝爾的母親和妻子都是聾人、父親是一位聾人教育專家,他本人在聾人教育領域也頗有建樹,電話的發明正是源於他對聾人助聽技術的研究,不過由於當時技術水平的限制,貝爾沒能一舉解決聾人遠程通訊的困難。
人工中介的有聲語言轉書面語
自從有了電話,聾人心中也有了遠方的夢想。1925年,貝爾實驗室成立,致力於遠程通信技術的研究,1948年,世界上第一臺傳呼機Bell Boy在此誕生。1983年,中國內地市場第一家尋呼臺落戶上海,中國進入了“傳呼機時代”,藉助傳呼機上狹小的顯示屏,聾人可以接收到聽人經由尋呼臺發來的消息,由於尋呼臺都是通過有聲語言服務的,聾人還很難成為信息發出的一方,聾人之間的溝通仍是困難的。
進入到手機時代後,很多手機的“設置”菜單裡都有一個“TTY”選項,其英文全稱是Teletype,是為聾人設計的一種通信工具。聾人使用外接鍵盤輸入文字併發出後,中介服務人員會將文字轉換成為語音傳達給通話對象,同樣,中介也會將對方發出的語音轉換成文字發送給聾人,適合聾人與聽人之間的電話溝通。TTY需要特定的外接設備和中介服務,在中國基本上是不支持使用的。
TTY電話
參考TTY的模式,2005年,廣州市殘聯開設起一個“聾人電信固定電話中轉平臺”,聾人可以使用手機向平臺發送文字信息,工作人員收到信息後為聾人提供信息諮詢、他人交流、心理傾訴、處理事務的服務,然後再使用文字把相關信息反饋給聾人,這是一個“國內首創”的項目。
純文字遠程通訊
1990年代末期,中國聾人的通訊方式出現了一次重大迭代。
一方面,1998年開始,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大範圍拓展手機端的短信業務,極大縮短了聾人遠程通訊的實效和成本,從此一直到2010年前後,短信都是聾人最長使用的通訊方式之一,針對聾人的發短信需要,湖北、四川等地的很多服務商還專門推出“愛心卡”,每條短信資費低至0.05元。
另一方面,1999年QICQ誕生,一年後它就席捲中國即時通訊市場,聾人通過電腦端應用程序,不僅能和親朋好友即使聯絡,還能添加陌生好友,從此,天南海北的聾人開始相約在網絡之上,聊聊生活、聊聊夢想,還有很多聾人在網絡中找到了自己的愛情。
計算機中介的有聲語言轉書面語
為了省去人工中介服務,2006年,南京殘聯推出了一款專門為聾人開發的“無障礙信息電話機”,在現有的固定電話線上使用,不改變號碼,也不影響原來電話的所有功能,唯一的區別就是,在電話機最下方多了一塊區域,上面有一塊小屏幕以及幾個按鍵,使其具有發短信的功能。
2011年,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一所小學的退休教師張林茂對上述僅支持發送短信的電話機進行了升級,發明出一種名為“龍人通”的電話機,聾人在電話機鍵盤上輸入文字,電話機可以自動將其轉化成語音,如果接電話的一方使用“龍人通”,對方傳來的語音可以被轉化成文字顯示在屏幕上,從而實現了聾人之間、聾聽之間的即使溝通。
智能手機普及以後,一些APP可以實現語言和文字的相互轉換。其中最早的一款要數跨國公司ThoughtWorks西安辦公室的健聽開發人員利用業餘時間,做出的一款幫助聾人與聽人交流的公益APP“心聲”,它可以讓聽人的語音轉換為文字、將文字輸出為語音,幫助聾人實現打電話的願望。
2016年上線的、由聾人開發的APP“聲活”也有類似的功能。同年,微信增加了“語音轉文字”功能,為聾人與聽人的溝通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不過,這種自動轉碼目前還常常存在誤差,準確性有待提高。
手語視頻通訊
手語是聾人的母語。
對聾人來說,文字信息仍然存在許多不便,能夠使用手語無障礙地和聾人、聽人即時遠程通訊一直都是聾人的夢想。視頻電話技術的發展使聾人之間的遠程通信成為可能。
2010年,蘋果公司在iphone4上推出了免費的Face Time功能,為了宣傳Face Time強大的視頻通話技術,蘋果公司在中國專門拍攝了聾人使用iPhone4的Face Time打視頻電話的廣告。後來,這一功能在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機上都得到了實現。
2014年,騰訊QQ軟件推出了視頻電話功能,該軟件的適用範圍最廣,不論使用臺式計算機、筆記本、平板電腦還是手機,只要有攝像頭就行,遠隔千里聾人也可以面對面地使用手語隨意溝通。騰訊並非專門針對聾人設計了視頻電話,但聾人朋友的確從科技的發展中得到了實惠。
計算機中介的手語轉書面語
中國有關手語合成技術可以實現文字-手語的自動轉碼, 國內的第一篇研究論文《傳輸手語圖像的計算機智能通信系統》1989年發表在《信息與控制》雜誌上,這個時間節點想一想真有些不可思議。為什麼這樣說呢?上個世紀的網絡一般都是電話撥號上網,帶寬非常狹窄,傳個圖片都要等半天,何況是動態的手語影像?不僅如此,到1994年3月中國才獲准加入互聯網。這樣看來,中國研究手語合成技術也算是站在了科技前沿。
上述技術的關鍵是對手指關鍵運動情況的編碼和定位,這些數據整合在一起就可以構成手語數據庫,輸入文本信息後,計算機可以自動合成手語並通過動畫虛擬人物表演出來。
21世紀以後,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研究所推出了幾款商業化的手語識別與合成軟件,主要面向電視臺的新聞手語翻譯欄目和希望學習手語的聾人親屬。軟件價格不菲,但是有些聾人朋友的使用後表示,虛擬人物的手語比較生硬且缺乏面部表情,讀起來很枯燥,又由於目前設計的手語數據庫依託《中國手語》而建,沒有收集地方手語數據,大量《中國手語》中沒有的詞彙一律用手指字母替代,聾人很難理解。中國的手語合成技術雖然已經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這一領域還走在發展的路上。
手語-文字的自動轉碼則被成為手語識別技術,是一種人機交互技術,與目前常見的人臉識別技術和OCR(文字自動識別技術)有些神似,許多單位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為員工打考勤,OCR則在文本翻譯(如金山詞霸)、試題分析等方面實現了廣泛應用。
21世紀以來,手語識別的新發明經常見諸報端,它可以分為兩個大類。第一類是基於可穿戴設備的手語識別技術。使用者佩戴具有特定功能的手套、手環或指環等可穿戴設備,打手勢時,設備上的傳感器可以採集手勢運動的三維數據並傳送至計算機進行分析解碼,輸出為文字。第二類被稱為“基於視覺的手語識別技術”。使用者徒手拍攝出手語視頻,計算機通過識別膚色、運動、手形等特徵識別視頻中的手語,進行數據採集和分析,這種方法的技術難度較大。手語識別技術目前仍在探索階段,成形的產品尚未面市。在不久的將來,手語識別技術一定會在聾人教育、手語翻譯、信息通訊等領域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人工中介的手語轉語音
2018年上線的“手之聲”APP在國內具有開創性,它在後臺安排了專業的手語翻譯客服人員,使用者可以使用“代撥電話”或“呼叫客服”功能,由手語翻譯員完成有聲語言-手語或手語-有聲語言的轉譯,實現聾人和聽人的在線通話。
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看到中國聾人遠程通訊的渠道越來越豐富,不同需要的聾人都有機會選擇自己適合的溝通方式,無障礙地達成溝通目標,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也拉近了聾人之間、聾人和聽人之間的距離。
無心73860462
可以打字微信啊 我看到有買衣服的 就是打字給導購看 不要有色眼鏡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