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盤現在已經不貴了,有沒有必要放棄128GB直接買2TB的?

_做一棵微笑的明媚花朵


固態硬盤不貴了?是否放棄128G?直接購買2TB?

你這個問題可以分成三個問題了,我們一個個的說。

1,固態硬盤現在貴不貴?

這個應該怎麼說呢,我覺得目前還是算貴的。雖說相比前兩天要便宜了很多,但現在仍然很貴,你看看1T的機械才200多,而1T的固態價格是多少,貴了不少吧,更不要說2TB的固態硬盤了。貴不貴,要看你怎麼比,而且固態硬盤不光是SATA的,還有NVME的,NVME的固態現在還是很貴的。

2,128G是否要放棄?

這個問題很簡單,120G/128G容量的固態硬盤早就可以放棄了。之前也有跟大家說過,固態硬盤的性能標準是以250G左右為準的,如SATA的固態硬盤240G速度為600M/每秒,那麼120G只有它的70%左右,也就是說120G左右的固態硬盤性能達不到100%的標準,換句話說,就是它的性能下降了30%左右,所以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去購買120G左右的固態硬盤。

3,能否直接購買2TB固態硬盤?

首先想問一下,2TB的固態硬盤哪裡便宜了?如上圖這款,三星970 2TB固態硬盤,目前價格都在4000元左右,一臺電腦光一塊硬盤就4000了,那要是全配下來得多少錢?我們一般大部分人一整臺電腦也就4000吧,這價格真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

當然,你可能會說SATA的固態便宜呀,但就算是SATA的2T固態硬盤,價格也是2000左右的。在我們配電腦時,光一塊硬盤就要2000元左右,而我們現在大部分的電腦主機都是在4000-5000元左右,一塊硬盤都花了一半的價格,哪我電腦主機還配不配呢?不夠用,還是選擇雙硬盤吧。

所以說,就目前來說,固態硬盤的價格並不是很便宜,只是說相對這兩年便宜了不少,它還是有很大的下降空間的。128G的固態硬盤可以放棄了,最少也要用個240G的,直接提升性能。至於2T的固態硬盤,還是等等吧,現在真的買不起!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關注玩電腦,解答你身邊遇到的所有電腦相關問題!


玩電腦


你的問題得分解成兩個部分

第一,要不要放棄128G的固態硬盤。

第二,要不要直接買2TB的硬盤。

我分別來回答一下

第一,128G固態可以放棄了,理由很簡單:便宜了。

<strong>

固態剛到市場上的時候價格十分昂貴,後來一點一點價格降低下來,逐漸平民化,這時候選擇一個容量稍小一點的固態硬盤(64G或128G)作為系統盤並裝一些常用的小軟件是很好的選擇,畢竟太大的價格不太親民,但是現在固態硬盤價格已經很低了,容量小的性價比就不是那麼明顯了,畢竟除了系統之外,裝不了大的遊戲或者軟件,所以可以果斷放棄。

第二,不建議直接買2T的固態硬盤,理由是:不穩定,性價比不高

<strong>

至於要不要直接買2T的,肯定是不建議的。首先,固態硬盤的優勢在於讀取寫入速度快,而劣勢在於一旦損壞,以目前的技術來講,修復基本是不太可能的,即使可以修復價格也是十分昂貴的,那麼我們如果要存一些比較重要的文件(像照片,視頻等)建議還是使用機械硬盤比較穩妥,而且在視頻或照片(家用情況,不算4K以上視頻或超高分辨率照片等特殊文件)的處理速度上固態硬盤並沒有比機械硬盤有明顯的優勢。但是在另一方面,比較直觀的就是固態硬盤可以增加遊戲或者大型軟件的加載速度。第二,

雖說目前固態硬盤價格已經很低了,但是2T的硬盤的價格還並不是那麼親民,好一點品牌的都要在2K+,所以如果沒有特殊需求,不建議買2T的固態硬盤,性價比並不是很高。

最後,推薦更換500或1T的固態

如果要更換的話,推薦更換500或者1T的固態硬盤,日常使用已經足夠,重要文件(圖片,視頻等)保存在機械硬盤裡,固態裡面裝遊戲,軟件等,使用起來會很舒服。


如果要更換固態硬盤的話,要看看自己電腦配置的情況,如果支持nvme且自己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更換nvme的要比sata3的性能更加好一點


睿頻98G


聽我的。

本機儘量少放重要的東西,以快為主。

存儲為了多終端使用,以方便為主。

家用,能省電就用低能耗的,長遠考慮真的省錢。

不要相信什麼免費雲空間。

我現在家裡用的分享下:

系統盤ssd 512G起,牌子重要,別將就。不要分區。軟件全裝進去。除非染毒,不然沒必要重裝。

內存16G起。快比大重要。

群暉918+ 四塊硬盤組兩個raid1。只有30瓦。其中一個iscsi映射到本地。另一個開雲同步,自動同步ssd的常用工作文件夾。如果你工作文件確實很大,比如psd都是好幾個g的,就再買一塊ssd 2t。同時把網絡改成萬兆或者多根千兆做網絡聚合。

為什麼兩組raid?方便備份傳輸升級。萬一換硬盤,只有一個raid拷貝幾個t的數據怕是要哭。可以靈活變通。

重要的事情再重複一遍。不要相信什麼免費雲空間!

本機不要放重要的東西,放了就要自動同步,自動版本提交。手動備份是不可能的,除非發工資才會有動力去做。


1895082


首先我要聲明一點,我只是從我的從業者的角度來分析固態硬盤的一些缺點。但我不否認固態硬盤的價值,因為我自己電腦上也有使用固態硬盤,但是隻是作為存儲臨時文件或者做系統盤而已。

我是一名做了15年數據恢復的從業人員,從我挽救數據恢復的角度來講。固態硬盤恢復的幾率遠遠低於機械硬盤。

首先是由於固態硬盤的讀寫擦除機制導致超過90%的固態硬盤在分區格式化後,硬盤上不刪除數據。恢復的幾率低於10%,基本上這兩種情況是很難恢復的,一切要看運氣。

而且目前固態硬盤的品牌質量參差不齊,有的甚至只是u盤的組合這裡不說這些質量很差的,固態硬盤,這裡只說有品牌的固態硬盤。

固態硬盤目前比較容易出現壞塊,有很多固態硬盤,因為電源電壓的問題芯片出問題,芯片出問題以後,很容易導致固態硬盤有固件問題。

如果出現固件問題,或者存儲芯片問題,固態硬盤上面有重要的數據,那就特別麻煩,有的時候比如說某一個固態硬盤上面有四片存儲芯片,就算另外三片的底層數據數據可以取出來,也無法進行重組。因為重組玩的數據肯定也是不對的。

還有目前數據恢復技術支持各個廠家的固態硬盤芯片數據的重組。支持率還是比較低。但是相信以後支持的會越來越多,數據的恢復成功率越會越來越高。

但是就目前而言個人不建議買太大的固態硬盤,雖然價格現在已經很低了。但是買那麼大的硬盤肯定是用於存儲重要的數據,但是根據目前的固態硬盤恢復率來講。個人不建議將固態硬盤作為一個存儲重要數據的設備。

如果只是作為作為系統盤在使用。並且不存重要的數據,就無所謂。用固態硬盤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畢竟速度擺在那。

https://m.toutiaocdn.com/item/6686304549172412939/?app=news_article×tamp=1556812278&req_id=201905022351170100220620327938AF8&group_id=6686304549172412939


數據恢復陳工


不一樣的。小容量的固態,現在大多是tlc,mlc。大容量的基本上都是qlc。

他們在性能上有時候完全不一樣的差距。除非你買的大容量的也是mlc的。否則還是建議使用小容量的。下面簡述一下區別。

根據NAND閃存中電子單元密度的差異,又可以分為SLC(單層次存儲單元)、MLC(雙層存儲單元)以及TLC(三層存儲單元),此三種存儲單元在壽命以及造價上有著明顯的區別。

一、SLC、MLC、TLC、QLC之區別是什麼?從使用壽命和價格上比較。

1、單層次存儲單元SLC = Single-Level Cell,即1bit/cell,速度快壽命最長,價格貴(約MLC 3倍以上的價格),約10萬次擦寫壽命。

2、雙層存儲單元MLC = Multi-Level Cell,即2bit/cell,速度一般壽命一般,價格一般,約3000---1萬次擦寫壽命。

3、三層存儲單元TLC =Trinary-Level Cell,即3bit/cell,也有Flash廠家叫8LC,速度慢壽命最短,價格便宜,約500-1千次擦寫壽命。

4、QLC四比特單元(4bits/cell,即每個Cell單元儲存4個數據),成本更低,容量更大,但壽命更短(理論可擦寫150次),想成為接替TLC的產品。

注:每Cell單元存儲數據越多,單位面積容量就越高,但同時導致不同電壓狀態越多,越難控制,所以導致顆粒穩定性越差,壽命低。各有利弊。

QLC出現的時間很早,但一直未被人關注過,它真正進入大家的眼睛,應該是從2015年。

2018年7月23日消息,西數第二代QLC閃存就要來了:96層堆棧1.33TB。

西數在馬來西亞的機械硬盤工廠要關停了,西數馬上又表示了,最新的第二代QLC閃存最快會在2018年內出貨,將首發於閃迪的消費級固態硬盤中。

英特爾和美光也宣佈過64層的QLC 3D NAND,只不過主要應用在企業級產品上,而這次西數的第二代QLC的SSD是消費級產品,閃存採用的是96層堆棧工藝,核心容量達到了1.33TB,比英特爾和美光之前的1TB還要高出1/3。

二、目前大多數SSD閃存顆粒:則主要分為MLC、TLC、SLC,其中TLC又有3D-TLC與2D-TLC兩種,3D-TLC又再細分為32層3D-TLC、64層3D-TLC和最新的96層3D-TLC。 SLC是企業級服務器用的,MLC已經逐漸退出市場,目前TLC是普通用戶主流顆粒。 隨著TLC技術的成熟與發展,單純從擦寫壽命來看,3D-TLC已經能夠與MLC相當,不少企業級固態硬盤也已經開始使用3D-TLC。 三、TLC已經是主角 SLC顆粒固態目前主要在一些高端固態硬盤中出現,售價多數上千元,甚至更貴,這是企業級服務器用戶使用的顆粒。 TLC顆粒憑藉著3D堆疊技術的成熟和應用,穩定性、讀寫性等相關性能有著相當的提升,進一步凸顯出TLC製造成本低的優勢,而MLC閃存顆粒已被淘汰出局,繼SLC後也退出了歷史舞臺。


數通邁克小牛


  恰好6月底組裝了一臺電腦,在此分享下筆者的觀點。現在固態硬盤還是比較貴的,放棄128G直接買2TB的硬盤並不划算。


  固態硬盤價格比較貴


  相比傳統的機械硬盤,固態硬盤的價格還是比較貴的。目前,1TB的機械硬盤,價格200多塊錢,2TB的機械硬盤價格300多塊錢。再看固態硬盤,250G的SATA固態硬盤,價格也要300多塊錢。

  如果要買1TB的固態硬盤,價格基本上在1000元左右了。如果是M.2接口的固態硬盤,512G的價格要在600多塊錢,基本上是1.2元/GB。按照這個價格來計算,2TB固態硬盤要2000多塊錢。

  現在,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基本淘汰了,因為速度慢。M.2接口的固態硬盤,價格仍然很高。所以,直接上2TB固態硬盤不划算。


  固態硬盤壽命不如機械硬盤


  不可否認,固態硬盤的速度快,但壽命不如機械硬盤。一般情況下,固態硬盤的壽命大概在5-10年,這是根據數據擦寫頻率來計算的。相比之下,機械硬盤的壽命都在10年以上。

  一般情況下,系統會安裝在固態硬盤上,而機械硬盤只是用來存放數據,由於系統會頻繁讀寫硬盤,固態硬盤的壽命也就在5年左右。


  總之,現階段固態硬盤的價格仍然太高,而且壽命不如機械硬盤,筆者建議還是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組合比較好一些。


賈敬華


固態硬盤已經是裝機必備產品,固態硬盤分兩種接口的,SATA和Nvme,兩種速度相差也很大。我的筆記本是256G的nvme固態+1T機械硬盤,臺式機是128G的SATA固態+1T機械。臺式機18年組的,當時固態還是有點小貴的。筆記本剛買不久,本身配置就不錯。

我們看一下京東固態硬盤的價格可以看到固態硬盤現在確實便宜了不少,有的已經達到1塊錢1G,我買的時候M.2 SATA協議128G是將近300元,現在128都是白菜價了。



128G的固態硬盤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夠用了,做系統後還可以裝點日常軟件。現在這個價格來看128G固態顯得性價比不高,這個容量的硬盤只能滿足裝操作系統和一些常用軟件,平常不注意很容易裝滿,也無法滿足安裝一些大型3D遊戲需求。


但是買2T顯得有點多餘,我認為購買256-512G最合適,可以滿足常用軟件和操作系統安裝,還能安裝幾個常玩的大型遊戲,可以大大加快遊戲的載入速度,體驗提升還是很明顯的。

固態硬盤雖然速度快,也不怕震動,但是一旦損壞資料恢復的成功率太低。對於大文件的讀寫機械硬盤也能達到100多MB/s,足夠日常使用。

總的來說,現在固態硬盤價格已經很低了,容量小的性價比就不是那麼明顯了,畢竟除了系統之外,裝不了大的遊戲或者軟件,所以可以放棄。但是沒有必要去購買2T固態。

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自己的觀點。


不忘初心Ya


首先,就個人觀點出發,我認為可以放棄128GB的,但對於是否就選擇2TB的,建議用戶還是要根據自身的需求來理性考慮。這樣的考量主要是出於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就像問題中所說的,價格下降。固態硬盤剛到市場上的時候,價格十分昂貴,後來一點一點價格降低下來,逐漸平民化。這時候選擇一個容量稍小一點的固態硬盤作為系統盤,並裝一些常用的小軟件是很好的選擇,畢竟太大的價格不太親民。但是現在固態硬盤價格已經很低了,容量小的性價比就不是那麼明顯了,畢竟除了系統之外,裝不了大的遊戲或者軟件,所以可以果斷放棄。

第二,對於是否就要選擇2TB的固態硬盤,我個人的建議是還是不要的。雖說目前固態硬盤價格已經很低了,但是2TB的硬盤的價格還並不是那麼親民,所以如果沒有特殊需求,不建議買2T的固態硬盤,性價比並不是很高。而且一旦損壞,以目前的技術來講,修復基本是不太可能的,即使可以修復,價格也是十分昂貴的。

最後,就個人建議的話,128GB的固態硬盤可以放棄了,不妨選擇更換500GB或1TB的固態硬盤。大家覺得呢?


朝陽黃明律師


固定硬盤價格越來越低,2019年QLC的SSD價格將會更優惠。據intel方面消息,128g SSD將不再生產,主打512G或者更高的產品。不是說128g沒有市場,而是因為128G真的不夠用,沒有再量產的必要了。(以下如無特殊說明,均指SATA Mode的SSD)

128G就目前而言,裝完系統差不多30G左右沒了,再加上需要保護SSD的使用壽命,一般也會空出10-20G不適用,剩下也就70G左右了。而目前使用電腦習慣良好的人,還是佔少數的,基本上數據和軟件都會放在C盤,這樣一來,128G要不了多久就被使用完了。所以,如果沒空去學習如何良好的使用電腦,那就乾脆買大一點的SSD。

現在的128G SSD,價格普遍在150元左右;256G SSD,300以內就可以買到,還是金士頓、威剛、聯想、東芝等大品牌廠商。而更高容量的ITB SSD基本都在千元以內,比如聯想的才699元、光威的才709元、惠普1TB的NVME M.2也就1399元。500G的SSD,也都在500元左右。差不多1G1元的樣子,相對而言很划算了。



對於SSD而言,針對大部分玩家來說,建議的容量還是夠用就行。對於沒有特別存儲的用戶來說,256-512G就足夠使用了,甚至還不需要機械硬盤;對於有特別存儲需要的,當然就越大越好了。不過還是要提醒的是,重要數據做好機械硬盤的備份。SSD一旦掛了,數據可不是一般人能找回來的,機械硬盤相對來說不僅不容易壞,即使壞了,找回來也會更容易。


步入科技圈


如題所述

固態硬盤,現在價格已經非常適合入手,是不是應該放棄128g?直接購買兩TB

現在說固態硬盤在普通電腦中的作用

很多人安裝固態硬盤,主要是為了提升開機速度,包括安裝程序的運行速度,和數據複製讀寫速度,很多人安裝固態硬盤,玩遊戲是為了提高遊戲的讀寫速度,所以對於128gb來說,就像英雄聯盟,吃雞遊戲,包括一些超過50gb客戶端的,單機遊戲,128g來說除了安裝系統之外,剩下的並不是說很多空間

所以,256gb,360,400gb,還有512gb,512gb的價格基本在700多,對於普通用戶來講,512gb可能就完全足夠使用

固態硬盤,價格雖然便宜很多,如果用兩TB做硬盤的話,第一是價格,相比較機械硬盤貴了很多

還有就是,如果用固態硬盤,作為資料儲存,建議放棄這個想法,固態硬盤損壞之後是沒有辦法進行數據修復,一般人用機械硬盤加固態硬盤,機械硬盤的作用就是用來保存資料,固態硬盤,如果覺得128g不夠使用,其實安裝256gb完全能夠滿足日常的需要,將重要的文件保存在機械硬盤

個人認為,兩t的固態硬盤,安裝除非是土豪可以忽略不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