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後,買下的商鋪是“鑽石鋪”還是“白菜鋪”?內行深度解讀

最近我遇到了很多朋友找我諮詢投資商鋪,往往都是問我:某某地段價值幾百萬的商鋪,值得投資嗎?看到這樣的提問我其實有點無奈,因為投資商鋪目前沒有限購,但是風險卻需要自己承擔!想要投資商鋪的人都會進入一個誤區:花多少錢買!能租多少錢!超過銀行存款利率的就可以購買,可我想說的是投資商鋪沒有那麼簡單!

8年後,買下的商鋪是“鑽石鋪”還是“白菜鋪”?內行深度解讀

商鋪投資不是買下了再租出去就完事!

許多購買商鋪的人都會面臨這樣的情況:租賃的商家還沒有到合同期就臨時退鋪,後續出租變得異常苦難,迫不得已會選擇降低租金出租

大部分人都會將矛頭指向市場經濟“不景氣”,導致商家營業額降低,總利潤減少,從而付不起房租,事實真是這樣嗎?我總結了幾點供大家參考。

8年後,買下的商鋪是“鑽石鋪”還是“白菜鋪”?內行深度解讀

a) 購買的商鋪單價太高

開發商對於商鋪的定價會參照成熟商圈和周邊商業租金反推出單價,根據投資回報率計算,通常都會控制在8-10年的回本週期,給到投資者才會有吸引力,作為固定資產的投資者來說看到這麼短的回報週期會很“眼紅”,面對這樣的誘惑很容易下定購買決心!

同時對於商鋪的單價還會根據面積大小來制定,兩個不同的產權因為面積不同價格也相差甚遠,往往都是面積越大單價越低,面積越小單價越高!相同樓層相鄰位置面積越大總價越高,面積越低總價越低!於是在商鋪的單價會相差甚遠。

相鄰位置面積小的單價較高,正面根據投資回報率計算的出租單價也會高於相鄰商鋪,客戶選擇的時候對於位置如果沒有絕對限制,那麼基本都會選擇便宜的,在同等開店品類情況下(例如建材市場),租金高的很大程度上競爭不過租金低的店面,從而導致營業額低,支撐不起店內開銷從而倒閉!

8年後,買下的商鋪是“鑽石鋪”還是“白菜鋪”?內行深度解讀

b)市場過渡期太長

很多時候投資者買商鋪都是優先選擇“新鋪”,也俗稱毛坯鋪!成熟商圈的商鋪也是已經度過了“過渡期”,價格當之無愧的是“樓頂價”,這時候入場投資的成長空間十分渺小,新商鋪具備單價低、成長空間較大等特點,受到很多投資者青睞

,但是新鋪猶如“期房”一樣,面臨著較多的不確定性因素。

其中最為影響商鋪升值的是“過渡期較長”,也就是說從交鋪開始到穩定收租的時間段較長,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1. 小區入住率需要時間來提升,購買房子的人群包含了剛需和投資者,剛需買房之後裝修入住的時間不確定,比如剛需買房後很多人需要再賺錢來裝修房子,在買房的時候就花掉了自身大筆資金,如果交房後自身資金還不足夠用來裝修,勢必影響到業主的入住,從而入住率不能快速提高,反而存在空置率不低的現象!
  2. 商家經營受到經濟和消費群體影響,對於入住率不高的小區商家的生意無法達到“穩定”條件,營業額也會存在浮動較大的情況,特別是在前期投入大量店鋪裝修後的商家,如果在短時間無法快速回籠資金,很容易出現“熬不出”的局面
8年後,買下的商鋪是“鑽石鋪”還是“白菜鋪”?內行深度解讀

未來8年哪些會是“鑽石鋪”?哪些又是“白菜鋪”?

商鋪分為“鑽石鋪”和“白菜鋪”,所謂“鑽石鋪”無非就是能持續增值,很多人面對此鋪都“求賢若渴”,而“白菜鋪”往往是送給商家去經營都擔心浪費裝修!兩種形成鮮明對比。

鑑別商鋪價值的方法:

  1. 看商鋪內部是否規整柱子佔比是否更小我們都知道內部越規整的商鋪使用率更高,柱子佔比越小同樣如此,無論是自己使用還是出租給商家都會很便利,不同商家經營種類對於內部結構有很大要求,比如像宴會廳就要求柱子越少越高,內部越方正越好
  2. 看樓層,對於底商來說,最好的樓層是一樓臨街位置,一方面曝光度高,自帶“廣告”光環,另一方面商家經營起來對客戶更加方便,毋庸置疑的是人們在未來追求便利的意識會逐漸增強,能在一樓消費為何會選擇去二樓呢?而且對於底商大部分情況都沒有安裝電梯,商家自身的經營就會增加不少的成本!
  3. 看經營模式,自主經營優勢大於整體經營
    !對比起來就是可操作性強與若的問題,整體運營的商鋪大部分屬於返租型商鋪,實際操作的權限反租期內由商管公司決定,同時在反租期內運營方面會非常光鮮亮麗,一旦過了反租期自行出租的優勢就逐漸降低,例如新開業的購物中心開發商會投入大量資金做活動宣傳推廣,俗稱“造勢”,迴歸到業主手中出租會明顯感覺到難以出租,往往會降低價格,這便是“白菜鋪”的由來!
8年後,買下的商鋪是“鑽石鋪”還是“白菜鋪”?內行深度解讀

怎麼才能買到“鑽石鋪”?

做專業的投資者

首先需要學會計算投資回報率,一般我們會用年租金比上總投資金額計算大體投資回報率,既然是固定資產投資,至少都需要保證能跟銀行存款相其平才具備投資優勢,按照目前銀行的固定存款利率計算,最好根據5年或者10年的定期存款率比較,因為購買商鋪投入的資金大多數會持有至少5年時間以上。

其次選擇商鋪性質和樓層方面。自主經營的臨街商鋪優先於反租整體運營商鋪,臨街一樓優於二樓以上商鋪,當然前者商鋪的單價普遍會高於後者,這時候就需要我們通過置換方式來實現,比如對於開發商缺少資金的情況下全款購買的優惠力度將更大,買下來的成本更小,又或者說可以通過與品牌聯誼的方式達到跟開發商有談判的資本,開發商會把這樣的門面當做“寶貝”不願意出售,但是又希望引進好的品牌入駐,這時候如果加盟到好的品牌入場,開發商看到為他帶來了正面的宣傳效果租金單價也會降低!這些都是建立在

平等置換的基礎上展開。

最後就是養商。其實業主跟商家是合作關係,不僅要從他手裡面收取租金還要“養”他,這裡我們指的是能站在商家的角度思考,例如出現水電問題業主需要第一時間站出來協助解決,儘量少出現矛盾多增加“和氣”!要知道沒有商家來出租的商鋪那就真成為一個“固定資產”,只有商家在有序經營的情況下才能保證商鋪的“活力”!

8年後,買下的商鋪是“鑽石鋪”還是“白菜鋪”?內行深度解讀

你認為哪種商鋪更值得投資? (單選)
0人
0%
底商
0人
0%
購物中心
0人
0%
商業街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